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再訪荀氏私學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9章 再訪荀氏私學
潁川陽翟,大仲五萬兵馬,大漢討逆軍十萬兵馬,集結在城裏城外,一場大決戰一觸即發。
盡管現在雙方都很安靜,大營靜悄悄的,沒有兵馬出入,城門緊閉,城中也是如此。
但那些將領及軍中老兵,已經能感覺到濃濃的硝煙味,他們知道,這隻是大戰前短暫的平靜。
越是如此,那說明將要進行的決戰越慘烈。
討逆軍在兵力上占據著絕對優勢,他們很興奮,可並不是很輕鬆。
大仲五萬大軍中的兵馬不是東拚西湊的,是江東猛虎孫堅訓練出來的強兵。
程普、韓當乃是戰場宿將,劉辟、龔都、裴元紹、周倉等雖然是黃巾將領,但也不容小視。
主公麾下的管亥也是黃巾將領,不但勇猛,而且有謀。
主公說過,無論何時,都要重視每一個對手,切記,驕兵必敗!
雖然是九月,但風中帶著寒意,連飛鳥都似乎嗅到了硝煙的氣息,遠遠的離開陽翟。
附近的官道上,早已沒有了行人的蹤跡。
戰前的等待是煎熬的,雖然討逆軍各方麵占優,但戰爭的主動權還在大仲軍隊的手裏。
程普不下令主動出戰,討逆軍便不會動。
攻打陽翟城,那是白白折損兵士的性命,公孫續自然不會選擇。
攻打城外韓當的大營,現在也不會去做。
第二天,公孫續帶著三千護衛,與典韋、郭嘉、戲忠,以及新任的潁川太守荀諶來到了荀氏私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潁川書院。
這是公孫續第二次來這裏。
第一次是諸侯伐董的時候,公孫續率領一隊兵馬準備突襲轘轅關,他想在這裏碰碰運氣,那時候麾下還沒有任何一個謀士。
當然,其他諸侯除了袁紹、袁術兩兄弟之外,也都沒有謀士。
天下剛剛大亂,有識之士隻看到南北二袁。
當時公孫續在這裏沒有見到任何人,荀彧帶著家人避禍去了。
不過在快到轘轅關時,碰到了戲忠,這讓公孫續非常滿意。
從此之後天下大才陸續來投,郭嘉、荀攸、辛毗、陳宮、陳登、魯肅、荀諶、鍾繇、董昭等,這陣容絕對豪華,幾乎掏空了以前曆史中曹操的班底,看來由於自己的蝴蝶效應,曹操在爭霸天下中幾乎要提前出局,並不意外。
由於潁川即將出現大戰,荀氏私學顯得有些冷清,隻留下空蕩蕩的房舍。
公孫續、郭嘉、戲忠、荀諶等人,拜祭了荀爽,然後來到了郭嘉、荀攸、荀彧、戲忠等人以前經常談論天下大事的地方。
“友若,荀公雖然不在了,但這荀氏私學不能廢棄,這不但是荀公與司馬德操先生當年的心血,是荀氏一族文化傳承,更是大漢天下文化傳承,如今你是潁川太守,一定要把私學辦起來,我看就把它辦成潁川書院,與北海書院,洛陽書院,以及襄陽的鹿門書院齊名!”
“多謝主公!”荀諶聽了公孫續這番話,向公孫續深施一禮,“主公大恩,我荀氏一門沒齒難忘,我荀諶在此立誓,定會將潁川書院辦好,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報主公知遇之恩!”
“多謝主公!”
“多謝主公!”
戲忠和郭嘉也向公孫續行了一禮,他們作為荀氏私學曾經的學子,當然希望把潁川書院辦好。
“百姓苦戰禍久矣,我們征東軍強悍,又有無數忠誌之士和良臣猛將,總有一天會平定亂世,可要治理好天下,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打造一個太平盛世,還需要這些書院中源源不斷的培養人才!友若,你的擔子不輕啊!”
“主公放心,屬下即使赴湯蹈火,也不會讓主公失望!”
在這一刻,荀諶真正感覺到了主公公孫續的強大,他也明白了,為什麽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都無法與主公抗衡,也許這就是天命難違!
“將軍既然要打造一個太平盛世,為何卻要起如此大的殺戮啊!”就在這時,一個白發白須的老道出現在了麵前,隻見他手持浮塵,雙目炯炯,超凡脫俗。
“什麽人?”典韋大喊了一聲,兩柄鐵戟握在手中,同時幾十名護衛將公孫續等人保護好。
不光是典韋感到意外,就連公孫續、郭嘉和戲忠也是如此,書院外麵有三千兵士,這老道怎麽進來的?
難道說他一直在裏麵?
“貧道於吉!”
“於吉?你便是在會稽豫章等地,利用符水為百姓祛病,被稱為活神仙的琅琊於吉?”戲忠問道。
“正是貧道!”
