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孟晚還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感覺自己的枕頭被人挪了一下,他嘟嘟囔囔的翻了個身,窗紙被白光印染,常金花在廚房叫他,“日頭都升那麽老高了還賴在炕上,快起吧。”
“起了,馬上就起。”孟晚閉著眼睛迴了一句,手在枕頭下摸索,果然摸到個紅布縫製的小荷包,裏麵叮叮當當裝了不少銅板。
再往旁邊一掃,又掃到了個毛乎乎的東西。
他眼睛微微張開了一條縫隙,是一頂棕褐色的皮毛帽子,像是用兩張皮子縫在一起的,不過手藝很好基本看不出接縫。左右還有護耳,看著俏皮可愛,唯一的缺點是顏色有些深,不過孟晚喜歡。
他閉上眼睛躺在床上,嘴唇微微顫動,雙手掀起被子鑽到裏麵,帶著他的紅色小荷包和皮毛帽子。
孟晚心裏認為自己是個理智又自強的人,他從小沒爸沒媽在二叔家過活,給他們家當牛做馬,早就內心強大無堅不摧了,他是全世界最冷酷的boy!肯定是因為成了小哥兒淚腺發達才這麽愛哭的!
“大年初一還躲懶呢,快……”常金花從廚房進來一把掀開他的被子,孟晚正蜷縮在被子裏,把帽子和小小荷包放在心口,哭的人都快抽抽過去了,鼻頭眼睛一片通紅。
常金花沒眼看,迅速把被子放迴去罩住他,便往外走邊念叨著,“都快嫁人的哥兒了,也不嫌羞,多大點事,也值當哭一迴?荷包裏是給你的壓歲錢,帽子是大郎從董獵戶家買的兔皮,他媳婦兒給縫上的。快起吧,不許再賴床了。”
孟晚也覺得丟人,緩了會從被窩裏坐起來穿好衣褲,今天大年初一,按慣例都要穿新衣,便是沒有新衣也該穿身體麵衣服,孟晚穿的是常金花給他做的那件杏黃色棉襖。
梳頭的時候不知想起什麽,從櫃底夠出來個木頭盒子,裏麵裝著十兩碎銀角子和宋亭舟送他的祥雲銀簪,取出簪子用手摩擦了兩下,孟晚斜手將它插在自己的發鬢上。
到廚房洗漱時,常金花見他還微微泛紅的眼睛沒忍住偷偷笑了。
孟晚臉熱的厲害,洗漱好後迫不及待的叫宋亭舟,“表哥別看書了,快過來吃飯。”
“別叫了,大郎不在。”
常金花從鍋裏往外端飯,孟晚幫她掀開簾子,問:“這一大早的他去哪兒了?”
“宋家的男丁都要去長輩們的墳地上祭奠,他半夜就走了,也該迴來了,咱等會他。”
宋家沒有祠堂,倒是有族譜,每年村裏的宋家男丁都要匯集起來,去墳地上給去世的長輩祖先上墳除草,這是大事,年年不能落,有族長牽頭組織。
昨天晚上剩的米飯常金花熬成了粥,騰出了鍋她又熱了兩樣剩菜,孟晚低頭端菜的時候,常金花瞧見了他頭上的銀簪。
“頭上戴的是之前訂親大郎送的?不錯,不比那破木棍子好看?”
孟晚伸手往頭上摸了摸簪頭的祥雲,一抬眼正對上剛進院門的宋亭舟。
他腳步停在院子裏,呆呆的看看歪頭扶簪的孟晚。遠處是被積雪掩蓋的山頭,近處是大開著的院門,一陣風吹過,門口的棗樹上積累的冰雪劈裏啪啦的往下掉,掉在樹下堆積的雪堆裏發出“嘭嘭”的聲音。
宋亭舟穿著半新不舊的棉袍,腳上踏著雙針腳歪斜的鞋子,單手緩緩捂住胸口,一時半會竟分不出是哪裏在砰砰作響。
“大郎迴來了?怎麽不進來?”
