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書葉黏結,多由水濕或浸泡引起,情況有二:一是,因水濕引起;二是,因黏性物質引起。


    古秋墨研究了一陣,給出了準確判斷。


    書磚的主人,先把這本畫冊打濕,然後再加磚頭進行擠壓,最後再晾幹。


    “因水濕引起的黏結,比較好處理,因為沒有黏合劑,隻是水分擠掉了空氣。”


    大家都鬆了口氣。


    他們都明白一點。若是這黏結,是由黏性物質引起的,就會把書葉黏結得緊密堅固,處理起來難度極大。


    至於這“黏性物質”的由來,有的是因不留心沾染黏液;有的是因意外遇水,原有印書墨中的膠質,被稀釋了出來……


    “用簡易的濕揭法,就可以處理了。”古秋墨向著冷清秋,“今上午,我們可以做第一道工序。”


    商量之下,冷清秋為古秋墨打下手,葉嘉言趕緊去做飯。


    至於周懿行這個“好奇寶寶”,則在一旁觀摩學習。


    隻見,古秋墨用淨紙包好書磚,再用大夾子夾住其書背,然後還利用長長的竹筷,穿過夾子的孔洞,使整個書磚以懸空的姿態,被橫置於籠屜裏。


    過了一陣,等到書磚被蒸煮到位,古秋墨才把已被熱氣蒸透的書磚攤在工作台上,再用竹啟子去逐頁揭開。


    周懿行眼也不眨地盯著古秋墨的手勢。


    說起來,這濕揭法的確夠簡易,因為書葉無損,品相完好。


    但簡易,不等於簡單。


    若非多年的手藝,絕不敢去碰那脆弱的書葉。


    周懿行也自認是手巧之人,能精準拿捏海派旗袍的各種工藝,但在古籍修複方麵,完全是小白。


    少時,古秋墨氣定神閑地揭開兩三頁。


    三個人都不約而同驚歎了一聲,繼而麵麵相覷,臉色泛紅。


    誒?想岔了?


    原來,這書磚,的確是一本畫冊,但卻不像他們想的那樣。


    畫冊隻畫了單頁,每一頁上都畫了一位古典仕女。


    仕女們舉止優雅,穿戴得體,畫與畫之間也無明確關聯。


    冷清秋看了兩三頁,總覺得似曾相識,但一時又想不起來,便隻耐心地看古秋墨去揭。


    “看起來,似乎有三十來頁,”冷清秋根據書葉的厚度,揣度著書的頁數,“午飯前,應該能勉強揭完。”


    “揭完之後,要做什麽?”好奇寶寶忍不住問。


    “放到去濕機,或通風口晾幹。”


    “需要晾多幹?”


    冷清秋含了笑:“這個問題問得好,晾八成幹就可以了。”


    “哦,明白了。”


    “要不然,你先照一頁,去問問嘉言,有沒有見過這畫冊?”


    周懿行忙檢查了一下,確認閃光燈關閉,才對著新揭開的一頁,拍了一張照。


    進了廚房,周懿行快被飯菜的氣息香暈了。


    誇了一通女友後,周懿行問葉嘉言:“冷姐問你,有沒有見過?”


    葉嘉言是由藝術生,轉為拍賣師的,她一直擔心自己不夠專業,便經常看圖錄、背估價成交價。這樣的好習慣,已經讓她嚐到了甜頭。


    她本來記憶力強,經過這樣的強化記憶,便對近二十年來成交的藏品心中有數。


    眼前,這張仕女畫上,女子單肘支著桌,閑坐於桌前,桌上有一箱奩沒有打開。


    這意態,慵懶極了。


    葉嘉言搖搖頭:“有印象,但cpu不給力。”


    周懿行想了想:“是不是要炒個肉絲?我來吧。你坐一邊去想。”


    “行,你看著辦。記得放一點醋,這樣肉絲更爽滑。”


    “好。”


    交代完這事兒,葉嘉言坐在一邊,把手機照片放大了一些。


    左上角,分明有字,但因它還處在潤濕狀態,字跡有點花。況且,先前也沒放大照片。


    再說冷清秋那一頭,當前的任務是把書葉全部揭開,自然也無暇多看。


    葉嘉言眼睛眯成縫,逐字看去,沒多久就認出“擁髻”二字。


    想起之前漆盒上的密碼鎖,心中不禁撲通一跳。


    剩下幾個字,難道是“推奩倦未梳”?


    逐字對下去,還真是!


    葉嘉言興奮得快跳起,但她強自抑住這狂念,趕緊在瀏覽器中搜索這詩句。


    之前,因在古詩文網站,沒搜出正確的文字組合,她便以為“擁髻推奩倦未梳”一句,隻是密碼而已。但眼下,這仕女畫上也出現了這詩句,那麽,它便很有可能是一位文人的詩句。


    以此為線索,再來找畫冊的作者,甚至是畫冊的主人,豈不更容易?


    思路對了,搜起來就快捷。


    一分鍾後,葉嘉言終於在網上搜到了詩句的出處。


    原來是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雲過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犀無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犀無翼並收藏煙雲過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