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立行,說來話長。
簡言之,弟弟黃鏡波偷了哥哥黃立行的遼臥鹿紋金雞冠壺,聲稱是自己的藏品,並與嘉藝拍賣行取得聯係。
葉嘉言主槌拍出雞冠壺後不久,黃立行聞訊,給張印權打了好幾次電話。
對於把雞冠壺修迴之前模樣的訴求,張印權表示辦不到。黃立行便把張印權、曆史顧問夏至清、修複師宋雅麗、拍賣師葉嘉言告到了法院。
但沒幾天,黃立行表示撤訴,不再追究。
總算有驚無險,但嘉藝拍賣行的名聲受損,葉嘉言無辜躺槍,怎麽可能對黃立行有好感?
後來,葉嘉言匆忙離開南京,不再與張印權續約。
有一次,金銀修複師宋雅麗來上海參培,和葉嘉言在會場相遇。
閑聊間,二人說起以前這樁事。覺出葉嘉言對黃立行撤訴一事仍好奇不已,便跟她說起個中細節。
原來,黃立行本名黃鏡炆。
年輕時,黃鏡炆拜在金匠孫承楊的門下。
這孫承楊,是成都銀花絲的一個傳承人,他還有個徒兒叫王菁菁。
孫承楊悉心栽培兩個徒弟,其中黃鏡炆的天賦更高,孫承楊曾一度打算將炭絲工藝傳給他。可萬想不到,黃鏡炆覺得修複行業沒前途,便婉言謝絕了。
後來,他跟著朋友自學金融專業,準備轉做風投行業。
孫承楊備受打擊,更加寡言少語。此後不久,孫承楊過世,未及把絕學傳授於王菁菁。幾經周折,王菁菁轉做了金銀器修複師,最後在江寧首飾博物館落腳。
對於黃鏡炆這個師兄,王菁菁的感情很複雜。因為,對方不僅是她的師兄,也是她的心愛之人。
之前,分道揚鑣的時候,王菁菁把自己交給了黃鏡炆。而對方也信誓旦旦,說他若學成歸來,必將迎娶王菁菁。可這之後,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沒了影蹤。
直到,他以“黃立行”的名號,起訴嘉藝拍賣行的一幹人。
因為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勾連,王菁菁被律師委托,勸說黃立行撤訴。
末了,宋雅麗說:“因為是老同事,王姐才跟我說這麽多的,也是她酒後告訴我的。至於她到底是怎麽勸的,我就不知道了。”(1)
宋雅麗,是張印權從江寧首飾博物館挖過來的。
葉嘉言承認,她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但既然王菁菁不說,她也不可能追著問。
但內情不難猜:始亂終棄,是黃立行的黑曆史,他一個混金融圈的人,肯定不想讓他的黑曆史滿天飛。
聽說,他的妻子性格彪悍……
和宋雅麗作別後,葉嘉言在網絡上搜過黃立行的照片。照片不多,唯二的兩張都顯出正臉,看起來端莊又富態。
正胡亂想著,葉嘉言被人拍了下胳膊。
她忙凝神,聽得辛喆的低語:“黃先生過來了,宜春園的主人。”
葉嘉言堆起笑容,起身致禮。
黃立行和藹的目光掃過來,笑道:“這就是葉小姐啊。好,好。”
這神色,與曾經刁難張印權的模樣截然不同。
呃,既如此,張印權今天為何也被邀請到現場?難道他們成了朋友?
當然,這也不奇怪,葉嘉言記得,張印權曾教誨她,做拍賣就別講臉不臉的,隻要對方不過分,能忍就忍,該笑就笑。
這處世哲學,也不是沒道理。既然黃立行已撤訴,張印權當然可以笑臉相迎。
和辛喆寒暄數句,黃立行才坐在他的右首。
從葉嘉言的角度看過去,堪堪見著他的側顏。
她驀地一怔。
這挺秀的鼻梁,為何如此熟悉?