常金花的聲音一下子喚醒兩個人的神誌,孟晚撇開頭,端上常金花手裏的菜鑽進了屋裏。
宋亭舟喉滾動一圈,抬腿快步走近,可進了門又躊躇了,“娘,我先去洗個手。”
常金花納悶的看著他,“洗啊?小鍋裏有熱水自己舀。”
大郎素來話少,怎麽今日這點小事也要跟她交代?
今天的飯桌格外安靜,好像一下子又迴到了孟晚沒來宋家時狀態,常金花怪不適應的,她輕咳了一聲,生硬的找了個話題,“聽說今年你三叔公一家也從縣城裏迴來過年了?”
宋亭舟心不在焉的喝著粥,壓根沒聽到常金花問他的話。
“大郎,大郎?”
宋亭舟迴神,嘴上答應著,“怎麽了娘?”
眼睛卻跟著孟晚頭上的簪子移動。
常金花嘴角蠕動兩下,說了句,“一會你倆吃完趁早將福字、春聯都貼上。”
孟晚將頭埋進碗裏,“哦。”
初一是新的一年開始,新衣、新首飾、揭舊福貼新福,這些都要初一來做。
但又不能動針線,也不能動掃帚掃地,說是會掃走福氣。
孟晚用熱水和了一碗麵糊,跟著宋亭舟身後,屋門貼好要接著貼大門的。
“橫幅有些歪了,北邊再高些。”
“這樣?”
“嗯,差不多。”
“簪子……戴著很好看。”宋亭舟眼睛盯著手上糊了麵糊的春聯,盡量讓自己語氣平靜。
“哦,謝謝。”孟晚別別扭扭的迴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扭捏個什麽勁兒。
常金花從大門前穿過,沒眼看貼個春聯都貼的磨磨唧唧的兩人,幹脆出門去了,“我去串門了,你倆……你倆隨便吧。”
她穿了件整齊幹淨的襖裙,顏色略淺淡,應該是年輕時一直保存的。時間緊,孟晚給常金花買的布沒能剪裁成新衣讓常金花穿上,但她心情卻比往年更熱情高漲。
貼完了春聯,孟晚急忙竄進屋裏,生怕宋亭舟叫住他。
櫃上擺著一盤子炒花生、一盤幹紅棗和一盤幹炒毛栗子當零嘴,孟晚抓了把幹紅棗,邊吃邊琢磨著事,沒成想隱約聽見了隔壁嘈雜的哭聲。
今日是大年初一,村裏小孩成群結隊的炸炮仗玩,他一時半會並沒察覺到,直到哭聲中夾雜了各種人聲混合在一起,隔壁越來越熱鬧,孟晚這才察覺不對。
之前田家的事他長了記性,這迴沒貿然出門,而是去小屋喊宋亭舟。
“表哥,你快出來下。”
宋亭舟走出來,小屋聽動靜甚至比外麵還清楚,他已經知道孟晚要問什麽了,“你在家待著別出來,我過去看看。”
還沒等他出門,常金花風風火火的跑進來,她攔住宋亭舟,囑咐他和孟晚道:“你倆都不許去,田家出人命了,大過年的別往他家湊,沒得沾了一身晦氣。”
常金花說完孟晚的第一反應就是竹哥兒,他神色複雜,身處這個環境下,竹哥兒若不能自救,沒人能救得了他,當日救他一命,如今還是逃不過這個下場嗎?
田家的事沒能瞞得住,初一村民們本就好四處走動拜年,連常金花都早早出了門,其他人更是沒閑住。
田家門口圍了好些村民,沒一會兒功夫還有人將村長也請去了,常金花交代完他倆自己也往外走,遇到過來找她的宋六嬸。
“嫂子,田家這是咋了?”
