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亭舟擋在孟晚麵前,遮住中年婦人的目光,“他是我未婚夫郎,陪我一起來鎮上的。”
“原是如此,小哥兒長得真是俊俏,和書生郎正相配。” 中年婦人恍然大悟,就說兩人長得不像兄弟。
禹國民間的民風倒是沒那麽嚴苛,雖說未婚的哥兒女娘差些,但也是能在家人陪同下逛街的。定了親事的也能同男方一起約出去遊個船,賞個燈。
這種偏遠地方的小鎮講究的就更不多了,但陪著一起租房,到底還是有些出格,因此中年婦人縱然不說,心裏也認為孟晚是那等哄男方帶出來玩樂,是個不安分的。
孟晚手裏拿著兩串糖葫蘆,乖乖巧巧一言不發,眼睛打量著這間坐東門朝西的廂房。
照舊進門便是廚房,左手邊是個空著的灶台,灶上鑲嵌的大鍋被人取走了。
這也不奇怪,一口鍋就值半兩銀子,是重要財產,屬於分家都要急頭白臉掙一掙的地步,人家走了當然得拿著。
灶屋左手邊就是臥房,靠窗是通炕。不光泉水鎮,整個昌平府因氣候關係都沒有睡床這麽一說。下至貧民百姓,上到大府高官,皆是以炕為主。
隻不過鄉下多是土炕,而府城的名門望族們,家中以青石磚甚至玉磚為材料搭炕。
整個臥室與廚房都比家裏的小了一圈,院子還是與人共用的,好處是院子有口井,不用再出去打水。
不過隻一間房,宋亭舟怕是又要迴書肆睡,孟晚雖沒聽他說過書肆住的地方好賴,但想也不是什麽寬敞地方。
他讀書本就學業繁重,與家人住在一起好歹不用操心飯食,睡個好覺。
“嬸子,怪我們事先沒說好,其實我們是要租間帶門麵的院子,而且至少有兩間住人的房間。”
“哦,原是這樣,那你們看這樣行不行?”中年婦人帶他們往正房邊角走去,那兒有道鎖著的角門。
中年婦人將門打開,門後竟也是一間套間,後麵位置小點可能是做廚房用的,往裏走是一間正屋,戶型倒是方正,四四方方的,孟晚約莫著有十二三平,做買賣倒也合適。
“這間也算不得鋪子,那頭的門打開就是街角,我家臨街,也能當間門麵用著,這小間兒搭個炕也能住人,你們看如何?”
孟晚心中還算滿意,背著人又戳了宋亭舟一下。
宋亭舟便問道:“那不知這價格?”
中年婦人見宋亭舟似乎看中了,便道:“你們是黃老板二兒子帶過來的,我也不當外人了,若是光這一間門麵就是三兩半,院內的廂房四兩。”
“唉……”孟晚歎了口氣。
中年婦人不知其意,“這……小哥兒可是嫌貴?”
孟晚仰臉看宋亭舟,後者瞬間領悟。
“我們年紀尚輕,做不得主,還是迴家找阿娘商議一二,再來答複嬸子吧。”
中年婦人心中著急,東廂房就罷了,不愁人租。角房那間本是過世的公婆起房時多蓋的,盼著家裏多子多孫,這麽些年了一直鎖著吃灰,如今多租出去家裏就是個多個進項。
見宋亭舟與孟晚真的要走,她忙道:“價格可以再商議商議,你們若是兩間全租,不如嬸子再給你們便宜一兩?”
孟晚頓住腳步,我滴個乖乖張嘴就減去了一兩銀子?六兩半一年的話……
“嬸子,我們租了!”孟晚擲地有聲。
幹脆利落的交了定錢,孟晚咬著糖葫蘆迴家,一個沒留神,兩串都自己吃了。
他瞥了一眼宋亭舟,又瞥了一眼。
很好,他親愛的表哥隻顧悶頭趕路,沒注意到。
晚上宋亭舟就將事情直接對常金花坦白了,孟晚欲定十五就開張做買賣,常金花早晚會知道的。
“你們倆主意大得很,既然都定下還知會我做什麽?”