再一想,黃立行的聲音,也有幾分耳熟。
葉嘉言滿腹狐疑,落座卻極優雅,仿佛沒有一絲心事。
很快,拍賣會正式開始。
簡短的開場之後,盛宏派出的拍賣師,聲情並茂地主槌。
此次慈善拍賣會,共募集到二十件拍品,其中有八件都來自於影視新秀王靈均,大多為雜項。
想起這人以前的“窮大學生”身份,葉嘉言心裏疑竇叢生。
她想了想,便拿著拍賣冊頁,問辛喆可有中意的藝術品。
正好,辛喆看上了兩件拍品,其中一件便是王靈均拿上去的。
葉嘉言自然不遺餘力,最終,出價出到230萬,成功地幫辛喆拍下了一隻“連年有餘”犀角杯。
在雜項方麵,有“竹木牙角”四大雕器的說法。
其中的“角”,說的便是犀牛角。此種材質,為最名貴的角雕料之一,兼具清熱解毒、涼血鎮驚之藥效,在古代曾作國禮。(2)
後來,犀牛角及其藝術品,也在民間流行開來,但因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犀角杯大多品相不佳。
這隻“連年有餘”犀角杯也是如此,否則這個價是斷斷拿不下來的。
拿下犀角杯後,辛喆心情甚佳,便問葉嘉言:“犀角杯可以測出毒酒,是真的嗎?”
傳說中,犀角杯藥理特殊,若與毒酒相撞,便會現出白沫。
“是有這個說法,”葉嘉言實事求是,“但我沒試過,不敢妄言。”
辛喆笑起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葉嘉言含了笑:“我倒是知道,為何曆代文士喜歡犀角杯。您看,犀角杯的外壁那麽厚,能工巧匠可馳騁想象……”
(1)這部分情節,與筆者的《金匠》接壤,在第十二章,此文就不過多描述了。
(2)《戰國策·楚策》有載:楚王“遣使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漢書》有載:“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
簡言之,弟弟黃鏡波偷了哥哥黃立行的遼臥鹿紋金雞冠壺,聲稱是自己的藏品,並與嘉藝拍賣行取得聯係。
葉嘉言主槌拍出雞冠壺後不久,黃立行聞訊,給張印權打了好幾次電話。
對於把雞冠壺修迴之前模樣的訴求,張印權表示辦不到。黃立行便把張印權、曆史顧問夏至清、修複師宋雅麗、拍賣師葉嘉言告到了法院。
但沒幾天,黃立行表示撤訴,不再追究。
總算有驚無險,但嘉藝拍賣行的名聲受損,葉嘉言無辜躺槍,怎麽可能對黃立行有好感?
後來,葉嘉言匆忙離開南京,不再與張印權續約。
有一次,金銀修複師宋雅麗來上海參培,和葉嘉言在會場相遇。
閑聊間,二人說起以前這樁事。覺出葉嘉言對黃立行撤訴一事仍好奇不已,便跟她說起個中細節。
原來,黃立行本名黃鏡炆。
年輕時,黃鏡炆拜在金匠孫承楊的門下。
這孫承楊,是成都銀花絲的一個傳承人,他還有個徒兒叫王菁菁。
孫承楊悉心栽培兩個徒弟,其中黃鏡炆的天賦更高,孫承楊曾一度打算將炭絲工藝傳給他。可萬想不到,黃鏡炆覺得修複行業沒前途,便婉言謝絕了。
後來,他跟著朋友自學金融專業,準備轉做風投行業。
孫承楊備受打擊,更加寡言少語。此後不久,孫承楊過世,未及把絕學傳授於王菁菁。幾經周折,王菁菁轉做了金銀器修複師,最後在江寧首飾博物館落腳。
對於黃鏡炆這個師兄,王菁菁的感情很複雜。因為,對方不僅是她的師兄,也是她的心愛之人。
之前,分道揚鑣的時候,王菁菁把自己交給了黃鏡炆。而對方也信誓旦旦,說他若學成歸來,必將迎娶王菁菁。可這之後,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沒了影蹤。
