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蔡邕府。


    這位大漢天下,名望非常高的海內大儒蔡邕,一生命運多舛。


    光和元年,因言獲罪,流放朔方十幾年。


    直到董卓把持朝綱之後,才重新迴到洛陽,輾轉到了長安。當時任何一個有誌之士,都不會心甘情願地為董卓效力,何況是品性一直高潔的蔡邕。


    但他一個文士,麵對董卓,哪有能力反抗。


    而蔡邕依舊利用自己的名聲,努力阻止董卓幹一些天怒人怨之事。


    然而董卓死後,在王允座上隻是哀歎了幾聲,便被下獄,差點被殺。


    如今在家一心修漢史,門前冷落。


    女兒蔡琰才華橫溢,可惜在這個時代,誰又會注重女子之才呢?嫁於河東衛家衛仲道為妻,可惜還沒圓房,衛仲道便病死,被衛家視為不祥之人,遣送迴家。


    “父親為何悶悶不樂?”蔡琰給父親蔡邕請完安之後問道。


    “文舉(孔融的字)、幼安(管寧的字)、根矩(邴原的字)、偉長(徐幹的字)等人,來信邀請為父前往洛陽……”


    “孔北海如今到了洛陽?”


    “鎮北將軍公孫續在洛陽創辦了書院,文舉等人皆來為學子傳道授業,同時寫詩作賦!”蔡邕的眼中充滿著向往。


    他在官場沉浮這麽多年,如今六十多歲,早已厭倦了這樣的生活。


    這幾年修漢史,也讓他真正認識到了官場上的那種爾虞我詐,以及爭權奪利的殘酷。


    都罵董卓把持朝綱,殘害忠良,欺辱陛下,可是王允呢?就是第二個董卓,陛下何時有過自己的見解?


    若非呂布不受他控製,讓他無法掌控兵權,恐怕早已完全把持了朝綱。


    而現在的袁紹,又是如此,奉天子以討不臣,實際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父親,聽人說鎮北將軍野心勃勃,將來恐會做出叛逆之事,父親若到了洛陽,豈不會受其牽連……”蔡琰非常聰慧,從父親的表情和語氣中已經看出,想去洛陽。


    但如今長安城中,朝臣對公孫續的風評並不好。


    蔡琰雖然足不出戶,但也能聽到一些消息,畢竟蔡家也算是大家,偶爾會有朝臣前來拜訪蔡邕。


    “天子偏安一隅,江山風雨飄搖,整個天下誰是忠臣?”蔡邕搖了搖頭,“在外統兵的諸侯,個個都野心勃勃,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這些漢室宗親也是如此。而朝堂之上,又有誰忠於陛下?”


    “父親,王司徒、楊太尉,還有大將軍難道不是忠臣?”


    “昭姬,是忠是奸,世人看不明白,為父豈能不清楚,如今天下已如春秋戰國,大將軍與鎮北將軍之間遲早會有一戰,為父一心隻願修漢史,淡泊名利,在長安城中,恐怕也不會比洛陽安全多少!”


    “父親言之有理,當初無端下獄,女兒束手無策,感覺天都要塌了……”蔡琰想起前幾年的事,心有餘悸。


    “昭姬可知是誰救了為父?”


    “不是朝中眾臣嗎?”


    “朝臣馬日磾、楊彪、劉虞等人,都給為父求情,但王允根本不聽,執意將為父定為董卓餘孽,要當眾斬殺,要將我蔡府上下全都定為奴籍,後來是王允的兒子王蓋來了一封信,為父才被釋放,而那封信,是王蓋按照鎮北將軍的意思所寫!”


    “是鎮北將軍救了父親?”


    “對!”蔡邕點了點頭,“當時王允誅殺了董卓,權傾朝野,整個天下,能夠對其影響的,唯有鎮北將軍!”


    “那父親以為,鎮北將軍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當年,許子將曾說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鎮北將軍也是如此!”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幾年,為父將古今史書全都細細研讀了一番,將世事看得更加清楚,無論是奸雄,還是梟雄,他們都可稱當世英雄,鎮北將軍乃亂世雄主,必會成就一番霸業!”


    “父親若要去洛陽,女兒自會同意!”


    “昭姬,還有一事,需要你斟酌一番……”


    “何事?”


    “昨日楊太尉來過,言說大將軍有意,欲與我蔡家結親,讓其二子袁熙迎娶於你……”


    “這……”蔡琰深思起來。


    大將軍袁紹地位顯赫,以她這樣的家庭背景和身份,若能嫁於其次子袁熙,算是高攀了。


    可是嫁於豪門大族,真的好嗎?


    河東衛氏,無法和汝南袁氏相比,她在衛家,也常常遭冷眼。


    衛仲道之死,與她有何關係?他們還沒有圓房啊!怎麽就是克夫的不祥之人?


    父親的名望很高,可他們蔡家,在這些大家族眼裏,依然是小門小戶,嫁給他們是高攀。


    “女兒全憑父親做主……”


    自古以來,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蔡邕膝下無子,這才過問女兒。


    蔡琰知書達理,不想給父親增加煩惱。


    “大將軍並沒有下定決心,長安城中想要攀附大將軍的人很多,楊太尉隻是告訴為父,若要事成,可去找禦史中丞田豐,議郎許攸,這二人乃大將軍之心腹,可為父早已遠離官場,與他們二人沒有交情,隻怕……”


    “女兒這一生隻願跟隨父親,父親若去洛陽,女兒也去……”


    “也罷……”蔡邕點了點頭。


    昨天晚上,蔡邕一直在思考這件事,袁紹要聯姻的,那肯定對他的霸業要有幫助,要麽富可敵國,要麽擁有權力。


    而自己所有的,無非就是有一些名氣,可這袁紹缺嗎?汝南袁氏的名望,比他大的太多。


    這事估計是袁紹想給次子袁熙成家,有人提了她女兒一下,畢竟有才女之名。


    半個月之後,蔡邕父女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幾個下人,離開了長安城,跟隨一個商隊前往洛陽。


    隻有楊彪、馬日磾、劉虞等幾位朝臣送行。


    大將軍袁紹自然不會關注,在長安,隨便碰到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三公九卿,蔡邕的身份還是太小了。


    不過到了洛陽之後,情況卻大不一樣。


    孔融等人竟然在城外去迎接,這讓蔡邕父女感激不盡。


    到了城裏之後,蔡邕曾在洛陽的府邸已經收拾妥當,這更讓蔡邕沒有想到。


    住進了故居,心安了很多。


    孔融管寧等人又送來了文房四寶,尤其是左伯紙,厚厚的一遝,讓蔡邕愛不釋手。


    他本就酷愛書法,可惜在長安,這種能寫字的左伯紙太稀缺了。


    孔融、管寧、邴原、王烈、邊讓、徐幹、應瑒、劉楨等人,都陸續拜訪了蔡邕。


    蔡琰發現,父親蔡邕的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原來,父親並不是真的喜歡清靜,而是沒有與他誌趣相投的友人啊!


    看來來洛陽,是完全正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