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漢天下,叛軍四起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幽州百姓的苦難終於過去了,叛軍被全部殲滅,劉虞采取了懷柔政策,烏桓峭王蘇仆延,烏桓大人難樓,向大漢稱臣。
鮮卑首領和連、素利、軻比能等,也向大漢稱臣,表示從此之後永不與大漢為敵。
秋天,幽州獲得了大豐收,許多流民進入了幽州。
劉虞下令,各郡縣對流民妥善安置,並利用這段時間天氣暖和,開墾荒地,為明年種植糧食做準備。
由於出台了一些獎勵的政策,這些流民開墾荒地的速度非常快,效率也很高。
與此同時,重新恢複了上穀與外族的互市,讓幽州的商業也繁榮起來。
各地的客商紛紛北上。
不得不說,劉虞在內政這一方麵,還是很有才能和見解的。
公孫續的漁陽當然會全力支持,不但吸納了許多流民,開墾荒地,同時也采取了軍屯。
也就是那些叛軍家眷及烏桓俘虜,全部采用軍事化的管理,他們開墾的荒田,全部歸漁陽太守府。
這個時代,叛軍的家眷全是奴籍,能讓他們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恩賜。
要擺脫奴籍,將來唯有當兵,打仗立功。
漁陽也開了互市,對於商業價值的認識,公孫續可比劉虞要超前的多。
同時在他的影響下,右北平、遼西也都注重起了商業,與遼東、樂浪、玄逸等郡,以及三韓、百濟、夫餘、高句麗等外族進行互市。
一眨眼,春天到了,幽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果僅僅看到這裏,你絕對會認為,大漢再一次出現中興。
但擁有上帝視角的公孫續道,這隻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短暫的和平。
時間進入到公元188年,大漢中平五年,三月。
大漢天下風雲再起,各地叛亂不斷。
首先,中原黃巾餘部渠帥郭太,在並州西河白坡穀起事,劫掠太原、河東等地。
與此同時,汝南葛陂、青州、徐州等地黃巾再起,聲勢浩大。
接著,益州巴郡黃巾軍起,板楯蠻乘勢叛亂,攻打郡縣,抄略城邑。
韓遂、邊章的叛亂還沒有平息,西羌又起兵了。
除了幽州,大漢各地兵禍不斷。
天子劉宏這一次不光是憤怒,也有些慌了,難道大漢天下,真的要沒了?
經過幾次朝議,決定封屯兵於右扶風的董卓為中郎將,率軍平定羌人叛亂,確保三輔安寧。
封劉焉為益州牧,掌管益州軍政,平定叛亂。
封黃琬為豫州牧,掌管豫州軍政,平定叛亂。
同時采納張讓的意見,準備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建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
早在光和七年,張角三兄弟叛亂,何進置洛陽八關,劉宏就打算建西園八校。
可是黃巾之亂迅速被平,劉宏就放棄了,太傷錢了。
各地叛軍都已經在洛陽周圍了,天子的安全最重要。
劉宏這一設想一提出來,各個官員都行動了,思考著如何謀劃校尉之職。
西園八校,那就相當於禁軍啊!
將來的權力肯定非常大。
州牧製實施之後,在外的官員都有了兵權,那麽朝廷的這些重臣,反倒顯得有些弱勢了。
除了大將軍何進擁有左右羽林軍之外,其他人無論多大的官,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手中都沒有兵啊。
西園八校正好可以增強他們的力量。
不過西園八校正在組建中,何進的左右羽林軍還要鞏衛洛陽,白波穀的郭太威脅還是非常大的。
朝廷剛準備下旨,讓並州刺史張懿平叛,卻傳來了一個更壞的消息。
休屠胡人在雁門、九原造反,並州刺史張懿被殺。
這一下,不要說漢帝劉宏,就連朝廷的官員都有些慌了。
並州如果守不住,叛軍會立刻進入司隸。
詔令迅速傳出,封騎都尉丁原為並州刺史,即刻率軍進入並州。
可這樣一來,河東一帶,就更空虛了,誰來平定白波穀叛亂?
實在無兵可派的時候,北軍中侯劉表提議,可調公孫續的幽州兵來平叛。
劉宏當然是非常讚成了,上一次本來就調公孫瓚的幽州兵前往西涼平叛,可惜在這個節骨眼上,張舉張純突然叛亂。
那麽這一次,公孫續率軍前來平叛,幽州還有劉虞和公孫瓚坐鎮,不會出現意外。
於是,皇帝的聖旨很快就下到了漁陽。
接到聖旨之後,公孫續非常高興。
白波穀郭太叛亂,這一定要去啊!
