第17章 海關總署的概念
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樂帝標子 作者:肆塵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朱重十鄭重其事的說事,這爺倆也都豎起了耳朵,老朱看著他說道:“重十,咱打算先從開海開始,北元還在北方殘存,等北伐結束了在做土地上的改革。
你也和咱說過,這海貿幾個月就能見到迴頭錢,朝廷缺銀子啊。”
他知道老朱做事雖然固執,可是向來求穩,現在北元的軍隊還在草原上,沒被消滅,老朱心裏就是擔心內部的穩定。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都是內部整治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麵,隨著他歲數見長,也理解到了老朱的不易。
朱標看到要討論國政,趕忙搬來了椅子,爺仨坐在一起。
“哥、標兒,這開海也是有利有弊,可是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這開海打開的是市場,打開的是對外貿易,可以把大明緊俏貨賣到海外去賺錢,同時也可以運迴來國內急需的物資。
你們爺倆可能不知道,咱大明的絲綢和瓷器、茶葉等都是國外的緊俏貨,這些東西到了日本、琉球、朝鮮、南洋等地方都會翻上一兩倍的價格。
在大明一些不值錢的玩意到了國外都是能賺錢。”
老朱父子倆聽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滿腦子都是銀子,白花花的銀子。
“有了利潤,就會有稅收,在遼東、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方設立港口,這些港口統歸海關管理。
對於出海的船舶進行檢查和巡視,對於出海的商船按照船上物品清單查驗進行報稅,出入都收稅。
哥,標兒,我曾經粗略的估算一下,兩三條船從浙江出發,跑日本、琉球等地,一船來迴的利潤就會有十幾萬兩。
一條船從采買到出海一年最少可以跑六七趟,一年算下來就是幾十萬兩的利潤。
這還是一條船,要是大明有幾百上千條跑海上運輸的船,那個時候海關的交易額會有幾千萬兩的銀兩出入,按照十稅二的比例進行收稅,一年朝廷最少有幾百萬兩的銀子收入。”
老朱父子聽到這個稅收的收入徹底驚呆的說不出來話。
洪武年間整個大明的稅收折合成銀子是兩三千萬兩,而稅銀隻有幾百萬兩。
猛的聽到光海關一年就能帶給朝廷幾百萬兩的現銀,讓財迷的老朱終於明白了能讓他懷疑人生的價格。
不過父子兩人也有擔心,朱標問道:“皇叔,這十稅二是不是重了一些?朝廷根本就沒有那麽重的稅收。”
朱元璋也是同意朱標的話,畢竟輕賦薄徭一直是他的主張,主張讓全國休養生息,這樣的重稅雖然會有現銀的收入,官逼民反的事就在眼前啊。
老朱也是一臉的擔憂:“重十,你侄兒問到點子上了,咱就是從北元的暴政裏麵搶過來的江山,現在這麽重的稅如果再次激起民憤?”
朱重十知道老朱父子的擔心,不過海運這玩意高利潤高風險,有些人必然會鋌而走險,先讓他們知道這是能賺多少,主動吊起他們父子的胃口,後麵的一些話才是正事。
見他父子心中有疑慮,朱重十道:“這我還嫌收少了呢,而且這隻是保守的估算,要是五到十年以後,加入的船隻會更多,船會跑的更遠。
不光跑的遠,而且還會運迴來大明急需的東西。
幾十年以後,光海關一個衙門就可以養著大明的朝廷和軍隊,你們爺倆信嗎?”
完了,老朱扶著胡須不說話,標子嘴巴裏麵能塞進去雞蛋。
這個數字那可就是每年最少幾千萬兩的白銀,而且是銀子,不是各種物品折換過來的稅收。
大明朝老朱一直提倡的就是節儉,最憎恨貪官汙吏,明朝的下層的官吏俸祿很少,有些人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
這也是一些人鋌而走險走上貪汙犯罪道路上。
“哥?”
“標兒?”
朱重十見爺倆滿臉的呆滯,推了推老朱;“哥?”
老朱反應了過來,猛的跳起來,雙手抓住了朱重十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哈哈。”
他這笑聲把一邊的朱標嚇一跳。
“爹?”
“哥?”
