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拉開窗簾,葉嘉言唿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日光正好,工作桌被照得暖烘烘的。


    葉嘉言手指輕敲鍵盤,編輯著即將發布於微博的書畫專場的宣傳文案,不時停下思索一番。


    完成後,她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摸出手機,找王靈均的微信。


    頭像,是很抽象甚至費解的畫。


    粉絲們,大概想不到,他們追捧的軟萌清爽帥哥,頭像會是這樣的畫風吧?


    在慈善晚宴那天,葉嘉言在用餐前就加了很多人的聯係方式,收獲不不可謂不大。


    這段時間下來,葉嘉言一直和王靈均保持者聯係,還經常以“粉絲”自居,幫他打call。


    她看好他,雖然並不很了解他為人,但對於這個娛樂市場,她懂。


    這麽天然優秀的長相,親和力還強,隻要有人捧,不愁不紅。


    何況,王靈均家庭條件好,還是個戲精——從他“追”冷清秋一事來看。


    果然,曾在慈善晚宴上露臉的新星王靈均,近日發布了一部量身定製的電影,還發行了單曲《青春的上遊》,已經小火了一把。


    微信裏,葉嘉言委婉地表達了請求:可不可以,借王靈均的發財手,幫她轉發書畫拍賣專場的宣傳資料。


    不一會兒,手機震動,王靈均爽快答應,還附上一個調皮的表情符號。


    下一秒,他又發了條信息:小姐姐,我還是先看一下內容吧。


    不難想象,他應該是被經紀人“教訓”了。


    葉嘉言便把第一份資料發過去。這是喬林寫的,葉嘉言稍加潤色。文末注上了喬林的名字。


    跟著,葉嘉言又跟王靈均說:要是不方便轉發,您幫我點個讚也行。


    那一頭,王靈均接到文檔後,認真看起來。


    隻見文章標題是《偽好物的真價值》。文曰:


    在收藏界裏,人們往往聞假色變。但世易時移,昔年的“蘇州片”等書畫偽作,卻在後世顯現出真價值。


    2018年春秋之間,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了一期名為“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的特展。在展覽中,共有48件“蘇州片”亮相。


    那麽,“偽好物”的影響力,到底是怎樣的呢?不妨先看兩則故事。


    傳說,明嘉靖年間,權宦嚴嵩父子對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求知若渴。


    當他們得知,官員王忬是《清明上河圖》的現任藏家,便向其索求。


    王忬十分為難。他不想將心愛之物拱手相送,但又不敢得罪嚴嵩父子。於是,經人提醒,請了一名黃彪的畫師進行摹造。


    其後,王忬把《清明上河圖》的贗畫進獻給嚴嵩父子,總算逃過一劫。


    起初,嚴嵩父子並不知此畫為贗畫,將之視為至寶。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裝裱匠湯臣,借此事向王忬索賄。但王忬不允。


    湯臣因此懷恨在心,遂向嚴嵩父子告發作偽一事。嚴嵩父子痛恨王忬,後來尋機誣陷王忬,將他問斬。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不難發現,為了應對嚴嵩父子的巧取豪奪,王忬找人摹造《清明上河圖》,實出於無奈。對此不宜苛責。


    更值得注意的是,黃彪摹造的長卷,竟然能以假亂真,瞞過嚴嵩父子的眼,不也證明其畫的畫工,不在張擇端之下?


    第二則故事,是說這些“偽好物”,通過種種渠道,成為清宮典藏的一件事。


    史書有載,康熙皇帝在六十歲生辰之時,曾收到大量臣子進獻的名家書畫,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等人的作品,赫然在列。


    這些作品中,充斥著大量偽作——尤其是“蘇州片”,算不得真古董,但康、雍、乾三朝皇帝,卻對之極為重視。


    比如,康熙命人對著《漢宮春曉圖》的“蘇州片”作品,進行仿製;


    雍正著人按“蘇州片”的圖式,又製了一件“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


    乾隆對“蘇州片”中出現的母題、風格讚譽有加,下令宮廷畫家進行臨仿,從中覓尋“仿古”的靈感。


    可以說,“蘇州片”成了清代“院體畫”中的一個風格來源。


    那麽,“蘇州片”的圖式、風格是怎樣的呢?


    以“明四家”中的仇英為例。


    原來,明人項元汴,富於收藏,成為一時鑒藏名家。他曾提供書畫,讓職業畫家仇英學習臨摹。


    在這個過程中,仇英一邊臨摹古畫,一邊揣摩個人風格,創作出《漢宮春曉圖》《長信宮詞》等名作。


    由於“明四家”名頭太響,引領風雅品位,他們的題材、畫風,便成為職業畫家的模仿對象。一部分文人畫家,也極力效仿“明四家”,並冠以其名,出售自己的作品。


    昆山曾有一周姓富商,請仇英創作《上林圖》獻給母親做壽,無形中開創了一個新的題材。


    後來,《上林圖》被大量“複刻”,傳播甚廣。這從另一個側麵,說明新題材的接受度極為廣泛。


    審視過往,“蘇州片”因數量優勢與強大的流通量(就連項元汴本人,也購藏了很多蘇州片),承載了題材、畫風的具象信息,並進入清廷皇帝的視野,對清宮“院體”風格的形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揆諸當下,“蘇州片”已被載入古代繪畫史,其中不乏佳作名品。對於這部分“偽好物”,其所蘊含的曆史人文、審美旨趣,不應被忽視。


    “時移世易,理自然也”,今我來思,偽好物,亦有真價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雲過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犀無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犀無翼並收藏煙雲過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