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朱宇府邸的庭院中,斑駁的光影落在地上,宛如一幅錯落有致的畫卷。


    朱宇身著一襲素色長袍,早早便在書房中忙碌起來,桌上堆滿了各地送來的政務奏報。


    他眉頭深鎖,一邊翻閱著,一邊搖頭歎息,心中深知大明如今的政務體係弊病叢生,辦事效率低得讓人揪心。


    若想實現成就霸業的宏圖,這政務革新是迫在眉睫之事。


    正在這時,係統提示音在腦海裏響起:


    “叮!宿主,現發布主線任務——針對大明現有政務體係進行全麵革新,簡化冗餘流程,提高各部門辦事效率,且需在一年內讓朝廷上下至少七成官員認可並適應新體係。


    任務完成後可獲得珍稀的治國良策典籍,提升管理天賦點數,並解鎖特殊人才招募權限,助你網羅天下賢才為大明效力。”


    朱宇眼神一凝,心中既感到壓力巨大,又湧起一股鬥誌,暗暗發誓定要將這艱巨任務完成。


    不多時,朱標前來拜訪,剛踏入書房,便瞧見朱宇那凝重的神情,趕忙關切地問道:


    “兄長,你這一早便如此愁眉不展,可是這政務奏報裏有棘手之事?快與我說說,看我能否幫上忙呀。”


    朱宇抬起頭,看到朱標,臉上擠出一絲笑意,起身相迎,拉著朱標坐下後,才緩緩說道:


    “二弟,你也知道,如今大明這政務運轉實在是問題多多,繁雜冗餘不說,效率還極為低下,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我琢磨著得對這政務體係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可這談何容易,阻力必定不小呐。”


    朱標皺了皺眉頭,深有同感地迴應道:


    “兄長所言極是呀,這政務體係多年來都是這般,多少官員都習慣成自然了,要革新,那可就是觸動他們的老規矩、老利益了,怕是會招來諸多反對之聲呢。”


    朱宇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堅定,說道:


    “二弟,我心裏明白這其中艱難,可大明若想蒸蒸日上,走向昌盛繁榮,這革新就勢在必行。


    我想著咱們可以先暗中派人去梳理現有流程,把那些最繁瑣、最不合理的地方都找出來,整理成冊,然後再召集大臣們一同商討改進之法,徐徐圖之,盡量減少阻力,你覺得如何?”


    朱標思索片刻後,拍了下大腿,說道:


    “兄長這主意妙啊,也隻能這般穩妥行事了。


    那咱們這就著手安排吧,我這邊也能派些得力之人去協助梳理,咱們盡快把這冊子弄出來。”


    說罷,兩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各自安排人手去收集整理各部門政務流程的情況。


    朱宇這邊的侍從們四處奔走,與各部門的小吏、官員交流,將那些平日裏藏在暗處的辦事流程弊病一點點挖出來。


    朱宇每日都會親自詢問進展,叮囑侍從們務必細致周全。


    有一迴,侍從小張迴來複命,一臉無奈地說道:


    “朱公子,這刑部的流程實在是複雜得很呐,光一個案子從報案到審結,那文書就得經過好幾個衙門,來來迴迴折騰,有時候證據都快弄丟了,還沒個結果呢。”


    朱宇眉頭皺得更緊了,嚴肅地說道:


    “這可不行,如此拖遝,怎能保證公正,又如何讓百姓信服?


    你再去仔細打探,把每個環節都記錄清楚,一點都不能遺漏。”


    小張趕忙應道:“是,公子,小的這就再去好好梳理梳理。”


    而朱標那邊也沒閑著,他找來幾個熟知政務的幕僚,一起分析匯總收集來的信息,遇到拿不準的,還會和朱標碰頭商議。


    就這樣,兩人花了數月時間,終於將各部門政務流程中的諸多弊病整理成了厚厚的冊子,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問題所在。


    隨後,朱宇進宮麵見朱元璋,在大殿中,朱宇恭敬地行禮後,向朱元璋奏請召開一場大型的政務研討會議,誠懇地說道:


    “父皇,兒臣近日細細梳理了我大明各部門的政務流程,發覺其中存在諸多弊病,長此以往,必將阻礙大明的發展。


    兒臣懇請父皇恩準召開一場研討會議,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討革新之法,也好讓大明的政務運轉更加順暢高效呀。”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微微眯著眼,沉思片刻後說道:“桓兒啊,你這心思倒是為大明著想,隻是這政務體係多年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革新可不是小事,你可有把握?”


