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的沒錯,孩兒就是準備從遼東渡海,直至東萊!”


    “子承,你準備率領多少兵馬前往?”


    “兩萬兵馬,五千幽州鐵騎暫時交給趙雲,繼續駐紮在漁陽。”


    “遼東並無大海船,若用漁船渡海,這兩萬兵馬,恐需要數月,萬一……”


    “在東萊,隻要有三千兵馬,便能站穩腳跟!其餘的,緩緩渡過即可!”


    “三千兵馬?”公孫瓚充滿了擔憂,“青州兵多器銳……”


    “父親放心,青州刺史焦和好立虛譽,隻會清談,治理內政毫無能力,領兵打仗更是一竅不通,前番響應袁紹,然兵馬未出青州,便已混亂,黃巾殘餘四起,他隻知躲在城中,不敢與其交戰,若無北海太守孔融,青州恐怕早被管亥占領。如今青州許多有誌之士,皆已逃離,正是我們入主的最好時機!”


    “子承言之有理,隻是如今並州立足未穩……”


    “父親放心,王蓋張遼守在雁門,足以擋住外族,而牽招、甄儼、於禁在太原,可保並州北部,至於上黨、西河,我們暫時不用管。孩兒所擔心的,倒是漁陽。”


    “子承放心,劉虞為父還未放在眼裏!”說起幽州,公孫瓚自信滿滿。


    “父親,劉虞之強大,並非在於行軍打仗,若他來攻城,倒也不懼,倘若用攻心之策,不可不防!”


    “攻心之策?”


    “父親與孩兒無論是對張舉、張純的叛軍,還是烏桓、鮮卑等外族,都采用強硬的手段,而劉虞卻在外族中很得人心,他一旦將其說服,其他各郡皆會聽令於劉虞,將來,會成為我們的隱患!”


    “子承的意思是,我們先下手為強,拿下涿郡和廣陽?”


    “如果攻打涿郡和廣陽,劉虞必然會向冀州韓馥和劉備求救!”


    “那便一並將冀州也拿下來!”公孫瓚毫不在乎的說。


    “如此我幽州危矣!”公孫續搖了搖頭,“這樣我們在北方便會成為眾矢之的!”


    “那子承的意思是?”公孫瓚對這個兒子太器重了,很有耐心的請教。


    若是換做其他人,公孫續要這樣說話,父子間早已有了隔閡,甚至很大的矛盾。


    “上穀和代郡,如若有外族入侵,便可立刻出兵,將其占領!”


    “有外族入侵?”


    “鮮卑、烏桓每年秋收之後,都有暴民進入上穀和代郡,父親隻需一個理由即可!”


    “哈哈哈哈!”聽到這裏,公孫瓚一陣大笑,“吾兒子承果然聰慧,乃我公孫家之麒麟兒也!”


    “主公,袁紹使者郭圖求見主公!”正在這時,嚴綱進來稟報。


    “袁紹使者?”公孫瓚皺起眉頭,思索起來。


    “父親,孩兒猜測,定是約父親共同出兵,攻打冀州!”


    “那正好,我們與袁紹聯合,一定能夠拿下冀州!”


    “主公英明,拿下冀州,我們便可稱霸北方!”嚴綱非常高興。


    “父親千萬不能答應,此乃袁紹之計!”公孫續說道。


    “袁紹之計?”


    “父親試想,若是我們和袁紹同時出兵,韓馥必然保不住冀州,他會如何選擇?”


    “這……”


    “韓馥乃袁氏故吏,他肯定會將冀州交給袁紹,而不是我們。如此一來,我們什麽也沒得到,反而讓袁紹坐大!”


    “原來如此,這還真是袁紹的陰謀詭計!”


    以前曆史中,公孫瓚就是輕信了袁紹的這些鬼話,結果讓袁紹兵不血刃拿下了冀州。


    而公孫瓚不服氣,倉促起兵與袁紹交戰,在界橋大敗,然後慢慢由盛變衰。


    隻要袁紹無法拿下冀州,他就很難在北方站住腳跟。


    郭圖興衝衝的來到右北平,舌吐蓮花,說的天花亂墜,可公孫瓚就是有各種理由不出兵。


    沒有辦法,他隻好灰溜溜的離開。


    五月,公孫續率領兩萬兵馬,以徐晃為先鋒,離開了漁陽,前往遼東。


    由於公孫瓚父子如今在北方的實力雄厚,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所有北方諸侯的心。


    公孫續打出的旗號是平定遼東,及北方外族的一些叛亂。


    這一時期,鮮卑、烏桓等外族,對大漢時而歸順,時而反叛。


    而扶餘、三韓、百濟、高句麗等外族,在西漢時期依附於大漢,此時基本都是獨立的。


    各諸侯對此都是半信半疑,不斷派出斥候打探。


    一直到公孫續的兵馬到了遼東襄平,眾人才都相信了,同時,他們感覺頭上的一座大山去掉了。


    “參見主公!”田疇帶著遼東太守府一眾官員在城外迎接公孫續。


    “子泰,諸位,辛苦了!”


    “此乃我等分內之事,何言辛苦!”


    “此次進入遼東,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可謂舊貌換新顏,此皆諸位之功,也是遼東百姓之福!本將軍必論功行賞!”


    “多謝主公!城中已備酒宴,請主公入城!”


    徐晃及兩萬兵馬駐紮在城外,公孫續、典韋,以及三百護衛隨田疇等人進入城中。


    酒宴上,田疇將遼東太守府的一眾官員向公孫續做了介紹。


    這一下讓公孫續驚喜不已,這裏竟然藏著好多人才,田疇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第一個是北海管寧,他可是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後代。


    他與鄭玄、華歆、盧植等都在太尉陳球和大儒馬融門下學習。


    而父親公孫瓚師從盧植,論起來,這可是始祖輩啊。


    另一位是北海邴原,他與管寧是好友,也是當世名士。


    公孫續知道,在以前的曆史中,這兩人與華歆後來全部投到曹操麾下,並稱“建安一龍”。


    雖然此時兩人都不可能拜公孫續為主公,他們避難遼東,隻是在太守府為官。


    但隻要將來自己實力足夠,得到他們認可,一定可以在麾下效力。


    而他們的能力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影響力。


    他們身後,可有一個文士集團,雖說不是什麽大才,但公孫續最欠缺的,就是郡縣一級的官員。


    還有一位名氣更大,就是平原王烈,已經五十多歲,他祖籍是太原,乃穎川名士陳寔的弟子,也就是說,與荀爽、韓融是同學。


    酒宴上,公孫續對這三人給予足夠的尊重,這讓三人都很滿意。


    一般來說,像公孫續這樣少年得誌,肯定有很大的傲氣,但他們看到的是赤誠待人之心。


    而談論起天下形勢,更是讓三人驚歎,公孫續的見識,一點兒都不比他們三人少,而且看問題看的更加透,許多問題分析的角度,與他們不同,但卻給他們有醍醐灌頂之感。


    公孫瓚的麒麟兒,果真是人中之龍啊!


    三人心中暗暗讚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