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職場上的嫉妒都是發生在同齡、同性、同地位之間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職場上的嫉妒都是發生在同齡、同性、同地位之間,若是差距太大的,就不是嫉妒了,而是崇拜、巴結。
為什麽人總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因為有可比性。
既然是你身邊的人,那說明你們在同一階層,那財富、地位、見識都不會差距太遠,他看你有多少,就會去數數自己有多少,比你多了就暗暗得意,比你少了就妒火中燒。
同樣,如果你是個男人,你會去嫉妒一個女人容貌美麗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會去嫉妒一個男人很會掙錢嗎?如果你是一個一二十歲的一窮二白的年輕人,你會去嫉妒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功成名就嗎?
如果別人不嫉妒你,那是人家看不起你;如果人家嫉妒到要千方百計地害你,那是太看得起你了。你到底是想讓別人看不起你,還是太看得起你?
所以嫉妒這種事,你就算強忍著不去嫉妒別人,別人也有可能來主動嫉妒你,既然如影隨形,你看得開就聽之任之,看不開就別拿嫉妒來折磨自己。
周瑜這輩子就嫉妒過一個人——諸葛亮,其他人不配他嫉妒。
我們來分析一下周瑜和諸葛亮的軟硬件條件,你就覺得他們兩個相互嫉妒,才是符合人性的:
第一,年齡。周瑜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生於181年,相對來說,諸葛亮更嫩一點兒,但這條不是嫉妒的理由。
第二,身高。身高是男人最在意的、又不能明說的硬件,周瑜身高1米9,諸葛亮身高1米85,也差距不大。
第三,長相。兩人都是帥的掉渣的那種,總的來說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第四,出身。周瑜出身官宦世家,祖上三代都位列三公;諸葛亮出身弱一點兒,是地方上的望族,且父母早亡,所以周瑜在比諸葛亮更年輕的時候,就手握重兵,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家族之力,不知道諸葛亮心裏會不會介意這一點。
第五,智商。這一條明顯是諸葛亮更勝一籌,周瑜本想玩兒他,反倒被他給玩了。這是心高氣傲的周瑜最忍不下的一口氣。
第六,妻室。周瑜娶小喬,據史料記載,小喬有可能還不是正妻,周瑜有兩兒一女,史料也沒說是小喬生的。同時史書上沒說周瑜的兒女長得好,要是小喬生的,就憑周瑜的長相,再加上小喬的國色天香,兒女能長得差嗎?史書怎麽可能不提?所以周瑜的正妻有可能是和周瑜門當戶對的,但是長相不佳。
但是就算納小喬為妾,那也是千百年來無數男人的夢想,恐怕連曹操都垂涎三尺。
諸葛亮娶了個醜妻,這事都傳了千年,因為他不得不借助妻子家族的勢力。但是醜妻一生都在老家等他,也一生都無兒無女,他一直到四十六歲才納妾生子。很難說,他心裏不介意這一點。
所以諸葛亮嫉妒周瑜納美妾,因此才改編曹植的《銅雀台賦》來激怒周瑜,我覺得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第七,武功。周瑜會武功,雖然可能不太高,遠到不了關羽那種水平,但是也算文武雙全。諸葛亮是文弱書生,我懷疑他可能有風濕病,所以經常坐輪椅。諸葛亮嫉妒這一點嗎?我想有可能,哪個男人不介意別人說他身體太弱?
第八,功勞。雖然赤壁之戰還未正式展開,但是從眼下的情形來看,周瑜和諸葛亮誰起的作用更大?很明顯諸葛亮風頭更盛,誰叫是諸葛亮先提出抗曹之策,不是周瑜提的,誰先提誰就占了先機。而且若是勝了,將來人家很可能拿諸葛亮的功勞跟周瑜對比。
對於事業心極重的周瑜,嫉妒諸葛亮這一點,是順理成章的。畢竟在諸葛亮來之前,東吳無人是他的對手。
所以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智商和功勞,諸葛亮妒忌周瑜的美妾和武功,才是他們爭來鬥去的關鍵,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也是避免不了的。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何況是這兩個人中龍鳳?要不就龐統醜成那樣子,諸葛亮怎麽不去跟龐統鬥呢?龐統的智商能比周瑜低嗎?畢竟諸葛亮跟龐統都早認識了多少年了。
我媳婦本來要狠狠地揍我一頓,現在啞火了,因為我不要臉去討雞蛋,是為了她。
其實我堂堂一員大將,真要憑武力去搶,哪個富戶能攔得住我?何況我隻要雞蛋,又不是要金銀財寶,能值幾何?是滔天大罪嗎?