“你先別問,咱們上二嬸那頭去,別往近湊。”
常金花走後沒一會兒,田旺竟然扶著小梅上門了,其實小梅的肚子滿打滿算也才四個月,可田家上下都把她這一胎當金疙瘩似的護著,自打她懷了孕,門都很少出了。
“晚哥兒,我家裏亂哄哄的,怕衝撞了孩子,麻煩你幫我照應下小梅,小梅許久沒見你,也想找你待會兒。”田旺語氣匆匆,臉上帶著些許尷尬。
大過年的本來孕婦就不好隨意登門拜訪,田旺本來是要將小梅送到他二叔家的,但小梅隻想來找孟晚,他拗不過,他娘也騰不出空來,隻好順了小梅的意。
人家來都來了,孟晚總也不能將小梅趕出去吧,他也不知道這姑娘為什麽喜歡找他待著,但他對小梅感覺隻是淡淡,準確來說一直也沒想跟她成為朋友,不過是平日搭個伴而已。
“那你進屋坐會兒?”
“行。”
小梅可能是受到了驚嚇,看著比平時沉默的多,但張嘴就是驚天秘聞。
“竹哥兒的弟弟死了。”
孟晚震驚的說:“誰?竹哥兒的弟弟是誰?怎麽會死在你家啊?”
小梅抿了抿泛白的嘴唇,“年前我婆母陪竹哥兒迴娘家接迴來的小哥兒,說是來我們家做客的。”
孟晚見她似乎嚇得不輕,去廚房給她端了碗溫水,不解的問:“年也是在你家過的?”
娘家的弟弟接來玩幾天正常,年也在人家過?
小梅接過他遞過來的水抿了一口,“他……”
她說了一個字便似乎有些說不下去了。
“他自己撞牆死的。”
好好的大活人,新年第一天撞牆自殺?這話怎麽聽都有貓膩吧?
“那竹哥兒呢?他在哪兒?”孟晚不禁問了句。
弟弟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婆家,他還是那樣勸自己默默承受?田家是救了他八輩子命嗎?
小梅低頭用手摳弄碗邊的小豁口,“竹哥兒,他好像挺傷心的吧。”
她低聲念了句,“畢竟人是他帶迴來的。”
孟晚詫異的看著她,小梅怎麽直唿竹哥兒名字了?而且她自己似乎也沒覺得這麽叫有什麽不對,可見是這些日子習慣了。
孟晚心裏琢磨著竹哥兒也才二十來歲,他弟弟肯定也沒有多大,年紀這麽小就去了,怪可惜的,而且田家恐怕也沒法和親家交代。
之前孟晚與小梅搭伴,基本是小梅在說孟晚在聽。如今小梅話少了,孟晚更沒有主動搭話或安慰,他本來就不算愛多管閑事的人,更何況是令他厭惡的田家人的事。
到了晌午,田家的人少了些,也沒聽說有個什麽說法,似乎有人出去找了竹哥兒的娘家人。
常金花迴來見到小梅,也沒什麽笑意,她本身就是麵容嚴肅的人,倒也不算對著小梅冷臉,隻是孟晚知道,她是不高興的。
“晚哥兒,你去和麵,晚上咱們包白菜餃子。”
孟晚尬坐了半天,出於謹慎也不敢給小梅遞上些零嘴什麽的,畢竟田家多重視這個孩子村裏人都有目共睹,好心就算了,真出了什麽事他負不起責任的。
“小梅,那你坐,我去幫我姨和麵。”
小梅像是在發呆,遲緩了一會兒才點了點頭。
常金花早上化了塊豬肉,這會兒正好半凍不凍的好切,她在案板上剁肉餡。
孟晚往常愛將麵板放屋裏和麵,比廚房暖和,這會兒卻隻能將方桌放在地上,再橫放麵板和麵,和完的麵團用盆扣住,晚上包餃子的時候再揭開擀皮就好。
常金花動作利索,剁完肉餡切白菜,沒再讓孟晚沾手。
弄完這些也才用了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孟晚等等常金花洗完手才跟她一起進屋。
常金花也不是多話的人,孟晚抓耳撓腮連個零嘴都不好意思當著客人麵吃。
有外人在又不能跑去小屋找宋亭舟寫字,這樣幹坐著孟晚隻能數窗花玩。
窗戶是一格格的木頭框,上麵糊的紙還是他和宋亭舟小年的時候一起糊的。
怎麽又想到宋亭舟身上去了!
