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潘鳳歸降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真定,太守府。
閔純、李曆、耿武、潘鳳等人,一個個滿臉陰沉,甚至是滿腔怒火。
城外張遼張楊兩萬兵馬,他們並不擔心,因為城中也有兩萬兵馬,城池怎麽可能守不住呢?
關鍵是最近的一些傳聞,讓他們非常憤怒。
原冀州牧韓馥,對他們都有知遇之恩,當初韓馥要將冀州獻於袁紹,他們無論如何是不同意的。
但韓馥主意已定,而且公孫瓚大軍南下,加上公孫續已經占領了並州和青州,對冀州形成的包圍之勢,韓馥已經無心再守,守也是守不住的。
與其被公孫續奪去,倒不如獻給袁紹。
韓馥乃袁氏故吏,將冀州獻出,即使最終得不到袁紹的重用,那也能落得富貴一生。
可是誰能想到,一個南陽太守的虛職,也不給了,而且還要采用借刀殺人之計。
他們怎能不憤怒呢?
“依我之見,這常山我們不守了,帶著麾下兵馬,前往潁川!”閔純站了起來,“憑著我們這兩萬兵馬,難道還保不住韓公一家的性命?”
“此處到潁川路途遙遠,不要說我們的糧草在哪裏?就算有糧草,袁紹能讓我們過去嗎?”李曆搖了搖頭說。
“過不去,那我們就殺過去,大不了是一死!”
“可這能救了韓公嗎?”李曆依然反對。
“我們幹脆降了鎮北將軍,鎮北將軍出麵,一定可以救韓公!”耿武說道。
“我們如果一降,那豈不讓袁紹更有了殺韓公一家的理由?”李曆還是搖了搖頭,“況且韓公在潁川,孫堅已經與袁紹和曹操結盟,鎮北將軍如何能救韓公?”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倒拿出一個好辦法呀?”耿武有些火了。
“我……”李曆也非常無奈,“潘將軍,你有什麽辦法嗎?”
“我……”潘鳳一拍案桌,“大不了憑著胯下馬,掌中斧,拚了性命,也要救韓公一家!”
“唉……若是拚命管用,早就拚了……”閔純歎了口氣。
“報——”正在這時,一名兵士跑了進來,“城外來了一人,求見將軍!”
“來了一人?”潘鳳有些奇怪,“有沒有兵馬?”
“沒有,隻有一人一騎,鎮北軍也無兵馬出營!”
“來人姓甚名誰?”
“未曾通名,隻說要見將軍!”
潘鳳想了想,出了太守府。
閔純、李曆、耿武,等人也跟了出來。
很快幾人來到城頭之上。
隻見城外果真一人一騎。
但當潘鳳、閔純、耿武、李曆等人看清楚時,都大吃一驚。
來人正是韓馥!
“快……快打開城門,迎接韓公!”
“諾!”
韓馥被幾人迎進了太守府,馬上擺上的酒宴,一陣寒暄之後,閔純問道:“韓公,何故到此?”
“唉……”韓馥長歎一聲,“說來話長啊!”
韓馥將自己的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
幾人對袁紹,此時已經非常痛恨。
“我韓馥雖為袁氏故吏,曾受過袁家之恩,但將冀州獻於袁紹,此恩已報!鎮北將軍對我禮遇有加,我韓馥豈能知恩不報,此次來城中,便是想勸諸位歸降鎮北將軍,諸位皆人才,袁紹外寬內忌,徒有虛名,鎮北將軍才是天下真正的雄主,望諸位棄燕雀之誌,慕鴻鵠高翔……”
“韓公,早在上一次討伐國賊董卓,我便看出,鎮北將軍乃人中之龍,今日我潘鳳降了!”
“我也降了!”
“我也降了!”