“惡來,讓兵士們收起兵器!”
典韋沒有字,公孫續想起以前曆史中曹操曾稱典韋為“古之惡來”,因此就這樣稱唿。
典韋當然很高興了,主公賜字,證明他有了比較高的身份。
“諾!”
“那道長以為,何為太平?”公孫續問道。
郭嘉、戲忠對於吉那是非常尊重,許多百姓口中的活神仙啊!
但公孫續依舊是坦然相對。
自己都穿越了,一個活神仙有什麽奇怪的。
“陰陽和順,國泰民安,方為太平!”於吉說道。
“何為陰陽和順?”公孫續又問。
“世間萬物,皆分陰陽,世間萬事,唯陰陽和順,方大吉,不和順,必大禍。天子施仁政,用賢臣,陰陽必和順,國泰民安。”
“道長說的沒錯,可天子若施暴政,用侫臣呢?”
“天下必得禍矣!”
“如何免禍呢?”
“必會有大德之君降世,天命之人臨凡!上古大賢三皇五帝,堯舜禹湯皆是!”
“夏桀無道,商湯滅之,商紂殘暴,武王伐之,可無論是誰,要打造一個太平盛世,怎能不起刀兵?本將軍亦是如此!漢失其鹿,群雄共逐之!天子年幼,無法治理天下,可朝中之臣又有誰能夠為百姓而施仁政?袁術謀逆,如若勵精圖治,能打造一個太平盛世未嚐不可?可是他荒淫無道,隻顧享樂,哪管百姓的死活?潁川將有一場大戰,但這一戰之後,本將軍可以保證,潁川百姓,乃至於整個豫州百姓,都將遠離戰火,從此能夠安居樂業,本將軍打這一仗,也正是為了道長所說的陰陽和順,國泰民安!”
“太平之氣降臨潁川,真的是大德之君降世,天命之人臨凡!”於吉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天下果真要出一名賢君了,貧道剛才隻是試探,想要證實一下太平之氣是否準確,還望賢君不要怪罪!”
於吉說完,飄然離去。
“拜見主公!”
郭嘉、戲忠、荀諶、典韋以及幾十名護衛全都跪倒,行大禮。
公孫續和於吉的這番對話,對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他們是相信神靈存在的,更相信有天命之人。
現在活神現於吉已經明確的指出,主公就是天命之人。
他們對主公已經從以前的敬佩、折服,到現在的崇拜了。
潁川陽翟,大仲五萬兵馬,大漢討逆軍十萬兵馬,集結在城裏城外,一場大決戰一觸即發。
盡管現在雙方都很安靜,大營靜悄悄的,沒有兵馬出入,城門緊閉,城中也是如此。
但那些將領及軍中老兵,已經能感覺到濃濃的硝煙味,他們知道,這隻是大戰前短暫的平靜。
越是如此,那說明將要進行的決戰越慘烈。
討逆軍在兵力上占據著絕對優勢,他們很興奮,可並不是很輕鬆。
大仲五萬大軍中的兵馬不是東拚西湊的,是江東猛虎孫堅訓練出來的強兵。
程普、韓當乃是戰場宿將,劉辟、龔都、裴元紹、周倉等雖然是黃巾將領,但也不容小視。
主公麾下的管亥也是黃巾將領,不但勇猛,而且有謀。
主公說過,無論何時,都要重視每一個對手,切記,驕兵必敗!
雖然是九月,但風中帶著寒意,連飛鳥都似乎嗅到了硝煙的氣息,遠遠的離開陽翟。
附近的官道上,早已沒有了行人的蹤跡。
戰前的等待是煎熬的,雖然討逆軍各方麵占優,但戰爭的主動權還在大仲軍隊的手裏。
程普不下令主動出戰,討逆軍便不會動。
攻打陽翟城,那是白白折損兵士的性命,公孫續自然不會選擇。
攻打城外韓當的大營,現在也不會去做。
第二天,公孫續帶著三千護衛,與典韋、郭嘉、戲忠,以及新任的潁川太守荀諶來到了荀氏私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潁川書院。
這是公孫續第二次來這裏。
第一次是諸侯伐董的時候,公孫續率領一隊兵馬準備突襲轘轅關,他想在這裏碰碰運氣,那時候麾下還沒有任何一個謀士。
當然,其他諸侯除了袁紹、袁術兩兄弟之外,也都沒有謀士。
天下剛剛大亂,有識之士隻看到南北二袁。
當時公孫續在這裏沒有見到任何人,荀彧帶著家人避禍去了。
不過在快到轘轅關時,碰到了戲忠,這讓公孫續非常滿意。
從此之後天下大才陸續來投,郭嘉、荀攸、辛毗、陳宮、陳登、魯肅、荀諶、鍾繇、董昭等,這陣容絕對豪華,幾乎掏空了以前曆史中曹操的班底,看來由於自己的蝴蝶效應,曹操在爭霸天下中幾乎要提前出局,並不意外。
由於潁川即將出現大戰,荀氏私學顯得有些冷清,隻留下空蕩蕩的房舍。
公孫續、郭嘉、戲忠、荀諶等人,拜祭了荀爽,然後來到了郭嘉、荀攸、荀彧、戲忠等人以前經常談論天下大事的地方。
“友若,荀公雖然不在了,但這荀氏私學不能廢棄,這不但是荀公與司馬德操先生當年的心血,是荀氏一族文化傳承,更是大漢天下文化傳承,如今你是潁川太守,一定要把私學辦起來,我看就把它辦成潁川書院,與北海書院,洛陽書院,以及襄陽的鹿門書院齊名!”