孟晚正在那兒思緒亂飛呢,小梅突然騰得一下坐起來了。
孟晚上一秒還在疑惑,下一秒便聽到了隔壁逐漸響亮的哭嚎聲,是真的字麵意思上的響亮,哭聲裏或許有悲痛,但在孟晚聽來,故意的成分更多。
小梅這是一直聽著隔壁的動靜,這才反應迅速。
常金花穩坐不動,小梅坐立不安,孟晚想去聽牆根,又怕常金花不許,找了個借口,“姨,我去茅廁。”
常金花似是看出了他的小九九,瞪了他一眼,“去吧,快些迴來。”
出了屋後隔壁的哭聲更加明顯,還夾雜著男人的叫罵聲,這次沒什麽人去看熱鬧了。
沒錯,熱鬧。
人命沒發生在自家,可能外人是永遠無法共情的。
隻能感慨一句,可惜。
或是不屑的說聲,活該。
孟晚踩著院裏的石頭,沒敢露太多腦袋,隱約能看見院裏分開站了兩撥人在激烈對峙,他們中間的地麵上還存著積雪,是那種許多人踩過,將殘雪踏的又硬又髒的雪。
竹哥兒的弟弟就躺在上麵,幹草編的席子遮住他的身體,上麵露出一個枯黃的發頂,下麵露出他光裸著的,被凍得青紫的雙腳。
竹哥兒跪坐在旁邊,低著頭一動不動,看不清此刻的他是何神情。
“晚哥兒。”宋亭舟的將小屋的窗戶打開,喚了聲孟晚。
孟晚從石頭上下來,湊過去詢問:“怎麽了?”
宋亭舟跪坐在炕上,自上而下的看著他,“別看了,外麵冷。”
孟晚仰頭直視他雙眼,突然問了句,“你其實一直都知道吧?”
宋亭舟低垂下眼睛,“是,我知道,但我們沒辦法管別人的家裏事。”
孟晚指尖觸唇,他想法天馬行空的岔到別處,忽而問了句:“那禹國法律的界限在那裏呢?哪個範圍是家裏事?哪種又算是律法之內?”
宋亭舟有些被問住了,“這……我還沒修過律經。”
孟晚喃喃道:“是嗎?”有機會還是要學的,不管在哪個時代,法律都是重中之重。
孟晚雙手撐住窗框,又問道:“那你為何讀書?”
他這句話說得極為認真,宋亭舟愣了下,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他下意識迴答道:“光耀門楣。”
據說秀才家大門的門檻,都可以比尋常百姓高建一分,這是何其榮耀。
孟晚被他誠實的迴答逗得笑了一聲,“是啊,光宗耀祖,錦衣還鄉。”
“但是你知道嗎?我覺得讀書最重要的是令人開智。”
孟晚感歎著說:“我們現在人薄勢微、人微言輕,管不到人家家事。”
禹國的律法可能沒有現代律法那麽完善,但孟晚不信殺人無罪,將人逼死無罪。
“但律法本該是老百姓最強勁的武器,大家為何棄之不用呢?”
“因為不開智。”
村民們寧願讓頭發發白,入土半截的老朽族長、村長、宗祠等判罪,卻不願相信舉國賢士經曆數代所研究出的律法。
為何?
因為愚昧。
這天孟晚的這番話在宋亭舟心裏造成難以想象的衝擊。
他爹娘教過他仁義禮孝,私塾的老師教他君子之道。
許多人對他說讀書可以出人頭地、可以高人一等,可以迴饋爹娘。
風光無限,踏馬還鄉!
