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愧意在我,天恩在卿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刻,諸葛亮真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他激動之際,大腦不斷的思索:
我是該即刻整衣下山,恭迎主公大駕,以表尊崇之禮?還是應該速速吩咐童子,籌備精致酒食,陳表地主之誼?
這須臾間便要麵見主公,我是當長跪於地,痛陳己過,懇請主公饒恕我未盡早出山相助之罪愆?
還是該袒露肺腑,傾訴對主公知遇之恩銘感五內,表明自己矢誌不渝、竭誠效忠之心意?
你看諸葛亮麵對錯綜複雜、波譎雲詭的荊州時局,他完全可以做到從容應對,遊刃有餘。
但麵對劉備這個夢中期待的主公時,卻思緒紛擾,心亂如麻,對其的愧疚與感動在胸臆間纏繞糾葛,片刻不得安寧。
他不知道,即將麵對的是夢裏那熟悉的劉皇叔,還是現實中那陌生的車騎將軍。
再想到夢中白帝托孤的那番肺腑之言,諸葛亮的淚水再次流滿了臉頰。
他趕緊跑到院中水潭前,用冰涼的泉水洗了把臉,努力的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他告訴自己,夢中之事,不過是虛幻魅影,使我篤定皇叔的仁德之心。
皇叔又怎會知曉我夢見過什麽?
我若表現得情緒激動,惶惶然不知所措,恐怕會讓皇叔心生不適。
無論如何,得表現得平靜些,切不可亂了心智啊……
……
另一邊,劉備第七次走在通往茅廬的山間小路上。
沒人知道,他的心也同樣緊張無措:
孔明乃曠世大賢,千古賢相,前世三顧而得,今生卻六顧而不得!
是我操之過急,哪裏做的不對,亦或我心意未達,令其躊躇難決?
這次若能遇見孔明,是上來就要委以重任,以表信任?
還是靜聆高論,推心置腹,使先生感受我之誠心?
前番六次而不得,要不要問一問先生是否有什麽諱忌之事,也好知曉症結所在,盡可避免。
問得多了,又會不會讓先生覺得我在試探於他,從而心生嫌隙,愈發不肯出山相助?
你看劉備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盡顯仁厚的長者風範,無論麵對何種人物、何種場麵,都能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唯獨今日來見孔明,卻局促不安,往日的沉穩好似被丟到了九霄雲外。
劉備努力的告訴自己,阿鬥所言前世之事,雖然自己相信,但終究太過荒誕離奇,實在令旁人難以信服。
當下這一世,心中情緒萬不可表露出端倪,當以恭敬謙遜之姿、誠懇質樸之態,向孔明先生表達誠心。
又往山上行了半個時辰,劉備再次來到了那熟悉的茅廬門口。
他長舒了一口氣,正欲叩門,大門卻已自行打開。
時間剛剛好。
巧得就如同事先演練過一般!
開門的還是那個書童。
但今天,小童並未有驚愕之色,臉上還掛著純真喜悅的笑容。
“劉皇叔,你又來啦!”
劉備平複激動的心情,不失禮節的拱手一拜:“小兄弟,孔明先生……可歸來否?”
小童笑道:“皇叔今日來的正是時候,二公子正在家中相候。”
“啊??”
劉備大喜,忙問:“先生何在?”
小童讓開身位,劉備的麵前出現了一位二十七八歲的英俊公子。
他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短須墨髯,手握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此時此刻,他正立於院中,正以一種很難以捉摸的眼神,看向劉備。
……這是孔明,這一定是孔明!
我劉備七次相顧,終於得見孔明先生!
我大漢有救矣!
劉備心中激動不已,他努力克製自己的情緒,走上前,朝那公子深躬一拜:“在下劉備劉玄德,敢問閣下……可是臥龍先生乎?”
“咕……”
諸葛亮喉頭一緊,看著劉備躬身相拜,那一刻,他恨不得立刻撲倒在地,淚水差點就要噴湧而出。
但他還是努力的忍住了。
這是皇叔!
正是掣雙劍保衛徐州的劉皇叔!
正是夢中所見的劉皇叔。
正是朝思暮想的劉皇叔。
他威嚴持重,儀表堂堂,頗具龍鳳之姿,又禮貌謙遜,周身散發著一種仁者氣度。
諸葛亮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以一種謙卑禮貌的姿態迴禮道:“不才正是孔明。”
緊接著,又手扣羽扇,深躬一禮:“亮見過劉皇叔!”
“哎呀!”
此刻,劉備大喜,他真想立刻告訴阿鬥:“孩兒啊,為父為你找到相父了!”
