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襄陽再相聚,故友再相見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雖失蔡氏,然手握樊城布防圖。
既然不能渡江追殺劉備,遂將心力悉付於奪取樊城一事。
這時候,關羽率江陵水師徐徐而至襄陽,於漢水南岸停泊。
劉備攜眾將前往相迎。
關羽與劉備、張飛、趙雲等闊別數日,思念甚切。
船甫靠岸,便即刻下船,與諸兄弟相見,互致寒暄。
諸葛亮搖著羽扇在一旁靜靜看著,不知為什麽,竟有種想哭的衝動。
但他還是忍住了。
迴想夢中。
聞聽摯友龐士元殞命落鳳坡,其心如刀割。
劉備命其入荊協助作戰。
臨行前,與張飛約定,兵分兩路入川。
那日張飛便與關羽作別。
可這一別,便是永別。
夢中,見張飛與關羽互道珍重,便有種不好的預感。
當時未作他想,隻盼著二人早日凱旋,再相聚首,把酒言歡。
可最終,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張飛急於為兄報仇,鞭撻士卒,被麾下將領所害。
二人皆未得善終,此景終成讖語,令人不勝唏噓。
今再見關羽,那堅毅果敢的紅臉,漆黑飄逸的長髯,高大偉岸的身姿……
忠肝義膽,英姿勃發。
竟諸葛亮有種莫名的感動。
今生今世,亮必逆天改命!
保二位將軍周全。
諸葛亮雙手一拱:“亮見過雲長將軍!”
關羽一愣:“這位是……”
沒等劉備開口,張飛便一把將諸葛亮拉過來,搶先道:“二哥,這位便是大哥心心念念的臥龍先生,如今他已入大哥帳下,是咱們的兄弟了!”
兄弟……
這是諸葛亮第一次被張飛稱為“兄弟”,那種感動無法用語言形容。
當即強抑情思,不致淚出。
關羽一怔,知大哥“七顧”方得此人,心中頗感不悅。
覺此人身上亦有士人貴族所獨有的矜傲之態,非其所賞。
然而,想到前番傅士仁之事,關羽終不忍使大哥為難。
於是恭恭敬敬的拱手一拜:“關羽見過臥龍先生。”
諸葛亮也是心中一動。
此與他印象中那輕慢士族而體恤小人的關羽亦有所不同。
關羽與諸葛亮目光交匯之際,也發覺諸葛亮的眼中也藏著與眾不同之情感。
他看自己的眼神,不是不屑,不是敬意,不是疏離,也不是諂媚,反倒似闊別已久的摯友重逢,滿是熱忱與熟稔。
這般眼神,讓關羽心中對諸葛亮湧起一絲親切感。
於是又補充了一句:“先生之名,羽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非凡俗。”
“在下亦久聞美髯公大名。”
“美……美髯公……哈哈哈……”
就這一瞬間,關羽對這個傲嬌的軍師充滿了好感。
見此情形,另有一人心中亦有所感慨?
便是剛剛下船的徐庶徐元直。
對徐庶,劉備自然無比熱情。
徐庶心中卻告誡自己。
孔明曾無數次囑咐,前番為主公獻計之事,不可為主公所知。
他定是不想一上來便讓主公心生愧疚之意。
徐庶理解諸葛亮所為,故而對諸葛亮前番設計緘口不言。
眾人寒暄事罷,遂引關羽部入襄陽城。
劉備拉著關羽的手:
“雲長,你此番前來,正好可依托漢水之險,駐襄陽而禦樊城。”
關羽朗聲一笑,道:“大哥,莫非欲興義師,北伐曹賊?愚弟早已按捺不住了!”
關羽船隊未至之時,便早差小船與襄陽聯絡。
自然知道眾將此戰戰績。
三弟生擒曹仁,陣斬韓浩,刺死李通,又於樊城穀喝退數十萬雄兵。
子龍亦不差,生擒夏侯惇,陣斬呂曠,納降夏侯蘭,又炸了曹軍主營,射了曹操大旗,救得劉琮母子更是名揚天下。
就連黃漢升老將軍也伏殺曹氏宗族大將曹純,射死呂翔,將三千虎豹騎屠戮殆盡。
今我雲長歸來,若不擒殺一二曹魏宗族將領,實難彰顯我之威名,更無顏與諸公並肩。
劉備卻搖搖頭:“曹操率雄師五十餘萬,屯駐江北。汝既攜江陵水軍而至,憑江而守,此乃我軍之優勢。
若渡江與曹操進行陸戰,恰似舍長取短,決然是不智之舉。
雲長啊,現今漢水以北已落入曹操之手,襄陽則成為荊州之咽喉要地。襄陽若失,荊州危矣,汝切不可不察。
今我軍之中,於水戰、陸戰皆稱良將者,唯吾二弟也。
襄陽乃荊州門戶,戰略要衝,幹係重大,非得力之人不可守之。”
“這……”
關羽撫髯沉思。
他深知,大哥將荊州最為要害之地托付於己,此乃莫大之信任。
但,也就相當於失去了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的機會。
關羽雖然心有不甘,對戰場廝殺仍滿懷熱血與向往,但孰輕孰重還是拎得清的。
當即一抱拳:“關羽願為大哥駐守襄陽。”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吾欲遣元直先生與汝共守襄陽。軍中諸事,汝務必聽從元直先生之策,切不可意氣用事,擅作主張。”
關羽點點頭:“大哥放心,雲長知道。”
說到此,關羽想到了什麽:“對了,大哥,還有一事想和大哥言明。”
“你我兄弟,自說無妨。”
“吾於江陵識得一將,此將姓甘名寧,字興霸,實乃忠勇義士也。其現為劉琦公子之侍衛。途經江夏時,恰逢江東軍於夏口屠城,吾便令其前往夏口救助百姓。”
“夏口屠城……”
劉備長歎一聲:“我之書信,孫權可曾收到?”