可孟晚說:讀書——是為了開智?
“起了,馬上就起。”孟晚閉著眼睛迴了一句,手在枕頭下摸索,果然摸到個紅布縫製的小荷包,裏麵叮叮當當裝了不少銅板。
再往旁邊一掃,又掃到了個毛乎乎的東西。
他眼睛微微張開了一條縫隙,是一頂棕褐色的皮毛帽子,像是用兩張皮子縫在一起的,不過手藝很好基本看不出接縫。左右還有護耳,看著俏皮可愛,唯一的缺點是顏色有些深,不過孟晚喜歡。
他閉上眼睛躺在床上,嘴唇微微顫動,雙手掀起被子鑽到裏麵,帶著他的紅色小荷包和皮毛帽子。
孟晚心裏認為自己是個理智又自強的人,他從小沒爸沒媽在二叔家過活,給他們家當牛做馬,早就內心強大無堅不摧了,他是全世界最冷酷的boy!肯定是因為成了小哥兒淚腺發達才這麽愛哭的!
“大年初一還躲懶呢,快……”常金花從廚房進來一把掀開他的被子,孟晚正蜷縮在被子裏,把帽子和小小荷包放在心口,哭的人都快抽抽過去了,鼻頭眼睛一片通紅。
常金花沒眼看,迅速把被子放迴去罩住他,便往外走邊念叨著,“都快嫁人的哥兒了,也不嫌羞,多大點事,也值當哭一迴?荷包裏是給你的壓歲錢,帽子是大郎從董獵戶家買的兔皮,他媳婦兒給縫上的。快起吧,不許再賴床了。”
孟晚也覺得丟人,緩了會從被窩裏坐起來穿好衣褲,今天大年初一,按慣例都要穿新衣,便是沒有新衣也該穿身體麵衣服,孟晚穿的是常金花給他做的那件杏黃色棉襖。
梳頭的時候不知想起什麽,從櫃底夠出來個木頭盒子,裏麵裝著十兩碎銀角子和宋亭舟送他的祥雲銀簪,取出簪子用手摩擦了兩下,孟晚斜手將它插在自己的發鬢上。
到廚房洗漱時,常金花見他還微微泛紅的眼睛沒忍住偷偷笑了。
孟晚臉熱的厲害,洗漱好後迫不及待的叫宋亭舟,“表哥別看書了,快過來吃飯。”
“別叫了,大郎不在。”
常金花從鍋裏往外端飯,孟晚幫她掀開簾子,問:“這一大早的他去哪兒了?”
“宋家的男丁都要去長輩們的墳地上祭奠,他半夜就走了,也該迴來了,咱等會他。”
宋家沒有祠堂,倒是有族譜,每年村裏的宋家男丁都要匯集起來,去墳地上給去世的長輩祖先上墳除草,這是大事,年年不能落,有族長牽頭組織。
昨天晚上剩的米飯常金花熬成了粥,騰出了鍋她又熱了兩樣剩菜,孟晚低頭端菜的時候,常金花瞧見了他頭上的銀簪。
“頭上戴的是之前訂親大郎送的?不錯,不比那破木棍子好看?”
孟晚伸手往頭上摸了摸簪頭的祥雲,一抬眼正對上剛進院門的宋亭舟。
他腳步停在院子裏,呆呆的看看歪頭扶簪的孟晚。遠處是被積雪掩蓋的山頭,近處是大開著的院門,一陣風吹過,門口的棗樹上積累的冰雪劈裏啪啦的往下掉,掉在樹下堆積的雪堆裏發出“嘭嘭”的聲音。
宋亭舟穿著半新不舊的棉袍,腳上踏著雙針腳歪斜的鞋子,單手緩緩捂住胸口,一時半會竟分不出是哪裏在砰砰作響。
“大郎迴來了?怎麽不進來?”
