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兄弟叔侄對決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6章兄弟叔侄對決
平原城外,袁譚大營。
七萬兵馬到了平原之後,袁譚並沒有下令攻城,平原武安國、辛毗有三萬兵馬,全部駐紮在城中,強攻非為上策。
出奇兵突襲北海,這個想法袁譚剛一提出來,就被辛評和沮授完全否決。
樂安和濟南也有三萬兵馬,而且是荀攸坐鎮,一旦小股兵馬孤軍深入 ,極有可能中了埋伏,輕則慘敗,重則全軍覆沒,如果大隊兵馬前去,那武安國和辛毗肯定會斷了後路。
辛評辛毗兄弟二人,都知根知底,冒險、出奇兵很難奏效。
袁譚采納了辛評和沮授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與城中兵馬對峙。
反正他有後手。
帳下人才濟濟,袁譚當然有信心了。
沮授、辛評都是大才,戰將更有岑壁、汪昭、彭安、呂曠、呂翔、夏侯淵、睦元進、韓莒子、鄧升、夏昭等。
隻要這一戰打勝了,那麽冀州便穩了。
而且他立了如此大功,就算父親偏向於袁尚,他的地位也是無法取代的。
公孫續看著強大,將來自己和父親兩麵夾擊,一定能夠將其擊敗。
到那時,父親的霸業將會很大。
“主公……主公……”袁譚正在帥帳中美美的想著,護衛統領鄧升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何事慌張?”
“主公,公孫續率領五萬兵馬,殺向了平原!”
“什麽,公孫續殺向了平原?”袁譚有些吃驚,“公孫續不是率軍在攻打鄴城嗎?”
“根據斥候送來的消息看,鄴城城外的兵馬依然在,由田豫統領,公孫續率領的兵馬是東郡的!”
“東郡的兵馬?五萬?”
袁譚想了想,平原城中武安國有三萬兵馬,樂安和濟南吳敦尹禮有三萬兵馬,征東軍合起來共有十一萬大軍啊!
而他現在隻有七萬兵馬。
征東軍的強悍,他心裏非常清楚,連曹操都不是對手。
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要想擊敗征東軍都不容易,現在人家比自己的兵馬要多的多,這仗怎麽打?
“來人,速請軍師來帥帳議事!”
“諾!”
不一會兒,沮授和辛評二人來到了袁譚的帥帳。
“大公子,可是出了什麽事?”辛評看到袁譚臉色非常慌亂,急忙問道。
“軍師,斥候送來消息,公孫續率領五萬大軍,殺向了平原!”
袁譚讓鄧升將斥候送來的各種消息又詳細說了一遍。
“大公子不必驚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征東軍並不比我們多多少!”沮授說道。
“軍師說的沒錯,公孫續是隻帶著五萬兵馬,可是城中武安國還有三萬,而且樂安濟南還有三萬!”
“樂安濟南的兵馬並沒有過來,他們還要防備河間蔣義渠、夏侯惇將軍!”沮授的語氣依舊很平靜。
“可征東軍的戰力非常強悍,同等兵力……”
“大公子,未戰先怯,乃是取敗之道,尤其是統帥,哪怕麵對數倍於自己的強敵,必勝之心,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否則,會影響軍心!”沮授義正言辭的說道。
“大公子,就算公孫續將樂安和濟南的兵馬也都集結來,我們隻要依靠堅固的大營防守,他們便很難攻破!你作為大軍統帥,又是冀州牧,萬不可慌張!”辛評的語氣中有些不滿,甚至有些恨鐵不成鋼。
自己的這個女婿,除了家庭背景比公孫續強之外,其他各方麵差的太遠。
“這……言之有理……”袁譚點了點頭,臉色平靜的很多。
“大公子,你隻需下令,各將領緊守營寨,沒有命令,不得出營!若是征東軍來攻打,我們也隻是堅守!”沮授說道。
“好,就依軍師之策,本州牧立刻下令!”
