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的小菜店格外的火熱。
雖然有“香椿刺客”的存在,但是小菜店還是秉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價格定位比較準確的。
於玲也想掙大錢,但是她這個人還算本分,幹不出一點香椿野菜叫出高價的事兒。
畢竟這東西本來也不值錢,這會兒的人工費更不值錢。
香椿確實賣的貴,她早上跑市場上打聽了,人家賣兩塊錢一斤,這個價已經非常貴了,畢竟小縣城的購買力也就這樣了。
她也沒多少,還是人家定了要她才收的,也不指望著掙太多,想了想最低一塊五吧,怎麽也掙五毛錢不是!
一小籃子香椿一開始都沒敢拿出去,直等著人家來了才從桌子底下提出來。
“昨兒迴去,家裏老太太特意給你去尋摸的,先說好了啊,就這點,以後沒有了。”
昨兒老太太就說了,這東西一家也就一棵樹,好些人家都是摘了自己吃了,沒多少,讓她以後不用惦記這個。
“唉呀媽呀,你真弄著了?這得有多少?”
大姐看著這個香椿芽,聞著味兒真好,芽也嫩,那芽兒都是發紅發黃的嫩芽,那掰下來的小梗都是嫩嫩的。
品相真不錯。
“具體多少我還沒稱呢,先說好啊,你得留個一斤兩斤的,還有個大爺昨兒也來找來著。”
“稱稱。”
這些留出一斤多兩斤的,肯定夠。
她前兩天就去市場看來著,品相沒這麽好,有些都老了,還賣兩塊錢一斤呢!
這東西嫩,稱出來得有五斤多不太到六斤。
“我給你留兩斤剩下的我都要了。八塊錢成不?”
八塊錢?
“不用,這我賣就一塊五一斤,你給我六塊就行。”
這姑娘做買賣真實在。
“我知道市場上都賣兩塊,姐不讓你吃虧,就按兩塊一斤哈,不過你送我兩根小蔥唄。”
於玲收了八塊錢,“你要幾根自己拿就成。”
鄰裏鄰居的雖然是做買賣,但是她的手一向都鬆,這也是為什麽這附近的人都愛上她這買菜的原因。
這老板大方,小零頭都給抹了,要個辣椒要個蔥的,一點不嘰歪,不像現在市場的還是那經銷店的,一分一厘的都得算計。
“這都是你昨兒現摘的野菜啊?”
“啊,這不是你們都找嘛,我就迴去挖了點,你們有要的,就拿點唄。我也不多要,八毛一斤行吧?”
“行,咋不行!”
老太太們你要一點苦菜,我拿一點蒲公英麵條菜的,沒多會兒就拿完了。
“大媽,您拿這老些麵條菜蒲公英的,迴去吃的了嗎?”
於玲一邊給她稱菜裝兜 ,一邊問她。
“這才多點,我迴去上水一撩,擠幹淨水分,也就能有一個兩個的菜蛋蛋,切碎了跟豬肉拌了包包子包餃子,那味兒,鮮靈著呢!”
“哦,這東西還能包包子呢?”
“能,你小年輕的估計也不知道,我們那會兒沒吃的,春天下來就靠著野菜,都吃的夠夠的。
這會兒日子好了,哎,到時候不吃還想的慌。”
那確實是,吃飽了可不是就想吃點新鮮玩意兒嗎?
“不跟你說了,我迴去趕緊弄弄,晌午就包上,我孫女迴來就能吃。”
“是,這可不早了,那您可得趕緊的,他們中午十一點半就放學了。”
幾個老太太都提著大包小包的走了。
送走一波又一波的人,菜店架子都空了,於玲看看時間,十點半了。
收拾收拾迴家。
走到村口,她習慣性的就拐去大院裏。
一進大鐵門,老太太帶著苗苗又在那種地。
這迴不知道是種什麽,反正苗苗提著小袋子,老太太順著溝裏點種,放下幾粒就拿腳推土蓋好。
別說,倆人配合的還挺好。
石頭不在。
“奶,怎麽就你倆在這,石頭呢?”
“出去買水泥去了。”
“嗯?買水泥幹什麽?”
她記得院裏蓋房子那會兒不是還剩下幾袋子水泥嗎?
“倉庫裏沒有了嗎?”
“庫裏還有半袋水泥,原來那些沒開封的,都給人家退了來著。
這不是劃算著不能夠,再去買兩袋。”
於玲去庫裏看了看,確實就半袋子開了封的,其他的都沒了。
“不是,他找水泥幹什麽?哪裏漏水了?”
