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袁軍潰敗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6章袁軍潰敗
韓莒子不想決戰,但征東軍豈會與他們繼續對峙,四萬大軍向袁軍大營發起了攻擊。
這場激戰持續了三個多時辰,從太陽初升,一直到紅日偏西。
喊殺聲不斷,屍堆如山,血流成河。
雙方的傷亡都很大,袁軍在苦苦支撐。
而就在這時,嚴綱和田楷各率領一萬幽州兵,從袁軍兩處大營的後營攻殺過來。
一瞬間,整個袁軍大營混亂不堪。
本來就已經是岌岌可危,兩萬生力軍的殺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樂進一看,首先下命令撤軍。
韓莒子也不堅持了,因為他即使不下命令也沒用,兵士們已經私自開始敗退,這種趨勢,擋都擋不住。
兵敗如山倒,袁軍四處潰逃。
征東軍和幽州軍開始追殺。
眭元進、韓莒子和樂進各率領一隊兵馬,向不同的方向逃竄。
因為此時他們根本無法將整個潰兵集結起來,而且也不能主動的選擇方向,總之是哪裏喊殺聲少,哪裏攻打他們的兵士少,就向哪裏撤。
因為兵力沒有絕對優勢,不能給袁軍形成包圍,管亥、孫觀、武安國、嚴綱、田楷等各率一隊兵馬,多路追殺堵截。
韓莒子帶著三千多兵士,向西逃竄,慌不擇路,一頭撞進了嚴綱的大軍中。
經過一番混戰,好不容易殺了出來,他已經分不清方向了,而且身邊此時也隻剩下七八百兵士,剛剛喘了幾口氣,跑出去不遠,武安國又率兵殺到。
原來是逃跑的方向反了。
“韓莒子,哪裏跑!”武安國興奮無比,高聲喝喊。
他沒想到,一下子就追上了袁軍的統帥。
原以為統帥是樂進,打起來才知道,是韓莒子。
就算你們的計謀再高,今天也逃不出本將軍的手掌心。
韓莒子一看,既然逃不了了,那便催馬舞刀向武安國殺的過來。
武安國也揮動大鐵錘,迎了上去。
他完全可以指揮兵士圍殺韓莒子,但是此時他有信心。
他可是曾經北海第一猛將!
當然是以前,或者說很久以前,但也是有威名和傲氣的,豈能怕一個敗軍之將韓莒子?
兩個人很快殺在了一起。
韓莒子知道敗局已定,此時唯有拚命,因此,每一刀都非常狠,而且是用盡了全力。
但是武安國力氣非常大,大鐵錘又是重兵器,韓莒子的每一刀砍下來,武安國似乎隻是正常招架,但將韓莒子雙手震的虎口發麻,兩臂發酸。
咬著牙,韓莒子和武安國大戰了十幾個迴合,虎口已經震裂,掌中的大刀終於握不住了,一下子被擊飛。
韓莒子下意識的去抽腰間佩劍,可是手剛剛搭在劍柄上,武安國的大鐵錘就當頭拍下。
“噗——”一聲,腦漿崩裂。
戰馬或許是累了,或許是經受不住住大鐵錘的重壓,也倒在了地上。
幾百兵士幾乎被斬殺殆盡,剩餘的一百餘人,看到韓莒子被殺,全都扔掉兵器,跪地求饒。
眭元進的運氣最差,沒有衝出大營,被管亥和田楷圍住,一陣混戰之後,被管亥斬落馬下,他身邊的兵士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樂進是下令撤兵最早的,他治軍有方,將四五千兵士集結起來,而且方向非常明確,就是撤往河間。
因為他知道,此時滿寵還有五千兵馬,守在樂成城中,那是他唯一能去的。
可是孫觀哪裏會放過樂進,率領一隊兵馬緊追不舍。
“文謙,兵士們疲憊不堪,我們這樣下去,肯定會被孫觀追上,將全軍覆沒,即使勉強到了樂成城外,滿寵也不敢開城啊!”副將曹劭說道,“我率領三千兵士斷後,你率領其餘兵士前往樂成!”
“這……”樂進有些猶豫,現在斷後,肯定是死路一條。
“文謙不可再猶豫了,你若能迴到鄴城,替我照看子丹(曹真的字)!”曹劭撥轉馬頭,命令兵士迅速列陣。
在以前曆史中,曹劭早在幾年前就死於豫州之戰。
而且是為了掩護曹操而死的,曹操感念其忠誠,便將曹劭的兒子曹真收為義子。
曹劭雖然也姓曹,但並非是譙縣曹氏宗族中人。
在這個時空中,由於沒有發生曹操爭奪豫州之戰,曹劭還活著,隻不過是曹營中的一員普通將領,他們的家眷都在鄴城。
(也有說法,曹真的父親叫秦劭,兩種說法莫衷一是。)
“曹校尉,保重!”