常金花的聲音一下子喚醒兩個人的神誌,孟晚撇開頭,端上常金花手裏的菜鑽進了屋裏。
宋亭舟喉滾動一圈,抬腿快步走近,可進了門又躊躇了,“娘,我先去洗個手。”
常金花納悶的看著他,“洗啊?小鍋裏有熱水自己舀。”
大郎素來話少,怎麽今日這點小事也要跟她交代?
今天的飯桌格外安靜,好像一下子又迴到了孟晚沒來宋家時狀態,常金花怪不適應的,她輕咳了一聲,生硬的找了個話題,“聽說今年你三叔公一家也從縣城裏迴來過年了?”
宋亭舟心不在焉的喝著粥,壓根沒聽到常金花問他的話。
“大郎,大郎?”
宋亭舟迴神,嘴上答應著,“怎麽了娘?”
眼睛卻跟著孟晚頭上的簪子移動。
常金花嘴角蠕動兩下,說了句,“一會你倆吃完趁早將福字、春聯都貼上。”
孟晚將頭埋進碗裏,“哦。”
初一是新的一年開始,新衣、新首飾、揭舊福貼新福,這些都要初一來做。
但又不能動針線,也不能動掃帚掃地,說是會掃走福氣。
孟晚用熱水和了一碗麵糊,跟著宋亭舟身後,屋門貼好要接著貼大門的。
“橫幅有些歪了,北邊再高些。”
“這樣?”
“嗯,差不多。”
“簪子……戴著很好看。”宋亭舟眼睛盯著手上糊了麵糊的春聯,盡量讓自己語氣平靜。
“哦,謝謝。”孟晚別別扭扭的迴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扭捏個什麽勁兒。
常金花從大門前穿過,沒眼看貼個春聯都貼的磨磨唧唧的兩人,幹脆出門去了,“我去串門了,你倆……你倆隨便吧。”
她穿了件整齊幹淨的襖裙,顏色略淺淡,應該是年輕時一直保存的。時間緊,孟晚給常金花買的布沒能剪裁成新衣讓常金花穿上,但她心情卻比往年更熱情高漲。
貼完了春聯,孟晚急忙竄進屋裏,生怕宋亭舟叫住他。
櫃上擺著一盤子炒花生、一盤幹紅棗和一盤幹炒毛栗子當零嘴,孟晚抓了把幹紅棗,邊吃邊琢磨著事,沒成想隱約聽見了隔壁嘈雜的哭聲。
今日是大年初一,村裏小孩成群結隊的炸炮仗玩,他一時半會並沒察覺到,直到哭聲中夾雜了各種人聲混合在一起,隔壁越來越熱鬧,孟晚這才察覺不對。
之前田家的事他長了記性,這迴沒貿然出門,而是去小屋喊宋亭舟。
“表哥,你快出來下。”
宋亭舟走出來,小屋聽動靜甚至比外麵還清楚,他已經知道孟晚要問什麽了,“你在家待著別出來,我過去看看。”
還沒等他出門,常金花風風火火的跑進來,她攔住宋亭舟,囑咐他和孟晚道:“你倆都不許去,田家出人命了,大過年的別往他家湊,沒得沾了一身晦氣。”
常金花說完孟晚的第一反應就是竹哥兒,他神色複雜,身處這個環境下,竹哥兒若不能自救,沒人能救得了他,當日救他一命,如今還是逃不過這個下場嗎?
田家的事沒能瞞得住,初一村民們本就好四處走動拜年,連常金花都早早出了門,其他人更是沒閑住。
田家門口圍了好些村民,沒一會兒功夫還有人將村長也請去了,常金花交代完他倆自己也往外走,遇到過來找她的宋六嬸。
“嫂子,田家這是咋了?”
