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曹操退兵,公孫續得徐州民心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續說到激動處,自己也被自己感動了。
他是穿越者,到了三國亂世之後,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但對於屠城,還是非常痛恨的。
就像小鬼子當年南京大屠殺一樣,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誰不痛恨?誰不想將那些戰犯剝皮抽筋,挫骨揚灰。
那是數十萬生命啊!
裏麵有很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婦孺。
實在想不到,也想不通,能寫出“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詩句的人,竟然有如此殘暴的行為?
所以他要將這幾句詩提前說出來,讓曹操將來無法再寫。
當然可以肯定,這首詩曹操還沒有寫,因為詩中有兩句,“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到現在還沒發生呢?
城頭上所有人都受到了感染。
陳登、糜竺、孫康等人,覺得自己的決定非常正確,主公隻要將曹操趕出徐州,那就完全收了徐州的民心,肯定會受到所有徐州官員、世家、百姓的擁戴。
曹操雖然兵力不少,但與主公公孫續還沒有開打,便已經落了下風,注定要失敗。
屠城,讓曹操得到了許多錢糧,幾乎把半個徐州的財物都搶走了,但也徹底失了民心。
看著城外非常落寞的荀彧,郭嘉甚至都有些於心不忍。
但他不會去同情,這是荀彧的選擇,也是荀家的選擇。
曹操或許是梟雄,但徐州屠城,郭嘉也不讚成,曹嵩被殺這件事,曹操也有責任,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攻打徐州就可以了,殺一些人也就行了,為何要連續屠城。
“主公,此時公孫續兵馬士氣正盛,不宜攻城……”荀彧看著曹操一手按著佩劍,猶豫不決的樣子,說道。
曹操當然知道,攻城除了徒增傷亡外,沒有任何意義,何況旁邊還有徐晃、臧霸的大軍虎視眈眈。
但被公孫續罵了一頓,就這麽離開,似乎也不行。
現在有荀彧相勸,自然可以借坡下驢了。
“傳令退後五裏,安營紮寨!”
公孫續城裏城外共有六萬兵馬,這一點曹操是非常清楚的,他現在是五萬兵馬,假如把大營就紮在城外,不要說晚上可能會被偷襲,人家強攻都有可能。
曹操開始退兵了。
看到荀彧、李典、樂進等,指揮著兵士有序撤離,公孫續也打消了追殺的念頭。
整個東海的百姓、客商,甚至是官員,在曹軍進入的時候,顯得無比慌亂。
世家子弟,有的是舉族搬遷。
然而卻意外的發現,曹操竟然沒有再下屠城的命令。
那些沒有駐紮兵馬的縣城,也沒有遭到搶劫。
最後一打聽才知道,鎮北將軍公孫續的大軍已經到了郯縣,並死死的盯著曹軍,曹軍怎麽還敢屠城呢?
這一下,公孫續在徐州的聲望大增,完全超過了徐州牧陶謙。
陶謙將徐州治理的確實很好,百姓本來是感激的,可是因為曹嵩的事,讓彭城、下邳的百姓遭了無妄之災,而陶謙本人及家人,又都逃到了廣陵,這讓他的威信全失。
有識之士又給分析了一番,如果陶謙的兵馬在彭城和下邳,那曹操也不敢攻打徐州。
陶謙的兵馬幹什麽去了?
跑到沛國搶傳國玉璽去了!
這一下,陶謙在徐州哪裏還有聲望?
曹操在東海暫時沒有撤兵,公孫續采納了郭嘉和陳宮的建議,命令太史慈、潘璋,也率兵出城。
一方麵緊緊的盯住曹軍,隻要他們敢離開大營,在東海進行搶劫,那便立刻將其殲滅。
假如他們待在大營中不出來,也不離開,那麽太史慈就率軍去占領下邳和彭城,斷曹軍的退路。
果然,在太史慈和潘璋率軍開始向彭城而去時,曹操終於撤兵了。
鎮北軍陸續出發,占領了彭城和下邳。
刺史府的官員及各縣的官員,陸續迴來,掩埋屍體。
屍體太多了,而且正值炎熱的夏天,隻能迅速集中起來焚化,以免產生瘟疫。
公孫續又派人將華佗及青州醫館的許多人,帶到徐州來,處理屍體,預防瘟疫。
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馬虎不得。
這種做法再次贏得了徐州許多世家的支持。
當初,徐州州牧府由下邳向東海撤時,陳家也是舉族搬遷,現在又迴到了淮浦老宅。
“元龍,你是真心實意投效公孫續,還是被逼?”陳珪問道。
“是真心實意!”