樂進向曹劭拱了拱手,率領其餘兵馬向樂成逃去。
三千疲兵,怎麽擋得住士氣正盛的征東軍?
雙方一場廝殺,沒有多長時間便結束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袁軍折損不到一半,便開始潰敗,曹劭肯定無法阻擋,除了一百多護衛,沒人會再聽他的命令。
曹劭拚了命,也無濟於事,最後他戰死於亂軍之中,不過為樂進逃往樂成,總算贏得了時間。
孫觀一看,已經無法追樂進上,加上將士們確實非常累了,打了一整天仗,隻是早晨吃了一頓。
於是下令停止追殺,打掃戰場,收攏俘虜。
這場大戰,蔓延了大半個渤海,也持續了將近五個時辰。
直到天黑以後,才徹底結束。
袁軍除了樂進帶領著兩千左右兵士撤往河間樂成縣之外,其餘兵士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大約有一萬做了俘虜,直接被斬殺的有七八千。
冷兵器時代打仗,在戰場上,全軍覆沒的情況似乎很容易出現,但很多兵士都不是被當場斬殺,而是四散潰逃,成為散兵遊勇。隻要主帥在,將領在,戰後又會被雙方集結起來。
兵士們要吃飯啊,不願做山匪就得繼續當兵。
管亥和武安國命令大軍休整一夜。
第二天,孫觀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在南皮城中,對那一萬俘虜進行整頓,挑選青壯,編入征東軍中,其餘的肯定都要成為囤田兵。
當然重傷的,直接殺掉。
管亥派兵士快馬加鞭將渤海的戰報送往清河主公公孫續處,接著與武安國各率一隊兵馬,在渤海、河間等地清理四處逃竄的袁軍。
那些潰兵基本都是驚弓之鳥,而且沒有統兵將領,沒有糧草的情況下,隻要碰到征東軍,全都是不戰而降。
嚴綱和田楷率領的兵士一路都是急行軍,再加上一場大戰,已經非常累了,在南皮城外休整了一日,一邊沿途收攏袁軍潰兵,一邊向中山撤去。
韓莒子不想決戰,但征東軍豈會與他們繼續對峙,四萬大軍向袁軍大營發起了攻擊。
這場激戰持續了三個多時辰,從太陽初升,一直到紅日偏西。
喊殺聲不斷,屍堆如山,血流成河。
雙方的傷亡都很大,袁軍在苦苦支撐。
而就在這時,嚴綱和田楷各率領一萬幽州兵,從袁軍兩處大營的後營攻殺過來。
一瞬間,整個袁軍大營混亂不堪。
本來就已經是岌岌可危,兩萬生力軍的殺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樂進一看,首先下命令撤軍。
韓莒子也不堅持了,因為他即使不下命令也沒用,兵士們已經私自開始敗退,這種趨勢,擋都擋不住。
兵敗如山倒,袁軍四處潰逃。
征東軍和幽州軍開始追殺。
眭元進、韓莒子和樂進各率領一隊兵馬,向不同的方向逃竄。
因為此時他們根本無法將整個潰兵集結起來,而且也不能主動的選擇方向,總之是哪裏喊殺聲少,哪裏攻打他們的兵士少,就向哪裏撤。
因為兵力沒有絕對優勢,不能給袁軍形成包圍,管亥、孫觀、武安國、嚴綱、田楷等各率一隊兵馬,多路追殺堵截。
韓莒子帶著三千多兵士,向西逃竄,慌不擇路,一頭撞進了嚴綱的大軍中。
經過一番混戰,好不容易殺了出來,他已經分不清方向了,而且身邊此時也隻剩下七八百兵士,剛剛喘了幾口氣,跑出去不遠,武安國又率兵殺到。
原來是逃跑的方向反了。
“韓莒子,哪裏跑!”武安國興奮無比,高聲喝喊。
他沒想到,一下子就追上了袁軍的統帥。
原以為統帥是樂進,打起來才知道,是韓莒子。
就算你們的計謀再高,今天也逃不出本將軍的手掌心。
韓莒子一看,既然逃不了了,那便催馬舞刀向武安國殺的過來。
武安國也揮動大鐵錘,迎了上去。
他完全可以指揮兵士圍殺韓莒子,但是此時他有信心。
他可是曾經北海第一猛將!