“你先別問,咱們上二嬸那頭去,別往近湊。”
常金花走後沒一會兒,田旺竟然扶著小梅上門了,其實小梅的肚子滿打滿算也才四個月,可田家上下都把她這一胎當金疙瘩似的護著,自打她懷了孕,門都很少出了。
“晚哥兒,我家裏亂哄哄的,怕衝撞了孩子,麻煩你幫我照應下小梅,小梅許久沒見你,也想找你待會兒。”田旺語氣匆匆,臉上帶著些許尷尬。
大過年的本來孕婦就不好隨意登門拜訪,田旺本來是要將小梅送到他二叔家的,但小梅隻想來找孟晚,他拗不過,他娘也騰不出空來,隻好順了小梅的意。
人家來都來了,孟晚總也不能將小梅趕出去吧,他也不知道這姑娘為什麽喜歡找他待著,但他對小梅感覺隻是淡淡,準確來說一直也沒想跟她成為朋友,不過是平日搭個伴而已。
“那你進屋坐會兒?”
“行。”
小梅可能是受到了驚嚇,看著比平時沉默的多,但張嘴就是驚天秘聞。
“竹哥兒的弟弟死了。”
孟晚震驚的說:“誰?竹哥兒的弟弟是誰?怎麽會死在你家啊?”
小梅抿了抿泛白的嘴唇,“年前我婆母陪竹哥兒迴娘家接迴來的小哥兒,說是來我們家做客的。”
孟晚見她似乎嚇得不輕,去廚房給她端了碗溫水,不解的問:“年也是在你家過的?”
娘家的弟弟接來玩幾天正常,年也在人家過?
小梅接過他遞過來的水抿了一口,“他……”
她說了一個字便似乎有些說不下去了。
“他自己撞牆死的。”
好好的大活人,新年第一天撞牆自殺?這話怎麽聽都有貓膩吧?
“那竹哥兒呢?他在哪兒?”孟晚不禁問了句。
弟弟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婆家,他還是那樣勸自己默默承受?田家是救了他八輩子命嗎?
小梅低頭用手摳弄碗邊的小豁口,“竹哥兒,他好像挺傷心的吧。”
她低聲念了句,“畢竟人是他帶迴來的。”
孟晚詫異的看著她,小梅怎麽直唿竹哥兒名字了?而且她自己似乎也沒覺得這麽叫有什麽不對,可見是這些日子習慣了。
孟晚心裏琢磨著竹哥兒也才二十來歲,他弟弟肯定也沒有多大,年紀這麽小就去了,怪可惜的,而且田家恐怕也沒法和親家交代。
之前孟晚與小梅搭伴,基本是小梅在說孟晚在聽。如今小梅話少了,孟晚更沒有主動搭話或安慰,他本來就不算愛多管閑事的人,更何況是令他厭惡的田家人的事。
到了晌午,田家的人少了些,也沒聽說有個什麽說法,似乎有人出去找了竹哥兒的娘家人。
常金花迴來見到小梅,也沒什麽笑意,她本身就是麵容嚴肅的人,倒也不算對著小梅冷臉,隻是孟晚知道,她是不高興的。
“晚哥兒,你去和麵,晚上咱們包白菜餃子。”
孟晚尬坐了半天,出於謹慎也不敢給小梅遞上些零嘴什麽的,畢竟田家多重視這個孩子村裏人都有目共睹,好心就算了,真出了什麽事他負不起責任的。
“小梅,那你坐,我去幫我姨和麵。”
小梅像是在發呆,遲緩了一會兒才點了點頭。
常金花早上化了塊豬肉,這會兒正好半凍不凍的好切,她在案板上剁肉餡。
孟晚往常愛將麵板放屋裏和麵,比廚房暖和,這會兒卻隻能將方桌放在地上,再橫放麵板和麵,和完的麵團用盆扣住,晚上包餃子的時候再揭開擀皮就好。
常金花動作利索,剁完肉餡切白菜,沒再讓孟晚沾手。
弄完這些也才用了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孟晚等等常金花洗完手才跟她一起進屋。
常金花也不是多話的人,孟晚抓耳撓腮連個零嘴都不好意思當著客人麵吃。
有外人在又不能跑去小屋找宋亭舟寫字,這樣幹坐著孟晚隻能數窗花玩。
窗戶是一格格的木頭框,上麵糊的紙還是他和宋亭舟小年的時候一起糊的。
怎麽又想到宋亭舟身上去了!
