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張純造反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局就是三千烏桓騎兵,公孫續心裏非常爽。
不過養兵還是很費錢的,好在現在有很多優勢,因為這三千烏桓騎兵,是奉陛下的聖旨,前往西涼平定叛逆的,糧草必須供應充足。
以前曆史上,就是因為各級官員克扣糧草,導致烏桓兵士內亂。
現在公孫續自然不會讓它發生了。
皇帝的詔書要求冀州和幽州保證糧草的供給,公孫續立刻命令田疇、田豫,各率領五百兵士前往冀州、幽州各郡征糧。
帶著兵馬,又有朝廷的詔令,各郡縣的官員肯定不敢陽奉陰違,所到之處,無論是太守,還是縣令,立刻籌集糧草,並派人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涿縣。
同時,公孫瓚也采取了公孫續的意見,沒有急著出兵,而是先籌備糧草、兵甲器械等。
此去涼州路途遙遠,朝廷的糧草供應能不能及時,誰也不能保證,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要準備充足。
現在公孫瓚對兒子公孫續可是特別滿意,有能耐,也有手段,把曾經做過中山相的張純,給算計的死死的,這就是本事,兒子的建議得采納。
就這麽準備了一個月,突然一道消息傳來,張純、張舉,以及烏桓丘力居造反,集結叛軍十餘萬,攻打廣陽郡薊縣。
得到消息的公孫瓚立刻派人,將城外軍營中的兒子公孫續傳到縣令府。
這個消息,對公孫瓚來說是震撼的,他真沒想到張純竟然敢造反。
大漢朝廷的威信,早已遠不如前了。
可幽州,還有他公孫瓚!
但對公孫續來說,一點都不奇怪,該來的一定會來。
公孫續來到縣令府議事大廳時,這裏已經來了很多人。
除了縣令府的官員,公孫瓚麾下的田楷、單經、嚴綱等大將,還有三個人。
桃園三兄弟,劉關張!
這三兄弟的長相,隻要是後世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劉備雙耳垂肩,臂長過膝,一看就是富貴相。
關羽麵如紅棗,眼睛半睜半眯,什麽時候都感覺在藐視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裝。
張飛豹頭環眼,嫉惡如仇的那種。
“子承(公孫續的字沒有查到,故取字子承),快來見過你玄德叔父!”公孫瓚看到公孫續進來,急忙介紹。
“見過叔父!”公孫續向劉備拱了拱手。
“不必多禮,賢侄一表人才,將來必是我大漢棟梁啊!”劉備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
“叔父與關張二位豪傑,在征討黃巾叛亂時,屢立戰功,侄兒非常佩服,今日相見,果英雄也!”
花花轎子人人抬,公孫續也稱讚了一句。
曆史中劉備,的確當得起英雄二字,隻是時運不濟。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戰鬥中立下了戰功,可惜因為盧植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封賞,而以前曆史中又參與了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最後才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結果因為鞭打督郵,隻能棄官逃亡,四處流離輾轉,後又投到公孫讚麾下做了平原令,直到應陶謙邀請,解徐州之圍才開始有了轉機。
“賢侄謬讚了!”劉備嘴上謙虛的說著,但心裏很受用。
因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誇讚他為英雄。
“張純逆賊,竟然聯合張舉、丘力居在廣陽造反,諸位以為,我們該當如何?”公孫瓚說道。
“主公,屬下願率領麾下兵馬,即刻出發,前往廣陽剿滅叛軍,將那張純、張舉、丘力居的人頭提來!”嚴綱出列,大聲說。
“主公,屬下願往!”
“屬下願往!”
田楷、單經也是爭先恐後。
張飛本想出列請令,但被劉備使眼色製止。
他們現在一無兵馬,二無官職,跟別人爭功,顯然不合適。
“父親,張純、張舉叛亂,我們應該先顧幽州,但陛下的詔書在前,應當先向朝廷發一份奏報,告知幽州情況,請陛下命令父親出兵,平定廣陽之亂!”公孫續說。
“子承言之有理,隻是這奏報一來一去,恐怕需一月有餘……”
“父親,我們不必等陛下的命令,奏報送出的同時,出兵廣陽即可,戰事十萬火急,陛下和朝中大臣,自然會理解父親所做!”
聽完這番話,所有人都點了點頭。
還是子承公子考慮周到,否則即使將來平叛立了功,恐怕也會有人抓住違抗陛下詔令這一點做文章。
“子承,令你率領麾下兵馬,駐紮在涿縣,以防有流寇南下,侵擾百姓!”
“諾!”
“嚴綱、田楷、單經整頓兵馬,準備開拔!”
“諾!”
“關靖,立刻起草一份奏報,派人火速送往洛陽!”
“諾!”
“玄德,你兄弟三人也隨軍出征!”
“諾!”
“父親,孩兒以為,賊勢兇猛,此次出兵廣陽,當以守為主,避其鋒芒,賊軍再而衰,三而竭,等到他們久攻不下,便是我們反擊之時!”
