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袁紹欲結盟南方眾諸侯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大將軍府。
議事大廳中,袁紹坐在主位上。
右邊是他的幾個心腹謀士田豐、許攸、郭圖、逄紀,左邊是他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
今天的議事,本來隻是招幾個謀士,最後,袁紹采納了許攸的意見,讓三個兒子也來旁聽。
兒子也需要成長。
淮南袁術派的使者終於到了長安,見到了袁紹。
本來袁紹是不打算理會的,可看了袁術的信之後,覺得有道理。
於是便將眾謀士召集來議事。
袁紹將袁術的信讓眾人一一觀看。
“主公,後將軍所言有理,兄弟之情,血濃於水,縱然有爭鬥,那也是內鬥,如今後將軍麵臨生死存亡,屬下以為應該給予援助!”郭圖率先說話。
自從在冀州救迴了袁譚、袁尚及劉夫人等人後,郭圖的地位在袁紹的謀士中已經非常高了。
對於袁術,他們肯定不能稱其為陛下,大仲朝廷,袁紹不承認,別人怎麽會承認呢?故而還稱後將軍。
“屬下以為,公則言之有理,除了兄弟骨肉之情外,我們也不能坐視公孫續一家獨大,唇亡齒寒啊!”逄紀說道,“假如我們現在不出兵,那等到公孫續實力越來越大,他必然不會滿足征東將軍,肯定會出兵西進,攻打長安。”
“主公,弘農於禁有五萬兵馬,而在洛陽,公孫續還有十萬大軍,出兵恐怕也會無功而返!”田豐說道。
上一次於禁隻有三萬兵馬,而洛陽城外也隻有五萬兵馬,袁紹出動了整整十五萬大軍,都沒有攻下弘農。
袁紹眉頭緊鎖,他也想出兵,更想拿下洛陽,可是公孫續的兵馬太多,也太強悍了。
當然他的兵馬也不少,但張濟、徐榮、段煨、胡軫、呂布等人,他都不能完全相信。
郭太、楊奉、董承等人,是忠於朝廷的。
司徒王允在許多時候與他政見不和。
難啊!
“弘農很難攻下來,那如果我們從風陵渡渡河,拿下河東如何?”逄紀說道。
“風陵渡?”許攸聽到這裏,搖了搖頭,“上一次左將軍劉備率軍突襲,都沒有拿下,如今安邑就駐紮了三萬兵馬,風陵渡薛洪、繆尚有一萬兵馬,根本不可能渡過黃河!”
“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共孫續將其他諸侯一點一點的蠶食掉嗎?”逄紀既有不甘,又有無奈。
“若要出兵,僅僅我們一家肯定不夠,如能與劉表和孫堅結成聯盟,同時出兵,倒有可能取得戰果,最低也能擋住公孫續的兵鋒!”田豐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共同出兵?”袁紹皺起了眉頭,“劉表和孫堅會嗎?”
從大義來說,公孫續那是討伐叛逆,他出兵,還有一點理由,那就是與袁術的兄弟之情。
當然這很牽強,若不是大漢朝廷威嚴早已不在,是沒有人支持的,他也不會那樣做。
可是孫堅和劉表為什麽要趟這洪水呢?
“主公,我們可與孫堅和劉表結成聯盟!”田豐繼續說道,“公孫續統一了北方可他依然不滿足,出兵攻打九江,孫堅想要保住揚州,劉表想要保住荊州,可是他們擋得住公孫續嗎?因此他們也需要盟友。隻有我們結成穩固的聯盟,才能抵擋公孫續,形成南北對峙!”
“主公,元皓說的有理!”許攸向袁紹拱了拱手,“公孫續占領九江之後,如果全力攻打廬江、丹陽、吳郡,孫堅很難擋住,而如果公孫續從洛陽和汝南同時出兵攻打南陽,劉表也很難擋住,唯有我們三家結成聯盟,共同進退,才能對抗公孫續!”
“好!”袁紹聽到這裏站了起來,“本將軍便與劉表和孫堅結盟,共同進退!”
