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迴了家裏,臨近過年外婆李利桂從佛山舅舅家帶著放寒假的表妹迴了家。於是陳通就提出迴家去,一開始楊威很是不舍外公迴去,陳通摸摸楊威的頭說:“阿公總是要迴家的,阿威以後成了家,阿公也會來,但不會久待,因為阿公也總要迴家的。”楊威雖然不舍,但想到臨近過年,沒幾天後就能再見也沒過多的挽留了。


    在過節前,整個家就仿佛變成了一個需要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打掃的日子裏,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楊均擼起袖子,從房間的一角開始,仔細地擦拭著家具上的灰塵,不放過任何一處細微的地方,那些平日裏被忽視的邊邊角角都在他的努力下煥發出潔淨的光彩。朱珍則拿著掃帚,將地麵清掃得一塵不染,每一下揮動都帶著對家的愛護。楊威和楊歡也積極參與,他們一個幫忙整理雜物,一個認真地擦拭著窗戶,讓明亮的光線毫無阻礙地透進來。


    而到了殺雞殺鴨殺魚的時候,那又是另一番緊張而莊重的景象。楊均神情專注,手穩穩地抓住雞的翅膀和脖子,一刀下去,雞血噴湧而出,隨後熟練地進行處理。殺鴨時,鴨子在楊均的手中掙紮著,可最終還是無奈地結束了生命。殺魚則顯得更為安靜些,楊均小心地去除魚鱗,將魚收拾得幹幹淨淨。殺完這些家禽後,便又忙著準備烹飪的事宜。


    與此同時,朱珍的清洗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她把家裏的衣物、床單等統統放入水中浸泡,然後仔細地搓洗著,每一個汙漬都被她的耐心和細心攻克。鍋碗瓢盆也被她逐一清洗幹淨,擺放得整整齊齊。那些平日裏使用的物品,在朱珍的手中重新煥發出熠熠光彩,仿佛在訴說著生活的美好與溫馨。


    一家人都在各自的忙碌中,為了節日的到來而精心準備著,整個家裏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楊均的廚藝堪稱一絕,尤其是他所做的鹵鴨,那絕對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鹵鴨的美味簡直讓人欲罷不能,它不僅是每年過年時必定會出現的佳肴,更是楊均引以為傲的拿手好菜。


    每到過年時分,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幾乎都是出自楊均那雙充滿魔力的手。而楊威,其實自幼就與廚藝有著特殊的緣分。記得在小時候,楊均突然生病了,朱珍急匆匆地趕到醫院去悉心照料,隻留下了 8 歲的楊威和年僅 4 歲的楊歡在家。由於奶奶家這邊的親戚對他們的情況毫不關心,這讓楊威內心對他們頗有不滿。在那段艱難的時光裏,8 歲的楊威勇敢地挑起了照顧妹妹的重擔。他走進廚房,憑借著自己模糊的記憶,開始學著大人的樣子親自下廚為妹妹做飯。他認真地淘米、洗菜、生火,努力地為妹妹烹製出能果腹的食物。從那時候起,楊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和進步,他的廚藝也如雨後春筍般日漸增長。而朱珍和楊歡平時則很少涉足廚房,她們就像被捧在掌心的公主,被家人細心地嗬護著。


    除夕這天,天還未亮一家人便早早起身了。朱珍忙碌地煮好了水,精心熬製了黃酒,還泡好了茶水。楊均則認真地擺好了供台,仔細地整理著供品,那雞和魚被擺放得整整齊齊。楊威和楊歡也沒閑著,他們從袋子裏拿出蘋果、柑橘、糖果等,一一放進紅色的盤子裏,再將盤子小心地放置在供台上。隨後,一家人虔誠地拜著天地神明,朱珍口中不停地喃喃著,祈求天地神明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佑外出打工的老公駕車平安,也保佑讀書的兄妹倆學業有成。


    拜完天地神明後過去了半個小時,父母說要讓天地神明把家裏供奉的食物“享用”完,並且還不時地去添加酒水。又過了半小時,便開始燒紙錢。風唿唿地吹著,將紙灰吹得老高老高,父母見狀說這是天地神明開心高興的表現。


    楊均讓楊威去點鞭炮,楊威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向放置鞭炮的地方。他的手有些微微顫抖,拿起一支香燭,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既有些害怕那即將到來的巨響,又有些緊張,擔心自己點不燃鞭炮。


    他咬咬牙,將香燭湊近鞭炮的引線,眼睛緊緊盯著,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在那一瞬間,仿佛時間都變得格外漫長。當香燭終於觸碰到引線,楊威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猛地往後退了幾步。