“公孫續倒也算是亂世雄主,可徐州四戰之地,他真的擋得住袁術嗎?”
“父親,短短幾天,公孫續的聲望在徐州已經完全超過了陶謙,就算徐州是四戰之地,無論是劉繇、孫堅,還是袁術,恐怕都無法再入主徐州了,況且袁術此時的心思,已不再徐州了!”
陳珪聽了陳登的話,也點了點頭。
費了那麽大的勁,得到傳國玉璽,袁術恐怕已經被其迷了心智。
隻要公孫續能在徐州站住腳,那陳家的選擇就沒有錯。
“這大漢天下,原以為在南北能與二袁抗衡者,可能是曹操、孫堅,沒想到竟然會是公孫續,真是後生可畏啊!”
廣陵,太守府。
陶謙、趙昱、笮融、曹豹等人臉色非常難看。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雖然說他們的家人全都撤到了廣陵,可是整個徐州都丟了。
而且陶謙也感覺到自己成了一個罪人。
這一切,似乎隻是給公孫續辦了好事。
當然,曹操也得到了許多好處,但失了民心。
“我陶謙愧對徐州百姓,愧對陛下隆恩……”
“主公,我們還有五萬兵馬,還有強悍的丹陽兵,重新奪迴徐州,不是沒有可能!”曹豹心中顯然非常不服氣。
徐州發生了這麽大變故,其實曹操、公孫續和陶謙之間,並沒有發生任何一場大戰,兵馬還在啊!
“人心沒了,要想奪迴,談何容易……”陶謙一時之間覺得他蒼老了很多,整個精氣神也沒了。
自己的兩個兒子,簡直就是稀泥扶不上牆,若是有公孫續的一半,何至於此?
“主公,要不我們派人前去郯縣,探一探公孫續的口風,也許……”
“罷了……”陶謙擺了擺手,“我陶謙戎馬半生,為大漢江山也算盡力了,現在也累了,元達(趙昱的字),你向朝廷擬一個奏章,我要辭去徐州牧之職……”
“諾!”
他是穿越者,到了三國亂世之後,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但對於屠城,還是非常痛恨的。
就像小鬼子當年南京大屠殺一樣,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誰不痛恨?誰不想將那些戰犯剝皮抽筋,挫骨揚灰。
那是數十萬生命啊!
裏麵有很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婦孺。
實在想不到,也想不通,能寫出“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詩句的人,竟然有如此殘暴的行為?
所以他要將這幾句詩提前說出來,讓曹操將來無法再寫。
當然可以肯定,這首詩曹操還沒有寫,因為詩中有兩句,“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到現在還沒發生呢?
城頭上所有人都受到了感染。
陳登、糜竺、孫康等人,覺得自己的決定非常正確,主公隻要將曹操趕出徐州,那就完全收了徐州的民心,肯定會受到所有徐州官員、世家、百姓的擁戴。
曹操雖然兵力不少,但與主公公孫續還沒有開打,便已經落了下風,注定要失敗。
屠城,讓曹操得到了許多錢糧,幾乎把半個徐州的財物都搶走了,但也徹底失了民心。
看著城外非常落寞的荀彧,郭嘉甚至都有些於心不忍。
但他不會去同情,這是荀彧的選擇,也是荀家的選擇。
曹操或許是梟雄,但徐州屠城,郭嘉也不讚成,曹嵩被殺這件事,曹操也有責任,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攻打徐州就可以了,殺一些人也就行了,為何要連續屠城。
“主公,此時公孫續兵馬士氣正盛,不宜攻城……”荀彧看著曹操一手按著佩劍,猶豫不決的樣子,說道。
曹操當然知道,攻城除了徒增傷亡外,沒有任何意義,何況旁邊還有徐晃、臧霸的大軍虎視眈眈。
但被公孫續罵了一頓,就這麽離開,似乎也不行。
現在有荀彧相勸,自然可以借坡下驢了。
“傳令退後五裏,安營紮寨!”