那裏可有一位良將徐晃。
可惜這行軍路線,離陳留有些遠,不順路,否則也可以去碰碰運氣。
就在公孫續準備出征事宜的時候,右北平的公孫瓚派人送信,讓他迅速迴去一趟。
百善孝為先,父親之命,當然要立刻前去。
整頓兵馬糧草之事,田豫、田疇、趙雲等人,完全可以處理好。
很快,公孫續帶領著一百名護衛,馬不停蹄趕往右北平。
公孫瓚將太守府設在了易縣,這裏是古燕國最後一個都城,更靠西一些,但城池高大堅固,依山傍水,確實是個好地方。
來到易縣之後得知,外公劉基也在這裏。
見到父母、外公之後,公孫續剛見完禮,母親劉氏就抱著自己哭了起來。
“母親不必擔心,孩兒又不是沒打過仗,區區黃巾叛賊,不足為慮!”公孫續當然知道原因。
“戰場上刀槍無眼,你還不到二十歲,陛下怎麽能讓你去那麽遠的地方平叛呀?還是讓你爹去吧,或者讓你爹陪你去!”
“母親,此言差矣,父親現在是右北平太守,朝廷命官,沒有皇帝的詔令,豈能率兵前往並州?”
劉基和公孫瓚勸了好一會兒,劉氏的心情才好些。
當然,公孫瓚和劉基也有些擔心公孫續,關於行軍打仗需要注意的細節,詳細的給公孫續講解了一番。
公孫續聽得很認真。
穿越之後,還是第一次,感到了家庭所有人對自己濃濃的愛。
他也暗暗發誓,一定要成就霸業,讓愛自己的這些人,將來都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待遇。
“續兒,由於為父多年來連續征戰,把你的婚事有些耽擱,如今你都十九歲了,該成親了!”
十九歲的年紀,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大了,一般像公孫續這樣的官宦人家,即便沒有結婚,也應該已經娶了妾,甚至有了孩子。
“有一門親事,給你說一下。”母親劉氏補充道。
這個時代的婚姻,一般不會征求男女雙方的意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公孫瓚和劉氏非常器重公孫續,所以給他說一下。
當然也隻是說一下,並非征求意見。
“全憑父母親做主,隻是不知是哪家女子?”公孫續也不矯情,既然要爭霸,就不會注重兒女情長,如果成就了霸業,這天下的女子,還不都是自己的?
“中山毋極甄家長女甄薑!”
鮮卑首領和連、素利、軻比能等,也向大漢稱臣,表示從此之後永不與大漢為敵。
秋天,幽州獲得了大豐收,許多流民進入了幽州。
劉虞下令,各郡縣對流民妥善安置,並利用這段時間天氣暖和,開墾荒地,為明年種植糧食做準備。
由於出台了一些獎勵的政策,這些流民開墾荒地的速度非常快,效率也很高。
與此同時,重新恢複了上穀與外族的互市,讓幽州的商業也繁榮起來。
各地的客商紛紛北上。
不得不說,劉虞在內政這一方麵,還是很有才能和見解的。
公孫續的漁陽當然會全力支持,不但吸納了許多流民,開墾荒地,同時也采取了軍屯。
也就是那些叛軍家眷及烏桓俘虜,全部采用軍事化的管理,他們開墾的荒田,全部歸漁陽太守府。
這個時代,叛軍的家眷全是奴籍,能讓他們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恩賜。
要擺脫奴籍,將來唯有當兵,打仗立功。
漁陽也開了互市,對於商業價值的認識,公孫續可比劉虞要超前的多。
同時在他的影響下,右北平、遼西也都注重起了商業,與遼東、樂浪、玄逸等郡,以及三韓、百濟、夫餘、高句麗等外族進行互市。
一眨眼,春天到了,幽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果僅僅看到這裏,你絕對會認為,大漢再一次出現中興。
但擁有上帝視角的公孫續道,這隻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短暫的和平。
時間進入到公元188年,大漢中平五年,三月。
大漢天下風雲再起,各地叛亂不斷。
首先,中原黃巾餘部渠帥郭太,在並州西河白坡穀起事,劫掠太原、河東等地。
與此同時,汝南葛陂、青州、徐州等地黃巾再起,聲勢浩大。
接著,益州巴郡黃巾軍起,板楯蠻乘勢叛亂,攻打郡縣,抄略城邑。
韓遂、邊章的叛亂還沒有平息,西羌又起兵了。
除了幽州,大漢各地兵禍不斷。
天子劉宏這一次不光是憤怒,也有些慌了,難道大漢天下,真的要沒了?
