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迴洛陽,威望大震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八月中旬,一道消息從揚州壽春傳出。
征東軍攻破了壽春城,大仲皇帝袁術自刎。
盡管這件事在意料之中,但依然讓整個天下感到震動。
這比他們預想的時間早了許多。
公孫續實力強大,袁術隻剩下九江一郡,甚至隻是壽春一座城,但有數萬兵馬,糧草充足,紀靈乃當世名將,閻象、楊弘足智多謀,麾下官員又有許多袁氏門生故吏,怎麽也得守一段時間呀!
為何這麽快便滅亡了?
那就隻能說明一點,公孫續實力太強大了!
孫堅、劉表、劉璋、劉備、袁紹等幾位諸侯無比慶幸他們的結盟。
麵對公孫續,如果不聯合起來,誰都會滅亡。
尤其是孫堅和袁紹,他們的地盤和公孫續接壤的比較多。
說不定征東軍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江東或者長安。
建鄴。
揚州牧孫堅連續下了好幾道命令,加大在丹陽會稽等郡的征兵力度,程普、黃蓋、韓當等將領加緊操練。
廣招人才,提拔了許多年輕的軍司馬為軍中統兵將領,選用世家中優秀的弟子為各郡太守府官員。
集結了許多青年才俊前往交州任職,現在交州已經拿下了一大半,而且他已任命張紘為交州刺史。
現在的交州有一百多萬人口,人才也不少,開墾出了許多良田,將來可以養五到十萬兵馬。
要對抗公孫續,揚州和交州至少要二十萬以上兵馬。
同時,加快製作各種戰船,開采鐵礦,冶煉鋼鐵,打造鐵索,如果與公孫續開戰,要采用鐵索橫江之策封鎖長江。
當然,其他諸侯也都在緊張的備戰。
十月,公孫續迴到了洛陽。
徐晃和太史慈的大軍暫時在九江、彭城、譙郡一帶休整,顯然,近期不準備再起刀兵。
在壽春城剛剛攻破的時候,鍾繇便寫了一封奏報派人送往長安,剿滅了叛逆袁術,朝廷肯定要有所表示。
如何封賞公孫續,朝廷也進行了一番商討。
人人都看得出,公孫續野心勃勃,但是他們卻沒有什麽辦法。
最後皇帝下了詔書,封公孫續為太尉,魏公。
大漢的爵位分別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非劉姓,公就是最高的等級了。
就爵位而言,比袁紹肯定要高。
不過詔書中有一要求,將傳國玉璽送往長安。
玉璽的風波本來已經被人們漸漸遺忘,可這一次又重新提起,讓許多人意識到,大漢朝廷失去玉璽已經有好長時間了。
玉璽乃是皇家信物,失去了,皇家的尊嚴還剩多少?
難道說大漢氣數真的將盡。
老神仙於吉曾說公孫續乃大德之君將世,天命之人臨凡,是受命於天,來解救百姓,開創太平盛世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也隻有天命之人能夠說出,公孫續得到玉璽,難道不是天意?
這一道詔書傳到洛陽之後,許多地方都在談論玉璽,而眾人一致認為,公孫續應該得到玉璽。
公孫續當然很高興了,引導輿論,在這個時代,可是他的強項。
皇上的詔書誰還會去奉?
玉璽肯定不會歸還,至於說太尉和魏公,現在的公孫續也不稀罕了,稱王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
袁紹、劉表、劉璋、孫堅等人,都在積極地準備稱王,也沒有藏著掖著,何況他這個天下最大的諸侯。
如果不稱王,麾下的那些文武怎能安心。
亂世之中,選擇了自己,那是看好自己的前途。
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光宗耀祖,從龍之臣,哪個不想。
當然,像荀彧那樣還忠於漢室的,太少了。
總不能為了少數而忽略多數呀!
戲忠、郭嘉、陳群、荀諶、陳宮、沮授、陳登、董昭、辛毗、辛評、鍾繇、魯肅、糜竺、甄堯等重臣,都非常支持,積極準備。
有他們支持,北方的其他官員,怎能不支持呢?