    隻聽“劈裏啪啦”的一陣爆響,鞭炮瞬間炸響,巨大的聲響衝擊著楊威的耳膜。他下意識地捂住耳朵,以最快的速度朝著父母身邊跑去。他的腳步有些慌亂,但心中卻湧起一種奇特的感覺,仿佛自己剛剛經曆了一場艱難的戰鬥,而此刻正像一個浴火重生的戰士一般奔向溫暖的家園,奔向父母的懷抱。當他撲進父母懷中時,那顆緊張的心才漸漸安定下來,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打完鞭炮後,朱珍動作輕柔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簍筐,將供品小心翼翼地逐一擺放進去。楊威則趕忙把茶壺添滿水,楊均也快步走向廚房,將酒壺添滿。一切準備就緒,父親穩穩地拿著最輕的茶壺,楊歡乖巧地拿著第二輕的酒壺,楊威提起裝著鞭炮和紙錢的袋子,朱珍則挑起那裝著供品的簍筐,一家人向著村裏的廟堂走去。


    村裏的這個廟堂僅有幾平米大小,每年除夕,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拜完天地神明後,都會來到這裏祭拜。每年,楊威一家總是最早到達的。楊威熟練地拆開香燭並將其點亮,楊均則開始有條不紊地逐一倒茶,朱珍和楊歡在一旁靜靜等待。點好香燭的楊威先是自己虔誠地拜了三下,接著便把手中的香燭分發給家人,隨後一家人又一起拜了拜,朱珍嘴裏念叨的依舊是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沒過幾分鍾,陸陸續續就有人來了,在這裏可不能像在家裏那樣等上半個小時,而是迅速地燒完紙錢、放完鞭炮,整個過程一氣嗬成。最後,楊威聽從楊均的話,再次去雙手為各個杯子倒滿了茶,一家人又雙手合十拜了拜,便返迴家中。


    雖然拜天地神明的整個流程隻過了一個多小時,但這緊湊的時光卻充滿了濃濃的年味。楊均笑著和楊威一起貼春聯,平日裏嚴肅的父親此刻也變得格外和藹。過年的時候,似乎有個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不能打罵孩子,這讓楊威感覺這個時候的父母是最不嚴肅的,尤其是父親,貼春聯時都帶著輕鬆的笑意。


    貼完春聯後,楊均帶著一家人和大伯、堂弟、堂兄以及叔叔家的堂弟堂妹們一同前往祖墳。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在鄉間小路上,冬日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他們身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莊重與期待。到了祖墳所在之處,氣氛一下子變得格外肅穆。大家先是齊心協力地清理著祖墳周圍的雜草,動作輕緩而細致,仿佛生怕打擾到沉睡的祖先。接著,他們鄭重地擺上各種供品,整齊而有序。


    楊威看著長輩們點燃香燭,大伯口中低聲呢喃著對祖先的敬重與懷念,那莊重的神情讓楊威也深受感染。隨後,大家按照輩分依次上前磕頭祭拜,楊威在磕頭的那一瞬間,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敬畏和對家族傳承的感慨。堂弟堂兄們也都表情虔誠,認真地完成著祭拜的儀式。祭拜結束後,大家靜靜地站在祖墳前,一時間無人言語,隻是默默地感受著那份與祖先相連的情感紐帶。過了一會兒,一行人帶著對祖先的深深敬意,緩緩地離開這片寧靜的地方。


    後記:


    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楊威總是顯得有些沉默。每年,也僅僅隻有在清明和過年這樣特殊的時節,他才會來到這片地方。他靜靜地站在那裏,聆聽著父親和親戚們講述著那些長眠於此的長輩們的過往事跡。那些或遠或近的故事,仿佛從歲月的深處悠悠傳來,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氣息。


    又過了很多年,楊威對於這些長輩,依然隻是有著模糊的認知。他始終無法確切地知曉他們具體叫什麽名字,在他的腦海裏,他們僅僅是自己的爺爺,是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爺爺……那些稱謂在他心中反複迴蕩,卻始終無法與具體的姓名完全對應。他看著眼前的墓碑,那上麵的字跡似乎在訴說著曾經的歲月,可他卻難以真正深入地去探究和理解。


    在這莊重而略顯寂寥的場景中,楊威的思緒也漸漸地飄遠,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試圖去觸摸那些遙遠的先輩們的身影,但最終,也隻是在心中留下一抹淡淡的感慨和迷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夜星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銘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銘威並收藏暗夜星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