公孫續的行軍速度也不快,直到第二天中午,大軍才到了平原城外。
而且在行軍的過程中,不斷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他還真怕將袁譚嚇跑了。
看來還好,自己隻有五萬兵馬,袁譚並不擔心。
雙方的大軍都紮在平原縣城西門之外,相距大約五裏。
一下子,城外的大軍達到了十二萬,雖然沒有對城采取包圍之勢,但站在城頭上看,到處都是軍營,旌旗遮天蔽日,每一處的營門口都擺放著各種路障、拒馬,側營和後營之處也有一些陷坑。
一座座高大的箭塔密布於大營之中,巡邏的兵士往來不絕。
“武安將軍,主公的大營已經紮好了,你在城中駐守,我去拜見主公,聽取主公對我們的命令!”辛毗望著城外的大營,說道。
“好!”武安國點了點頭。
他非常想去大營中見一見主公,主公離開青州已經好長時間了。
可是他也明白,城裏有三萬大軍,他必須要坐鎮。
征東軍帥帳之中,公孫續將許多將領和謀士召集來。
郭嘉、戲忠、典韋、許褚、管亥、董昭等,還有從城中而來的辛毗。
“真是巧啊,我們這一次對決,竟然是佐治、仲治兄弟二人對決啊!”看到辛毗,公孫續感到很有意思。
“主公,豈止是佐治和仲治兩兄弟,還有公達、文若叔侄二人啊!”戲忠笑著說道。
確實巧合,眾人臉上也都露出了笑容。
雖然荀攸和荀彧此時都沒有在雙方的大營之中,但戲忠的話沒有錯,這一次的大戰,他們二人肯定會參與的。
“文若被稱為王佐之才,而仲治也是潁川大才,但我可以肯定,勝利的一定是公達和佐治!”郭嘉說道。
“奉孝說的沒錯,一個王佐之才,去輔佐袁譚這樣的紈絝,豈有成功之理?”董昭笑著說道。
他原先在袁紹治下為官,因為跟張楊有私交,張楊歸降公孫續之後,董昭便受到了猜忌,最後離開。
如今,天下兄弟二人在兩個陣營中的都非常多,袁紹表麵禮賢下士,實則外寬內忌,連這點事都容不下,哪裏做得了梟雄?
袁譚在董昭眼裏就更不堪了,北方就剩下一個冀州了,還在和袁尚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現在看起來對辛評很器重,還不是因為辛評的女兒做了他的妻子,否則,因為辛毗的關係,辛評恐怕也會不被信任。
“袁譚雖然不堪,但沮授乃河北大才,我們有必勝之心,但也要重視對手!”
有信心自然好,但不能驕傲,公孫續適時提醒。
“謹記主公教誨!”眾人齊聲說道。
平原城外,袁譚大營。
七萬兵馬到了平原之後,袁譚並沒有下令攻城,平原武安國、辛毗有三萬兵馬,全部駐紮在城中,強攻非為上策。
出奇兵突襲北海,這個想法袁譚剛一提出來,就被辛評和沮授完全否決。
樂安和濟南也有三萬兵馬,而且是荀攸坐鎮,一旦小股兵馬孤軍深入 ,極有可能中了埋伏,輕則慘敗,重則全軍覆沒,如果大隊兵馬前去,那武安國和辛毗肯定會斷了後路。
辛評辛毗兄弟二人,都知根知底,冒險、出奇兵很難奏效。
袁譚采納了辛評和沮授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與城中兵馬對峙。
反正他有後手。
帳下人才濟濟,袁譚當然有信心了。
沮授、辛評都是大才,戰將更有岑壁、汪昭、彭安、呂曠、呂翔、夏侯淵、睦元進、韓莒子、鄧升、夏昭等。
隻要這一戰打勝了,那麽冀州便穩了。
而且他立了如此大功,就算父親偏向於袁尚,他的地位也是無法取代的。
公孫續看著強大,將來自己和父親兩麵夾擊,一定能夠將其擊敗。
到那時,父親的霸業將會很大。
“主公……主公……”袁譚正在帥帳中美美的想著,護衛統領鄧升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何事慌張?”
“主公,公孫續率領五萬兵馬,殺向了平原!”
“什麽,公孫續殺向了平原?”袁譚有些吃驚,“公孫續不是率軍在攻打鄴城嗎?”
“根據斥候送來的消息看,鄴城城外的兵馬依然在,由田豫統領,公孫續率領的兵馬是東郡的!”
“東郡的兵馬?五萬?”
袁譚想了想,平原城中武安國有三萬兵馬,樂安和濟南吳敦尹禮有三萬兵馬,征東軍合起來共有十一萬大軍啊!
而他現在隻有七萬兵馬。
征東軍的強悍,他心裏非常清楚,連曹操都不是對手。
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要想擊敗征東軍都不容易,現在人家比自己的兵馬要多的多,這仗怎麽打?
