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懟人日常


    【李清照出身名門,母親是宰相之女,父親李格非是京城大學教授,師從大文學家蘇軾,可謂是個妥妥的大家閨秀。】


    又是蘇軾!


    此刻,宋朝,雅苑詩集會上,蘇軾、蘇轍、秦觀、黃庭堅等一眾友人墨客皆再次相聚。


    聽到大文學家幾字,在場的人舉杯暢飲,這是蘇軾的高光,也是他們這些人以詩會友所能得到的最大財富。


    哪怕隻是詩人,無法像征戰沙場的武將一般千古留名,但也能憑借自身的詩歌才情在史書上留下與王侯將相不輸的美名,哪能不值得慶祝。


    大宋皇帝們都牙酸了,看看,看看,他們大宋臣子出名的可比他們皇帝要多得多。


    汴京的百姓們也滿是自豪,在大宋,文人墨客比一般人都要更加聲名遠播,他們也想創造盛唐之繁榮。


    而曆史上,宋朝的經濟和繁華也確實是曆朝數一數二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在當時的宋朝社會,對於她這種大家閨秀各種禮教那可是要求不少。


    比如《女孝經》裏麵就體現出,女子要三從四德、賢良德淑,還要謹言慎行。


    但我們的李姐才不管這一套,她有著非常清晰的思想,為人十分霸氣。


    懟人、喝酒、賭博,那是一個不落。】


    【我們先看看她是怎麽懟人的?


    在她十七歲左右,看到一個叫張耒(lei)的前輩寫了首《讀中興頌碑》


    開頭第一句:


    玉環妖血無人掃


    漁陽馬厭長安草。


    就把唐朝安史之亂的鍋甩給了楊貴妃,後麵還寫道,都得靠唐肅宗郭子儀將軍這樣的大英雄才能平定戰亂。】


    “這首詩,不出名吧,沒聽過啊”


    程陽的話猶如一隻穿心利劍射向了曆史中的人們。


    有人憋不住笑,要是看天幕的人正好聽到後世的話會不會吐血。


    不過也是,後世距離他們上千年,五千年曆史,中間不知道多少驚才絕豔之輩,如過江之鯽,哪能個個都在史書上詳細記錄。


    李清照聽著天幕的點評,十分痛快。


    她就是看不慣那些自詡讀過書認過字就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人,若真是妖妃禍國,那每一朝代幹脆也別選秀入宮伴駕了,省的一口黑鍋扣下壓的人喘不過氣。


    朝代的終結和落幕自然是有原因的,但這不是某一個隨意批判的借口,更不是他們拿起筆就肆意抹黑的狂妄舉措。


    大唐,李世民本來還在看大宋的事,不知道為什麽就跳到他大唐來了?


    前麵就提到了這個安史之亂,它讓大唐衰敗,百姓流離,最終滅亡。


    當然,李世民不相信一個女人能直接導致王朝的滅亡,這不過是僅憑借世人的一點見解就下定義的有爭議的事實而已。


    不過這裏麵肯定也有後妃的緣故,這楊貴妃想來是後麵李唐皇帝的某個寵妃,但最根本的定然不止如此。


    李世民焦慮又無措,他這個時代距離後麵的肯定還有好幾代,更別提中間還有個女皇。


    看來,後麵還是還政了李唐,李世民看著唐肅宗就知道後麵的還是他李家子孫做皇帝。


    “陛下,臣妾冤枉啊,居然有人如此汙蔑,簡直是大逆不道,這不是在說臣妾是妖妃嗎”


    說著,楊貴妃依偎在唐明皇的身邊,美人垂淚讓人心顫,更別提唐玄宗本就是獨寵楊玉環。


    “愛妃別哭,這是那大宋人的胡言亂語!”


    唐玄宗也很是生氣,說楊貴妃是妖妃,不就是在指著他說是昏君嗎!


    這哪裏能忍!