孟晚正在那兒思緒亂飛呢,小梅突然騰得一下坐起來了。
孟晚上一秒還在疑惑,下一秒便聽到了隔壁逐漸響亮的哭嚎聲,是真的字麵意思上的響亮,哭聲裏或許有悲痛,但在孟晚聽來,故意的成分更多。
小梅這是一直聽著隔壁的動靜,這才反應迅速。
常金花穩坐不動,小梅坐立不安,孟晚想去聽牆根,又怕常金花不許,找了個借口,“姨,我去茅廁。”
常金花似是看出了他的小九九,瞪了他一眼,“去吧,快些迴來。”
出了屋後隔壁的哭聲更加明顯,還夾雜著男人的叫罵聲,這次沒什麽人去看熱鬧了。
沒錯,熱鬧。
人命沒發生在自家,可能外人是永遠無法共情的。
隻能感慨一句,可惜。
或是不屑的說聲,活該。
孟晚踩著院裏的石頭,沒敢露太多腦袋,隱約能看見院裏分開站了兩撥人在激烈對峙,他們中間的地麵上還存著積雪,是那種許多人踩過,將殘雪踏的又硬又髒的雪。
竹哥兒的弟弟就躺在上麵,幹草編的席子遮住他的身體,上麵露出一個枯黃的發頂,下麵露出他光裸著的,被凍得青紫的雙腳。
竹哥兒跪坐在旁邊,低著頭一動不動,看不清此刻的他是何神情。
“晚哥兒。”宋亭舟的將小屋的窗戶打開,喚了聲孟晚。
孟晚從石頭上下來,湊過去詢問:“怎麽了?”
宋亭舟跪坐在炕上,自上而下的看著他,“別看了,外麵冷。”
孟晚仰頭直視他雙眼,突然問了句,“你其實一直都知道吧?”
宋亭舟低垂下眼睛,“是,我知道,但我們沒辦法管別人的家裏事。”
孟晚指尖觸唇,他想法天馬行空的岔到別處,忽而問了句:“那禹國法律的界限在那裏呢?哪個範圍是家裏事?哪種又算是律法之內?”
宋亭舟有些被問住了,“這……我還沒修過律經。”
孟晚喃喃道:“是嗎?”有機會還是要學的,不管在哪個時代,法律都是重中之重。
孟晚雙手撐住窗框,又問道:“那你為何讀書?”
他這句話說得極為認真,宋亭舟愣了下,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他下意識迴答道:“光耀門楣。”
據說秀才家大門的門檻,都可以比尋常百姓高建一分,這是何其榮耀。
孟晚被他誠實的迴答逗得笑了一聲,“是啊,光宗耀祖,錦衣還鄉。”
“但是你知道嗎?我覺得讀書最重要的是令人開智。”
孟晚感歎著說:“我們現在人薄勢微、人微言輕,管不到人家家事。”
禹國的律法可能沒有現代律法那麽完善,但孟晚不信殺人無罪,將人逼死無罪。
“但律法本該是老百姓最強勁的武器,大家為何棄之不用呢?”
“因為不開智。”
村民們寧願讓頭發發白,入土半截的老朽族長、村長、宗祠等判罪,卻不願相信舉國賢士經曆數代所研究出的律法。
為何?
因為愚昧。
這天孟晚的這番話在宋亭舟心裏造成難以想象的衝擊。
他爹娘教過他仁義禮孝,私塾的老師教他君子之道。
許多人對他說讀書可以出人頭地、可以高人一等,可以迴饋爹娘。
風光無限,踏馬還鄉!
可孟晚說:讀書——是為了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