“主公,兵貴神速,上一次公孫續攻打冀州,我們本來是有機會牽製住公孫續的兵馬,可是大軍遲遲不能開拔,朝廷的掣肘太多了……”許攸說道。
“王允……”袁紹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許攸的話,說到了他的痛處。
這一次就算他決定要出兵,王允和那些朝臣也不會同意,他現在也明白了,當初董卓為何要殺那麽多的朝臣,包括他的叔父袁隗。
想做一個權臣,就不能心慈手軟。
壽春。
時間已經進入到了建安三年七月。
這段時間,公孫續沒有再強攻壽春城,城外有近二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需要的糧草非常多。
不過淮南確實是個好地方,收上來的糧食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需要從沛國、廣陵、彭城、下邳等地運送的糧草並不多。
自己不著急了,那著急的,肯定是城中的袁術。
死水怕瓢舀,就算袁術搜刮的民脂民膏再多,也有用盡的時候,何況人心已經不穩了。
“主公,袁紹派郭圖、孫堅派顧雍、劉璋派張鬆、劉備派孫乾全都前往襄陽,看來他們是要結盟了!”帥帳之中,郭嘉說道。
“整個南方諸侯結成盟友,來對付本將軍,豈不說明本將軍實力之強,讓他們所有人都膽寒了,哈哈哈哈!”公孫續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哈!”
帥帳中所有人也都笑了起來,大家沒有任何緊張,輕鬆無比。
“就算他們結成聯盟,也擋不住我們!”徐晃說道,“我們征東軍兵強馬壯,主公又是天命之人,隻要旌揮南指,必勢如破竹!”
“開太平盛世,已經不遠了……”戲忠也感慨的說。
“主公,屬下以為,攻破壽春,得到傳國玉璽,可以考慮稱號了!”郭嘉向公孫續行了一禮,“至少可以稱王!”
“主公以前說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現在屬下也覺得時機已經到了!”戲忠自然是讚同郭嘉的建議。
“大漢氣數將盡,主公稱王,民心所向,軍心所向!”陳宮說道。
“主公天命之人,稱王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屬下讚同!”陳登說道。
“主公乃幾百年難遇之曠世奇才,堪比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如今已統一了整個北方,理應稱王!”沮授說道。
“屬下讚同!”
“屬下讚同!”
徐晃、太史慈等將領自然不會反對。
“此乃大事,不可倉促而定,待到攻破壽春之後再議!”公孫續也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因此沒有拒絕。
“主公英明!”
眾人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齊聲說道。
議事大廳中,袁紹坐在主位上。
右邊是他的幾個心腹謀士田豐、許攸、郭圖、逄紀,左邊是他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
今天的議事,本來隻是招幾個謀士,最後,袁紹采納了許攸的意見,讓三個兒子也來旁聽。
兒子也需要成長。
淮南袁術派的使者終於到了長安,見到了袁紹。
本來袁紹是不打算理會的,可看了袁術的信之後,覺得有道理。
於是便將眾謀士召集來議事。
袁紹將袁術的信讓眾人一一觀看。
“主公,後將軍所言有理,兄弟之情,血濃於水,縱然有爭鬥,那也是內鬥,如今後將軍麵臨生死存亡,屬下以為應該給予援助!”郭圖率先說話。
自從在冀州救迴了袁譚、袁尚及劉夫人等人後,郭圖的地位在袁紹的謀士中已經非常高了。
對於袁術,他們肯定不能稱其為陛下,大仲朝廷,袁紹不承認,別人怎麽會承認呢?故而還稱後將軍。
“屬下以為,公則言之有理,除了兄弟骨肉之情外,我們也不能坐視公孫續一家獨大,唇亡齒寒啊!”逄紀說道,“假如我們現在不出兵,那等到公孫續實力越來越大,他必然不會滿足征東將軍,肯定會出兵西進,攻打長安。”
“主公,弘農於禁有五萬兵馬,而在洛陽,公孫續還有十萬大軍,出兵恐怕也會無功而返!”田豐說道。
上一次於禁隻有三萬兵馬,而洛陽城外也隻有五萬兵馬,袁紹出動了整整十五萬大軍,都沒有攻下弘農。
袁紹眉頭緊鎖,他也想出兵,更想拿下洛陽,可是公孫續的兵馬太多,也太強悍了。
當然他的兵馬也不少,但張濟、徐榮、段煨、胡軫、呂布等人,他都不能完全相信。
郭太、楊奉、董承等人,是忠於朝廷的。
司徒王允在許多時候與他政見不和。
難啊!