    要不是這人是後麵的朝代的人,他早就讓人下大獄了。


    但安史之亂卻確實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刀,指不定哪日就掉下來,砸的他頭破血流。


    可,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唐明皇輕撫著身邊人的脊背,美人在懷,他也有些力不從心。


    【那時很多人都在誇這首詩寫得好,李姐卻不服。


    怎麽什麽都隻罵女的,然後提筆一揮,霸氣的寫了兩首詩懟了迴去。


    其中這一句:


    不知負國有奸雄


    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


    虢秦韓國皆天才】


    【實際大意是,你隻是在誇英雄卻不反思,當初是哪些奸臣讓國家走入衰亡?你隻是在罵楊玉環,也不想想到底是誰在寵幸楊玉環,任用奸臣呢!


    還不是皇帝自己。


    所以說,安史之亂主要就是怪皇帝昏聵、奸臣腐敗。】


    破案了!


    寵幸妃子也就罷了,誰人沒有七情六欲,更別提是最尊貴的皇帝,但任用奸臣、朝堂腐朽卻不擦亮眼睛,也不整治肅清,這樣的國家遲早出事。


    李世民唉聲歎氣,果然如此,皇帝昏聵,看不清是忠還是奸,沉迷享樂,大唐的未來就毀在這樣的不作為的皇帝手中。


    二鳳又想哭了,他的大唐啊,好不容易興盛繁榮,就這樣走了下坡路。


    唐朝以後的皇帝也明白最終導致繁盛的大唐落敗的根本原因,哪裏是一個小錯誤就能總結的呢。


    沒有哪一根稻草是輕的,最終都是壓死駱駝的罪魁禍首。


    正因如此,後麵的朝代在管理朝政的時候,始終會向前麵的王朝看齊,總結過往的錯誤,不斷修正,力求達到一個政治清明的王朝。


    唐玄宗愣住了,他自上位以來,勵精圖治,將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怎麽就在他想享福的時候就出事了呢?


    皇帝們感歎偌大的王朝就此崩塌,從此,一去不複返。


    即使後麵的皇帝偶有中興,卻始終不溫不火,盛世大唐,終是成為了絢麗的一場美夢。


    百姓們咂舌,後世人可真敢說,這不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昏君,不過,罵得好!


    一旦朝堂出現腐敗的跡象,但代表底下的民眾便是受剝削最嚴酷的時刻,上麵人的醉生夢死,需要無數民眾的堆積。


    【要知道,在封建古代,寫詩論曆史,那都默認是男人才能做的事。


    她一個女子,竟然敢突破世俗的規則,還能那麽清醒的分析出事情的本質!


    真是充滿魄力和才情。


    但你以為她肚子裏隻有墨水?不對不對,還有酒水。


    宋朝時,經濟繁榮,民間娛樂豐富,酒成了從帝王到百姓都常喝的東西。


    我們的李姐作為性情中人,自然也不例外。


    而她不僅要大喝特喝,醉了之後,還經常能夠才情大發,霸氣的留下千古名句: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處


    興盡晚迴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好!”


    這一刻,沒有男女之別,惟有知音相覓。


    各朝文人從公平的角度出發,李清照的兩首詩都分外出彩,讓人不得不叫好。


    李清照也仿佛迴到了年少時,沒有憂思纏身,無憂無慮,隻在荷花深處縱情歡樂,自由自在。


    也依稀記起少女懷春之時,‘倚門迴首,卻把青梅嗅’含羞帶怯的情思。


    迴想新婚燕爾之際,夫妻交頸而臥、蜜裏調油,‘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也有分隔兩地,思緒難耐,‘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而在國破家亡之時,飄零孤苦無依,“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成為她最主要的色調,再無從前的歡愉。


    “千古第一女詞人!是詞人也是賭神,厲害了李姐!易安居士,別無分號”


    程陽一開始上學也以為是婉約派性情也婉約,可深入了解後,才覺得古人的生活也並非那麽刻板,看這麽一個教條嚴苛的朝代也能綻放出這麽一朵燦爛向陽的花,就知道李清照的性情絕不是自怨自艾的。