“石頭打算打幾塊水泥板。”
水泥板?哦,現在農村人蓋房子啥的,好些都是自己幹,水泥板這東西就是自己來打的,還有水泥柱子也是。
他們會把石子兒,沙子,水泥加水攪和均勻,拿著木板訂成磨具,打成型,放在太陽底下陰幹,等幹透了,就變成了結實的水泥板。
水泥柱子裏頭還得加上鋼筋,你想要多粗的柱子就做多粗的,想做多高就做多高。
其實她覺得這東西有點豆腐渣工程,那石頭子就是去礦坑裏拉的碎石子,便宜,那沙子都是去河裏頭挖出來,然後過了篩子自己篩的,但是這年頭都這樣,畢竟省不少錢呢!
豆腐渣?他們可不在乎是不是豆腐渣,畢竟也不是蓋幾層小樓,自己蓋房子結實就行,不需要那麽強的質量標準。
“他弄水泥板幹啥?”
“他打算給那屋盤個炕,再給這邊蓋一間耳房,做廚房用。”
……
他昨兒剛說這個話,今天就開始折騰?
“不是,奶,你同意啊?”
“同意,怎麽不同意,在這住和在家住不都一樣嗎?”
“那怎麽能一樣?那家那邊不管了?就那麽放著啊?你那還有一院子菜和雞呢,還有羊呢?不管啦?”
苗苗沒拿好,手裏的袋子撒了一地的豆子。
“豆豆,豆豆!”
於玲趕緊過去幫著她撿豆子,她小孩子手小,捏豆子捏一把土,放下豆子就掉。
“好了好了,你一邊玩去吧,媽媽來撿。”
老太太撲拉撲拉給堆一起,抓一把倒到,就這麽就這繼續種。
“奶,跟你說呢!”
“住哪裏都一樣。”老太太跟她說:“咱們在哪住不一樣?都是咱的房子。
有新房子幹啥不住?”
大孫子說的對,他在這,俺們都在家,他也不放心。
這年會兒的人都壞,他在這不怕人,家裏那地方也挺偏,以前家裏窮,玲兒也不出門,沒人知道她那家屋裏的情況。
這會兒家裏賣了菜,玲兒又出來活動,萬一有那不長眼的人闖門,家裏頭老的老小的小,孩子媽也不是那有勁兒的人,這一家子擎等著吃虧。
還不如都搬這邊,吃喝一起的,白天迴去侍弄侍弄菜地,燒個炕看看房,晚上大門一鎖,一家子在這也是個靠。
雖然有“香椿刺客”的存在,但是小菜店還是秉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價格定位比較準確的。
於玲也想掙大錢,但是她這個人還算本分,幹不出一點香椿野菜叫出高價的事兒。
畢竟這東西本來也不值錢,這會兒的人工費更不值錢。
香椿確實賣的貴,她早上跑市場上打聽了,人家賣兩塊錢一斤,這個價已經非常貴了,畢竟小縣城的購買力也就這樣了。
她也沒多少,還是人家定了要她才收的,也不指望著掙太多,想了想最低一塊五吧,怎麽也掙五毛錢不是!
一小籃子香椿一開始都沒敢拿出去,直等著人家來了才從桌子底下提出來。
“昨兒迴去,家裏老太太特意給你去尋摸的,先說好了啊,就這點,以後沒有了。”
昨兒老太太就說了,這東西一家也就一棵樹,好些人家都是摘了自己吃了,沒多少,讓她以後不用惦記這個。
“唉呀媽呀,你真弄著了?這得有多少?”
大姐看著這個香椿芽,聞著味兒真好,芽也嫩,那芽兒都是發紅發黃的嫩芽,那掰下來的小梗都是嫩嫩的。
品相真不錯。
“具體多少我還沒稱呢,先說好啊,你得留個一斤兩斤的,還有個大爺昨兒也來找來著。”
“稱稱。”
這些留出一斤多兩斤的,肯定夠。
她前兩天就去市場看來著,品相沒這麽好,有些都老了,還賣兩塊錢一斤呢!
這東西嫩,稱出來得有五斤多不太到六斤。
“我給你留兩斤剩下的我都要了。八塊錢成不?”
八塊錢?
“不用,這我賣就一塊五一斤,你給我六塊就行。”
這姑娘做買賣真實在。
“我知道市場上都賣兩塊,姐不讓你吃虧,就按兩塊一斤哈,不過你送我兩根小蔥唄。”
於玲收了八塊錢,“你要幾根自己拿就成。”
鄰裏鄰居的雖然是做買賣,但是她的手一向都鬆,這也是為什麽這附近的人都愛上她這買菜的原因。
這老板大方,小零頭都給抹了,要個辣椒要個蔥的,一點不嘰歪,不像現在市場的還是那經銷店的,一分一厘的都得算計。
“這都是你昨兒現摘的野菜啊?”