“來人,速請軍師來帥帳議事!”
“諾!”
不一會兒,沮授和辛評二人來到了袁譚的帥帳。
“大公子,可是出了什麽事?”辛評看到袁譚臉色非常慌亂,急忙問道。
“軍師,斥候送來消息,公孫續率領五萬大軍,殺向了平原!”
袁譚讓鄧升將斥候送來的各種消息又詳細說了一遍。
“大公子不必驚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征東軍並不比我們多多少!”沮授說道。
“軍師說的沒錯,公孫續是隻帶著五萬兵馬,可是城中武安國還有三萬,而且樂安濟南還有三萬!”
“樂安濟南的兵馬並沒有過來,他們還要防備河間蔣義渠、夏侯惇將軍!”沮授的語氣依舊很平靜。
“可征東軍的戰力非常強悍,同等兵力……”
“大公子,未戰先怯,乃是取敗之道,尤其是統帥,哪怕麵對數倍於自己的強敵,必勝之心,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否則,會影響軍心!”沮授義正言辭的說道。
“大公子,就算公孫續將樂安和濟南的兵馬也都集結來,我們隻要依靠堅固的大營防守,他們便很難攻破!你作為大軍統帥,又是冀州牧,萬不可慌張!”辛評的語氣中有些不滿,甚至有些恨鐵不成鋼。
自己的這個女婿,除了家庭背景比公孫續強之外,其他各方麵差的太遠。
“這……言之有理……”袁譚點了點頭,臉色平靜的很多。
“大公子,你隻需下令,各將領緊守營寨,沒有命令,不得出營!若是征東軍來攻打,我們也隻是堅守!”沮授說道。
“好,就依軍師之策,本州牧立刻下令!”
公孫續的行軍速度也不快,直到第二天中午,大軍才到了平原城外。
而且在行軍的過程中,不斷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他還真怕將袁譚嚇跑了。
看來還好,自己隻有五萬兵馬,袁譚並不擔心。
雙方的大軍都紮在平原縣城西門之外,相距大約五裏。
一下子,城外的大軍達到了十二萬,雖然沒有對城采取包圍之勢,但站在城頭上看,到處都是軍營,旌旗遮天蔽日,每一處的營門口都擺放著各種路障、拒馬,側營和後營之處也有一些陷坑。
一座座高大的箭塔密布於大營之中,巡邏的兵士往來不絕。
“武安將軍,主公的大營已經紮好了,你在城中駐守,我去拜見主公,聽取主公對我們的命令!”辛毗望著城外的大營,說道。
“好!”武安國點了點頭。
他非常想去大營中見一見主公,主公離開青州已經好長時間了。
可是他也明白,城裏有三萬大軍,他必須要坐鎮。
征東軍帥帳之中,公孫續將許多將領和謀士召集來。
郭嘉、戲忠、典韋、許褚、管亥、董昭等,還有從城中而來的辛毗。
“真是巧啊,我們這一次對決,竟然是佐治、仲治兄弟二人對決啊!”看到辛毗,公孫續感到很有意思。
“主公,豈止是佐治和仲治兩兄弟,還有公達、文若叔侄二人啊!”戲忠笑著說道。
確實巧合,眾人臉上也都露出了笑容。
雖然荀攸和荀彧此時都沒有在雙方的大營之中,但戲忠的話沒有錯,這一次的大戰,他們二人肯定會參與的。
“文若被稱為王佐之才,而仲治也是潁川大才,但我可以肯定,勝利的一定是公達和佐治!”郭嘉說道。
“奉孝說的沒錯,一個王佐之才,去輔佐袁譚這樣的紈絝,豈有成功之理?”董昭笑著說道。
他原先在袁紹治下為官,因為跟張楊有私交,張楊歸降公孫續之後,董昭便受到了猜忌,最後離開。
如今,天下兄弟二人在兩個陣營中的都非常多,袁紹表麵禮賢下士,實則外寬內忌,連這點事都容不下,哪裏做得了梟雄?
袁譚在董昭眼裏就更不堪了,北方就剩下一個冀州了,還在和袁尚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現在看起來對辛評很器重,還不是因為辛評的女兒做了他的妻子,否則,因為辛毗的關係,辛評恐怕也會不被信任。
“袁譚雖然不堪,但沮授乃河北大才,我們有必勝之心,但也要重視對手!”
有信心自然好,但不能驕傲,公孫續適時提醒。
“謹記主公教誨!”眾人齊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