    朱宇趕忙迴道:“父皇,兒臣深知此事重大,也知曉會有諸多困難,但兒臣願竭盡全力,與諸位大臣共同謀劃,徐徐推進,定不會讓父皇失望呀。”


    朱元璋見朱宇態度堅決,又想著若真能革新政務,於大明確有好處,便點頭應允道:


    “既如此,那朕便準了你這請求,你可得好好籌備,莫要弄出亂子來。”


    朱宇心中一喜,連忙謝恩道:“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定當用心籌備,不負父皇所望。”


    會議當日,朝中大臣們紛紛來到大殿,眾人或低聲交談,或神色凝重,整個氣氛顯得頗為壓抑和緊張。


    朱宇站在殿中,先是恭敬地向朱元璋行了大禮,而後轉身麵向諸位大臣,拱手行禮,朗聲道:


    “諸位大人,今日承蒙聖上恩準,召集大家前來,乃是為了商討我大明政務體係革新一事。


    想必諸位也都知曉,如今大明日益發展,可現行的政務流程卻存在諸多弊病,辦事效率低下,就好比一輛馬車,輪子陷在泥沼裏,怎麽也跑不快呀。


    長此以往,於國不利,於百姓也不利呀。


    所以今日還望諸位大人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共同為大明的興盛出份力。”


    話音剛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吏部尚書張大人便站了出來,他手捋胡須,一臉嚴肅地說道:


    “朱桓公子,這政務體係乃是祖宗定下的規矩,多年來一直如此,那可是經過了歲月的檢驗呀,貿然革新,怕是會亂了套啊,況且祖宗之法,不可輕易變更,還望公子慎重考慮,莫要因一時衝動,壞了大明的根基呀。”


    朱宇早料到會有這樣的反對聲,他臉上依舊保持著謙遜恭敬之色,不慌不忙地說道:


    “張大人,您說得固然有理,祖宗定下這規矩,原本也是為了讓大明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可如今時過境遷,世間萬物都在變化,這政務流程中的不少環節已然不合時宜了呀。


    就如同一件衣裳,小時候穿著合身,長大了還繼續穿,那必然會束縛手腳,行動不便呐。


    咱們革新並非是要全盤否定祖宗之法,而是去除其中的糟粕,取其精華,讓政務運轉更加順暢高效,如此方能讓大明在這世間長久屹立,愈發興旺呀。


    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朱標也適時地站了出來,附和道:“諸位大人,兄長所言極是呀,咱們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若一味守舊,隻會讓大明停滯不前,錯失發展的良機呐。


    還望大家能放下成見,共同為這革新出份力呀。”


    眾人聽了,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微微點頭,似有認同之意,有的則依舊眉頭緊鎖,麵露擔憂之色,顯然心中還是顧慮重重。


    朱宇見此情形,便示意身旁的侍從將之前整理好的現有流程弊病冊分發下去,說道:


    “諸位大人,這冊子上詳細記錄了現有政務流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還請大家仔細查看,再做定奪呀。”


    大臣們接過冊子,紛紛翻閱起來,不少人看著看著,臉色漸漸變了,有的露出驚訝之色,有的則若有所思,顯然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時,戶部的李侍郎站出來說道:


    “大公子,看了這冊子,下官才發覺這戶部的錢糧事務確實存在諸多繁瑣之處,以往隻覺得是慣例,倒沒細想過竟如此影響效率,公子可有什麽改進的法子呀?”


    朱宇心中一喜,知道這是有轉機了,連忙說道:“李侍郎,關於戶部之事,我確有一些想法。


    比如這錢糧發放,可設立專門的賬目核算部門,將稅收統計、錢糧發放等流程細化並責任到人,如此一來,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出現差錯,而且每一環都清晰明了,便於監督管理,不知大人覺得可行否?”