她心裏生氣他們兩人膽子忒大,不聲不響連鎮上的房子都訂好了。
安置房產和親事是頂大的事,重要程度不亞於現代小情侶悄悄偷了家裏戶口本跑去民政局領證,而家長,此刻連兒媳婦\/女婿的麵都沒見過。
孟晚也知道他事情辦得不對,可是機會難求,這個價格是真不貴了,大小也合適,於是使盡渾身解數對著常金花撒嬌。
老規矩,“表哥,你先去小屋讀書,出去打水也成,快去去。”
將宋亭舟打發走,孟晚嘴一咧,“娘……誒,姨……姨別打了姨。”
“青天白日的,讓你亂說話!不教育你一次,真要上房揭瓦了。”
常金花拽著他的手,狠狠往他身上打了幾下出氣,而後才坐下說:“我難道是蠻不講理的人?你們好好和我說我能攔著不成?你一個未婚的哥兒,就這麽大刺咧咧的跟著大郎去鎮上租房,人家不得輕看你?”
說到底,她確實生氣兩個孩子不經她同意便租好了房,可更怕孟晚因為這個被人說了閑話誤會。
孟晚小心翼翼的挨著她坐,然後一把把她胳膊抱懷裏,使勁從眼裏往外擠豆豆,“姨,我知道你都是為我好,我錯了,真的錯了,替我們介紹的正好是書肆掌櫃,我也沒想到會當場敲定,實在是價格合適我才定下的。”
常金花拽了拽胳膊,沒拽動,反瞪了他一眼問:“多少錢?”
“六兩半,一間鋪子,一間住房。”
第二日一家三口出動,常金花非要看看他們租的是什麽樣的院子,不然心裏不踏實,唯恐他們年輕被人騙了。
巷子頭一家便是他們租的那戶人家。
巧的是今日中年婦人就在院裏曬被子,見昨天給了定錢的宋亭舟和孟晚來,還來不及歡喜,便見了一臉嚴肅的常金花。
心裏一咯噔:果然是年輕人一時心血來潮,人家家裏人莫不是要反悔退錢?
她謹慎的迎上去,試探著說:“書生郎和小哥兒來了,這位妹子是?”
常金花平日裏輕易不笑,對著外人也是如此,她略一欠身,“我夫家姓宋,昨日我兒子和家裏小哥兒在您這兒租了房,付了定錢。小孩子家家帶太多錢不安全,我今日便過來繳了剩下的租金。”
中年婦人鬆了口氣,笑意更真誠了幾分,“是宋家妹子啊,我夫家姓呂,今年四十五,應是比你年長幾歲吧?也別您您的了,叫我聲呂嫂子就成。”
“呂嫂子,那就麻煩你再帶我看一遍屋子。”常金花姿態謙卑,語調和緩。
“這還不簡單,妹子隻管看。”呂氏在前麵帶路,又重新帶常金花看了遍房子。
常金花當著呂氏的麵問了孟晚:“那咱就定下了?”
見孟晚點頭,常金花二話沒說便拿了錢袋子出來數錢。
呂氏詫異的看著這一幕,這種事怎地還真讓個未過門的小哥兒當家作主了?
呂氏家裏常年外租,現成的契書家裏是有的,宋亭舟過了遍契書,雙方交錢按印,這張紙就算生效了。
孟晚心中安定,同常金花說:“黃掌櫃幫我們找房子,如今定下了,也該同人家說一聲。”
常金花:“應該的,那你同大郎過去,我在這兒在收拾收拾。”
看他們家的相處方式,呂氏一肚子話憋在心裏,等孟晚和宋亭舟走了後忍不住說:“你們家是小哥兒當家?”
“我家小哥兒是我親戚家的孩子,家裏遭了難就一直住在我家。他本事著呢,會做豆腐又會識字,自己手裏也有銀子,不靠我們過活的。這迴想開店做買賣也是家裏供大郎讀書吃力,想多賺些銀兩,是和我商量過的,談不上當不當家。”常金花的話裏盡是對孟晚的維護,她這個寡婦當了多少年便謹慎了多少年,最怕的就是犯口舌,她重視名聲,因此唯恐旁人說了孟晚閑話。
呂氏恍然大悟,莫不是童養媳?怪不得還未成親就黏糊著,原是從小養大的夫郎。
會做豆腐?那確實能耐,往後買豆腐倒是方便了。
孟晚和宋亭舟去書肆對黃老板道了謝。
黃老板客氣的說:“舉手之勞罷了,不值一提,若是往後有事要小哥兒幫忙,小哥兒莫要推辭就好。”
孟晚隻當人家跟他客氣,他除了點簡筆畫還有那方麵能幫到人家掌櫃頭上的。
做早食別的好說,油條也簡單,豆腐也是做熟練了的,隻剩油鍋,按孟晚的想法,普通圓鍋炸油餅還好,油條有些不便,既然東廂房本來就沒鍋,不如重新打口長方形的?
