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李儒提議遷都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太尉府。
董卓再一次大發雷霆。
牛輔的五萬兵馬,西涼軍中的精銳,竟然在滎陽全軍覆沒,董卓能不憤怒嗎?
對於自己的兩個女婿,牛輔和李儒,董卓本來是非常滿意的。
一文一武,可以說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儒為自己出謀劃策,尤其是這一次入主洛陽,挾天子把持朝綱,可以說立下了大功。
可是牛輔太讓他失望了,這家夥真的是有勇無謀。
看來李儒說的不錯,讓牛輔衝鋒陷陣可以,打這樣的大仗,的確不行。
以前依靠的,果然是李傕、郭汜、徐榮、樊稠等。
真想把這家夥給斬了。
“嶽父不必擔心,雖然牛輔滎陽兵敗,可虎牢關有李肅和華雄,絕不會出差錯。南邊和北邊的袁家兄弟,也過不了那幾個關隘,再加上洛陽周圍還有段煨、呂布、董越的兵馬,洛陽無憂!”看到董卓罵了好一會兒,氣有些消了,李儒說道。
“袁紹袁術小兒,忘恩負義……”
提起了袁紹和袁術,董卓又氣的牙根癢癢。
渤海太守和後將軍的職務,都是他讓陛下封的。
私自逃離洛陽,他沒有追究二人之罪,還封了官,這是什麽,這是以德報怨!
可是這兩個白眼狼卻造反。
“嶽父,袁紹袁術等人造反,卻又自居漢臣,無非就是借助廢立之事大做文章,如若將那劉辯除去,他們還能有什麽理由?”李儒又進言道。
“好,此事便由你去辦!”
殺一個被廢的小皇帝,董卓沒有任何顧慮。
“嶽父,滎陽一戰的消息傳來之後,朝中極不穩定,而那袁隗……”李儒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袁術袁紹造反,袁隗本就該滿門抄斬,如今卻還在朝中為重臣,真是豈有此理!”
“嶽父不殺他,可是擔心袁家背後的勢力?”
“是啊!”董卓點了點頭,“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堂之中,也有很多是他們的人,如若處置了袁隗,朝堂恐怕會更不安穩!”
“嶽父,最近洛陽城中,流傳著一曲童謠,小婿細思,覺得甚有道理……”李儒想了想說。
“是什麽童謠啊?”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
“文優,有什麽話你就直說,咱家不喜歡那些彎彎繞!”
“嶽父,小婿以為,西頭一個漢,說的是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說的是光武中興於洛陽,以此推測,若嶽父遷都長安,定可以興複漢室,一統天下!”
“遷都?”董卓眉頭緊鎖。
實行廢立之事,受到了許多阻撓,總算是成功了。
可現在若是遷都,恐怕難度更大。
朝中重臣的根基可都在洛陽和司隸啊!
“嶽父,若遷都,有三利!”
“哪三利?”
“關東聯軍攻打洛陽,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大漢朝廷,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遷都長安,可以遠離中原是非之地,到那時,聯軍不但會不攻自破,而很有可能會相互攻伐,嶽父便可坐觀天下大勢,此一利也!”
“不錯!”董卓點了點頭,他現在也算明白了,袁紹袁術等人,之所以要反他,就是不願意看到自己壓著袁家。
因為當初入洛陽,是袁家的計劃,想利用他掌管朝堂,從何進手中奪過權利,隻不過沒想到被自己利用了,袁家不服氣啊!
“袁家的勢力多在北方和中原,一旦遷都到長安,便可趁勢拔掉袁家,此二利也!”
“拔掉袁家……”董卓的臉上出現了陰冷的表情。
這是他特別想做,而又無法下定決心去做的事情。
太大了,比廢一個皇帝更難。
“我們的根基在西涼,遷都長安之後,嶽父便可重用蔡邕、王允、黃琬、楊彪等朝臣,將天子和朝廷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號令天下,鏟除不臣,此三利也!”
