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四人都圍住先前晾在屋裏的畫冊。
夏日天氣炎熱,古籍字畫皆不可直曬,否則書頁便會變得七翹八裂,縱然被壓平也會有褶皺。
故此,古秋墨便把畫冊置在一通風極佳的房內。
現下,畫冊已被攤開,等晾至八成幹,便可將之合攏,放進夾書板中壓平。
趁著畫冊才幹了五分,冷清秋、葉嘉言配合默契,用相機把三十餘張線稿盡數拍下。
二人又立在一旁論議了一陣。
這是葉嘉言第二次撿大漏了,但和葉小鸞自畫像不同,她打算賣掉這套線描稿。
“固然是因為,線描稿值錢,我需要錢;”葉嘉言笑了笑,“但也是因為,這種分量的藏品,我接不住。”
“你準備上拍嗎?”冷清秋問。
“我有這個考慮。”
“巧了,不如在放在煙雲樓拍賣吧,”冷清秋麵露喜色,“我來幫你,就在揚州分公司。”
“姐,你的意思是,你要複出了?”葉嘉言大喜過望,拉住她手。
“嗯。”
“啊啊啊,太好了!”
“你就說巧不巧?我正想憑借古籍專場迴到拍場,你就送來了這麽好的東西。你真是我的福星!”
以前,冷清秋從未涉足古籍專場,但她受了古秋墨的熏陶,現在對古籍頗有心得,正想大展拳腳。
葉嘉言把頭往冷清秋肩上靠:“愛你!姐才是我的福星呢。”
她執槌,畫冊的價格低不了。
冷清秋摸摸她腦袋,道:“分公司征集到的古籍,目前還沒有更重磅的。你這套畫冊,說不定還可以上秋拍的封麵。”
“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周懿行突然插嘴。
“說吧。”葉嘉言凝注他。
“你說,這畫冊是《姚大梅詩意圖冊》的一部分線稿,我就查了一下資料,”周懿行字斟句酌,“資料裏說,市麵上還出現過一些副本、贗品之類的,所以,我們要不要等它幹了,仔細鑒定一下。”
“不用。”
如此篤定,倒讓周懿行意外。
“我們照相的時候,已經把它和設色圖本比對過了,是任熊的筆法。況且,這本線稿用的是湖南竹紙。”
冷清秋見周懿行一頭霧水,便接著葉嘉言的話往下說:“湖南竹紙,也叫湖南黃。紙質較為鬆軟粗糙,韌性不足。清同治、光緒年間,很多用書都采用這種紙張。”
“當然,這畫冊是手稿,不是印本,也許是這樣比較節約成本,”葉嘉言笑盈盈,“不過,你的擔心也有道理,這事兒我說了不算,肯定要請鑒定師再審看。”
話音剛落,冷清秋的電話響了。
是申屠紅。
“申總,”冷清秋凝聽著,“哦,行,那我過來一趟。明白,好的,拜——”
申屠紅,複姓申屠,但他也嫌叫著麻煩,便說直接簡化作“申”。
掛掉電話,冷清秋說:“來生意了。大生意。”
古秋墨本來蹲著看畫冊的濕度,聽她這麽說,馬上扭頭看她:“什麽大生意?”
“邵明遠,你記得嗎?”
古秋墨愣了愣:“怎麽?他要出讓藏品?”
“嗯。他有一批古籍要出讓。”
“一批?”古秋墨跳起來,“別是一堆贗品吧?這事兒你別沾。”
他雲淡風輕慣了,很少見他激動的情狀,葉嘉言、周懿行都覺意外。
說起邵明遠,葉嘉言還有些印象。
她記得,冷清秋曾被邀請迴瓊華中學,為邵明遠捐贈藏品的博物館剪彩。但她在剪彩前一日,遇到了古秋墨。兩人都發現其中有不少贗品,還建議錢校長——古秋墨的繼父,把“博物館”的名頭改成“藝術館”。
事後,邵明遠沒表示反對,似乎並不介懷。
一個月後,藝術館開張,冷清秋如約前來剪彩。作為冷清秋的學長,邵明遠很有風度地加了她的聯係方式,但二人平時不過是點讚之交。
冷清秋也沒想到,邵明遠會出讓他名下的所有古籍。
“你別戴有色眼鏡看人嘛,”冷清秋安撫著古秋墨,“說不定,這一批古籍沒問題呢。要不然,你和我一起去?”