“啊,這不是你們都找嘛,我就迴去挖了點,你們有要的,就拿點唄。我也不多要,八毛一斤行吧?”
“行,咋不行!”
老太太們你要一點苦菜,我拿一點蒲公英麵條菜的,沒多會兒就拿完了。
“大媽,您拿這老些麵條菜蒲公英的,迴去吃的了嗎?”
於玲一邊給她稱菜裝兜 ,一邊問她。
“這才多點,我迴去上水一撩,擠幹淨水分,也就能有一個兩個的菜蛋蛋,切碎了跟豬肉拌了包包子包餃子,那味兒,鮮靈著呢!”
“哦,這東西還能包包子呢?”
“能,你小年輕的估計也不知道,我們那會兒沒吃的,春天下來就靠著野菜,都吃的夠夠的。
這會兒日子好了,哎,到時候不吃還想的慌。”
那確實是,吃飽了可不是就想吃點新鮮玩意兒嗎?
“不跟你說了,我迴去趕緊弄弄,晌午就包上,我孫女迴來就能吃。”
“是,這可不早了,那您可得趕緊的,他們中午十一點半就放學了。”
幾個老太太都提著大包小包的走了。
送走一波又一波的人,菜店架子都空了,於玲看看時間,十點半了。
收拾收拾迴家。
走到村口,她習慣性的就拐去大院裏。
一進大鐵門,老太太帶著苗苗又在那種地。
這迴不知道是種什麽,反正苗苗提著小袋子,老太太順著溝裏點種,放下幾粒就拿腳推土蓋好。
別說,倆人配合的還挺好。
石頭不在。
“奶,怎麽就你倆在這,石頭呢?”
“出去買水泥去了。”
“嗯?買水泥幹什麽?”
她記得院裏蓋房子那會兒不是還剩下幾袋子水泥嗎?
“倉庫裏沒有了嗎?”
“庫裏還有半袋水泥,原來那些沒開封的,都給人家退了來著。
這不是劃算著不能夠,再去買兩袋。”
於玲去庫裏看了看,確實就半袋子開了封的,其他的都沒了。
“不是,他找水泥幹什麽?哪裏漏水了?”
“石頭打算打幾塊水泥板。”
水泥板?哦,現在農村人蓋房子啥的,好些都是自己幹,水泥板這東西就是自己來打的,還有水泥柱子也是。
他們會把石子兒,沙子,水泥加水攪和均勻,拿著木板訂成磨具,打成型,放在太陽底下陰幹,等幹透了,就變成了結實的水泥板。
水泥柱子裏頭還得加上鋼筋,你想要多粗的柱子就做多粗的,想做多高就做多高。
其實她覺得這東西有點豆腐渣工程,那石頭子就是去礦坑裏拉的碎石子,便宜,那沙子都是去河裏頭挖出來,然後過了篩子自己篩的,但是這年頭都這樣,畢竟省不少錢呢!
豆腐渣?他們可不在乎是不是豆腐渣,畢竟也不是蓋幾層小樓,自己蓋房子結實就行,不需要那麽強的質量標準。
“他弄水泥板幹啥?”
“他打算給那屋盤個炕,再給這邊蓋一間耳房,做廚房用。”
……
他昨兒剛說這個話,今天就開始折騰?
“不是,奶,你同意啊?”
“同意,怎麽不同意,在這住和在家住不都一樣嗎?”
“那怎麽能一樣?那家那邊不管了?就那麽放著啊?你那還有一院子菜和雞呢,還有羊呢?不管啦?”
苗苗沒拿好,手裏的袋子撒了一地的豆子。
“豆豆,豆豆!”
於玲趕緊過去幫著她撿豆子,她小孩子手小,捏豆子捏一把土,放下豆子就掉。
“好了好了,你一邊玩去吧,媽媽來撿。”
老太太撲拉撲拉給堆一起,抓一把倒到,就這麽就這繼續種。
“奶,跟你說呢!”
“住哪裏都一樣。”老太太跟她說:“咱們在哪住不一樣?都是咱的房子。
有新房子幹啥不住?”
大孫子說的對,他在這,俺們都在家,他也不放心。
這年會兒的人都壞,他在這不怕人,家裏那地方也挺偏,以前家裏窮,玲兒也不出門,沒人知道她那家屋裏的情況。
這會兒家裏賣了菜,玲兒又出來活動,萬一有那不長眼的人闖門,家裏頭老的老小的小,孩子媽也不是那有勁兒的人,這一家子擎等著吃虧。
還不如都搬這邊,吃喝一起的,白天迴去侍弄侍弄菜地,燒個炕看看房,晚上大門一鎖,一家子在這也是個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