當然是以前,或者說很久以前,但也是有威名和傲氣的,豈能怕一個敗軍之將韓莒子?
兩個人很快殺在了一起。
韓莒子知道敗局已定,此時唯有拚命,因此,每一刀都非常狠,而且是用盡了全力。
但是武安國力氣非常大,大鐵錘又是重兵器,韓莒子的每一刀砍下來,武安國似乎隻是正常招架,但將韓莒子雙手震的虎口發麻,兩臂發酸。
咬著牙,韓莒子和武安國大戰了十幾個迴合,虎口已經震裂,掌中的大刀終於握不住了,一下子被擊飛。
韓莒子下意識的去抽腰間佩劍,可是手剛剛搭在劍柄上,武安國的大鐵錘就當頭拍下。
“噗——”一聲,腦漿崩裂。
戰馬或許是累了,或許是經受不住住大鐵錘的重壓,也倒在了地上。
幾百兵士幾乎被斬殺殆盡,剩餘的一百餘人,看到韓莒子被殺,全都扔掉兵器,跪地求饒。
眭元進的運氣最差,沒有衝出大營,被管亥和田楷圍住,一陣混戰之後,被管亥斬落馬下,他身邊的兵士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樂進是下令撤兵最早的,他治軍有方,將四五千兵士集結起來,而且方向非常明確,就是撤往河間。
因為他知道,此時滿寵還有五千兵馬,守在樂成城中,那是他唯一能去的。
可是孫觀哪裏會放過樂進,率領一隊兵馬緊追不舍。
“文謙,兵士們疲憊不堪,我們這樣下去,肯定會被孫觀追上,將全軍覆沒,即使勉強到了樂成城外,滿寵也不敢開城啊!”副將曹劭說道,“我率領三千兵士斷後,你率領其餘兵士前往樂成!”
“這……”樂進有些猶豫,現在斷後,肯定是死路一條。
“文謙不可再猶豫了,你若能迴到鄴城,替我照看子丹(曹真的字)!”曹劭撥轉馬頭,命令兵士迅速列陣。
在以前曆史中,曹劭早在幾年前就死於豫州之戰。
而且是為了掩護曹操而死的,曹操感念其忠誠,便將曹劭的兒子曹真收為義子。
曹劭雖然也姓曹,但並非是譙縣曹氏宗族中人。
在這個時空中,由於沒有發生曹操爭奪豫州之戰,曹劭還活著,隻不過是曹營中的一員普通將領,他們的家眷都在鄴城。
(也有說法,曹真的父親叫秦劭,兩種說法莫衷一是。)
“曹校尉,保重!”
樂進向曹劭拱了拱手,率領其餘兵馬向樂成逃去。
三千疲兵,怎麽擋得住士氣正盛的征東軍?
雙方一場廝殺,沒有多長時間便結束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袁軍折損不到一半,便開始潰敗,曹劭肯定無法阻擋,除了一百多護衛,沒人會再聽他的命令。
曹劭拚了命,也無濟於事,最後他戰死於亂軍之中,不過為樂進逃往樂成,總算贏得了時間。
孫觀一看,已經無法追樂進上,加上將士們確實非常累了,打了一整天仗,隻是早晨吃了一頓。
於是下令停止追殺,打掃戰場,收攏俘虜。
這場大戰,蔓延了大半個渤海,也持續了將近五個時辰。
直到天黑以後,才徹底結束。
袁軍除了樂進帶領著兩千左右兵士撤往河間樂成縣之外,其餘兵士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大約有一萬做了俘虜,直接被斬殺的有七八千。
冷兵器時代打仗,在戰場上,全軍覆沒的情況似乎很容易出現,但很多兵士都不是被當場斬殺,而是四散潰逃,成為散兵遊勇。隻要主帥在,將領在,戰後又會被雙方集結起來。
兵士們要吃飯啊,不願做山匪就得繼續當兵。
管亥和武安國命令大軍休整一夜。
第二天,孫觀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在南皮城中,對那一萬俘虜進行整頓,挑選青壯,編入征東軍中,其餘的肯定都要成為囤田兵。
當然重傷的,直接殺掉。
管亥派兵士快馬加鞭將渤海的戰報送往清河主公公孫續處,接著與武安國各率一隊兵馬,在渤海、河間等地清理四處逃竄的袁軍。
那些潰兵基本都是驚弓之鳥,而且沒有統兵將領,沒有糧草的情況下,隻要碰到征東軍,全都是不戰而降。
嚴綱和田楷率領的兵士一路都是急行軍,再加上一場大戰,已經非常累了,在南皮城外休整了一日,一邊沿途收攏袁軍潰兵,一邊向中山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