宋亭舟聽了他的想法後將他帶去鎮上的鐵匠鋪子,鐵匠師傅說好說,管他長的圓的,到他這都能打得出來。
長方形的鐵鍋比圓的難打,貴上一些,最後談了七百五十文一口,孟晚多付了十文錢,七百六十文,讓他加急做出來。
迴了租房又是簡單的收拾了一番,掃掃土撣撣水,三人迴了三泉村草草吃了頓飯又是一頓收拾。
“被褥、盆子、木桶、碗筷、糧食,還有啥?對了席子也得帶著。”常金花忙的團團轉。
孟晚道:“姨,咱家的席子長,帶過去也鋪不上,我看鎮上有賣的,咱買張現成的吧?”宋家的大通炕能睡四五個人,鎮上東廂房的炕頂多兩米三,家裏的炕席拿過去也用不上啊?
“鎮上賣多貴,你二叔嬤就會編,我讓他編了兩張來,銀錢怎麽也是花出去,不如給自家人。”常金花風風火火的說著就裝了十來個銅板走了。
第二日是宋亭舟自己去的鎮上,鋪子帶的那間小屋得趕緊搭上炕,曬晾幾日好住人,不然宋亭舟都沒有住處了。
若是在村裏搭炕,叫上幾個同族的年輕漢子,找處黃土地和了泥幾下就壘好了,鎮上略麻煩些,孟晚想著那間小地方也小,不如直接在鎮上買幾塊磚,多給他們賣磚的幾文錢讓他們幫忙將炕搭上。
問過宋亭舟,他也說可行,於是今天宋亭舟就去辦了,留下孟晚在家幫常金花收拾行李。
十四那天家裏都收拾好,二叔嬤給編的兩張涼席卷好,他家那那兩口一大一小的鍋也帶上,大包小包的東西,一件件搬上村長家的牛板車。
“嬸子,你們家可真厲害,這就去鎮上做買賣了?”大柱趕著車語氣羨慕。
東西太多怕累著牛,因此宋亭舟孟晚和常金花都是在跟著車走。
“大郎又要去府城了,也是想著到鎮上能多給他掙點路費,也是租人家的院子,三戶人家住一個大門裏,哪兒有家裏自在。”常金花不願意太高調,但一家三口都搬到鎮上太紮眼,這事估計也瞞不住。
柱子聽了這話舒心了點,“也是,你家掙得多,花銷也大著。”他倒是沒多少壞心,但人就是這樣,同樣在村裏窮著,常金花開始做豆腐是有不少人酸她,但也就每天多掙些錢罷了,還是普通老百姓。
再一聽人家要搬到鎮上,那可就和他們不是一樣的泥腿子了,鎮上的石板路多幹淨啊,到鎮上住,也能說上一句是鎮上的人了。
他們呢?叫啥?叫鄉下人。自此兩邊就不一樣了,那滋味能好受?
如今聽常金花說還要與旁人擠著住,那就不是去享福的,大柱又同情起來,做買賣的小販點頭哈腰和奴才似的,讓人看不起。
鄉下平時確實活計多又碎,但也不必去拋頭露麵的以笑迎人啊,冬日裏老婆孩子熱炕頭,隻要糧食夠吃,柴火夠燒,那不知道多舒坦。
東西送到,大柱跟著搬東西的時候瞅了瞅,院裏還真住了旁人,常金花家隻占小小的一間廂房。
他心裏暗樂,想著迴去定要跟村裏人好好嘮嘮。
常金花鋪席子收拾被褥,宋亭舟將家裏的大鐵鍋按進廚房的灶台上。
“表哥,外麵的灶你讓人幫我搭好了嗎?”孟晚從屋裏出來問宋亭舟。
宋亭舟帶他往外走,“搭到這邊拐角了,你看行嗎?”
