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被諸葛亮徹底說懵了。


    照理說,江東與荊州之過節,在劉表時期便已存在許久,他此次而來,亦為此事。


    趁劉備當政,把以前的過節好好平一平,然後與荊州攜手並肩,一起抵禦曹操。


    怎曾想,劉備當政,荊州與江東過節反倒好像更深了?


    而這其中,有些細節亦沒法深究。


    比如,襲擊江夏時並非偷襲,乃光明正大進攻。


    諸葛亮說成背後偷襲。


    但人家說的也沒毛病,畢竟確實是在人家和曹操對峙最緊要關頭拿下的江夏。


    有趁人之危之嫌。


    亦讓人有口難辯。


    還有劉備的那封信。


    當時主公以為荊州之主是劉表,也沒把劉備的話當迴事。


    為父複仇,血洗夏口,亦覺不過尋常之事,無甚可議。


    可現在劉備拿出來為難,你卻能如何辯駁?


    人家劉表有遺命,讓玄德公主持荊州。


    或許那個時候就交權了,你不知道而已。


    再往深了去想,魯肅不禁心驚。


    莫不是要討還江夏?


    照理說,兩家欲禦共敵,重修盟好,自當平弭前隙,摒棄爭議。


    你父仇已報,我未再尋你為難。


    你把江夏還迴來是不是理所應當?


    諸葛亮沒說,魯肅卻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但想到此,不禁又心驚。


    吳侯性烈,既據江夏,安肯輕棄?


    然若不還,孫劉之盟,難圖善果。


    盟若不成,曹操揮師南下,江東將以何禦之?


    魯肅念及於此,憂思頓生,愁緒滿懷。


    現如今,魯肅看出來了。


    劉備是真不想與之結盟。


    若如此,江東恐陷萬劫不複之地。


    他身為江東股肱之臣,斷不能使江東入此絕境!


    魯肅思忖有頃,整衣斂容,長揖而拜,言曰:“敢煩孔明先生,再請劉皇叔枉駕至此。魯肅願與皇叔坦誠相商,以求良策維係孫劉之好。”


    諸葛亮長歎了一口氣,點點頭:“既如此,子敬稍後。”


    諸葛亮出去半炷香的功夫,又將劉備請迴。


    劉備依舊身姿挺拔,彬彬有禮:“子敬先生還有何計較?”


    魯肅躬身一拜:“劉皇叔,前番嫌隙之事,多有誤會。江夏之事,乃吳侯為父報仇心切,不得已而舉措失當。有得罪皇叔之處,還望皇叔見諒。”


    劉備心中尤為敬佩。


    孔明先生以唇舌之利掌控談判局勢,現我荊州已占據了主動。


    劉備頷首而言:“既如此,江東欲以何表其誠意?”


    魯肅糾結為難的歎了一口氣,道:“我會迴稟吳侯,勸說他讓出江夏給皇叔,以求兩家冰釋前嫌,齊心抵禦曹操,共保江東荊州無虞!”


    劉備目光深沉,審慎道:“倘若吳侯不肯,又當如何?”


    “這……”


    魯肅明白,劉皇叔的擔憂不無道理。


    以仲謀之性情,必難割舍剛剛打下的江夏。


    他自認為能說動孫權放棄江夏的概率不足三成。


    魯肅拱手作揖,言辭懇切:“當以情動之,以理喻之,縱費萬語千言,亦求孫劉永結盟好。若終難遂願,必另覓他途,以安皇叔之意 。”


    魯肅的話帶著一些斡旋的餘地。


    劉備也聽出來了。


    他並未計較。


    卻言道:“吳主若不肯立還江夏,亦無妨,可權作暫借與江東。”


    魯肅一怔,未曾想劉皇叔竟給出了一個退讓的方案。


    雖然亦難說服吳侯同意,但已比立刻歸還好太多。


    然而劉備的下一句話,更令魯肅驚喜交加。


    “即便是將江夏割予孫仲謀,亦無不可!然,江東須得答應我一事!”


    魯肅慌忙一抱拳,激動道:“皇叔請講!”


    “江東必當揮師北上,攻伐曹操!或出兵赤壁,或出兵合肥,定要連綿興兵,使曹軍首尾難顧,疲於應付!”


    魯肅一怔。


    劉皇叔之意,始終在於抗曹,甚至願將江夏予我東吳。


    其伐曹之誌,何其純粹也!


    再退一步說:相較於歸還江夏,揮師北上攻曹的方略顯然更易為主公采納。


    因為主公本就有此意向。


    這咱們還有何可遲疑?


    魯肅當即拱手道:“我願說服我家主公,北上攻伐曹操!”


    此時,諸葛亮又言:“此伐曹之舉,當全力以赴。不可弄虛作假,敷衍了事。與曹賊暗通款曲,虛張聲勢,佯裝大軍壓境,實則寸城未取之事,不做攻伐之數。若江東陽奉陰違,以圖己私,我主必討要江夏!”


    魯肅凜然說道:“先生放心,吾必勸主公傾力而戰,斷不會有負皇叔與先生所托!”


    而此言一出,魯肅忽然感覺好像哪裏有點不對勁。


    本來欲見曹劉相爭,江東得漁翁之利。


    這麽一來,江東豈不是被裹挾至戰爭泥潭?


    然而,他又一想,世間哪有那麽多便宜可占?


    皇叔此言,已仁至義盡,若還討價還價,就顯得太貪得無厭,不知饜足了。


    劉備頷首,亦向魯肅拱手道:“既如此,便立五年之約。五年內,江東若克壽春,江夏則歸江東。若江東未能攻下壽春,吾等便要收迴江夏!”


    壽春,乃揚州治所。


    孫權久治揚州,治所卻不在自己的地盤上,這頗為尷尬難堪。


    他夙夜所思,皆欲將壽春納於囊中。


    劉皇叔所提之議,正應孫權心中所求。


    合情合理,挑不出半點毛病。


    話說到這個份上,魯肅也再無推脫之由,當即一抱拳:“定不負皇叔所托,必勸主公全力攻曹,以謀取壽春為江東大計!”


    劉備欣然頷首:“既如此,備願與江東聯盟。”


    魯肅大喜,當即與劉備簽訂盟書或契券,以作憑證。


    ……


    另一邊,曹操用程昱之計,誘蔡張二將出城。


    終究攻下了樊城。


    蔡瑁張允被張遼、徐晃生擒。


    二將跪地求饒,祈求曹操饒其二人一命。


    曹操擔心二人反複無常,欲斬此二將,以振軍威。


    程昱乃進言於曹操:“此二將深通水戰之法,若丞相以恩義撫之,令其傾心歸降,則可為我軍教練水師。於日後南征,大有裨益。”


    曹操問道:“若其銜恨於吾殺其二弟,又當如何?”


    程昱淡然一笑,答道:“蔡張二將,素來重利輕生。今若以恩義撫之,再示以軍中高位,使其知曉效力丞相之途,富貴可期。臣願以性命擔保,此二將必不會因小恨而舍大利!”


    曹操撫髯思索,終納其所言。


    至此,曹操南下終得樊城,另得蔡瑁張允二將,以及萬餘襄陽降兵。


    總算沒虧到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地是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地是菠蘿並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