“當是收到,甘寧快船傳迴消息,江東軍屠城尚不足半日,便已下令停止。想必為兄長書信所致。”
劉備點點頭:“甘寧既為劉琦公子之士,當以禮敬之,萬不可怠慢。”
“愚弟明白……呃……”
劉備見關羽欲言又止,便知其心中所念。
“雲長心有何事,不妨直言。”
“大哥,這……這荊州真無戰事了麽?”
劉備思索道:“倒有兩件事,一則為取桂陽,我想使子龍前去。二則為取零陵,我想讓翼德前去。”
關羽聞言,神色急切,拱手道:“大哥,此事無需煩勞翼德、子龍二位賢弟。他倆皆立下赫赫戰功,如今應好生休養。愚弟願請纓南下,定能為我軍奪得零陵、桂陽兩郡!”
劉備聞言,當即擺手,正色道:“不可!雲長既已肩負駐守襄陽之重任,此地關乎荊州安危,關係重大,怎可輕易擅離?”
“這……”關羽語塞。
又覺得大哥所言在理,隻好作罷。
關羽歸後,與徐庶談及此事,拱手道:“軍師啊,此南陽之戰,翼德和子龍,還有黃漢升老將軍皆立大功。如今我肩負襄陽重任,卻連攻打桂陽、零陵這般機會都沒有。還望軍師能為我謀劃一二。”
徐庶輕撫胡須,悠然一笑,道:“此事易耳。謀劃攻打二郡之人,必是孔明。君問我,不如去問他。以孔明之智,自有妙策助將軍得償所願,大展宏圖。”
“哦……”
關羽撫髯沉思,然後認真的點了點頭。
既然不能渡江追殺劉備,遂將心力悉付於奪取樊城一事。
這時候,關羽率江陵水師徐徐而至襄陽,於漢水南岸停泊。
劉備攜眾將前往相迎。
關羽與劉備、張飛、趙雲等闊別數日,思念甚切。
船甫靠岸,便即刻下船,與諸兄弟相見,互致寒暄。
諸葛亮搖著羽扇在一旁靜靜看著,不知為什麽,竟有種想哭的衝動。
但他還是忍住了。
迴想夢中。
聞聽摯友龐士元殞命落鳳坡,其心如刀割。
劉備命其入荊協助作戰。
臨行前,與張飛約定,兵分兩路入川。
那日張飛便與關羽作別。
可這一別,便是永別。
夢中,見張飛與關羽互道珍重,便有種不好的預感。
當時未作他想,隻盼著二人早日凱旋,再相聚首,把酒言歡。
可最終,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張飛急於為兄報仇,鞭撻士卒,被麾下將領所害。
二人皆未得善終,此景終成讖語,令人不勝唏噓。
今再見關羽,那堅毅果敢的紅臉,漆黑飄逸的長髯,高大偉岸的身姿……
忠肝義膽,英姿勃發。
竟諸葛亮有種莫名的感動。
今生今世,亮必逆天改命!
保二位將軍周全。
諸葛亮雙手一拱:“亮見過雲長將軍!”
關羽一愣:“這位是……”
沒等劉備開口,張飛便一把將諸葛亮拉過來,搶先道:“二哥,這位便是大哥心心念念的臥龍先生,如今他已入大哥帳下,是咱們的兄弟了!”
兄弟……
這是諸葛亮第一次被張飛稱為“兄弟”,那種感動無法用語言形容。
當即強抑情思,不致淚出。
關羽一怔,知大哥“七顧”方得此人,心中頗感不悅。
覺此人身上亦有士人貴族所獨有的矜傲之態,非其所賞。
然而,想到前番傅士仁之事,關羽終不忍使大哥為難。
於是恭恭敬敬的拱手一拜:“關羽見過臥龍先生。”
諸葛亮也是心中一動。
此與他印象中那輕慢士族而體恤小人的關羽亦有所不同。
關羽與諸葛亮目光交匯之際,也發覺諸葛亮的眼中也藏著與眾不同之情感。
他看自己的眼神,不是不屑,不是敬意,不是疏離,也不是諂媚,反倒似闊別已久的摯友重逢,滿是熱忱與熟稔。
這般眼神,讓關羽心中對諸葛亮湧起一絲親切感。
於是又補充了一句:“先生之名,羽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非凡俗。”
“在下亦久聞美髯公大名。”
“美……美髯公……哈哈哈……”
就這一瞬間,關羽對這個傲嬌的軍師充滿了好感。
見此情形,另有一人心中亦有所感慨?