稱王,那就意味著暫時還是承認大漢朝廷的,隻不過朝廷的一些製度要改一改。
也就是說非劉姓不得封王的規矩要改一改,最好的情況就是朝廷下一道詔書,給公孫續封王。
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要封王,肯定要有大功勞。
於是洛陽以及將軍府的那些官員,要做的便是造勢,撰寫文章,羅列公孫續的豐功偉績。
公孫續的功勞,那都是實打實的,這讓那些官員寫起文章來更加得心應手。
平張舉張純的叛亂,平白坡穀的叛亂,平青州黃巾的叛亂,多次擊敗匈奴、休屠胡人,鮮卑、烏桓等外族,擊敗了高句麗、夫餘、新羅、三韓等,重現北方萬裏疆土。
興義兵討伐董卓,又滅了叛逆袁術。
這天下如果沒有公孫續,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大漢早已名存實亡了。
公孫續治下,百姓皆能安居樂業,年年糧食大豐收,商業繁榮。
左伯紙的出現,使許多經典得以保存。
雖然說從光和七年,左伯便開始造紙。
但當時他隻在青州造了一點兒,朝廷都買不到。
而現在不但有紙,還有許多抄寫的書籍,所有人都不否認這是公孫續的功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已被稱為《聖人訓》的經典四句,讓天下所有學子都心潮澎湃。
天下文士,無不將其工整地書寫,掛於書房之中。
凡開卷,必誦讀。
就連朝廷的官員,甚至是陛下的禦書房中,也有這四句。
這些文章一流傳出來,北方幾乎所有人,官員、世家、客商,尋常百姓,無不不認為,公孫續應該被封王。
勢造起來了,開始進行第二步。
郭嘉寫了一封奏表,戲忠、鍾鰩、陳宮、陳登等許多官員都簽上名,一致認為,征東將軍必須封王,派人送往長安。
當然,朝廷會不會同意,郭嘉等人並不關心。
以主公的實力,即使現在稱帝,都不算過火,因為傳國玉璽在手裏。
若是朝廷想要硬杠,那就直接稱王。
所以,下一步該準備的,積極準備。
征東軍攻破了壽春城,大仲皇帝袁術自刎。
盡管這件事在意料之中,但依然讓整個天下感到震動。
這比他們預想的時間早了許多。
公孫續實力強大,袁術隻剩下九江一郡,甚至隻是壽春一座城,但有數萬兵馬,糧草充足,紀靈乃當世名將,閻象、楊弘足智多謀,麾下官員又有許多袁氏門生故吏,怎麽也得守一段時間呀!
為何這麽快便滅亡了?
那就隻能說明一點,公孫續實力太強大了!
孫堅、劉表、劉璋、劉備、袁紹等幾位諸侯無比慶幸他們的結盟。
麵對公孫續,如果不聯合起來,誰都會滅亡。
尤其是孫堅和袁紹,他們的地盤和公孫續接壤的比較多。
說不定征東軍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江東或者長安。
建鄴。
揚州牧孫堅連續下了好幾道命令,加大在丹陽會稽等郡的征兵力度,程普、黃蓋、韓當等將領加緊操練。
廣招人才,提拔了許多年輕的軍司馬為軍中統兵將領,選用世家中優秀的弟子為各郡太守府官員。
集結了許多青年才俊前往交州任職,現在交州已經拿下了一大半,而且他已任命張紘為交州刺史。
現在的交州有一百多萬人口,人才也不少,開墾出了許多良田,將來可以養五到十萬兵馬。
要對抗公孫續,揚州和交州至少要二十萬以上兵馬。
同時,加快製作各種戰船,開采鐵礦,冶煉鋼鐵,打造鐵索,如果與公孫續開戰,要采用鐵索橫江之策封鎖長江。
當然,其他諸侯也都在緊張的備戰。
十月,公孫續迴到了洛陽。
徐晃和太史慈的大軍暫時在九江、彭城、譙郡一帶休整,顯然,近期不準備再起刀兵。
在壽春城剛剛攻破的時候,鍾繇便寫了一封奏報派人送往長安,剿滅了叛逆袁術,朝廷肯定要有所表示。
如何封賞公孫續,朝廷也進行了一番商討。
人人都看得出,公孫續野心勃勃,但是他們卻沒有什麽辦法。
最後皇帝下了詔書,封公孫續為太尉,魏公。
大漢的爵位分別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非劉姓,公就是最高的等級了。
就爵位而言,比袁紹肯定要高。
不過詔書中有一要求,將傳國玉璽送往長安。
玉璽的風波本來已經被人們漸漸遺忘,可這一次又重新提起,讓許多人意識到,大漢朝廷失去玉璽已經有好長時間了。
玉璽乃是皇家信物,失去了,皇家的尊嚴還剩多少?