公孫續城裏城外共有六萬兵馬,這一點曹操是非常清楚的,他現在是五萬兵馬,假如把大營就紮在城外,不要說晚上可能會被偷襲,人家強攻都有可能。
曹操開始退兵了。
看到荀彧、李典、樂進等,指揮著兵士有序撤離,公孫續也打消了追殺的念頭。
整個東海的百姓、客商,甚至是官員,在曹軍進入的時候,顯得無比慌亂。
世家子弟,有的是舉族搬遷。
然而卻意外的發現,曹操竟然沒有再下屠城的命令。
那些沒有駐紮兵馬的縣城,也沒有遭到搶劫。
最後一打聽才知道,鎮北將軍公孫續的大軍已經到了郯縣,並死死的盯著曹軍,曹軍怎麽還敢屠城呢?
這一下,公孫續在徐州的聲望大增,完全超過了徐州牧陶謙。
陶謙將徐州治理的確實很好,百姓本來是感激的,可是因為曹嵩的事,讓彭城、下邳的百姓遭了無妄之災,而陶謙本人及家人,又都逃到了廣陵,這讓他的威信全失。
有識之士又給分析了一番,如果陶謙的兵馬在彭城和下邳,那曹操也不敢攻打徐州。
陶謙的兵馬幹什麽去了?
跑到沛國搶傳國玉璽去了!
這一下,陶謙在徐州哪裏還有聲望?
曹操在東海暫時沒有撤兵,公孫續采納了郭嘉和陳宮的建議,命令太史慈、潘璋,也率兵出城。
一方麵緊緊的盯住曹軍,隻要他們敢離開大營,在東海進行搶劫,那便立刻將其殲滅。
假如他們待在大營中不出來,也不離開,那麽太史慈就率軍去占領下邳和彭城,斷曹軍的退路。
果然,在太史慈和潘璋率軍開始向彭城而去時,曹操終於撤兵了。
鎮北軍陸續出發,占領了彭城和下邳。
刺史府的官員及各縣的官員,陸續迴來,掩埋屍體。
屍體太多了,而且正值炎熱的夏天,隻能迅速集中起來焚化,以免產生瘟疫。
公孫續又派人將華佗及青州醫館的許多人,帶到徐州來,處理屍體,預防瘟疫。
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馬虎不得。
這種做法再次贏得了徐州許多世家的支持。
當初,徐州州牧府由下邳向東海撤時,陳家也是舉族搬遷,現在又迴到了淮浦老宅。
“元龍,你是真心實意投效公孫續,還是被逼?”陳珪問道。
“是真心實意!”
“公孫續倒也算是亂世雄主,可徐州四戰之地,他真的擋得住袁術嗎?”
“父親,短短幾天,公孫續的聲望在徐州已經完全超過了陶謙,就算徐州是四戰之地,無論是劉繇、孫堅,還是袁術,恐怕都無法再入主徐州了,況且袁術此時的心思,已不再徐州了!”
陳珪聽了陳登的話,也點了點頭。
費了那麽大的勁,得到傳國玉璽,袁術恐怕已經被其迷了心智。
隻要公孫續能在徐州站住腳,那陳家的選擇就沒有錯。
“這大漢天下,原以為在南北能與二袁抗衡者,可能是曹操、孫堅,沒想到竟然會是公孫續,真是後生可畏啊!”
廣陵,太守府。
陶謙、趙昱、笮融、曹豹等人臉色非常難看。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雖然說他們的家人全都撤到了廣陵,可是整個徐州都丟了。
而且陶謙也感覺到自己成了一個罪人。
這一切,似乎隻是給公孫續辦了好事。
當然,曹操也得到了許多好處,但失了民心。
“我陶謙愧對徐州百姓,愧對陛下隆恩……”
“主公,我們還有五萬兵馬,還有強悍的丹陽兵,重新奪迴徐州,不是沒有可能!”曹豹心中顯然非常不服氣。
徐州發生了這麽大變故,其實曹操、公孫續和陶謙之間,並沒有發生任何一場大戰,兵馬還在啊!
“人心沒了,要想奪迴,談何容易……”陶謙一時之間覺得他蒼老了很多,整個精氣神也沒了。
自己的兩個兒子,簡直就是稀泥扶不上牆,若是有公孫續的一半,何至於此?
“主公,要不我們派人前去郯縣,探一探公孫續的口風,也許……”
“罷了……”陶謙擺了擺手,“我陶謙戎馬半生,為大漢江山也算盡力了,現在也累了,元達(趙昱的字),你向朝廷擬一個奏章,我要辭去徐州牧之職……”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