直到,他以“黃立行”的名號,起訴嘉藝拍賣行的一幹人。
因為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勾連,王菁菁被律師委托,勸說黃立行撤訴。
末了,宋雅麗說:“因為是老同事,王姐才跟我說這麽多的,也是她酒後告訴我的。至於她到底是怎麽勸的,我就不知道了。”(1)
宋雅麗,是張印權從江寧首飾博物館挖過來的。
葉嘉言承認,她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但既然王菁菁不說,她也不可能追著問。
但內情不難猜:始亂終棄,是黃立行的黑曆史,他一個混金融圈的人,肯定不想讓他的黑曆史滿天飛。
聽說,他的妻子性格彪悍……
和宋雅麗作別後,葉嘉言在網絡上搜過黃立行的照片。照片不多,唯二的兩張都顯出正臉,看起來端莊又富態。
正胡亂想著,葉嘉言被人拍了下胳膊。
她忙凝神,聽得辛喆的低語:“黃先生過來了,宜春園的主人。”
葉嘉言堆起笑容,起身致禮。
黃立行和藹的目光掃過來,笑道:“這就是葉小姐啊。好,好。”
這神色,與曾經刁難張印權的模樣截然不同。
呃,既如此,張印權今天為何也被邀請到現場?難道他們成了朋友?
當然,這也不奇怪,葉嘉言記得,張印權曾教誨她,做拍賣就別講臉不臉的,隻要對方不過分,能忍就忍,該笑就笑。
這處世哲學,也不是沒道理。既然黃立行已撤訴,張印權當然可以笑臉相迎。
和辛喆寒暄數句,黃立行才坐在他的右首。
從葉嘉言的角度看過去,堪堪見著他的側顏。
她驀地一怔。
這挺秀的鼻梁,為何如此熟悉?
再一想,黃立行的聲音,也有幾分耳熟。
葉嘉言滿腹狐疑,落座卻極優雅,仿佛沒有一絲心事。
很快,拍賣會正式開始。
簡短的開場之後,盛宏派出的拍賣師,聲情並茂地主槌。
此次慈善拍賣會,共募集到二十件拍品,其中有八件都來自於影視新秀王靈均,大多為雜項。
想起這人以前的“窮大學生”身份,葉嘉言心裏疑竇叢生。
她想了想,便拿著拍賣冊頁,問辛喆可有中意的藝術品。
正好,辛喆看上了兩件拍品,其中一件便是王靈均拿上去的。
葉嘉言自然不遺餘力,最終,出價出到230萬,成功地幫辛喆拍下了一隻“連年有餘”犀角杯。
在雜項方麵,有“竹木牙角”四大雕器的說法。
其中的“角”,說的便是犀牛角。此種材質,為最名貴的角雕料之一,兼具清熱解毒、涼血鎮驚之藥效,在古代曾作國禮。(2)
後來,犀牛角及其藝術品,也在民間流行開來,但因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犀角杯大多品相不佳。
這隻“連年有餘”犀角杯也是如此,否則這個價是斷斷拿不下來的。
拿下犀角杯後,辛喆心情甚佳,便問葉嘉言:“犀角杯可以測出毒酒,是真的嗎?”
傳說中,犀角杯藥理特殊,若與毒酒相撞,便會現出白沫。
“是有這個說法,”葉嘉言實事求是,“但我沒試過,不敢妄言。”
辛喆笑起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葉嘉言含了笑:“我倒是知道,為何曆代文士喜歡犀角杯。您看,犀角杯的外壁那麽厚,能工巧匠可馳騁想象……”
(1)這部分情節,與筆者的《金匠》接壤,在第十二章,此文就不過多描述了。
(2)《戰國策·楚策》有載:楚王“遣使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漢書》有載:“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