幾個人沒有任何猶豫,表示都願意歸降。
半個時辰之後,真定城城門打開,韓馥、潘鳳、閔純、耿武、李曆等人,率領兩萬兵馬全部出城,歸降鎮北軍。
常山的消息很快便傳了出去。
公孫續當然非常滿意,他立刻封韓馥為常山太守,閔純、李曆、耿武為太守府官員。
鎮北軍並州營,命名為狼騎營,於禁為統帥,戲忠為軍師,閻柔、齊周、鮮於輔、鮮於銀、張楊、潘鳳、蔣奇等為大將。
於禁率領兵馬撤迴並州,現在不需要再牽製袁紹了。
狼騎營重新進行部署。
齊周、蔣奇,率領一萬兵馬,以齊周為主將,蔣奇為副將,繼續駐紮在箕關。
閻柔、鮮於輔、鮮於銀率領一萬兵馬,以閻柔為主將,鮮於輔、鮮於銀為副將,駐紮在壺關。
於禁、牽招率領兩萬兵馬駐紮在晉陽,於禁為統帥,牽招為參軍校尉,相當於軍師。
張楊、潘鳳、戲忠率領四萬兵馬駐紮在常山,以張楊為統帥,戲忠為軍師,潘鳳為大將。
趙雲、陳到、張遼為幽州鐵騎統領,其中趙雲為統帥,張遼、陳到為副將。
現在的幽州鐵騎是六千,初步目標是擴展到一萬,分為三營,趙雲、張遼、陳到各率領一營。
條件成熟之後,擴展到一萬五千,每營兵馬都是五千。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沒了,全力支持兒子公孫續組建騎兵,因此兵甲器械、糧草沒有問題,戰馬也有,北方的幾個馬場提供,主要就是招募兵士,進行訓練。
相對於公孫續的心滿意足,袁紹一下子氣壞了,大發雷霆。
公孫續兵不血刃拿下了常山,除了增加了一郡之地外,還有兩萬兵馬,這怎能不讓袁紹憤怒呢!
他是大罵潘鳳等人,不忠不義。
但是現在能有什麽辦法呢?隻能再加強中山、清河一帶的兵力。
好在現在北方已經到了深冬,公孫瓚退兵了。
對於原冀州的將領,袁紹現在也不敢輕易相信了,趙浮程奐那裏,有荀諶,他可以放心。
張合高覽的軍中,馬上派郭圖做監軍,潘鳳事件,可是前車之鑒啊!
攻打彭城和下邳的孫堅與程普,本來也隻是佯攻,得知冀州常山的突變之後,知道這一戰不會有任何結果了,便撤了迴去。
堅持到最後的是曹操,因為這一戰是他先發起的,別人隻是協助,因此他不能先撤。
快到年底的時候,曹仁撤迴了泰山,夏侯惇和曹洪也從齊國撤兵,最後曹操拔營起寨,離開北海,撤迴東郡。
他們撤的都非常小心,荀攸也沒有派兵追殺。
這場引起整個天下關注的北方四雄之間的大戰,曆時不到半年便結束了。
閔純、李曆、耿武、潘鳳等人,一個個滿臉陰沉,甚至是滿腔怒火。
城外張遼張楊兩萬兵馬,他們並不擔心,因為城中也有兩萬兵馬,城池怎麽可能守不住呢?
關鍵是最近的一些傳聞,讓他們非常憤怒。
原冀州牧韓馥,對他們都有知遇之恩,當初韓馥要將冀州獻於袁紹,他們無論如何是不同意的。
但韓馥主意已定,而且公孫瓚大軍南下,加上公孫續已經占領了並州和青州,對冀州形成的包圍之勢,韓馥已經無心再守,守也是守不住的。
與其被公孫續奪去,倒不如獻給袁紹。
韓馥乃袁氏故吏,將冀州獻出,即使最終得不到袁紹的重用,那也能落得富貴一生。
可是誰能想到,一個南陽太守的虛職,也不給了,而且還要采用借刀殺人之計。
他們怎能不憤怒呢?
“依我之見,這常山我們不守了,帶著麾下兵馬,前往潁川!”閔純站了起來,“憑著我們這兩萬兵馬,難道還保不住韓公一家的性命?”
“此處到潁川路途遙遠,不要說我們的糧草在哪裏?就算有糧草,袁紹能讓我們過去嗎?”李曆搖了搖頭說。
“過不去,那我們就殺過去,大不了是一死!”
“可這能救了韓公嗎?”李曆依然反對。
“我們幹脆降了鎮北將軍,鎮北將軍出麵,一定可以救韓公!”耿武說道。
“我們如果一降,那豈不讓袁紹更有了殺韓公一家的理由?”李曆還是搖了搖頭,“況且韓公在潁川,孫堅已經與袁紹和曹操結盟,鎮北將軍如何能救韓公?”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倒拿出一個好辦法呀?”耿武有些火了。
“我……”李曆也非常無奈,“潘將軍,你有什麽辦法嗎?”
“我……”潘鳳一拍案桌,“大不了憑著胯下馬,掌中斧,拚了性命,也要救韓公一家!”
“唉……若是拚命管用,早就拚了……”閔純歎了口氣。
“報——”正在這時,一名兵士跑了進來,“城外來了一人,求見將軍!”