我隻是不想仗勢欺人,欺壓百姓,所以厚著臉皮去討,讓富戶們罵我幾句出出氣。
真正的窮苦百姓,我可是一個都沒動,畢竟窮苦百姓根本養不起雞,更沒有雞蛋。
看媳婦窘迫得下不來台,我主動遞台階:“媳婦啊,千萬別生氣,別氣著孩子了,你要是想撒氣,就打我,我一定不躲。”
我媳婦的臉色終於緩和下來:“去把人家的雞蛋錢還了,別讓人家戳著咱們的脊梁骨罵。”
我手一攤:“咱們有錢嗎?”
我媳婦咬咬牙,萬般不舍地,想把雙劍上的金吞口撬下來一塊兒,比劃了半天,終是財迷心理一直占上風,金吞口連道劃痕都沒留下,她卻心疼得要掉淚。
我趕緊攔住:“別撬了,我再去想想辦法。”
我先去找關羽借錢,關羽似笑非笑地看著我:“你看我像是有錢的人嗎?連五千人馬都是劉琦公子養著的。”
然後我去找糜竺,他正跟糜芳商量著要典當身上的衣服。
因為被曹軍搶了,他所有的家當都折在了裏麵,現在除了衣服還值點兒錢,真是身無長物了。
我就納了悶了,人家打仗都發國難財,怎麽我們就一個個混得跟叫花子一樣呢?
糜竺一針見血:“因為我們還有良心,不願去搶。”
那眼下怎麽辦?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遍地是難民,經濟體係早已崩潰,我們連上街賣力氣找活兒幹都沒有門路。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農業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價格瘋狂上漲。現在先不說沒有市場,就算有黑市,糧食價格也已經漲到了幾千五銖錢一擔,當初我們在新野的時候可是幾十五銖錢一擔。
其他生活必需品也跟著瘋漲,要不糜竺為什麽要賣衣服呢?
而且在戰亂不斷的情況下,就算我也懂做生意,糜竺更是商業奇才,但貨幣體係已經癱瘓,誰還能做成生意?我們去哪裏掙錢?
糜芳恨恨地說:“三哥,我覺得你隻去富戶家要雞蛋,真是太仁慈了,他們還有臉罵你?等曹軍來了,看不把他們搶個精光,說不定連命都丟了呢!”
我這時候又化身正義使者了:“我們要為大哥的名聲著想,畢竟劉備的仁義之名得來不易。”
糜竺點點頭:“是該想個辦法了。”
照一般的劇情發展來說,是不是我們三個應該埋頭討論怎樣去掙錢,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是我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之際,我兩個兒子跌跌撞撞跑來了:“爹,娘讓你別迴家,出去躲躲,有個富戶到咱們家來鬧事了!”
為什麽人總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因為有可比性。
既然是你身邊的人,那說明你們在同一階層,那財富、地位、見識都不會差距太遠,他看你有多少,就會去數數自己有多少,比你多了就暗暗得意,比你少了就妒火中燒。
同樣,如果你是個男人,你會去嫉妒一個女人容貌美麗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會去嫉妒一個男人很會掙錢嗎?如果你是一個一二十歲的一窮二白的年輕人,你會去嫉妒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功成名就嗎?
如果別人不嫉妒你,那是人家看不起你;如果人家嫉妒到要千方百計地害你,那是太看得起你了。你到底是想讓別人看不起你,還是太看得起你?
所以嫉妒這種事,你就算強忍著不去嫉妒別人,別人也有可能來主動嫉妒你,既然如影隨形,你看得開就聽之任之,看不開就別拿嫉妒來折磨自己。
周瑜這輩子就嫉妒過一個人——諸葛亮,其他人不配他嫉妒。
我們來分析一下周瑜和諸葛亮的軟硬件條件,你就覺得他們兩個相互嫉妒,才是符合人性的:
第一,年齡。周瑜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生於181年,相對來說,諸葛亮更嫩一點兒,但這條不是嫉妒的理由。
第二,身高。身高是男人最在意的、又不能明說的硬件,周瑜身高1米9,諸葛亮身高1米85,也差距不大。
第三,長相。兩人都是帥的掉渣的那種,總的來說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第四,出身。周瑜出身官宦世家,祖上三代都位列三公;諸葛亮出身弱一點兒,是地方上的望族,且父母早亡,所以周瑜在比諸葛亮更年輕的時候,就手握重兵,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家族之力,不知道諸葛亮心裏會不會介意這一點。
第五,智商。這一條明顯是諸葛亮更勝一籌,周瑜本想玩兒他,反倒被他給玩了。這是心高氣傲的周瑜最忍不下的一口氣。
第六,妻室。周瑜娶小喬,據史料記載,小喬有可能還不是正妻,周瑜有兩兒一女,史料也沒說是小喬生的。同時史書上沒說周瑜的兒女長得好,要是小喬生的,就憑周瑜的長相,再加上小喬的國色天香,兒女能長得差嗎?史書怎麽可能不提?所以周瑜的正妻有可能是和周瑜門當戶對的,但是長相不佳。
但是就算納小喬為妾,那也是千百年來無數男人的夢想,恐怕連曹操都垂涎三尺。
諸葛亮娶了個醜妻,這事都傳了千年,因為他不得不借助妻子家族的勢力。但是醜妻一生都在老家等他,也一生都無兒無女,他一直到四十六歲才納妾生子。很難說,他心裏不介意這一點。
所以諸葛亮嫉妒周瑜納美妾,因此才改編曹植的《銅雀台賦》來激怒周瑜,我覺得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第七,武功。周瑜會武功,雖然可能不太高,遠到不了關羽那種水平,但是也算文武雙全。諸葛亮是文弱書生,我懷疑他可能有風濕病,所以經常坐輪椅。諸葛亮嫉妒這一點嗎?我想有可能,哪個男人不介意別人說他身體太弱?