古秋墨搖搖頭:“我又不是你們公司的,我去成何體統?再說,我還要把這線稿圖弄好呢。”
他頓了頓,說:“總之,多請幾個鑒定師。你自己也警醒點。”
冷清秋應了他,迴屋整理了一下儀容,換了得體的衣裙,便踱出門去。
下了的士,葉嘉言走上一幢茶樓。
此時,申屠紅、邵明遠,和公司的一名鑒定師,已經坐著聊了一會兒。
幾人見了麵,邵明遠和她握手:“我們還是校友呢,這次總算有機會合作了。”
冷清秋也露出合宜的微笑:“承蒙關照,邵師兄。”
對於邵明遠的收藏,她一貫認為,此人未必是居心不良、沽名釣譽之輩,但鑒藏眼光還不夠老道,故此之前的捐贈的那一批,竟有三分贗品。
念及此,冷清秋對今日這十餘套古籍,也沒抱太大希望。
沒承想,她和鑒定師看完之後,都驚住了。
不僅全是珍品,而且大多是宋元刻本。
這是什麽概念?
在古籍善本市場上,宋刻本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明代以降,宋刻本被受追捧,時人謂之“寸紙寸金”。到了明代末年,藏書近九萬冊的藏家毛晉,為搜尋宋刻本,還在其藏書樓“汲古閣”的門前,懸布征購啟示。
再往後說,民\/國藏家朱文鈞,為湊夠四千塊大洋,購藏宋拓本《醴泉銘》,不得已賣掉了沈周的《吳江圖》、文徵明的《雲山圖》。
近年,宋刻本的拍賣價,基本都在每頁萬元左右。
知道邵明遠富有,但他能購藏如此之多的宋元刻本,也太不尋常了。
這不是錢財多寡的問題,而是……
他的眼力,怎麽突然變好了?
夏日天氣炎熱,古籍字畫皆不可直曬,否則書頁便會變得七翹八裂,縱然被壓平也會有褶皺。
故此,古秋墨便把畫冊置在一通風極佳的房內。
現下,畫冊已被攤開,等晾至八成幹,便可將之合攏,放進夾書板中壓平。
趁著畫冊才幹了五分,冷清秋、葉嘉言配合默契,用相機把三十餘張線稿盡數拍下。
二人又立在一旁論議了一陣。
這是葉嘉言第二次撿大漏了,但和葉小鸞自畫像不同,她打算賣掉這套線描稿。
“固然是因為,線描稿值錢,我需要錢;”葉嘉言笑了笑,“但也是因為,這種分量的藏品,我接不住。”
“你準備上拍嗎?”冷清秋問。
“我有這個考慮。”
“巧了,不如在放在煙雲樓拍賣吧,”冷清秋麵露喜色,“我來幫你,就在揚州分公司。”
“姐,你的意思是,你要複出了?”葉嘉言大喜過望,拉住她手。
“嗯。”
“啊啊啊,太好了!”
“你就說巧不巧?我正想憑借古籍專場迴到拍場,你就送來了這麽好的東西。你真是我的福星!”