董卓沉默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向李儒擺了擺手。
“文優,你先去除掉劉辯,記住,一定要斬草除根,對於相關人等,不可心慈手軟,至於遷都之事,容咱家再好好想想……”
“嶽父英明,此事確實不可操之過急,小婿這就去辦……”
滎陽大捷,聯軍慶賀了整整三天。
韓馥的糧草也送到了,這才商議繼續進兵虎牢關。
幽州鐵騎和趙雲、關羽等人威名大震,因此陶謙依舊派公孫續、劉備、曹操為先鋒,次日,進兵虎牢關。
濟北相鮑信帥帳。
“兄長,西涼軍徒有其表,牛輔乃是董卓麾下第一中郎將,不過如此,華雄李肅,根本擋不住公孫續、劉備、曹操等人,這第一功勞,恐怕又沒了!”鮑信的弟弟鮑忠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劉刺史兵馬眾多,卻不思進取,我們……”
兗州刺史劉岱有兩萬兵馬,而且是鮑信的上官,但鮑信卻不服氣。
他麾下大將於禁,智勇雙全,練兵有方,雖然隻有五千兵馬,戰力卻不弱於劉岱。
這一次本來想搶先鋒之職,可是劉岱不爭,他沒有辦法。
“兄長,我願率本部兵馬,即刻出兵,拿下虎牢關,將李肅和華雄的人頭提來!”
“沒有陶刺史的命令……”
“虎牢關拿下了,洛陽東邊的門戶可就打開了,有了這樣的大功,何須在乎陶謙!”
“倒也可以,隻是這於文則,恐怕不會同意……”
於禁的能力,鮑信清楚,可性格還不了解,不知會不會和他們一起違背陶謙的命令。
“兄長勿憂,隻需告訴於文則,陶刺史命令我們為先鋒,即刻出兵,攻打虎牢關!”
“好!”
公孫續、趙雲、徐晃、張遼等,正在商議明日出兵虎牢關的事,一名兵士進來稟報,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率領一隊兵馬,悄悄的出了營,直奔虎牢關方向。
“這個鮑信,竟然去搶功!”張遼聽了之後很氣憤。
當初在何進麾下,他們也算熟識,沒想到竟然搶主公的功勞。
“主公,我們也立刻出兵,絕不能讓鮑忠搶了先!”徐晃說道。
“不必著急,我們明日再出兵!”公孫續倒是非常輕鬆,“他想搶攻,那也要有能力,虎牢關乃險關,華雄關西名將,李肅也有一些智謀,讓他們碰一碰也好,否則,真以為這西涼軍是不堪一擊!”
董卓再一次大發雷霆。
牛輔的五萬兵馬,西涼軍中的精銳,竟然在滎陽全軍覆沒,董卓能不憤怒嗎?
對於自己的兩個女婿,牛輔和李儒,董卓本來是非常滿意的。
一文一武,可以說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儒為自己出謀劃策,尤其是這一次入主洛陽,挾天子把持朝綱,可以說立下了大功。
可是牛輔太讓他失望了,這家夥真的是有勇無謀。
看來李儒說的不錯,讓牛輔衝鋒陷陣可以,打這樣的大仗,的確不行。
以前依靠的,果然是李傕、郭汜、徐榮、樊稠等。
真想把這家夥給斬了。
“嶽父不必擔心,雖然牛輔滎陽兵敗,可虎牢關有李肅和華雄,絕不會出差錯。南邊和北邊的袁家兄弟,也過不了那幾個關隘,再加上洛陽周圍還有段煨、呂布、董越的兵馬,洛陽無憂!”看到董卓罵了好一會兒,氣有些消了,李儒說道。
“袁紹袁術小兒,忘恩負義……”
提起了袁紹和袁術,董卓又氣的牙根癢癢。
渤海太守和後將軍的職務,都是他讓陛下封的。
私自逃離洛陽,他沒有追究二人之罪,還封了官,這是什麽,這是以德報怨!
可是這兩個白眼狼卻造反。
“嶽父,袁紹袁術等人造反,卻又自居漢臣,無非就是借助廢立之事大做文章,如若將那劉辯除去,他們還能有什麽理由?”李儒又進言道。
“好,此事便由你去辦!”
殺一個被廢的小皇帝,董卓沒有任何顧慮。
“嶽父,滎陽一戰的消息傳來之後,朝中極不穩定,而那袁隗……”李儒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袁術袁紹造反,袁隗本就該滿門抄斬,如今卻還在朝中為重臣,真是豈有此理!”
“嶽父不殺他,可是擔心袁家背後的勢力?”
“是啊!”董卓點了點頭,“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堂之中,也有很多是他們的人,如若處置了袁隗,朝堂恐怕會更不安穩!”
