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姑?”
於玲看著街頭的那個小摩托,她站在門口跟老太太確認,“奶,你看那是不是我大姑?”
老太太站起來,正要看呢,小摩托就到自己家門口的小路口了。
“還真是,你大姑可是有日子沒來了。”
於玲想了想,確實是,估計是家裏活兒太多了。
這個月份可正是秋收農忙的時候,自己家都忙活不過來,大姑家估計就更忙了。
再說了,自己好像沒去過大姑家吧?
按道理,她是不是得去大姑家走走親戚啥的,幫幫忙?
雖然她幹活不大行,不過幫著搭把手的還是能幹的。
這話於玲想早了。
“大姑,快進來歇歇。”
她趕忙給她扶著車,大姑下車就鬆了手,於玲給車推進去。
大姑看著家裏院子裏的竹筐子和小三輪,裏麵的籃子編織袋子的,看樣子最近一直在賣菜。
“家裏的活兒一直忙,我想著過兩天好掰棒子了,看看你這能不能忙過來。”
這於玲可不懂,她趕緊看老太太。
“她大姑,你不用惦記,收長果那會兒就是玲兒跟我一起幹的,俺們娘們收了三四天的就幹完了。
掰棒子俺倆慢慢來,你就忙你自己的就成。”
不怪老太太說這個話,實在是說了個孫媳婦,大孫子又不在家,這兩年的秋收,老太太實在是忙不了。
好在實在親戚,她按著時候來看看孩子幫幫忙,比那真親家都靠譜。
“我今年沒種多少,就三畝多點不到四畝地,我跟她姑父倆人,幹個兩三天的估計能掰完。
我心思過來看看,你這成不成,成了的話就先給你們收了。”
“哎呀,不用,大姑,我現在能幹,大不了我們慢慢幹。”
於玲覺得就後麵那塊地,她跟老太太倆人,慢點幹估計四天也收完了。
“對了,大姑,我租了個房子賣菜。”
大姑還想跟她說說別逞強的事兒,於玲不想在這事兒上跟她白扯,就給她說了自己進城賣菜。
“啥玩意兒?”
親姑姑一臉的驚訝,這才幹了幾天,怎麽就租房子賣菜了?
這孩子,真是能敗家。
“你才掙幾個錢?你就租房子?還賣菜?你能掙迴本錢嗎!”
大姑劈頭蓋臉的一頓說。
這孩子,看著好了,怎麽淨幹這樣的事兒。
“大姑,我就在縣城裏那片家屬院那租了房子,一個月一百一,算下來一天不到四塊錢。”
於玲覺得,大姑這人跟其他農村婦女不一樣,她能幹能闖,見識肯定不一樣。
她打算擺事實講道理,從數據上證明自己這行為沒毛病。
“四塊錢不是錢啊?啊?你擺攤不一樣賣嗎?掙點錢給你嘚瑟的。”
大姑說她歸說她,到底是自己侄女,心疼她也是真的。
“您也是,她要租房子賣菜,您就讓她租房子?那賣菜拿迴來的錢,你就給她收起來存著。這麽謔謔,能剩下多少?”
老太太一開始看著她大姑說她,心裏也是很讚同:可不是嘚瑟的嗎,掙幾塊錢?就嘚瑟的不知道姓什麽了。
沒想到這才幾句話,地圖炮就開向了自己。
這話怎麽說的。
於玲不想聽她嘮嘮叨叨拍的我說自己,趕緊給自己找事兒幹,她一把撈起旁邊看戲的苗苗,主動安排任務:
“我帶著苗苗出去玩會兒,您倆看著整點飯吧。”
於玲會吃,但是懶,不愛做飯。
尤其是農村這種燒火的灶,她更不行了。
看著她帶著我孩子出去了,大姑才跟老太太說話。
“怎麽就折騰著租房子了?”
老太太提著姑姑買的熟食,一邊走一邊跟她解釋:“這孩子不是你,她吃不了苦。
她自己說的,大夏天還成,大冬天的太冷了,她賣菜得找個的擋風擋雪的地方。
就這麽著,租了個屋,不大,但是也夠用。”
大姑想想,也是。這孩子打小跟著她奶,那老太太可憐她沒媽,又攤上個後媽,親爹也不管,老太太什麽事兒都給她張羅。
這要真說起來,這孩子真是沒吃過苦。
“她這能賣出來租金嗎?”