同樣,劉備激動之餘,也擔心自己的情緒會驚擾到孔明先生。
他控製了一下情緒,恭敬且誠懇道:
“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六次前來晉謁,卻皆不得一見,已托令弟書信於江東,不知先生……可曾見否?”
“哦……”
諸葛亮點點頭,從懷中掏出那份竹片家信,捧在手中:“信已收到,亮感皇叔六顧之恩,有心立歸相見,怎奈家兄挽留,又有要事相囑,故而耽擱些時日。亮屢蒙皇叔枉臨,又修建茅舍,不勝愧赧也。”
諸葛亮不想告訴劉備,這次出行隻為皇叔大業布局。
他覺得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豈能一見麵就以此邀功?
相反,劉皇叔絲毫不計較我此前屢次失禮,依然不辭辛勞、七顧茅廬,還為我修屋建舍,資助家需,這才是最讓人感激涕零的地方啊!
而在劉備看來,隻要孔明能安全歸來,一切都好!
“無妨事,無妨事也!”
“哦,請皇叔入堂說話。”諸葛亮遂讓書童去煮茶,又見劉備身後站著兩個英姿颯爽的年輕人,而並非夢中與劉備一同而來的關羽張飛。
“此二位是……”
“哦,此乃吾之長子,劉封。”
劉封一抱拳:“劉封見過孔明先生!”
“這一位乃是吾之賢侄,二弟關雲長之子,關平。”
關平也抱拳道:“關平見過孔明先生!”
諸葛亮夢見過劉封和關平,但未在現實中見過的人,醒來卻記不起他們的樣子,如今得見本尊,倒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看著兩位朝氣蓬勃的年輕英雄,又迴想起夢中的六出祁山。
那時曹真早已獨當一麵,他是曹操的義子,後成長為曹魏的大將軍!
此人能攻善守,治軍嚴謹,給他的北伐大計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而除曹真外,曹休夏侯尚也相繼成才,皆成三軍主帥,獨當一麵。
反觀咱們大漢,劉封關平身死荊襄,關興張苞又接連夭亡。
此消彼長,青黃難接,猶如氣數將盡的大漢,令人有心無力。
倘若迴北伐之時,劉封關平有一人還活著,那又會是怎樣一個局麵?
夢中,他擔憂劉封性格剛猛桀驁,難以禦製。
可看眼前的少年公子,神色間滿是謙遜恭謹,言行舉止透著一股溫良純善,眼神中又對自己的父親無比崇拜,又怎會如曾經所擔憂的那般肆意妄為、難以管束呢?
我是該即刻整衣下山,恭迎主公大駕,以表尊崇之禮?還是應該速速吩咐童子,籌備精致酒食,陳表地主之誼?
這須臾間便要麵見主公,我是當長跪於地,痛陳己過,懇請主公饒恕我未盡早出山相助之罪愆?
還是該袒露肺腑,傾訴對主公知遇之恩銘感五內,表明自己矢誌不渝、竭誠效忠之心意?
你看諸葛亮麵對錯綜複雜、波譎雲詭的荊州時局,他完全可以做到從容應對,遊刃有餘。
但麵對劉備這個夢中期待的主公時,卻思緒紛擾,心亂如麻,對其的愧疚與感動在胸臆間纏繞糾葛,片刻不得安寧。
他不知道,即將麵對的是夢裏那熟悉的劉皇叔,還是現實中那陌生的車騎將軍。
再想到夢中白帝托孤的那番肺腑之言,諸葛亮的淚水再次流滿了臉頰。
他趕緊跑到院中水潭前,用冰涼的泉水洗了把臉,努力的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他告訴自己,夢中之事,不過是虛幻魅影,使我篤定皇叔的仁德之心。
皇叔又怎會知曉我夢見過什麽?
我若表現得情緒激動,惶惶然不知所措,恐怕會讓皇叔心生不適。
無論如何,得表現得平靜些,切不可亂了心智啊……
……
另一邊,劉備第七次走在通往茅廬的山間小路上。
沒人知道,他的心也同樣緊張無措:
孔明乃曠世大賢,千古賢相,前世三顧而得,今生卻六顧而不得!
是我操之過急,哪裏做的不對,亦或我心意未達,令其躊躇難決?
這次若能遇見孔明,是上來就要委以重任,以表信任?
還是靜聆高論,推心置腹,使先生感受我之誠心?
前番六次而不得,要不要問一問先生是否有什麽諱忌之事,也好知曉症結所在,盡可避免。
問得多了,又會不會讓先生覺得我在試探於他,從而心生嫌隙,愈發不肯出山相助?