    李侍郎微微思索後,點頭道:“公子這法子聽著倒是新穎,隻是實施起來,怕是還得細細謀劃一番呀,畢竟這涉及麵挺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朱宇笑道:“那是自然,這隻是初步想法,還需與諸位大人共同商討完善,若能在戶部先進行試點,取得成效後再推廣開來,想必是最好不過了。”


    其他大臣們聽了,也開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刑部的陳大人說道:“那刑部辦案流程也得改改呀,如今這程序繁瑣,證據傳遞都容易出問題,耽誤了不少案子呢。”


    工部的趙大人也附和道:“還有咱工部的工程營造,層層審批,耗時太久,有時候一個小工程都得拖上半年,實在是不利於民生呀。”


    整個會議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各部門的問題和改進之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初步的革新方案,決定先從戶部、吏部這兩個與民生和官員任免關聯緊密的部門開始試點革新。


    朱宇主動請纓負責戶部的革新工作,他深知這戶部關乎著大明的錢糧命脈,責任重大。


    朱宇來到戶部衙門,一眾官員和胥吏早已等候在那,眾人看著朱宇,神色各異,有的好奇,有的則帶著明顯的抵觸情緒,畢竟這革新意味著要改變他們多年的做事習慣。


    朱宇走進大堂,站定後,環顧眾人,微笑著說道:


    “諸位同仁,今日我來到戶部,是為了咱們戶部的革新之事。


    想必大家心裏都清楚,如今戶部的事務繁雜,效率卻不盡如人意,咱們此次革新,就是為了讓大家往後做事能更順暢,也讓大明的錢糧管理更加井井有條呀。


    我知道大家可能會有顧慮,覺得改變了不習慣,怕出問題,可咱們若一直因循守舊,那這戶部的事務隻會越來越亂,效率也隻會越來越低呀。”


    一位老胥吏皺著眉頭嘟囔道:“朱公子,咱這一直都是這麽辦的呀,改了萬一出岔子可咋辦呢?”


    朱宇走到那老胥吏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和氣地說道:


    “老丈,我理解您的顧慮,以往的做法雖說習慣了,但您想想,那些繁瑣的流程,是不是時常讓您忙得暈頭轉向,還容易出錯呢?


    現在咱們把流程細化,責任到人,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麽,做好了有功勞,出了差錯也能及時找到問題所在,這樣豈不是更好?”


    老胥吏聽了,微微一愣,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便不再言語了。


    朱宇接著詳細地講解了各項革新舉措,在實施過程中,他更是親力親為,每日都到戶部查看進展。


    有一迴,負責賬目核算的幾個小吏因為新流程不太熟悉,賬目弄得有些混亂。


    朱宇知曉後,並沒有責備他們,而是耐心地說道:“幾位小友,這新流程剛開始施行,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咱們慢慢來。


    你們看這裏,這賬目分類得再細致些,按照咱們之前定好的類目,這樣就不容易混淆了。”


    小吏們聽了,趕忙點頭,感激地說道:“多謝大公子指點,我們這就重新梳理。”


    隨著時間推移,戶部的辦事效率明顯提高,以往需要數日才能完成的賬目核對,如今一日便可搞定,錢糧發放也不再出現差錯,官員們這才漸漸認可了這革新之舉。


    而朱標那邊負責吏部的革新,他著重在官員選拔任用方麵進行改進,增設了考核環節。


    不僅考察官員的學識、政績,還關注其品德、民意等多方麵因素,同時簡化了官員升遷調動的繁瑣手續,讓有才能的官員能夠更快地得到任用,發揮其才能。


    朱標在吏部召集官員們商討革新之事時,也遇到了不少阻力。


    吏部的一位老官員站出來說道:“太子殿下,這官員選拔任用的規矩多年來都是如此,如今這般改動,怕是難以服眾啊,而且這考核環節增多,耗費人力物力不說,萬一評判不公,那可如何是好?”


    朱標一臉嚴肅地說道:“大人,您的顧慮我理解,可如今這官員選拔任用,隻看學識政績,卻忽視品德民意,導致不少官員上任後並不能真正為百姓謀福祉呀。


    咱們增設考核環節,正是為了選出德才兼備的官員,而且這考核會有嚴格的標準和監督,絕不會出現評判不公之事,還望大家能理解支持呀。”


    經過朱標耐心地解釋和推行,吏部的革新也慢慢有了成效,越來越多有才能的官員得到了合適的任用,朝廷上下都看到了吏部的新氣象。


    就這樣,在朱宇和朱標兩人的努力下,戶部和吏部的革新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朝廷上下都看到了政務革新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支持後續的全麵革新。


    一年期限將近時,朝廷上下七成以上的官員都認可並適應了新的政務體係。


    朱宇心中滿是成就感,他深知這一番努力沒有白費,大明的根基正因為這革新變得愈發穩固。


    朱標也同樣欣喜,他找到朱宇說道:


    “兄長,咱們這一番努力總算有了迴報,如今政務革新了,大明的根基愈發穩固,往後發展定能更加順遂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並收藏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