“公子,你多慮了,賊軍雖多,但皆烏合之眾,哪裏能是主公麾下虎狼之師的對手!”嚴綱聽了公孫續的話,不以為然。
“當年數萬黃巾軍,俺與大哥二哥,率領幾百人,殺得他們落花流水,張純張舉,在俺眼裏,皆土雞瓦狗!”張飛甕聲甕氣的說。
“子承,打仗之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確保涿縣無恙,便是你大功一件!”公孫瓚也笑了笑說。
雖然說兒子很有才,可畢竟沒打過仗啊!
他率領幾十個人,就硬撼過鮮卑數百騎兵,張純張舉算得了什麽?
公孫續也沒有多說,隻是提醒一下。
因為此戰他知道,不會那麽順利,但是老爹也不會有問題。
這裏多說一嘴,現在肯定不起作用,但將來有用啊!
由於公孫瓚一直在準備出兵的事,所以行動非常快,三天之後便出發了。
與此同時,公孫續將軍中之事交給了田疇,自己與田豫率領三百兵士也出發了。
目標,常山真定!
常山,真定,趙家村。
趙雲曾經在槍神童淵處學藝,歸來之後,將村裏的青壯組織起來,教習他們武藝。
黃巾之亂後,經常有劫匪到處殺人放火,搶劫財物,鮮卑、烏桓的一些散兵遊勇,也會常常出現。
但隻要他們敢來趙家村,基本是有來無迴。
這一切都是因為趙雲。
村民們視趙雲為村裏的救星,大英雄。
不過趙雲心中還有遠大的誌向,他們村裏安全了,但其他的村裏還沒有。
冀州、青州、幽州經常會有叛軍劫匪。
想讓百姓都不遭受劫匪的殘殺,靠這些村民是不行的,必須要靠朝廷的軍隊,要追隨能夠施仁政的明主。
但明主在哪裏?能施仁政的地方又在哪裏?
“子龍,子龍,不好了……”趙雲剛習練了一遍百鳥朝鳳槍法,準備休息一下,夏侯蘭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出了什麽事?”
“村外來了一隊兵馬!”
“一隊兵馬,有多少人?”
“大約有三百,而且……而且都是騎兵!”
“什麽?三百騎兵?”
趙雲一聽,臉色陰沉,三百騎兵,村裏的這些青壯,是根本無法對抗的,就算是常山國的整個兵馬,恐怕也對付不了。
可是這個地方,怎麽會出現那麽多騎兵呢?
“我出去看看!”趙雲立刻翻身上馬,提著槍,向村口而去。
不過養兵還是很費錢的,好在現在有很多優勢,因為這三千烏桓騎兵,是奉陛下的聖旨,前往西涼平定叛逆的,糧草必須供應充足。
以前曆史上,就是因為各級官員克扣糧草,導致烏桓兵士內亂。
現在公孫續自然不會讓它發生了。
皇帝的詔書要求冀州和幽州保證糧草的供給,公孫續立刻命令田疇、田豫,各率領五百兵士前往冀州、幽州各郡征糧。
帶著兵馬,又有朝廷的詔令,各郡縣的官員肯定不敢陽奉陰違,所到之處,無論是太守,還是縣令,立刻籌集糧草,並派人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涿縣。
同時,公孫瓚也采取了公孫續的意見,沒有急著出兵,而是先籌備糧草、兵甲器械等。
此去涼州路途遙遠,朝廷的糧草供應能不能及時,誰也不能保證,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要準備充足。
現在公孫瓚對兒子公孫續可是特別滿意,有能耐,也有手段,把曾經做過中山相的張純,給算計的死死的,這就是本事,兒子的建議得采納。
就這麽準備了一個月,突然一道消息傳來,張純、張舉,以及烏桓丘力居造反,集結叛軍十餘萬,攻打廣陽郡薊縣。
得到消息的公孫瓚立刻派人,將城外軍營中的兒子公孫續傳到縣令府。
這個消息,對公孫瓚來說是震撼的,他真沒想到張純竟然敢造反。
大漢朝廷的威信,早已遠不如前了。
可幽州,還有他公孫瓚!
但對公孫續來說,一點都不奇怪,該來的一定會來。
公孫續來到縣令府議事大廳時,這裏已經來了很多人。
除了縣令府的官員,公孫瓚麾下的田楷、單經、嚴綱等大將,還有三個人。
桃園三兄弟,劉關張!
這三兄弟的長相,隻要是後世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劉備雙耳垂肩,臂長過膝,一看就是富貴相。
關羽麵如紅棗,眼睛半睜半眯,什麽時候都感覺在藐視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裝。
張飛豹頭環眼,嫉惡如仇的那種。
“子承(公孫續的字沒有查到,故取字子承),快來見過你玄德叔父!”公孫瓚看到公孫續進來,急忙介紹。
“見過叔父!”公孫續向劉備拱了拱手。
“不必多禮,賢侄一表人才,將來必是我大漢棟梁啊!”劉備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
“叔父與關張二位豪傑,在征討黃巾叛亂時,屢立戰功,侄兒非常佩服,今日相見,果英雄也!”