“啊,剛才咱失態了。”
朱元璋一個勁的傻笑,繼續問道:“重十,要是海關一個衙門就可以養著朝廷所有軍隊和官吏,那咱可就不用發愁了,你不知道,這朝廷真是沒錢,咱都窮怕了。
北方遲遲未派兵這也是因為朝廷拿不出錢來。”
朱重十最反感的就是老朱跟他哭窮的樣子,
而且剛才他就在那想著喝水,一直他在說話,說了個口幹舌燥。
見到朱重十四處踅摸,朱標對著外麵喊道:“趕緊上茶。”
小太監們端著幾片茶葉的茶水走了進來,他打開看了一眼,一臉的嫌棄,朱標笑了笑,老朱則是對著他說道:“解渴就行,平日裏咱都是喝這個。”
眼前形勢比人強,朱重十趕忙的喝了幾口繼續道:“這隻是前景比較好的情況下,而且是估算比較低的,要是在高一點,海關甚至會超過全國的稅收。
不過……”
聽到這個不過,老朱知道重點來了,朱標是聚精會神等待著。
“不過,海貿有利就有弊,這也是我一直強調建立海關的必要性,海貿必定會影響到地方。
商人逐利,見到海貿賺錢,必定會加大投資,農桑上一些人大麵積種植桑樹,不再種植糧食。或者加入手工行業,這時,大明糧食都不夠吃了?會不會和前朝一樣?”
朱重十一舉中第,讓剛才處於興奮中的父子二人瞬間心情低落。
看到二人的樣子,朱重十知道自己的鋪墊已經達成,對著二人道:“其實現在這些問題也不用擔心的!”
聽到有解決的方法,老朱父子提起了精氣神。
“海關負責對一些東西進行匯總,各省負責限製,對一些良田、行業、手工上進行限製,前期不再限製,五年以後開始限製規模等。
後麵就是進行大宗的出口貿易或者掠奪殖民,掠奪成本很低,對一些尚未開發完善的地方進行掠奪和殖民,讓當地的百姓種植和生產,負責種植糧食,以供大明百姓,從而有更多的大明本土百姓能加入手當地的各行各業。
第二種就是貿易,就比如南洋地區生產糧食和香料,咱們就可以用國家生產的物品進行交易,大明換取所需的糧食等物品,以補充本國糧食的不足。”
老朱和標子都是政治上的高手,一些事一點就透。
“重十,繼續說”
你也和咱說過,這海貿幾個月就能見到迴頭錢,朝廷缺銀子啊。”
他知道老朱做事雖然固執,可是向來求穩,現在北元的軍隊還在草原上,沒被消滅,老朱心裏就是擔心內部的穩定。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都是內部整治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麵,隨著他歲數見長,也理解到了老朱的不易。
朱標看到要討論國政,趕忙搬來了椅子,爺仨坐在一起。
“哥、標兒,這開海也是有利有弊,可是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這開海打開的是市場,打開的是對外貿易,可以把大明緊俏貨賣到海外去賺錢,同時也可以運迴來國內急需的物資。
你們爺倆可能不知道,咱大明的絲綢和瓷器、茶葉等都是國外的緊俏貨,這些東西到了日本、琉球、朝鮮、南洋等地方都會翻上一兩倍的價格。
在大明一些不值錢的玩意到了國外都是能賺錢。”
老朱父子倆聽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滿腦子都是銀子,白花花的銀子。
“有了利潤,就會有稅收,在遼東、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方設立港口,這些港口統歸海關管理。
對於出海的船舶進行檢查和巡視,對於出海的商船按照船上物品清單查驗進行報稅,出入都收稅。
哥,標兒,我曾經粗略的估算一下,兩三條船從浙江出發,跑日本、琉球等地,一船來迴的利潤就會有十幾萬兩。
一條船從采買到出海一年最少可以跑六七趟,一年算下來就是幾十萬兩的利潤。
這還是一條船,要是大明有幾百上千條跑海上運輸的船,那個時候海關的交易額會有幾千萬兩的銀兩出入,按照十稅二的比例進行收稅,一年朝廷最少有幾百萬兩的銀子收入。”
老朱父子聽到這個稅收的收入徹底驚呆的說不出來話。
洪武年間整個大明的稅收折合成銀子是兩三千萬兩,而稅銀隻有幾百萬兩。
猛的聽到光海關一年就能帶給朝廷幾百萬兩的現銀,讓財迷的老朱終於明白了能讓他懷疑人生的價格。
不過父子兩人也有擔心,朱標問道:“皇叔,這十稅二是不是重了一些?朝廷根本就沒有那麽重的稅收。”
朱元璋也是同意朱標的話,畢竟輕賦薄徭一直是他的主張,主張讓全國休養生息,這樣的重稅雖然會有現銀的收入,官逼民反的事就在眼前啊。
老朱也是一臉的擔憂:“重十,你侄兒問到點子上了,咱就是從北元的暴政裏麵搶過來的江山,現在這麽重的稅如果再次激起民憤?”