“嶽父,最近洛陽城中,流傳著一曲童謠,小婿細思,覺得甚有道理……”李儒想了想說。
“是什麽童謠啊?”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
“文優,有什麽話你就直說,咱家不喜歡那些彎彎繞!”
“嶽父,小婿以為,西頭一個漢,說的是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說的是光武中興於洛陽,以此推測,若嶽父遷都長安,定可以興複漢室,一統天下!”
“遷都?”董卓眉頭緊鎖。
實行廢立之事,受到了許多阻撓,總算是成功了。
可現在若是遷都,恐怕難度更大。
朝中重臣的根基可都在洛陽和司隸啊!
“嶽父,若遷都,有三利!”
“哪三利?”
“關東聯軍攻打洛陽,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大漢朝廷,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遷都長安,可以遠離中原是非之地,到那時,聯軍不但會不攻自破,而很有可能會相互攻伐,嶽父便可坐觀天下大勢,此一利也!”
“不錯!”董卓點了點頭,他現在也算明白了,袁紹袁術等人,之所以要反他,就是不願意看到自己壓著袁家。
因為當初入洛陽,是袁家的計劃,想利用他掌管朝堂,從何進手中奪過權利,隻不過沒想到被自己利用了,袁家不服氣啊!
“袁家的勢力多在北方和中原,一旦遷都到長安,便可趁勢拔掉袁家,此二利也!”
“拔掉袁家……”董卓的臉上出現了陰冷的表情。
這是他特別想做,而又無法下定決心去做的事情。
太大了,比廢一個皇帝更難。
“我們的根基在西涼,遷都長安之後,嶽父便可重用蔡邕、王允、黃琬、楊彪等朝臣,將天子和朝廷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號令天下,鏟除不臣,此三利也!”
董卓沉默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向李儒擺了擺手。
“文優,你先去除掉劉辯,記住,一定要斬草除根,對於相關人等,不可心慈手軟,至於遷都之事,容咱家再好好想想……”
“嶽父英明,此事確實不可操之過急,小婿這就去辦……”
滎陽大捷,聯軍慶賀了整整三天。
韓馥的糧草也送到了,這才商議繼續進兵虎牢關。
幽州鐵騎和趙雲、關羽等人威名大震,因此陶謙依舊派公孫續、劉備、曹操為先鋒,次日,進兵虎牢關。
濟北相鮑信帥帳。
“兄長,西涼軍徒有其表,牛輔乃是董卓麾下第一中郎將,不過如此,華雄李肅,根本擋不住公孫續、劉備、曹操等人,這第一功勞,恐怕又沒了!”鮑信的弟弟鮑忠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劉刺史兵馬眾多,卻不思進取,我們……”
兗州刺史劉岱有兩萬兵馬,而且是鮑信的上官,但鮑信卻不服氣。
他麾下大將於禁,智勇雙全,練兵有方,雖然隻有五千兵馬,戰力卻不弱於劉岱。
這一次本來想搶先鋒之職,可是劉岱不爭,他沒有辦法。
“兄長,我願率本部兵馬,即刻出兵,拿下虎牢關,將李肅和華雄的人頭提來!”
“沒有陶刺史的命令……”
“虎牢關拿下了,洛陽東邊的門戶可就打開了,有了這樣的大功,何須在乎陶謙!”
“倒也可以,隻是這於文則,恐怕不會同意……”
於禁的能力,鮑信清楚,可性格還不了解,不知會不會和他們一起違背陶謙的命令。
“兄長勿憂,隻需告訴於文則,陶刺史命令我們為先鋒,即刻出兵,攻打虎牢關!”
“好!”
公孫續、趙雲、徐晃、張遼等,正在商議明日出兵虎牢關的事,一名兵士進來稟報,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率領一隊兵馬,悄悄的出了營,直奔虎牢關方向。
“這個鮑信,竟然去搶功!”張遼聽了之後很氣憤。
當初在何進麾下,他們也算熟識,沒想到竟然搶主公的功勞。
“主公,我們也立刻出兵,絕不能讓鮑忠搶了先!”徐晃說道。
“不必著急,我們明日再出兵!”公孫續倒是非常輕鬆,“他想搶攻,那也要有能力,虎牢關乃險關,華雄關西名將,李肅也有一些智謀,讓他們碰一碰也好,否則,真以為這西涼軍是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