“來了一人?”潘鳳有些奇怪,“有沒有兵馬?”
“沒有,隻有一人一騎,鎮北軍也無兵馬出營!”
“來人姓甚名誰?”
“未曾通名,隻說要見將軍!”
潘鳳想了想,出了太守府。
閔純、李曆、耿武,等人也跟了出來。
很快幾人來到城頭之上。
隻見城外果真一人一騎。
但當潘鳳、閔純、耿武、李曆等人看清楚時,都大吃一驚。
來人正是韓馥!
“快……快打開城門,迎接韓公!”
“諾!”
韓馥被幾人迎進了太守府,馬上擺上的酒宴,一陣寒暄之後,閔純問道:“韓公,何故到此?”
“唉……”韓馥長歎一聲,“說來話長啊!”
韓馥將自己的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
幾人對袁紹,此時已經非常痛恨。
“我韓馥雖為袁氏故吏,曾受過袁家之恩,但將冀州獻於袁紹,此恩已報!鎮北將軍對我禮遇有加,我韓馥豈能知恩不報,此次來城中,便是想勸諸位歸降鎮北將軍,諸位皆人才,袁紹外寬內忌,徒有虛名,鎮北將軍才是天下真正的雄主,望諸位棄燕雀之誌,慕鴻鵠高翔……”
“韓公,早在上一次討伐國賊董卓,我便看出,鎮北將軍乃人中之龍,今日我潘鳳降了!”
“我也降了!”
“我也降了!”
幾個人沒有任何猶豫,表示都願意歸降。
半個時辰之後,真定城城門打開,韓馥、潘鳳、閔純、耿武、李曆等人,率領兩萬兵馬全部出城,歸降鎮北軍。
常山的消息很快便傳了出去。
公孫續當然非常滿意,他立刻封韓馥為常山太守,閔純、李曆、耿武為太守府官員。
鎮北軍並州營,命名為狼騎營,於禁為統帥,戲忠為軍師,閻柔、齊周、鮮於輔、鮮於銀、張楊、潘鳳、蔣奇等為大將。
於禁率領兵馬撤迴並州,現在不需要再牽製袁紹了。
狼騎營重新進行部署。
齊周、蔣奇,率領一萬兵馬,以齊周為主將,蔣奇為副將,繼續駐紮在箕關。
閻柔、鮮於輔、鮮於銀率領一萬兵馬,以閻柔為主將,鮮於輔、鮮於銀為副將,駐紮在壺關。
於禁、牽招率領兩萬兵馬駐紮在晉陽,於禁為統帥,牽招為參軍校尉,相當於軍師。
張楊、潘鳳、戲忠率領四萬兵馬駐紮在常山,以張楊為統帥,戲忠為軍師,潘鳳為大將。
趙雲、陳到、張遼為幽州鐵騎統領,其中趙雲為統帥,張遼、陳到為副將。
現在的幽州鐵騎是六千,初步目標是擴展到一萬,分為三營,趙雲、張遼、陳到各率領一營。
條件成熟之後,擴展到一萬五千,每營兵馬都是五千。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沒了,全力支持兒子公孫續組建騎兵,因此兵甲器械、糧草沒有問題,戰馬也有,北方的幾個馬場提供,主要就是招募兵士,進行訓練。
相對於公孫續的心滿意足,袁紹一下子氣壞了,大發雷霆。
公孫續兵不血刃拿下了常山,除了增加了一郡之地外,還有兩萬兵馬,這怎能不讓袁紹憤怒呢!
他是大罵潘鳳等人,不忠不義。
但是現在能有什麽辦法呢?隻能再加強中山、清河一帶的兵力。
好在現在北方已經到了深冬,公孫瓚退兵了。
對於原冀州的將領,袁紹現在也不敢輕易相信了,趙浮程奐那裏,有荀諶,他可以放心。
張合高覽的軍中,馬上派郭圖做監軍,潘鳳事件,可是前車之鑒啊!
攻打彭城和下邳的孫堅與程普,本來也隻是佯攻,得知冀州常山的突變之後,知道這一戰不會有任何結果了,便撤了迴去。
堅持到最後的是曹操,因為這一戰是他先發起的,別人隻是協助,因此他不能先撤。
快到年底的時候,曹仁撤迴了泰山,夏侯惇和曹洪也從齊國撤兵,最後曹操拔營起寨,離開北海,撤迴東郡。
他們撤的都非常小心,荀攸也沒有派兵追殺。
這場引起整個天下關注的北方四雄之間的大戰,曆時不到半年便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