東廂房與鋪麵的後門之間有塊空地,被搭了個四四方方的土灶,中間被壘成了長方形,是放那口方鍋用的,往後就在這炸油條用。
因為是搭在戶外,陰幹的很快,現在已經能用了。但鋪子後麵給宋亭舟搭的炕卻還得陰幹幾天才能住人,他十六迴私塾讀書,這幾日隻能從三泉村和鎮上來迴奔波。
“原是如此,小哥兒長得真是俊俏,和書生郎正相配。” 中年婦人恍然大悟,就說兩人長得不像兄弟。
禹國民間的民風倒是沒那麽嚴苛,雖說未婚的哥兒女娘差些,但也是能在家人陪同下逛街的。定了親事的也能同男方一起約出去遊個船,賞個燈。
這種偏遠地方的小鎮講究的就更不多了,但陪著一起租房,到底還是有些出格,因此中年婦人縱然不說,心裏也認為孟晚是那等哄男方帶出來玩樂,是個不安分的。
孟晚手裏拿著兩串糖葫蘆,乖乖巧巧一言不發,眼睛打量著這間坐東門朝西的廂房。
照舊進門便是廚房,左手邊是個空著的灶台,灶上鑲嵌的大鍋被人取走了。
這也不奇怪,一口鍋就值半兩銀子,是重要財產,屬於分家都要急頭白臉掙一掙的地步,人家走了當然得拿著。
灶屋左手邊就是臥房,靠窗是通炕。不光泉水鎮,整個昌平府因氣候關係都沒有睡床這麽一說。下至貧民百姓,上到大府高官,皆是以炕為主。
隻不過鄉下多是土炕,而府城的名門望族們,家中以青石磚甚至玉磚為材料搭炕。
整個臥室與廚房都比家裏的小了一圈,院子還是與人共用的,好處是院子有口井,不用再出去打水。
不過隻一間房,宋亭舟怕是又要迴書肆睡,孟晚雖沒聽他說過書肆住的地方好賴,但想也不是什麽寬敞地方。
他讀書本就學業繁重,與家人住在一起好歹不用操心飯食,睡個好覺。
“嬸子,怪我們事先沒說好,其實我們是要租間帶門麵的院子,而且至少有兩間住人的房間。”
“哦,原是這樣,那你們看這樣行不行?”中年婦人帶他們往正房邊角走去,那兒有道鎖著的角門。
中年婦人將門打開,門後竟也是一間套間,後麵位置小點可能是做廚房用的,往裏走是一間正屋,戶型倒是方正,四四方方的,孟晚約莫著有十二三平,做買賣倒也合適。
“這間也算不得鋪子,那頭的門打開就是街角,我家臨街,也能當間門麵用著,這小間兒搭個炕也能住人,你們看如何?”
孟晚心中還算滿意,背著人又戳了宋亭舟一下。
宋亭舟便問道:“那不知這價格?”
中年婦人見宋亭舟似乎看中了,便道:“你們是黃老板二兒子帶過來的,我也不當外人了,若是光這一間門麵就是三兩半,院內的廂房四兩。”
“唉……”孟晚歎了口氣。
中年婦人不知其意,“這……小哥兒可是嫌貴?”
孟晚仰臉看宋亭舟,後者瞬間領悟。
“我們年紀尚輕,做不得主,還是迴家找阿娘商議一二,再來答複嬸子吧。”
中年婦人心中著急,東廂房就罷了,不愁人租。角房那間本是過世的公婆起房時多蓋的,盼著家裏多子多孫,這麽些年了一直鎖著吃灰,如今多租出去家裏就是個多個進項。
見宋亭舟與孟晚真的要走,她忙道:“價格可以再商議商議,你們若是兩間全租,不如嬸子再給你們便宜一兩?”
孟晚頓住腳步,我滴個乖乖張嘴就減去了一兩銀子?六兩半一年的話……
“嬸子,我們租了!”孟晚擲地有聲。
幹脆利落的交了定錢,孟晚咬著糖葫蘆迴家,一個沒留神,兩串都自己吃了。
他瞥了一眼宋亭舟,又瞥了一眼。
很好,他親愛的表哥隻顧悶頭趕路,沒注意到。
晚上宋亭舟就將事情直接對常金花坦白了,孟晚欲定十五就開張做買賣,常金花早晚會知道的。
“你們倆主意大得很,既然都定下還知會我做什麽?”