    天幕下,許多女子興致高昂,這樣一位有意思的女子可惜沒有和她們同一時代,叫人惋惜。


    大唐的公主更是喝酒暢聊,若是有這麽一位姐妹作伴,人生相比也會更有情趣。


    聽見後世的誇讚,一些人心中還是不服氣的,第一才女就這麽給出去了,是不是有點草率了。


    【如果說李白是酒仙,那李清照就是酒仙女。


    畢竟在現代課堂裏,我們依然還要朗讀並背誦她的“醉”證。】


    看著年少的李清照,李格非有些頭痛,本來自家女兒就有些“不羈”,如今,天幕可是讓曆朝都認識這麽一位“酒仙女”“賭神”了,他們大宋可是禁賭的。


    可千古第一的名頭壓下來,也是讓人倍感壓力。


    又氣又笑的李父麵對李清照,如今也嚴厲不起來,自家女兒的聰慧很早就體現了,現在讓他擔心的就是將來嫁娶之事。


    看後世課堂裏學生朗讀背誦的模樣,這也是流傳了千古了,一份“醉”證,貫徹古今。


    【除了喝酒懟人,李姐賭博起來也是才氣與霸氣並存。


    當時,宋朝流行一種叫打馬的賭博遊戲,多數人那隻是圖個樂子,但我們李姐可不。


    和懟人一樣,她一旦較起真來那可真是在賭桌上廢寢忘食、大殺四方。


    而且,還能將源頭和戰術分析的明明白白,最後總結多篇的賭博秘籍。


    在這一篇中,她還自豪滿滿的宣告:


    千秋萬世之後,喜歡打馬的人們,你們不要忘記這個規矩可是我給你們記下來的哦。


    就這麽一個會懟會喝會賭的霸氣才女,在愛情裏也是十分的人間清醒,後邊還把男人都罵了……】


    這還真是活得瀟灑又自在啊!


    各朝的女子們看見這麽一個與自己這個時代截然不同的鮮活明媚,豔羨不已。


    也捫心自問,為何別人能活得這般的霸氣,無懼世俗的眼光,但自己卻不行。緊緊咬唇,但卻難以拋開身份上的枷鎖和人性的桎梏,天下的女子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人明媚也有人暗淡,相生相克,傳承家族榮耀已經叫人抬不起頭。


    宋朝的人則更加感同身受,要知道,他們可是實實在在生存在這個朝代光環之下的。


    哪怕是男子們,也不得不否認,這麽一位不同於尋常女兒家的鮮亮之人是很難得的。


    或者說,他們明白若是那些後宅女子能像後世一般工作,她們身上的才幹和卓絕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


    但卻也正因如此,女子的出頭之日才愈加艱難,不斷的打壓和裹挾讓人喘不過氣。


    百姓們倒是第一次聽說高門大戶的女兒有這樣的,因為世家貴女的儀態和行為好似模板化了一般,但同樣出身不凡的李清照卻有一股他們熟悉的潑辣勁,不會為教條所局限,活的更好也更加自由。


    而普通人家要麵對的有時候會是難纏的打秋風的親戚,太過溫柔良善反而會落下風。


    “李姐的詩詞也是語文課本中不可缺少的啊”


    聽到後世人的話,古人們也明白,能得千古第一才女名號的,肯定在後世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蘇軾眉開眼笑,這個徒孫有他的一半風采!作詩也是如此,看看,後世人都要背誦呢。


    蘇轍看著自家哥哥臭屁自戀的樣子,無奈,但若是論起關係來倒也不算錯。


    李清照的父親是弟子,女兒自然可以稱一聲徒孫。


    “子由,你看,這是我的徒孫,我的!想不到格非的女兒這麽厲害……”


    後麵滔滔不絕的話語讓習以為常的蘇轍不皺半點眉頭,反正自家兄長肯定是要炫耀一陣子的。


    莫名想到以後一有來人,蘇軾就會“啊,你怎麽知道李清照第一才女是我徒孫”的模樣,有些喜劇,朝堂上的大臣看到肯定又會上折子了。


    各朝的討論經久不消,文人們求的便是傳揚後世的美名,如今,倒是被一個女子斬得桂冠,讓人無法接受也不得不接受。


    曆史是公平的,能流傳後世的都不是小蝦米,但數千年曆史,未能留下隻言片語的何其多。


    無論是帝王還是朝臣,文臣還是武將,勳貴還是平民,男子或女子,哪怕是宦官,也能在史書上留下


    視頻下滑,一場課堂讓許多人陷入了思考。


    【現在的小孩讀“花木蘭”】


    聽著又是個女子的名字?


    前麵不知道的朝代人們很是驚訝,在後世,居然有那麽多的女子得以流表史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途與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途與辭並收藏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