“多謝主公!”荀諶聽了公孫續這番話,向公孫續深施一禮,“主公大恩,我荀氏一門沒齒難忘,我荀諶在此立誓,定會將潁川書院辦好,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報主公知遇之恩!”
“多謝主公!”
“多謝主公!”
戲忠和郭嘉也向公孫續行了一禮,他們作為荀氏私學曾經的學子,當然希望把潁川書院辦好。
“百姓苦戰禍久矣,我們征東軍強悍,又有無數忠誌之士和良臣猛將,總有一天會平定亂世,可要治理好天下,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打造一個太平盛世,還需要這些書院中源源不斷的培養人才!友若,你的擔子不輕啊!”
“主公放心,屬下即使赴湯蹈火,也不會讓主公失望!”
在這一刻,荀諶真正感覺到了主公公孫續的強大,他也明白了,為什麽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都無法與主公抗衡,也許這就是天命難違!
“將軍既然要打造一個太平盛世,為何卻要起如此大的殺戮啊!”就在這時,一個白發白須的老道出現在了麵前,隻見他手持浮塵,雙目炯炯,超凡脫俗。
“什麽人?”典韋大喊了一聲,兩柄鐵戟握在手中,同時幾十名護衛將公孫續等人保護好。
不光是典韋感到意外,就連公孫續、郭嘉和戲忠也是如此,書院外麵有三千兵士,這老道怎麽進來的?
難道說他一直在裏麵?
“貧道於吉!”
“於吉?你便是在會稽豫章等地,利用符水為百姓祛病,被稱為活神仙的琅琊於吉?”戲忠問道。
“正是貧道!”
“惡來,讓兵士們收起兵器!”
典韋沒有字,公孫續想起以前曆史中曹操曾稱典韋為“古之惡來”,因此就這樣稱唿。
典韋當然很高興了,主公賜字,證明他有了比較高的身份。
“諾!”
“那道長以為,何為太平?”公孫續問道。
郭嘉、戲忠對於吉那是非常尊重,許多百姓口中的活神仙啊!
但公孫續依舊是坦然相對。
自己都穿越了,一個活神仙有什麽奇怪的。
“陰陽和順,國泰民安,方為太平!”於吉說道。
“何為陰陽和順?”公孫續又問。
“世間萬物,皆分陰陽,世間萬事,唯陰陽和順,方大吉,不和順,必大禍。天子施仁政,用賢臣,陰陽必和順,國泰民安。”
“道長說的沒錯,可天子若施暴政,用侫臣呢?”
“天下必得禍矣!”
“如何免禍呢?”
“必會有大德之君降世,天命之人臨凡!上古大賢三皇五帝,堯舜禹湯皆是!”
“夏桀無道,商湯滅之,商紂殘暴,武王伐之,可無論是誰,要打造一個太平盛世,怎能不起刀兵?本將軍亦是如此!漢失其鹿,群雄共逐之!天子年幼,無法治理天下,可朝中之臣又有誰能夠為百姓而施仁政?袁術謀逆,如若勵精圖治,能打造一個太平盛世未嚐不可?可是他荒淫無道,隻顧享樂,哪管百姓的死活?潁川將有一場大戰,但這一戰之後,本將軍可以保證,潁川百姓,乃至於整個豫州百姓,都將遠離戰火,從此能夠安居樂業,本將軍打這一仗,也正是為了道長所說的陰陽和順,國泰民安!”
“太平之氣降臨潁川,真的是大德之君降世,天命之人臨凡!”於吉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天下果真要出一名賢君了,貧道剛才隻是試探,想要證實一下太平之氣是否準確,還望賢君不要怪罪!”
於吉說完,飄然離去。
“拜見主公!”
郭嘉、戲忠、荀諶、典韋以及幾十名護衛全都跪倒,行大禮。
公孫續和於吉的這番對話,對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他們是相信神靈存在的,更相信有天命之人。
現在活神現於吉已經明確的指出,主公就是天命之人。
他們對主公已經從以前的敬佩、折服,到現在的崇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