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的事,劉備當然願意悉心聆聽,知道得越多越好。


    赤壁之戰,前番雖與阿鬥多次言及,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粗述梗概,未經細談。


    今時,阿鬥向劉備詳述諸事。


    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智激周瑜,借風助戰。


    其籌謀操持,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劉備聽得入了神,簡直心馳神往,仿若身臨其境!


    然而,劉備還是心有顧慮:“然以孔明之重,久駐江東之營,為父必心生掛懷啊!”


    “可不是嘛!”


    阿鬥神色認真,娓娓而言:“父親於是便命糜大舅去江東犒軍之機詢問相父可否安好,可當時周公瑾卻讓父親親去一趟。說是欲與父親同謀破曹。”


    “哦,便是那次,我險遭戕害?”


    “嗯,父親當時不知,相父後來有言,幸有二叔立在身側,周瑜方不敢貿然摔杯!”


    “大敵當前,江東怎會如此也?”


    “父親,不僅僅是你,吳巨不是也被步騭摔杯而伏殺!”


    “是啊,江東之宴。真有奪命之險也!”


    “然這確實非常有效的辦法,當年東吳就是用這個辦法輕而易舉的滅了士家,奪取了交州。”


    “哎?不對啊,前世之事,士家不是已經歸附江東了麽?”


    “是歸附了。但交南重郡交趾亦由士家掌控,士燮全心全力支持孫權,其在世時,與孫權交好,亦如和父親今世一般。”


    士燮自歸附以來,低調誠摯,對劉備萬般殷厚,每逢年節,送金銀寶物,特產美食不計其數。


    劉備撫著須髯,微微頷首:“士公年事已高,其心不過欲令宗族據有交趾之地。有他在交趾,既能綏靖境土,又能源源輸納賦稅,不是挺好的一件事麽?”


    阿鬥直言:“可孫權卻心非如此!士公在世時,孫家於士家相安無事,互通友好!待士公仙去,孫權立刻就變臉了。”


    “哦?還有此事?”


    “孫權知士公仙去後,立刻命陳時代士公為交址太守,驅士徽離交趾之境,命其改任九真太守。”


    “這……”


    劉備心中一陣喟歎,若說交趾仍在中原邊陲,南疆重郡,然九真實乃化外之境。


    阿鬥所言不假,這是擺明了是趕你走。


    “那士徽如何做?”


    “士徽當然不服啊!當時他的手下桓鄰就勸他,讓他接受吳主的安排,老老實實去九真上任。結果,士徽一怒之下殺了桓鄰,然後將陳時趕出交趾郡。”


    劉備明白了。


    桓鄰是士徽的人。


    殺桓鄰代表士徽不滿,十分不滿!


    陳時是孫權的人。


    驅離陳時,則代表其又不想與孫權鬧得太僵。


    但此事一鬧,終究算是撕破臉皮。


    然而,事到此時,仍然有比較妥善的解決方法。


    “那孫權可有派人與其談判?”


    “哪有談判?孫權直接命呂岱攻打士徽。”


    “啊?”劉備聽張飛所言,交州士兵不堪一擊:“士徽可抵住呂岱?”


    阿鬥搖首歎道:“那時,桓鄰之弟桓治,為兄複仇,興兵作亂,直逼士徽。呂岱兵又強悍,士徽自知不敵,旋即降於呂岱。”


    劉備微微頷首:“士徽能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此亦不失為明達之舉也 !”


    在劉備看來,經此一事,士徽必能老老實實,安分守己。


    孫權念在當初士燮舉州相附之恩,也會給士徽一個容身之所。


    可阿鬥的迴答卻令劉備大感意外。


    “父親,這可並不明智!”


    “為何?”


    “父親,聽我慢而言之!”阿鬥稍作喘息,複又續言:


    “士徽見呂岱大軍軍勢強盛,自知難以匹敵。又逢呂岱命其族弟士匡說降,承諾若肯於九真赴任,前番過錯,既往不咎。


    士徽深感其言,遂與其兄弟士祗、士幹、士頌跪伏於城外,袒露胸背,縛荊於身,稽首請降。父親,依您之見,此誠可謂有降意否?”


    “縛荊出降,其誠至極也!”劉備撫髯頷首,又問:“莫非那呂岱……未肯受降?”


    “受也,呂岱親解其縛荊,還以禮相待!”


    此誠當為此事之常理所趨,然劉備頗覺有異,乃詢道:


    “然則其間有何隱情乎?”


    阿鬥點點頭,凝重道:“呂岱雖受其降,卻非真受!好言撫慰士徽,設宴請其族人……”


    聞聽至此,劉備心中驟然一凜,瞳孔劇烈一縮:“莫非……”


    阿鬥知道父親似乎猜出了答案:“呂岱於宴前摔杯,刀斧手破帳而入,士家嫡族數十口俱被拿縛,依次斬首。士燮嫡族子孫至此絕後!”


    “啊?”


    劉備縱然猜出呂岱摔杯,亦未曾想其會狠辣到這種程度。


    想到士燮這些日子來,對其大業的支持與襄助,不禁怒從中來!


    他瞪紅了雙眼,雙手緊握成拳:


    “怎竟如此心狠手辣,罔顧道義,不念舊情?”


    “故而,父親深知江東之險惡,宜深以為鑒。此一世,父親萬勿再踏足江東之地。”


    劉備喘息點頭,又想到一事:“對了,前番聽你所言,大公子士廞尚在江東。”


    “其無子孫,莫名早亡!”


    “莫非士家旁支竟無子嗣留存?士公三位兄弟結局又如何?”


    “士壹被黜為庶人,後因犯律而伏誅。士?亦被免為庶人,繼而因觸法遭戮。士武則早逝。”


    至於所謂因犯法而被殺,個中緣由,眾人皆心照不宣。


    劉備隻感覺滿心惡寒。


    “孫權此舉,未免太過狠辣!”劉備痛苦捶案,又想到了什麽:“對了,前番所言,士徽之弟士匡既有勸降之功,孫權如何待之?”


    阿鬥歎息道:“士匡乃士壹之子,被孫權貶至庶民,後孫權斬其父親士壹。士家一脈,唯其士匡得以苟存,不知去向!”


    劉備怔然!


    士匡於江東有勸降之功。


    很難想象,當他懷著赤誠之心,勸說族人歸降,渴望在孫權麾下建功立業時。


    孫權卻斬了他全部的族人,包括他的父親,他是怎樣一個心情。


    孫權卻獨留他苟活於世,讓他承受這剜骨蝕心之苦,又不知抱著一個什麽樣的心態。


    劉備頹然坐下,思量許久:


    “前世士公一族遭此大難,未得相救,今我劉備必不負士公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地是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地是菠蘿並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