“能,怎麽不能!”
雖然這一排就這兩家,也沒別人,但是老太太還是壓低聲音跟她說,生怕被人聽見。
“你不知道,那縣城的買賣可紅火了。
這孩子一早上拉兩車菜,一上午就差不多。”
老太太一邊扒蒜一邊跟她嘮叨。
“你也知道那邊家屬院,還有新蓋的那片樓,裏頭人老多了。”
“就是廠礦那邊老樓?”
“不是老樓,新蓋的那。”
大姑想了想,前幾年來礦上廠裏都蓋了家屬樓,還有廠裏醫院也弄了家屬樓。
這兩年就聽外麵的廠子倒閉,職工下崗的,但是沒聽說哪家醫院大夫下崗的。
就縣城的廠區和礦廠,也沒聽說要下崗,反倒是聽市裏領導下來視察還是啥,後來就聽說廠子有一部分不是公家的了,成私人的了,具體啥的他們老農民的也不懂,就聽說廠長沒換。
也不知道咋整的,反正廠長還是那個廠長,員工還是那些員工,但是廠子效益好了,員工掙得多了。
“那買賣還成?”
“媽呀,那可是不錯。”
老太太跟她細說。
“這都開了幾天了,天天去,傍晚給那個能放住的菜先送過去,早上再拉一點別的菜,反正多少的,七八樣吧,家裏門口的方瓜,南瓜,韭菜香菜的,有什麽就摘點,要不早早扯了也都扔了。
就這,都不夠賣。”
老太太悄悄告訴她:“兩天就掙出來了!”
大姑看著老太太,她其實有點信。
自從菜價上漲,她偶爾哪天也能賣上將近一百塊。
“第一天咱沒數,準備的不算多,剛那天咱就賣了得有一百三十多,扣了本錢,還剩下八十多。”
“俺們還帶著苗苗去了,一點事兒不耽誤,我還能幫著她搭把手。”
“這孩子現在心裏也有算計。她說了,這地方有這個店,東西不用太多,多了也賣不了。
這就是孩子小,她跟我脫不開手。
不然她就讓我看著店,她還出去擺攤去。”
於玲看著街頭的那個小摩托,她站在門口跟老太太確認,“奶,你看那是不是我大姑?”
老太太站起來,正要看呢,小摩托就到自己家門口的小路口了。
“還真是,你大姑可是有日子沒來了。”
於玲想了想,確實是,估計是家裏活兒太多了。
這個月份可正是秋收農忙的時候,自己家都忙活不過來,大姑家估計就更忙了。
再說了,自己好像沒去過大姑家吧?
按道理,她是不是得去大姑家走走親戚啥的,幫幫忙?
雖然她幹活不大行,不過幫著搭把手的還是能幹的。
這話於玲想早了。
“大姑,快進來歇歇。”
她趕忙給她扶著車,大姑下車就鬆了手,於玲給車推進去。
大姑看著家裏院子裏的竹筐子和小三輪,裏麵的籃子編織袋子的,看樣子最近一直在賣菜。
“家裏的活兒一直忙,我想著過兩天好掰棒子了,看看你這能不能忙過來。”
這於玲可不懂,她趕緊看老太太。
“她大姑,你不用惦記,收長果那會兒就是玲兒跟我一起幹的,俺們娘們收了三四天的就幹完了。
掰棒子俺倆慢慢來,你就忙你自己的就成。”
不怪老太太說這個話,實在是說了個孫媳婦,大孫子又不在家,這兩年的秋收,老太太實在是忙不了。
好在實在親戚,她按著時候來看看孩子幫幫忙,比那真親家都靠譜。
“我今年沒種多少,就三畝多點不到四畝地,我跟她姑父倆人,幹個兩三天的估計能掰完。
我心思過來看看,你這成不成,成了的話就先給你們收了。”
“哎呀,不用,大姑,我現在能幹,大不了我們慢慢幹。”
於玲覺得就後麵那塊地,她跟老太太倆人,慢點幹估計四天也收完了。
“對了,大姑,我租了個房子賣菜。”
大姑還想跟她說說別逞強的事兒,於玲不想在這事兒上跟她白扯,就給她說了自己進城賣菜。
“啥玩意兒?”
親姑姑一臉的驚訝,這才幹了幾天,怎麽就租房子賣菜了?