她心裏生氣他們兩人膽子忒大,不聲不響連鎮上的房子都訂好了。
安置房產和親事是頂大的事,重要程度不亞於現代小情侶悄悄偷了家裏戶口本跑去民政局領證,而家長,此刻連兒媳婦\/女婿的麵都沒見過。
孟晚也知道他事情辦得不對,可是機會難求,這個價格是真不貴了,大小也合適,於是使盡渾身解數對著常金花撒嬌。
老規矩,“表哥,你先去小屋讀書,出去打水也成,快去去。”
將宋亭舟打發走,孟晚嘴一咧,“娘……誒,姨……姨別打了姨。”
“青天白日的,讓你亂說話!不教育你一次,真要上房揭瓦了。”
常金花拽著他的手,狠狠往他身上打了幾下出氣,而後才坐下說:“我難道是蠻不講理的人?你們好好和我說我能攔著不成?你一個未婚的哥兒,就這麽大刺咧咧的跟著大郎去鎮上租房,人家不得輕看你?”
說到底,她確實生氣兩個孩子不經她同意便租好了房,可更怕孟晚因為這個被人說了閑話誤會。
孟晚小心翼翼的挨著她坐,然後一把把她胳膊抱懷裏,使勁從眼裏往外擠豆豆,“姨,我知道你都是為我好,我錯了,真的錯了,替我們介紹的正好是書肆掌櫃,我也沒想到會當場敲定,實在是價格合適我才定下的。”
常金花拽了拽胳膊,沒拽動,反瞪了他一眼問:“多少錢?”
“六兩半,一間鋪子,一間住房。”
第二日一家三口出動,常金花非要看看他們租的是什麽樣的院子,不然心裏不踏實,唯恐他們年輕被人騙了。
巷子頭一家便是他們租的那戶人家。
巧的是今日中年婦人就在院裏曬被子,見昨天給了定錢的宋亭舟和孟晚來,還來不及歡喜,便見了一臉嚴肅的常金花。
心裏一咯噔:果然是年輕人一時心血來潮,人家家裏人莫不是要反悔退錢?
她謹慎的迎上去,試探著說:“書生郎和小哥兒來了,這位妹子是?”
常金花平日裏輕易不笑,對著外人也是如此,她略一欠身,“我夫家姓宋,昨日我兒子和家裏小哥兒在您這兒租了房,付了定錢。小孩子家家帶太多錢不安全,我今日便過來繳了剩下的租金。”
中年婦人鬆了口氣,笑意更真誠了幾分,“是宋家妹子啊,我夫家姓呂,今年四十五,應是比你年長幾歲吧?也別您您的了,叫我聲呂嫂子就成。”
“呂嫂子,那就麻煩你再帶我看一遍屋子。”常金花姿態謙卑,語調和緩。
“這還不簡單,妹子隻管看。”呂氏在前麵帶路,又重新帶常金花看了遍房子。
常金花當著呂氏的麵問了孟晚:“那咱就定下了?”
見孟晚點頭,常金花二話沒說便拿了錢袋子出來數錢。
呂氏詫異的看著這一幕,這種事怎地還真讓個未過門的小哥兒當家作主了?
呂氏家裏常年外租,現成的契書家裏是有的,宋亭舟過了遍契書,雙方交錢按印,這張紙就算生效了。
孟晚心中安定,同常金花說:“黃掌櫃幫我們找房子,如今定下了,也該同人家說一聲。”
常金花:“應該的,那你同大郎過去,我在這兒在收拾收拾。”
看他們家的相處方式,呂氏一肚子話憋在心裏,等孟晚和宋亭舟走了後忍不住說:“你們家是小哥兒當家?”
“我家小哥兒是我親戚家的孩子,家裏遭了難就一直住在我家。他本事著呢,會做豆腐又會識字,自己手裏也有銀子,不靠我們過活的。這迴想開店做買賣也是家裏供大郎讀書吃力,想多賺些銀兩,是和我商量過的,談不上當不當家。”常金花的話裏盡是對孟晚的維護,她這個寡婦當了多少年便謹慎了多少年,最怕的就是犯口舌,她重視名聲,因此唯恐旁人說了孟晚閑話。
呂氏恍然大悟,莫不是童養媳?怪不得還未成親就黏糊著,原是從小養大的夫郎。
會做豆腐?那確實能耐,往後買豆腐倒是方便了。
孟晚和宋亭舟去書肆對黃老板道了謝。
黃老板客氣的說:“舉手之勞罷了,不值一提,若是往後有事要小哥兒幫忙,小哥兒莫要推辭就好。”
孟晚隻當人家跟他客氣,他除了點簡筆畫還有那方麵能幫到人家掌櫃頭上的。
做早食別的好說,油條也簡單,豆腐也是做熟練了的,隻剩油鍋,按孟晚的想法,普通圓鍋炸油餅還好,油條有些不便,既然東廂房本來就沒鍋,不如重新打口長方形的?