經過幾次朝議,決定封屯兵於右扶風的董卓為中郎將,率軍平定羌人叛亂,確保三輔安寧。
封劉焉為益州牧,掌管益州軍政,平定叛亂。
封黃琬為豫州牧,掌管豫州軍政,平定叛亂。
同時采納張讓的意見,準備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建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
早在光和七年,張角三兄弟叛亂,何進置洛陽八關,劉宏就打算建西園八校。
可是黃巾之亂迅速被平,劉宏就放棄了,太傷錢了。
各地叛軍都已經在洛陽周圍了,天子的安全最重要。
劉宏這一設想一提出來,各個官員都行動了,思考著如何謀劃校尉之職。
西園八校,那就相當於禁軍啊!
將來的權力肯定非常大。
州牧製實施之後,在外的官員都有了兵權,那麽朝廷的這些重臣,反倒顯得有些弱勢了。
除了大將軍何進擁有左右羽林軍之外,其他人無論多大的官,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手中都沒有兵啊。
西園八校正好可以增強他們的力量。
不過西園八校正在組建中,何進的左右羽林軍還要鞏衛洛陽,白波穀的郭太威脅還是非常大的。
朝廷剛準備下旨,讓並州刺史張懿平叛,卻傳來了一個更壞的消息。
休屠胡人在雁門、九原造反,並州刺史張懿被殺。
這一下,不要說漢帝劉宏,就連朝廷的官員都有些慌了。
並州如果守不住,叛軍會立刻進入司隸。
詔令迅速傳出,封騎都尉丁原為並州刺史,即刻率軍進入並州。
可這樣一來,河東一帶,就更空虛了,誰來平定白波穀叛亂?
實在無兵可派的時候,北軍中侯劉表提議,可調公孫續的幽州兵來平叛。
劉宏當然是非常讚成了,上一次本來就調公孫瓚的幽州兵前往西涼平叛,可惜在這個節骨眼上,張舉張純突然叛亂。
那麽這一次,公孫續率軍前來平叛,幽州還有劉虞和公孫瓚坐鎮,不會出現意外。
於是,皇帝的聖旨很快就下到了漁陽。
接到聖旨之後,公孫續非常高興。
白波穀郭太叛亂,這一定要去啊!
那裏可有一位良將徐晃。
可惜這行軍路線,離陳留有些遠,不順路,否則也可以去碰碰運氣。
就在公孫續準備出征事宜的時候,右北平的公孫瓚派人送信,讓他迅速迴去一趟。
百善孝為先,父親之命,當然要立刻前去。
整頓兵馬糧草之事,田豫、田疇、趙雲等人,完全可以處理好。
很快,公孫續帶領著一百名護衛,馬不停蹄趕往右北平。
公孫瓚將太守府設在了易縣,這裏是古燕國最後一個都城,更靠西一些,但城池高大堅固,依山傍水,確實是個好地方。
來到易縣之後得知,外公劉基也在這裏。
見到父母、外公之後,公孫續剛見完禮,母親劉氏就抱著自己哭了起來。
“母親不必擔心,孩兒又不是沒打過仗,區區黃巾叛賊,不足為慮!”公孫續當然知道原因。
“戰場上刀槍無眼,你還不到二十歲,陛下怎麽能讓你去那麽遠的地方平叛呀?還是讓你爹去吧,或者讓你爹陪你去!”
“母親,此言差矣,父親現在是右北平太守,朝廷命官,沒有皇帝的詔令,豈能率兵前往並州?”
劉基和公孫瓚勸了好一會兒,劉氏的心情才好些。
當然,公孫瓚和劉基也有些擔心公孫續,關於行軍打仗需要注意的細節,詳細的給公孫續講解了一番。
公孫續聽得很認真。
穿越之後,還是第一次,感到了家庭所有人對自己濃濃的愛。
他也暗暗發誓,一定要成就霸業,讓愛自己的這些人,將來都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待遇。
“續兒,由於為父多年來連續征戰,把你的婚事有些耽擱,如今你都十九歲了,該成親了!”
十九歲的年紀,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大了,一般像公孫續這樣的官宦人家,即便沒有結婚,也應該已經娶了妾,甚至有了孩子。
“有一門親事,給你說一下。”母親劉氏補充道。
這個時代的婚姻,一般不會征求男女雙方的意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公孫瓚和劉氏非常器重公孫續,所以給他說一下。
當然也隻是說一下,並非征求意見。
“全憑父母親做主,隻是不知是哪家女子?”公孫續也不矯情,既然要爭霸,就不會注重兒女情長,如果成就了霸業,這天下的女子,還不都是自己的?
“中山毋極甄家長女甄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