便是剛剛下船的徐庶徐元直。
對徐庶,劉備自然無比熱情。
徐庶心中卻告誡自己。
孔明曾無數次囑咐,前番為主公獻計之事,不可為主公所知。
他定是不想一上來便讓主公心生愧疚之意。
徐庶理解諸葛亮所為,故而對諸葛亮前番設計緘口不言。
眾人寒暄事罷,遂引關羽部入襄陽城。
劉備拉著關羽的手:
“雲長,你此番前來,正好可依托漢水之險,駐襄陽而禦樊城。”
關羽朗聲一笑,道:“大哥,莫非欲興義師,北伐曹賊?愚弟早已按捺不住了!”
關羽船隊未至之時,便早差小船與襄陽聯絡。
自然知道眾將此戰戰績。
三弟生擒曹仁,陣斬韓浩,刺死李通,又於樊城穀喝退數十萬雄兵。
子龍亦不差,生擒夏侯惇,陣斬呂曠,納降夏侯蘭,又炸了曹軍主營,射了曹操大旗,救得劉琮母子更是名揚天下。
就連黃漢升老將軍也伏殺曹氏宗族大將曹純,射死呂翔,將三千虎豹騎屠戮殆盡。
今我雲長歸來,若不擒殺一二曹魏宗族將領,實難彰顯我之威名,更無顏與諸公並肩。
劉備卻搖搖頭:“曹操率雄師五十餘萬,屯駐江北。汝既攜江陵水軍而至,憑江而守,此乃我軍之優勢。
若渡江與曹操進行陸戰,恰似舍長取短,決然是不智之舉。
雲長啊,現今漢水以北已落入曹操之手,襄陽則成為荊州之咽喉要地。襄陽若失,荊州危矣,汝切不可不察。
今我軍之中,於水戰、陸戰皆稱良將者,唯吾二弟也。
襄陽乃荊州門戶,戰略要衝,幹係重大,非得力之人不可守之。”
“這……”
關羽撫髯沉思。
他深知,大哥將荊州最為要害之地托付於己,此乃莫大之信任。
但,也就相當於失去了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的機會。
關羽雖然心有不甘,對戰場廝殺仍滿懷熱血與向往,但孰輕孰重還是拎得清的。
當即一抱拳:“關羽願為大哥駐守襄陽。”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吾欲遣元直先生與汝共守襄陽。軍中諸事,汝務必聽從元直先生之策,切不可意氣用事,擅作主張。”
關羽點點頭:“大哥放心,雲長知道。”
說到此,關羽想到了什麽:“對了,大哥,還有一事想和大哥言明。”
“你我兄弟,自說無妨。”
“吾於江陵識得一將,此將姓甘名寧,字興霸,實乃忠勇義士也。其現為劉琦公子之侍衛。途經江夏時,恰逢江東軍於夏口屠城,吾便令其前往夏口救助百姓。”
“夏口屠城……”
劉備長歎一聲:“我之書信,孫權可曾收到?”
“當是收到,甘寧快船傳迴消息,江東軍屠城尚不足半日,便已下令停止。想必為兄長書信所致。”
劉備點點頭:“甘寧既為劉琦公子之士,當以禮敬之,萬不可怠慢。”
“愚弟明白……呃……”
劉備見關羽欲言又止,便知其心中所念。
“雲長心有何事,不妨直言。”
“大哥,這……這荊州真無戰事了麽?”
劉備思索道:“倒有兩件事,一則為取桂陽,我想使子龍前去。二則為取零陵,我想讓翼德前去。”
關羽聞言,神色急切,拱手道:“大哥,此事無需煩勞翼德、子龍二位賢弟。他倆皆立下赫赫戰功,如今應好生休養。愚弟願請纓南下,定能為我軍奪得零陵、桂陽兩郡!”
劉備聞言,當即擺手,正色道:“不可!雲長既已肩負駐守襄陽之重任,此地關乎荊州安危,關係重大,怎可輕易擅離?”
“這……”關羽語塞。
又覺得大哥所言在理,隻好作罷。
關羽歸後,與徐庶談及此事,拱手道:“軍師啊,此南陽之戰,翼德和子龍,還有黃漢升老將軍皆立大功。如今我肩負襄陽重任,卻連攻打桂陽、零陵這般機會都沒有。還望軍師能為我謀劃一二。”
徐庶輕撫胡須,悠然一笑,道:“此事易耳。謀劃攻打二郡之人,必是孔明。君問我,不如去問他。以孔明之智,自有妙策助將軍得償所願,大展宏圖。”
“哦……”
關羽撫髯沉思,然後認真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