以前,冷清秋從未涉足古籍專場,但她受了古秋墨的熏陶,現在對古籍頗有心得,正想大展拳腳。
葉嘉言把頭往冷清秋肩上靠:“愛你!姐才是我的福星呢。”
她執槌,畫冊的價格低不了。
冷清秋摸摸她腦袋,道:“分公司征集到的古籍,目前還沒有更重磅的。你這套畫冊,說不定還可以上秋拍的封麵。”
“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周懿行突然插嘴。
“說吧。”葉嘉言凝注他。
“你說,這畫冊是《姚大梅詩意圖冊》的一部分線稿,我就查了一下資料,”周懿行字斟句酌,“資料裏說,市麵上還出現過一些副本、贗品之類的,所以,我們要不要等它幹了,仔細鑒定一下。”
“不用。”
如此篤定,倒讓周懿行意外。
“我們照相的時候,已經把它和設色圖本比對過了,是任熊的筆法。況且,這本線稿用的是湖南竹紙。”
冷清秋見周懿行一頭霧水,便接著葉嘉言的話往下說:“湖南竹紙,也叫湖南黃。紙質較為鬆軟粗糙,韌性不足。清同治、光緒年間,很多用書都采用這種紙張。”
“當然,這畫冊是手稿,不是印本,也許是這樣比較節約成本,”葉嘉言笑盈盈,“不過,你的擔心也有道理,這事兒我說了不算,肯定要請鑒定師再審看。”
話音剛落,冷清秋的電話響了。
是申屠紅。
“申總,”冷清秋凝聽著,“哦,行,那我過來一趟。明白,好的,拜——”
申屠紅,複姓申屠,但他也嫌叫著麻煩,便說直接簡化作“申”。
掛掉電話,冷清秋說:“來生意了。大生意。”
古秋墨本來蹲著看畫冊的濕度,聽她這麽說,馬上扭頭看她:“什麽大生意?”
“邵明遠,你記得嗎?”
古秋墨愣了愣:“怎麽?他要出讓藏品?”
“嗯。他有一批古籍要出讓。”
“一批?”古秋墨跳起來,“別是一堆贗品吧?這事兒你別沾。”
他雲淡風輕慣了,很少見他激動的情狀,葉嘉言、周懿行都覺意外。
說起邵明遠,葉嘉言還有些印象。
她記得,冷清秋曾被邀請迴瓊華中學,為邵明遠捐贈藏品的博物館剪彩。但她在剪彩前一日,遇到了古秋墨。兩人都發現其中有不少贗品,還建議錢校長——古秋墨的繼父,把“博物館”的名頭改成“藝術館”。
事後,邵明遠沒表示反對,似乎並不介懷。
一個月後,藝術館開張,冷清秋如約前來剪彩。作為冷清秋的學長,邵明遠很有風度地加了她的聯係方式,但二人平時不過是點讚之交。
冷清秋也沒想到,邵明遠會出讓他名下的所有古籍。
“你別戴有色眼鏡看人嘛,”冷清秋安撫著古秋墨,“說不定,這一批古籍沒問題呢。要不然,你和我一起去?”
古秋墨搖搖頭:“我又不是你們公司的,我去成何體統?再說,我還要把這線稿圖弄好呢。”
他頓了頓,說:“總之,多請幾個鑒定師。你自己也警醒點。”
冷清秋應了他,迴屋整理了一下儀容,換了得體的衣裙,便踱出門去。
下了的士,葉嘉言走上一幢茶樓。
此時,申屠紅、邵明遠,和公司的一名鑒定師,已經坐著聊了一會兒。
幾人見了麵,邵明遠和她握手:“我們還是校友呢,這次總算有機會合作了。”
冷清秋也露出合宜的微笑:“承蒙關照,邵師兄。”
對於邵明遠的收藏,她一貫認為,此人未必是居心不良、沽名釣譽之輩,但鑒藏眼光還不夠老道,故此之前的捐贈的那一批,竟有三分贗品。
念及此,冷清秋對今日這十餘套古籍,也沒抱太大希望。
沒承想,她和鑒定師看完之後,都驚住了。
不僅全是珍品,而且大多是宋元刻本。
這是什麽概念?
在古籍善本市場上,宋刻本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明代以降,宋刻本被受追捧,時人謂之“寸紙寸金”。到了明代末年,藏書近九萬冊的藏家毛晉,為搜尋宋刻本,還在其藏書樓“汲古閣”的門前,懸布征購啟示。
再往後說,民\/國藏家朱文鈞,為湊夠四千塊大洋,購藏宋拓本《醴泉銘》,不得已賣掉了沈周的《吳江圖》、文徵明的《雲山圖》。
近年,宋刻本的拍賣價,基本都在每頁萬元左右。
知道邵明遠富有,但他能購藏如此之多的宋元刻本,也太不尋常了。
這不是錢財多寡的問題,而是……
他的眼力,怎麽突然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