這孩子,真是能敗家。
“你才掙幾個錢?你就租房子?還賣菜?你能掙迴本錢嗎!”
大姑劈頭蓋臉的一頓說。
這孩子,看著好了,怎麽淨幹這樣的事兒。
“大姑,我就在縣城裏那片家屬院那租了房子,一個月一百一,算下來一天不到四塊錢。”
於玲覺得,大姑這人跟其他農村婦女不一樣,她能幹能闖,見識肯定不一樣。
她打算擺事實講道理,從數據上證明自己這行為沒毛病。
“四塊錢不是錢啊?啊?你擺攤不一樣賣嗎?掙點錢給你嘚瑟的。”
大姑說她歸說她,到底是自己侄女,心疼她也是真的。
“您也是,她要租房子賣菜,您就讓她租房子?那賣菜拿迴來的錢,你就給她收起來存著。這麽謔謔,能剩下多少?”
老太太一開始看著她大姑說她,心裏也是很讚同:可不是嘚瑟的嗎,掙幾塊錢?就嘚瑟的不知道姓什麽了。
沒想到這才幾句話,地圖炮就開向了自己。
這話怎麽說的。
於玲不想聽她嘮嘮叨叨拍的我說自己,趕緊給自己找事兒幹,她一把撈起旁邊看戲的苗苗,主動安排任務:
“我帶著苗苗出去玩會兒,您倆看著整點飯吧。”
於玲會吃,但是懶,不愛做飯。
尤其是農村這種燒火的灶,她更不行了。
看著她帶著我孩子出去了,大姑才跟老太太說話。
“怎麽就折騰著租房子了?”
老太太提著姑姑買的熟食,一邊走一邊跟她解釋:“這孩子不是你,她吃不了苦。
她自己說的,大夏天還成,大冬天的太冷了,她賣菜得找個的擋風擋雪的地方。
就這麽著,租了個屋,不大,但是也夠用。”
大姑想想,也是。這孩子打小跟著她奶,那老太太可憐她沒媽,又攤上個後媽,親爹也不管,老太太什麽事兒都給她張羅。
這要真說起來,這孩子真是沒吃過苦。
“她這能賣出來租金嗎?”
“能,怎麽不能!”
雖然這一排就這兩家,也沒別人,但是老太太還是壓低聲音跟她說,生怕被人聽見。
“你不知道,那縣城的買賣可紅火了。
這孩子一早上拉兩車菜,一上午就差不多。”
老太太一邊扒蒜一邊跟她嘮叨。
“你也知道那邊家屬院,還有新蓋的那片樓,裏頭人老多了。”
“就是廠礦那邊老樓?”
“不是老樓,新蓋的那。”
大姑想了想,前幾年來礦上廠裏都蓋了家屬樓,還有廠裏醫院也弄了家屬樓。
這兩年就聽外麵的廠子倒閉,職工下崗的,但是沒聽說哪家醫院大夫下崗的。
就縣城的廠區和礦廠,也沒聽說要下崗,反倒是聽市裏領導下來視察還是啥,後來就聽說廠子有一部分不是公家的了,成私人的了,具體啥的他們老農民的也不懂,就聽說廠長沒換。
也不知道咋整的,反正廠長還是那個廠長,員工還是那些員工,但是廠子效益好了,員工掙得多了。
“那買賣還成?”
“媽呀,那可是不錯。”
老太太跟她細說。
“這都開了幾天了,天天去,傍晚給那個能放住的菜先送過去,早上再拉一點別的菜,反正多少的,七八樣吧,家裏門口的方瓜,南瓜,韭菜香菜的,有什麽就摘點,要不早早扯了也都扔了。
就這,都不夠賣。”
老太太悄悄告訴她:“兩天就掙出來了!”
大姑看著老太太,她其實有點信。
自從菜價上漲,她偶爾哪天也能賣上將近一百塊。
“第一天咱沒數,準備的不算多,剛那天咱就賣了得有一百三十多,扣了本錢,還剩下八十多。”
“俺們還帶著苗苗去了,一點事兒不耽誤,我還能幫著她搭把手。”
“這孩子現在心裏也有算計。她說了,這地方有這個店,東西不用太多,多了也賣不了。
這就是孩子小,她跟我脫不開手。
不然她就讓我看著店,她還出去擺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