朱重十知道老朱父子的擔心,不過海運這玩意高利潤高風險,有些人必然會鋌而走險,先讓他們知道這是能賺多少,主動吊起他們父子的胃口,後麵的一些話才是正事。
見他父子心中有疑慮,朱重十道:“這我還嫌收少了呢,而且這隻是保守的估算,要是五到十年以後,加入的船隻會更多,船會跑的更遠。
不光跑的遠,而且還會運迴來大明急需的東西。
幾十年以後,光海關一個衙門就可以養著大明的朝廷和軍隊,你們爺倆信嗎?”
完了,老朱扶著胡須不說話,標子嘴巴裏麵能塞進去雞蛋。
這個數字那可就是每年最少幾千萬兩的白銀,而且是銀子,不是各種物品折換過來的稅收。
大明朝老朱一直提倡的就是節儉,最憎恨貪官汙吏,明朝的下層的官吏俸祿很少,有些人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
這也是一些人鋌而走險走上貪汙犯罪道路上。
“哥?”
“標兒?”
朱重十見爺倆滿臉的呆滯,推了推老朱;“哥?”
老朱反應了過來,猛的跳起來,雙手抓住了朱重十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哈哈。”
他這笑聲把一邊的朱標嚇一跳。
“爹?”
“哥?”
“啊,剛才咱失態了。”
朱元璋一個勁的傻笑,繼續問道:“重十,要是海關一個衙門就可以養著朝廷所有軍隊和官吏,那咱可就不用發愁了,你不知道,這朝廷真是沒錢,咱都窮怕了。
北方遲遲未派兵這也是因為朝廷拿不出錢來。”
朱重十最反感的就是老朱跟他哭窮的樣子,
而且剛才他就在那想著喝水,一直他在說話,說了個口幹舌燥。
見到朱重十四處踅摸,朱標對著外麵喊道:“趕緊上茶。”
小太監們端著幾片茶葉的茶水走了進來,他打開看了一眼,一臉的嫌棄,朱標笑了笑,老朱則是對著他說道:“解渴就行,平日裏咱都是喝這個。”
眼前形勢比人強,朱重十趕忙的喝了幾口繼續道:“這隻是前景比較好的情況下,而且是估算比較低的,要是在高一點,海關甚至會超過全國的稅收。
不過……”
聽到這個不過,老朱知道重點來了,朱標是聚精會神等待著。
“不過,海貿有利就有弊,這也是我一直強調建立海關的必要性,海貿必定會影響到地方。
商人逐利,見到海貿賺錢,必定會加大投資,農桑上一些人大麵積種植桑樹,不再種植糧食。或者加入手工行業,這時,大明糧食都不夠吃了?會不會和前朝一樣?”
朱重十一舉中第,讓剛才處於興奮中的父子二人瞬間心情低落。
看到二人的樣子,朱重十知道自己的鋪墊已經達成,對著二人道:“其實現在這些問題也不用擔心的!”
聽到有解決的方法,老朱父子提起了精氣神。
“海關負責對一些東西進行匯總,各省負責限製,對一些良田、行業、手工上進行限製,前期不再限製,五年以後開始限製規模等。
後麵就是進行大宗的出口貿易或者掠奪殖民,掠奪成本很低,對一些尚未開發完善的地方進行掠奪和殖民,讓當地的百姓種植和生產,負責種植糧食,以供大明百姓,從而有更多的大明本土百姓能加入手當地的各行各業。
第二種就是貿易,就比如南洋地區生產糧食和香料,咱們就可以用國家生產的物品進行交易,大明換取所需的糧食等物品,以補充本國糧食的不足。”
老朱和標子都是政治上的高手,一些事一點就透。
“重十,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