花花轎子人人抬,公孫續也稱讚了一句。
曆史中劉備,的確當得起英雄二字,隻是時運不濟。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戰鬥中立下了戰功,可惜因為盧植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封賞,而以前曆史中又參與了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最後才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結果因為鞭打督郵,隻能棄官逃亡,四處流離輾轉,後又投到公孫讚麾下做了平原令,直到應陶謙邀請,解徐州之圍才開始有了轉機。
“賢侄謬讚了!”劉備嘴上謙虛的說著,但心裏很受用。
因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誇讚他為英雄。
“張純逆賊,竟然聯合張舉、丘力居在廣陽造反,諸位以為,我們該當如何?”公孫瓚說道。
“主公,屬下願率領麾下兵馬,即刻出發,前往廣陽剿滅叛軍,將那張純、張舉、丘力居的人頭提來!”嚴綱出列,大聲說。
“主公,屬下願往!”
“屬下願往!”
田楷、單經也是爭先恐後。
張飛本想出列請令,但被劉備使眼色製止。
他們現在一無兵馬,二無官職,跟別人爭功,顯然不合適。
“父親,張純、張舉叛亂,我們應該先顧幽州,但陛下的詔書在前,應當先向朝廷發一份奏報,告知幽州情況,請陛下命令父親出兵,平定廣陽之亂!”公孫續說。
“子承言之有理,隻是這奏報一來一去,恐怕需一月有餘……”
“父親,我們不必等陛下的命令,奏報送出的同時,出兵廣陽即可,戰事十萬火急,陛下和朝中大臣,自然會理解父親所做!”
聽完這番話,所有人都點了點頭。
還是子承公子考慮周到,否則即使將來平叛立了功,恐怕也會有人抓住違抗陛下詔令這一點做文章。
“子承,令你率領麾下兵馬,駐紮在涿縣,以防有流寇南下,侵擾百姓!”
“諾!”
“嚴綱、田楷、單經整頓兵馬,準備開拔!”
“諾!”
“關靖,立刻起草一份奏報,派人火速送往洛陽!”
“諾!”
“玄德,你兄弟三人也隨軍出征!”
“諾!”
“父親,孩兒以為,賊勢兇猛,此次出兵廣陽,當以守為主,避其鋒芒,賊軍再而衰,三而竭,等到他們久攻不下,便是我們反擊之時!”
“公子,你多慮了,賊軍雖多,但皆烏合之眾,哪裏能是主公麾下虎狼之師的對手!”嚴綱聽了公孫續的話,不以為然。
“當年數萬黃巾軍,俺與大哥二哥,率領幾百人,殺得他們落花流水,張純張舉,在俺眼裏,皆土雞瓦狗!”張飛甕聲甕氣的說。
“子承,打仗之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確保涿縣無恙,便是你大功一件!”公孫瓚也笑了笑說。
雖然說兒子很有才,可畢竟沒打過仗啊!
他率領幾十個人,就硬撼過鮮卑數百騎兵,張純張舉算得了什麽?
公孫續也沒有多說,隻是提醒一下。
因為此戰他知道,不會那麽順利,但是老爹也不會有問題。
這裏多說一嘴,現在肯定不起作用,但將來有用啊!
由於公孫瓚一直在準備出兵的事,所以行動非常快,三天之後便出發了。
與此同時,公孫續將軍中之事交給了田疇,自己與田豫率領三百兵士也出發了。
目標,常山真定!
常山,真定,趙家村。
趙雲曾經在槍神童淵處學藝,歸來之後,將村裏的青壯組織起來,教習他們武藝。
黃巾之亂後,經常有劫匪到處殺人放火,搶劫財物,鮮卑、烏桓的一些散兵遊勇,也會常常出現。
但隻要他們敢來趙家村,基本是有來無迴。
這一切都是因為趙雲。
村民們視趙雲為村裏的救星,大英雄。
不過趙雲心中還有遠大的誌向,他們村裏安全了,但其他的村裏還沒有。
冀州、青州、幽州經常會有叛軍劫匪。
想讓百姓都不遭受劫匪的殘殺,靠這些村民是不行的,必須要靠朝廷的軍隊,要追隨能夠施仁政的明主。
但明主在哪裏?能施仁政的地方又在哪裏?
“子龍,子龍,不好了……”趙雲剛習練了一遍百鳥朝鳳槍法,準備休息一下,夏侯蘭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出了什麽事?”
“村外來了一隊兵馬!”
“一隊兵馬,有多少人?”
“大約有三百,而且……而且都是騎兵!”
“什麽?三百騎兵?”
趙雲一聽,臉色陰沉,三百騎兵,村裏的這些青壯,是根本無法對抗的,就算是常山國的整個兵馬,恐怕也對付不了。
可是這個地方,怎麽會出現那麽多騎兵呢?
“我出去看看!”趙雲立刻翻身上馬,提著槍,向村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