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沒有說話,深深的思索起來。


    公孫續沒有打攪,對於像盧植這樣的大漢忠臣,要想接受自己的思想,需要時間。


    現在盧植的內心可謂天人交鋒。


    一方麵是對大漢的忠心,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怕明知是冤枉的,也不能叫屈,更不會叫屈,這就是做臣子的本分啊!


    可是這樣,能救大漢嗎?


    朝堂還是被董卓把持,陛下依舊在受辱,他們這些忠誠,拚著一死,又能起什麽作用呢?


    公孫續說的對,隻有兵權,才有能力對抗董卓,才有可能誅殺國賊。


    可是殺了一個董卓,又將會出現一個公孫續。


    同樣有野心,同樣會權傾朝野。


    “子承,你會忠於大漢嗎?”盧植的語氣顯得非常無奈。


    他知道,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小子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漢!”公孫續的語氣非常堅定。


    “一切都是為了大漢?”盧植沒有想到,公孫續竟然會這樣迴答。


    他盯著公孫續的眼睛,清澈無比,那種至誠的表情,不像是裝出來的。


    難道說是自己誤會了,公孫續想要兵權,想做權臣,真的隻是為了誅滅國賊董卓。


    一旦天下太平,他會將權力還給陛下嗎?


    其實,公孫續心中的大漢,與盧植心中的大漢,完全不一樣,這是漢人的江山,不是劉氏江山。


    一切都是為了讓漢人的江山強大,讓漢人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讓漢人不受外族的欺淩,讓漢人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至於說劉氏、皇室,他們和普通人一樣。


    他們做不到這些,豈可屍位素餐。


    “盧侯,我想我父親兵臨薊縣的消息,您已經知道了,若論打仗,劉州牧豈是我父親的對手,薊縣守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被攻破,小子之所以前來,就是不想讓硝煙之地重燃戰火,負傷之士再舉刀兵,從中平元年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幽州戰火何時熄滅過?幽州百姓何時有過一個安穩的生活?盧侯名著海內,學為儒宗,世之楷模,國之楨幹也!我想必能理解小子之用心!”


    “子承,老夫答應你去一趟薊縣,但你得保證劉伯安的安全!也要保證劉伯安麾下那些官員的安全!”


    “盧侯放心,小子一定會派人送劉州牧前往長安朝廷任職,他麾下的那些文武官員,若願意跟隨小子,小子必然會根據其能力,予以重任,若願意跟隨劉州牧,或者歸隱,小子也絕不會阻攔!”


    盧植出馬,一切都很順利。


    劉虞遵天子詔,迴長安就任太傅之職,孟益跟隨。


    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等人,全都歸降了公孫續。


    公孫續將其兵馬進行了整合,共計三萬,派往並州,正式成立並州軍團。


    並州軍共計五萬,以張遼為統帥,牽招為參軍校尉兼軍師之職,於禁為副統帥,閻柔、齊周、鮮於輔、鮮於銀為大將,駐紮在太原。


    甄儼為並州刺史,王蓋為刺史府長史,兼雁門太守,牽招為別駕從事。


    名義上,此時的並州刺史已經有三個,皇帝並沒有下詔令免去公孫續刺史之職,張揚的並州刺史,也隻是袁紹提議。


    到底誰能行使刺史之職責,完全是以實力來決定。


    幽州鐵騎暫時駐紮在雁門,由趙雲統領。


    公孫瓚為幽州刺史,實際上行使的是幽州牧的權利。


    加上漁陽的兵馬,幽州一共有六萬大軍,還有五千騎兵。


    公孫瓚按照公孫續的建議,重置了樂浪郡和玄逸郡,由田楷和單經分別率領一萬兵馬駐紮在那裏,這樣就確保了遼東的絕對安全。


    因為遼東對於公孫續來說,意義太大。


    關靖為涿郡太守,公孫瓚親自率領三萬兵馬坐鎮,嚴綱的白馬義從也駐紮在這裏,對冀州形成了威壓之勢。


    幽州之戰一結束,整個北方的諸侯,都感覺到一座大山壓在了頭頂,隨時都可能將他們壓垮。


    公孫瓚父子的實力似乎一夜之間,又翻了數倍。


    青州有六萬兵馬,幽州有六萬兵馬,並州有五萬兵馬,還有一萬騎兵。


    關鍵是不光兵馬多,糧草也很豐富,這也就預示著,公孫續隨時都可以出動十萬大軍,甚至是更多。


    北方青、幽、並、冀四州,公孫瓚父子已經徹底占領了兩州半。


    而且在很多人看來,並州也用不了多久,將會被全部占領。


    太原集結了五萬兵馬,要幹什麽,大家都清楚。


    北方的一些人才,終於做出了選擇,此時還不投靠到公孫續麾下,更待何時啊?


    雖然這些都不是什麽大才,但公孫續此時缺的,就是這些縣一級的官員,而且需要的數量多。


    於是,這些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職位,縣令、縣尉、縣丞等,還有一些做太守府的長史、從事等。


    雖然一些大才還在觀望,但對公孫續的認可,已經隱隱的超過了袁紹。


    袁家的底蘊雖然強大,但袁紹在與公孫續的直接較量中,已經敗下陣來。


    並州之戰,看起來袁紹得到了上郡和西河,可在有識之士的眼裏,這些都是公孫續主動放棄的,而且很快還會被收迴來。


    平原。


    平原相劉備已經越來越感到不安了。


    盡管他勵精圖治,這幾年平原發展的很好,人口也增多了,糧食也積攢了很多,兵力擴充到了三萬。


    但這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以前感受到韓馥的壓力,麴義駐紮在渤海,就是為了防他。


    接著,感受到了青州的壓力,管亥的兵馬駐紮在濟南,也是為了防他。


    此時北方的壓力更大了,在他看來,韓馥根本就擋不住公孫瓚父子,他該做什麽選擇呢?


    如果投靠公孫瓚,自然會得到重用,畢竟他和公孫瓚是同窗,可是他不甘心啊!


    他是中山靖王之後,他是漢室宗親,在大漢江山風雨飄搖之際,他不能無所作為。


    “公佑,我們今後該作何打打算?”書房之中,劉備問孫乾。


    “主公,在北方,公孫瓚父子實力太強,若是不想寄人籬下,唯有離開!”


    “離開之後,前往何處?”


    “荊州和益州,本是最好的去處,隻是路途遙遠,若是能夠借道徐州,前往揚州倒也不錯!”


    “揚州?”


    “揚州刺史陳溫被逐之後,劉繇被陛下任命為揚州牧,可他無法到壽春,隻好前往丹陽,此時正是缺兵少將,主公若能去,便是雪中送炭,劉繇必待主公為上賓!”


    “公佑言之有理!”


    “大哥……大哥……”這時,張飛來到了書房,“麴義派人給大哥送來了一封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