“弘農很難攻下來,那如果我們從風陵渡渡河,拿下河東如何?”逄紀說道。
“風陵渡?”許攸聽到這裏,搖了搖頭,“上一次左將軍劉備率軍突襲,都沒有拿下,如今安邑就駐紮了三萬兵馬,風陵渡薛洪、繆尚有一萬兵馬,根本不可能渡過黃河!”
“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共孫續將其他諸侯一點一點的蠶食掉嗎?”逄紀既有不甘,又有無奈。
“若要出兵,僅僅我們一家肯定不夠,如能與劉表和孫堅結成聯盟,同時出兵,倒有可能取得戰果,最低也能擋住公孫續的兵鋒!”田豐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共同出兵?”袁紹皺起了眉頭,“劉表和孫堅會嗎?”
從大義來說,公孫續那是討伐叛逆,他出兵,還有一點理由,那就是與袁術的兄弟之情。
當然這很牽強,若不是大漢朝廷威嚴早已不在,是沒有人支持的,他也不會那樣做。
可是孫堅和劉表為什麽要趟這洪水呢?
“主公,我們可與孫堅和劉表結成聯盟!”田豐繼續說道,“公孫續統一了北方可他依然不滿足,出兵攻打九江,孫堅想要保住揚州,劉表想要保住荊州,可是他們擋得住公孫續嗎?因此他們也需要盟友。隻有我們結成穩固的聯盟,才能抵擋公孫續,形成南北對峙!”
“主公,元皓說的有理!”許攸向袁紹拱了拱手,“公孫續占領九江之後,如果全力攻打廬江、丹陽、吳郡,孫堅很難擋住,而如果公孫續從洛陽和汝南同時出兵攻打南陽,劉表也很難擋住,唯有我們三家結成聯盟,共同進退,才能對抗公孫續!”
“好!”袁紹聽到這裏站了起來,“本將軍便與劉表和孫堅結盟,共同進退!”
“主公,兵貴神速,上一次公孫續攻打冀州,我們本來是有機會牽製住公孫續的兵馬,可是大軍遲遲不能開拔,朝廷的掣肘太多了……”許攸說道。
“王允……”袁紹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許攸的話,說到了他的痛處。
這一次就算他決定要出兵,王允和那些朝臣也不會同意,他現在也明白了,當初董卓為何要殺那麽多的朝臣,包括他的叔父袁隗。
想做一個權臣,就不能心慈手軟。
壽春。
時間已經進入到了建安三年七月。
這段時間,公孫續沒有再強攻壽春城,城外有近二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需要的糧草非常多。
不過淮南確實是個好地方,收上來的糧食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需要從沛國、廣陵、彭城、下邳等地運送的糧草並不多。
自己不著急了,那著急的,肯定是城中的袁術。
死水怕瓢舀,就算袁術搜刮的民脂民膏再多,也有用盡的時候,何況人心已經不穩了。
“主公,袁紹派郭圖、孫堅派顧雍、劉璋派張鬆、劉備派孫乾全都前往襄陽,看來他們是要結盟了!”帥帳之中,郭嘉說道。
“整個南方諸侯結成盟友,來對付本將軍,豈不說明本將軍實力之強,讓他們所有人都膽寒了,哈哈哈哈!”公孫續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哈哈哈哈!”
帥帳中所有人也都笑了起來,大家沒有任何緊張,輕鬆無比。
“就算他們結成聯盟,也擋不住我們!”徐晃說道,“我們征東軍兵強馬壯,主公又是天命之人,隻要旌揮南指,必勢如破竹!”
“開太平盛世,已經不遠了……”戲忠也感慨的說。
“主公,屬下以為,攻破壽春,得到傳國玉璽,可以考慮稱號了!”郭嘉向公孫續行了一禮,“至少可以稱王!”
“主公以前說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現在屬下也覺得時機已經到了!”戲忠自然是讚同郭嘉的建議。
“大漢氣數將盡,主公稱王,民心所向,軍心所向!”陳宮說道。
“主公天命之人,稱王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屬下讚同!”陳登說道。
“主公乃幾百年難遇之曠世奇才,堪比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如今已統一了整個北方,理應稱王!”沮授說道。
“屬下讚同!”
“屬下讚同!”
徐晃、太史慈等將領自然不會反對。
“此乃大事,不可倉促而定,待到攻破壽春之後再議!”公孫續也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因此沒有拒絕。
“主公英明!”
眾人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齊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