宋亭舟聽了他的想法後將他帶去鎮上的鐵匠鋪子,鐵匠師傅說好說,管他長的圓的,到他這都能打得出來。
長方形的鐵鍋比圓的難打,貴上一些,最後談了七百五十文一口,孟晚多付了十文錢,七百六十文,讓他加急做出來。
迴了租房又是簡單的收拾了一番,掃掃土撣撣水,三人迴了三泉村草草吃了頓飯又是一頓收拾。
“被褥、盆子、木桶、碗筷、糧食,還有啥?對了席子也得帶著。”常金花忙的團團轉。
孟晚道:“姨,咱家的席子長,帶過去也鋪不上,我看鎮上有賣的,咱買張現成的吧?”宋家的大通炕能睡四五個人,鎮上東廂房的炕頂多兩米三,家裏的炕席拿過去也用不上啊?
“鎮上賣多貴,你二叔嬤就會編,我讓他編了兩張來,銀錢怎麽也是花出去,不如給自家人。”常金花風風火火的說著就裝了十來個銅板走了。
第二日是宋亭舟自己去的鎮上,鋪子帶的那間小屋得趕緊搭上炕,曬晾幾日好住人,不然宋亭舟都沒有住處了。
若是在村裏搭炕,叫上幾個同族的年輕漢子,找處黃土地和了泥幾下就壘好了,鎮上略麻煩些,孟晚想著那間小地方也小,不如直接在鎮上買幾塊磚,多給他們賣磚的幾文錢讓他們幫忙將炕搭上。
問過宋亭舟,他也說可行,於是今天宋亭舟就去辦了,留下孟晚在家幫常金花收拾行李。
十四那天家裏都收拾好,二叔嬤給編的兩張涼席卷好,他家那那兩口一大一小的鍋也帶上,大包小包的東西,一件件搬上村長家的牛板車。
“嬸子,你們家可真厲害,這就去鎮上做買賣了?”大柱趕著車語氣羨慕。
東西太多怕累著牛,因此宋亭舟孟晚和常金花都是在跟著車走。
“大郎又要去府城了,也是想著到鎮上能多給他掙點路費,也是租人家的院子,三戶人家住一個大門裏,哪兒有家裏自在。”常金花不願意太高調,但一家三口都搬到鎮上太紮眼,這事估計也瞞不住。
柱子聽了這話舒心了點,“也是,你家掙得多,花銷也大著。”他倒是沒多少壞心,但人就是這樣,同樣在村裏窮著,常金花開始做豆腐是有不少人酸她,但也就每天多掙些錢罷了,還是普通老百姓。
再一聽人家要搬到鎮上,那可就和他們不是一樣的泥腿子了,鎮上的石板路多幹淨啊,到鎮上住,也能說上一句是鎮上的人了。
他們呢?叫啥?叫鄉下人。自此兩邊就不一樣了,那滋味能好受?
如今聽常金花說還要與旁人擠著住,那就不是去享福的,大柱又同情起來,做買賣的小販點頭哈腰和奴才似的,讓人看不起。
鄉下平時確實活計多又碎,但也不必去拋頭露麵的以笑迎人啊,冬日裏老婆孩子熱炕頭,隻要糧食夠吃,柴火夠燒,那不知道多舒坦。
東西送到,大柱跟著搬東西的時候瞅了瞅,院裏還真住了旁人,常金花家隻占小小的一間廂房。
他心裏暗樂,想著迴去定要跟村裏人好好嘮嘮。
常金花鋪席子收拾被褥,宋亭舟將家裏的大鐵鍋按進廚房的灶台上。
“表哥,外麵的灶你讓人幫我搭好了嗎?”孟晚從屋裏出來問宋亭舟。
宋亭舟帶他往外走,“搭到這邊拐角了,你看行嗎?”
東廂房與鋪麵的後門之間有塊空地,被搭了個四四方方的土灶,中間被壘成了長方形,是放那口方鍋用的,往後就在這炸油條用。
因為是搭在戶外,陰幹的很快,現在已經能用了。但鋪子後麵給宋亭舟搭的炕卻還得陰幹幾天才能住人,他十六迴私塾讀書,這幾日隻能從三泉村和鎮上來迴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