第八,功勞。雖然赤壁之戰還未正式展開,但是從眼下的情形來看,周瑜和諸葛亮誰起的作用更大?很明顯諸葛亮風頭更盛,誰叫是諸葛亮先提出抗曹之策,不是周瑜提的,誰先提誰就占了先機。而且若是勝了,將來人家很可能拿諸葛亮的功勞跟周瑜對比。
對於事業心極重的周瑜,嫉妒諸葛亮這一點,是順理成章的。畢竟在諸葛亮來之前,東吳無人是他的對手。
所以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智商和功勞,諸葛亮妒忌周瑜的美妾和武功,才是他們爭來鬥去的關鍵,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也是避免不了的。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何況是這兩個人中龍鳳?要不就龐統醜成那樣子,諸葛亮怎麽不去跟龐統鬥呢?龐統的智商能比周瑜低嗎?畢竟諸葛亮跟龐統都早認識了多少年了。
我媳婦本來要狠狠地揍我一頓,現在啞火了,因為我不要臉去討雞蛋,是為了她。
其實我堂堂一員大將,真要憑武力去搶,哪個富戶能攔得住我?何況我隻要雞蛋,又不是要金銀財寶,能值幾何?是滔天大罪嗎?
我隻是不想仗勢欺人,欺壓百姓,所以厚著臉皮去討,讓富戶們罵我幾句出出氣。
真正的窮苦百姓,我可是一個都沒動,畢竟窮苦百姓根本養不起雞,更沒有雞蛋。
看媳婦窘迫得下不來台,我主動遞台階:“媳婦啊,千萬別生氣,別氣著孩子了,你要是想撒氣,就打我,我一定不躲。”
我媳婦的臉色終於緩和下來:“去把人家的雞蛋錢還了,別讓人家戳著咱們的脊梁骨罵。”
我手一攤:“咱們有錢嗎?”
我媳婦咬咬牙,萬般不舍地,想把雙劍上的金吞口撬下來一塊兒,比劃了半天,終是財迷心理一直占上風,金吞口連道劃痕都沒留下,她卻心疼得要掉淚。
我趕緊攔住:“別撬了,我再去想想辦法。”
我先去找關羽借錢,關羽似笑非笑地看著我:“你看我像是有錢的人嗎?連五千人馬都是劉琦公子養著的。”
然後我去找糜竺,他正跟糜芳商量著要典當身上的衣服。
因為被曹軍搶了,他所有的家當都折在了裏麵,現在除了衣服還值點兒錢,真是身無長物了。
我就納了悶了,人家打仗都發國難財,怎麽我們就一個個混得跟叫花子一樣呢?
糜竺一針見血:“因為我們還有良心,不願去搶。”
那眼下怎麽辦?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遍地是難民,經濟體係早已崩潰,我們連上街賣力氣找活兒幹都沒有門路。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農業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價格瘋狂上漲。現在先不說沒有市場,就算有黑市,糧食價格也已經漲到了幾千五銖錢一擔,當初我們在新野的時候可是幾十五銖錢一擔。
其他生活必需品也跟著瘋漲,要不糜竺為什麽要賣衣服呢?
而且在戰亂不斷的情況下,就算我也懂做生意,糜竺更是商業奇才,但貨幣體係已經癱瘓,誰還能做成生意?我們去哪裏掙錢?
糜芳恨恨地說:“三哥,我覺得你隻去富戶家要雞蛋,真是太仁慈了,他們還有臉罵你?等曹軍來了,看不把他們搶個精光,說不定連命都丟了呢!”
我這時候又化身正義使者了:“我們要為大哥的名聲著想,畢竟劉備的仁義之名得來不易。”
糜竺點點頭:“是該想個辦法了。”
照一般的劇情發展來說,是不是我們三個應該埋頭討論怎樣去掙錢,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是我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之際,我兩個兒子跌跌撞撞跑來了:“爹,娘讓你別迴家,出去躲躲,有個富戶到咱們家來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