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快,快請進!”看到張遼風塵仆仆的樣子,公孫續一陣感動。


    他的出現,已經產生了蝴蝶效應,張遼的人生軌跡看來也變了。


    “文遠……”


    “文遠……”


    趙雲和徐晃也顯得很高興,他們確實跟張遼對脾氣。


    “將軍,子龍,公明,終於見到你們了……”張遼百感交集。


    從第一次見到公孫續,第一次與公孫續、趙雲、徐晃等人暢談,張遼隱隱就有一種歸屬感。


    這種感覺,不是上下級那種關係,在丁原那裏沒有體會到,隻有在這裏,才能體會到。


    而這一次體會的更真切,張遼知道,他的選擇沒有錯。


    幾個人來到大廳,公孫續將張遼介紹給眾人,然後添酒添菜,重新開宴。


    三杯酒下肚,張遼感覺暖和了很多,於是一邊吃酒,一邊講述了他在洛陽經曆的事情。


    蹇碩被殺之後,張楊、張遼及其他們的兵馬,全部歸到了吳匡麾下,成為大將軍何進的親信。


    這時朝中重臣及大將軍府的幕僚,都勸何進誅殺張讓等十常侍,可是何進優柔寡斷,不願意違背何太後的意願,最後竟然采納了袁紹的意見,引外兵入京,誅殺十常侍。


    結果外兵還沒入京,十常侍先下手為強,殺了何進,吳匡、袁紹等人,又率軍入宮,殺了十常侍。


    皇宮一片大亂,董卓在這個時候,進入洛陽,掌管了西園兵。


    他獨霸朝綱,排除異己,殘害忠良。


    大鴻臚丁原,看不慣其行為,起兵討伐。


    張遼和張楊本來打算,迴到丁原麾下,可萬萬沒有想到,呂布竟然倒戈了,投靠了董卓,殺了丁原,並州兵馬也全歸董卓。


    這一下,董卓的實力更強了。


    吳匡、鮑信、袁紹、袁術、曹操等人,都先後離開了洛陽。


    張遼和張楊顯然也不願意與董卓同流合汙,就離開了。


    張楊迴到上黨,開始招兵買馬,一旦機會成熟,準備起兵,反抗董卓。


    張遼無處可歸,前思後想之後,決定來漁陽。


    “文遠乃當世良將,在這裏,一定能夠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公孫續聽完張遼的這番話,說道。


    “文遠,你放心的在主公麾下吧!我們一定能夠除掉國賊董卓!”趙雲說道。


    “張遼參見主公,從此之後,願為主公馳騁疆場,萬死不辭!”張遼向公孫續行一大禮。


    他千裏迢迢來漁陽,就是投奔公孫續的,現在又怎能退卻呢?


    “文遠不必多禮!”公孫續扶起張遼,“有文遠及諸位的相助,國賊必除,大漢必興,天下必將太平!”


    “國賊必除,大漢必興,天下必將太平!”眾人齊聲說道。


    當然,公孫續心中的大漢,指的是漢人的江山,而並非劉家的江山。


    這一場酒宴,從中午一直吃到了夜晚。


    公孫續迴到房間的時候,貂蟬(任紅昌這個名字還是有些別扭,沒有貂蟬這麽舒服,以後決定用貂蟬,請各位讀者朋友莫要計較)在癡癡的等待著。


    燭光搖曳,朦朦朧朧,火盆裏的火很旺,整個房間,溫暖中透著淡淡的清香。


    浴桶中的水冒著熱氣,公孫續很快洗完,粗魯的抱起了貂蟬,將她薄薄的衣衫剝掉,放在床上。


    然後,兩人翻滾在一起。


    久旱逢甘霖,幹柴遇烈火,這是人間最美好的事。


    翻山越嶺,直搗黃龍。


    這是男人征服天下,稱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很快,中平六年,大漢天下最動蕩的一年過去了。


    朝廷再次改換了年號,稱初平。


    公元190年,即初平元年。


    但這一年並沒有像董卓想的那樣,天下初歸太平。


    正月,東郡太守橋瑁帶來一封京師三公的書信,傳驛各州郡。


    書信中陳述了董卓的十條罪狀。


    廢立皇帝,放縱士兵奸淫劫掠,挖掘墳墓盜取財物,隨意殺害大臣,劍履上殿,淫亂後宮,欺淩陛下,無故屠殺百姓,搜刮百姓錢財,虐殺降卒等等。


    最後說:“帝與眾臣逼迫,無以自救,豈望義兵,解國患難!”


    一石激起千重浪。


    整個天下沸騰了,有誌之士無不痛罵董卓。


    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等開始招募兵馬,組建義軍準備解國患難。


    接著,渤海太守袁紹明確提出,奉詔討逆,解國患難。


    然後冀州牧韓馥,後將軍袁術,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雲集響應。


    幽州右北平太守公孫瓚也收到袁紹的書信,相約起兵。


    公孫瓚立刻將麾下文武及兒子公孫續召來,商議對策。


    “主公,屬下以為,橋瑁的這封書信有假,而且天子的詔書也有可能是矯詔!”關靖說道,“主公試想,董卓把持朝綱,劍履上殿,天子的詔書如何傳的出去?三公的書信亦不可能傳出!”


    “關長史所言有理,屬下也覺得,這封書信及詔書有些蹊蹺!”田楷說道。


    “續兒,你有何見解?”公孫瓚問兒子公孫續,他知道像這樣的大事,麾下那幫文武的見解,是比不過兒子的。


    “父親,此事不在於書信和詔書的真假,而在於董卓倒行逆施,天怒人怨,關東群雄隻缺一個借口而已,如今這個借口有了,將勢不可擋!”


    “續兒的意思是,我們要出兵?”


    “當然要出兵,而且此事不管成與敗,天下的大勢已經變了,朝廷羸弱,亂世將至,漢失其鹿,諸侯共逐之!”這個時候,有些話也需要說明了。


    而大廳中的這些人,誰又能感覺不到亂世將至呢?


    “主公,少將軍言之有理,董卓匹夫爾,何德何能把持朝綱,當共伐之!”嚴綱大聲說。


    一個武夫,位於權力的巔峰,沒人會服。


    “父親可答應袁紹出兵,不過由孩兒率兵去即可!”


    “續兒,這一次還是為父親自去吧!”公孫瓚搖了搖頭,“續兒打仗已不輸於為父,可是,此次響應袁紹的那些義軍首領,皆是以前官場沉浮多次,頗有城府,且很奸詐,續兒隻怕會吃虧!”


    “父親放心,孩兒應付得了,而之所以讓父親留在幽州,是因為孩兒可以斷定,幽州牧劉虞不會去,隻有父親留在這裏,才能確保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這四郡,在我們的手裏!”


    “既如此,為父就留在幽州!”公孫瓚想了想,點了點頭。


    在他的心中,幽州確實比討伐董卓要重要。


    幽州的威脅,除了劉虞之外,還有烏桓和鮮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