難道說大漢氣數真的將盡。
老神仙於吉曾說公孫續乃大德之君將世,天命之人臨凡,是受命於天,來解救百姓,開創太平盛世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也隻有天命之人能夠說出,公孫續得到玉璽,難道不是天意?
這一道詔書傳到洛陽之後,許多地方都在談論玉璽,而眾人一致認為,公孫續應該得到玉璽。
公孫續當然很高興了,引導輿論,在這個時代,可是他的強項。
皇上的詔書誰還會去奉?
玉璽肯定不會歸還,至於說太尉和魏公,現在的公孫續也不稀罕了,稱王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
袁紹、劉表、劉璋、孫堅等人,都在積極地準備稱王,也沒有藏著掖著,何況他這個天下最大的諸侯。
如果不稱王,麾下的那些文武怎能安心。
亂世之中,選擇了自己,那是看好自己的前途。
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光宗耀祖,從龍之臣,哪個不想。
當然,像荀彧那樣還忠於漢室的,太少了。
總不能為了少數而忽略多數呀!
戲忠、郭嘉、陳群、荀諶、陳宮、沮授、陳登、董昭、辛毗、辛評、鍾繇、魯肅、糜竺、甄堯等重臣,都非常支持,積極準備。
有他們支持,北方的其他官員,怎能不支持呢?
稱王,那就意味著暫時還是承認大漢朝廷的,隻不過朝廷的一些製度要改一改。
也就是說非劉姓不得封王的規矩要改一改,最好的情況就是朝廷下一道詔書,給公孫續封王。
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要封王,肯定要有大功勞。
於是洛陽以及將軍府的那些官員,要做的便是造勢,撰寫文章,羅列公孫續的豐功偉績。
公孫續的功勞,那都是實打實的,這讓那些官員寫起文章來更加得心應手。
平張舉張純的叛亂,平白坡穀的叛亂,平青州黃巾的叛亂,多次擊敗匈奴、休屠胡人,鮮卑、烏桓等外族,擊敗了高句麗、夫餘、新羅、三韓等,重現北方萬裏疆土。
興義兵討伐董卓,又滅了叛逆袁術。
這天下如果沒有公孫續,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大漢早已名存實亡了。
公孫續治下,百姓皆能安居樂業,年年糧食大豐收,商業繁榮。
左伯紙的出現,使許多經典得以保存。
雖然說從光和七年,左伯便開始造紙。
但當時他隻在青州造了一點兒,朝廷都買不到。
而現在不但有紙,還有許多抄寫的書籍,所有人都不否認這是公孫續的功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已被稱為《聖人訓》的經典四句,讓天下所有學子都心潮澎湃。
天下文士,無不將其工整地書寫,掛於書房之中。
凡開卷,必誦讀。
就連朝廷的官員,甚至是陛下的禦書房中,也有這四句。
這些文章一流傳出來,北方幾乎所有人,官員、世家、客商,尋常百姓,無不不認為,公孫續應該被封王。
勢造起來了,開始進行第二步。
郭嘉寫了一封奏表,戲忠、鍾鰩、陳宮、陳登等許多官員都簽上名,一致認為,征東將軍必須封王,派人送往長安。
當然,朝廷會不會同意,郭嘉等人並不關心。
以主公的實力,即使現在稱帝,都不算過火,因為傳國玉璽在手裏。
若是朝廷想要硬杠,那就直接稱王。
所以,下一步該準備的,積極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