你看劉備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盡顯仁厚的長者風範,無論麵對何種人物、何種場麵,都能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唯獨今日來見孔明,卻局促不安,往日的沉穩好似被丟到了九霄雲外。
劉備努力的告訴自己,阿鬥所言前世之事,雖然自己相信,但終究太過荒誕離奇,實在令旁人難以信服。
當下這一世,心中情緒萬不可表露出端倪,當以恭敬謙遜之姿、誠懇質樸之態,向孔明先生表達誠心。
又往山上行了半個時辰,劉備再次來到了那熟悉的茅廬門口。
他長舒了一口氣,正欲叩門,大門卻已自行打開。
時間剛剛好。
巧得就如同事先演練過一般!
開門的還是那個書童。
但今天,小童並未有驚愕之色,臉上還掛著純真喜悅的笑容。
“劉皇叔,你又來啦!”
劉備平複激動的心情,不失禮節的拱手一拜:“小兄弟,孔明先生……可歸來否?”
小童笑道:“皇叔今日來的正是時候,二公子正在家中相候。”
“啊??”
劉備大喜,忙問:“先生何在?”
小童讓開身位,劉備的麵前出現了一位二十七八歲的英俊公子。
他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短須墨髯,手握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此時此刻,他正立於院中,正以一種很難以捉摸的眼神,看向劉備。
……這是孔明,這一定是孔明!
我劉備七次相顧,終於得見孔明先生!
我大漢有救矣!
劉備心中激動不已,他努力克製自己的情緒,走上前,朝那公子深躬一拜:“在下劉備劉玄德,敢問閣下……可是臥龍先生乎?”
“咕……”
諸葛亮喉頭一緊,看著劉備躬身相拜,那一刻,他恨不得立刻撲倒在地,淚水差點就要噴湧而出。
但他還是努力的忍住了。
這是皇叔!
正是掣雙劍保衛徐州的劉皇叔!
正是夢中所見的劉皇叔。
正是朝思暮想的劉皇叔。
他威嚴持重,儀表堂堂,頗具龍鳳之姿,又禮貌謙遜,周身散發著一種仁者氣度。
諸葛亮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以一種謙卑禮貌的姿態迴禮道:“不才正是孔明。”
緊接著,又手扣羽扇,深躬一禮:“亮見過劉皇叔!”
“哎呀!”
此刻,劉備大喜,他真想立刻告訴阿鬥:“孩兒啊,為父為你找到相父了!”
同樣,劉備激動之餘,也擔心自己的情緒會驚擾到孔明先生。
他控製了一下情緒,恭敬且誠懇道:
“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六次前來晉謁,卻皆不得一見,已托令弟書信於江東,不知先生……可曾見否?”
“哦……”
諸葛亮點點頭,從懷中掏出那份竹片家信,捧在手中:“信已收到,亮感皇叔六顧之恩,有心立歸相見,怎奈家兄挽留,又有要事相囑,故而耽擱些時日。亮屢蒙皇叔枉臨,又修建茅舍,不勝愧赧也。”
諸葛亮不想告訴劉備,這次出行隻為皇叔大業布局。
他覺得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豈能一見麵就以此邀功?
相反,劉皇叔絲毫不計較我此前屢次失禮,依然不辭辛勞、七顧茅廬,還為我修屋建舍,資助家需,這才是最讓人感激涕零的地方啊!
而在劉備看來,隻要孔明能安全歸來,一切都好!
“無妨事,無妨事也!”
“哦,請皇叔入堂說話。”諸葛亮遂讓書童去煮茶,又見劉備身後站著兩個英姿颯爽的年輕人,而並非夢中與劉備一同而來的關羽張飛。
“此二位是……”
“哦,此乃吾之長子,劉封。”
劉封一抱拳:“劉封見過孔明先生!”
“這一位乃是吾之賢侄,二弟關雲長之子,關平。”
關平也抱拳道:“關平見過孔明先生!”
諸葛亮夢見過劉封和關平,但未在現實中見過的人,醒來卻記不起他們的樣子,如今得見本尊,倒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看著兩位朝氣蓬勃的年輕英雄,又迴想起夢中的六出祁山。
那時曹真早已獨當一麵,他是曹操的義子,後成長為曹魏的大將軍!
此人能攻善守,治軍嚴謹,給他的北伐大計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而除曹真外,曹休夏侯尚也相繼成才,皆成三軍主帥,獨當一麵。
反觀咱們大漢,劉封關平身死荊襄,關興張苞又接連夭亡。
此消彼長,青黃難接,猶如氣數將盡的大漢,令人有心無力。
倘若迴北伐之時,劉封關平有一人還活著,那又會是怎樣一個局麵?
夢中,他擔憂劉封性格剛猛桀驁,難以禦製。
可看眼前的少年公子,神色間滿是謙遜恭謹,言行舉止透著一股溫良純善,眼神中又對自己的父親無比崇拜,又怎會如曾經所擔憂的那般肆意妄為、難以管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