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陛下,李柯不會造反吧?
明末:無限軍火,誰給我披上皇袍 作者:滴墨不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閣。
陳演看著桌上的奏報,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襄陽城被攻下來了!
身為內閣重臣,他很清楚襄陽城的重大意義。
自從幾年前張獻忠攻下襄陽城,大順反賊這才徹底成勢,對於大順反賊而言,襄陽城擁有著重要的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襄陽城就在出川的路線上,是張獻忠出川作戰的重要支點。
如今朝廷得到了襄陽城,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勝利。
隻是......
李柯手下兵馬實在太強大了!
他身為內閣首輔,為官多年,深諳政治的根本。
大明要想安穩,武將定然不能擁有太大的權勢。
而現在這情況,李柯手下兵馬已經超出了朝廷的掌控。
若是李柯真有什麽別的心思,朝廷恐怕也無力阻攔。
想到這,陳演心情逐漸沉重起來,他不得不想一個問題。
若是李柯要造反,朝廷該怎麽辦?
以李柯手下兵馬裝備的那種可怕武器,就算是朝廷如今造出了火槍,可這些火槍又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那種武器,連襄陽城都能轟碎,對付手持火槍的士兵,自然輕而易舉。
思來想去,他頭疼不已。
無解,無解啊!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快步走了進來,“閣老,陛下召見!”
聽到這話,陳演趕忙站了起來,“走!”
如今看過了剛到的奏報,他已經想明白了皇帝為何會突然離開校場。
顯然是收到了消息。
對於皇帝比他們內閣先收到消息,他自然不意外。
自從李柯的事情傳到京城之後,皇帝便對李柯極為的關注,專門派人去盯著李柯也很正常。
皇帝雖然不待見東廠,可也不妨礙皇帝用東廠的人。
片刻之後,陳演到了乾清宮,看著皇帝滿臉頹廢的模樣,他有些意外。
這些年,盡管朝廷局勢越來越糟,可皇帝始終沒有放棄,沒日沒夜處理朝政,想盡辦法扭轉頹勢,從來沒有在朝臣麵前表現出這副模樣。
“閣老來了。”
崇禎抬頭看了一眼,擺了擺手,示意他在一旁坐下。
“襄陽城的消息,閣老應該知道了吧?”
果然如此!
陳演沒有絲毫意外,如他預料的一樣,皇帝果然是在為襄陽城的事情頭疼。
他趕忙應道:“陛下,臣剛收到湖廣的奏報。”
崇禎微微頷首,沉聲說到:“李柯攻下襄陽城,為朝廷立下大功,閣老以為,該如何封賞李柯?”
嗯?
封賞?
陳演臉上滿是錯愕,現在不應該討論要怎麽遏製李柯?
再這樣放任李柯繼續壯大,李柯以後還能聽朝廷詔令?
以皇帝的機敏,難道會不清楚這些事情?
他一時間有些不太明白皇帝的意圖。
“閣老心中有疑惑?”
見陳演半天沒有迴應,崇禎瞥了他一眼,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
“臣......”看了看皇帝的臉色,陳演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將心中疑惑說了出來,“陛下,此番李柯攻下襄陽城,實在令人震驚,其手下兵馬之盛,超出朝廷的預料,若再加以封賞,怕是會助長其威勢,於朝廷不利啊!”
崇禎看著陳演,略微有些欣慰,雖然陳演的能力在群臣之中不算突出,能當上首輔,更多的是知道迎合上意,但這忠心還是要比其他人多一分。
他神色平靜的應道:“閣老是擔心......李柯要反?”
“陛下恕罪!”
陳演慌忙跪倒在了地上。
“起來吧!”崇禎擺了擺手,“閣老的擔心,朕明白。”
“手握重兵,又功高震主。”
“嗬嗬——”
“朕心中何嚐不擔心啊!”
崇禎滿臉的苦澀。
就算明知李柯可能造反,他又能如何。
李柯如今的實力,已經不是朝廷能輕易處置的了。
他看著陳演,神色一凝,沉聲說到:“正是如此,朝廷更不能輕慢了李柯。”
“此番李柯攻下襄陽城,當給重賞!”
“閣老以為,該如何封賞更加合適?”
陳演暗自思索起來,現在李柯手下兵強馬壯,要封賞自然不能給太多實質性的好處,最好是給些看似不錯的虛職。
想到這,他應道:“陛下,老臣以為可封侯爵,以示陛下的恩賞。”
崇禎微微頷首,這封賞倒是足夠高。
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大明太祖初定五等,後來又革去了其中的‘子’和‘男’,剩下了公侯伯三級爵位。
雖然隻有三級,但大明的封爵並不比前朝,大明封爵十分嚴格,除了開國之初封了許多的爵位之外,隨後的近百年也隻有少數人封了爵位。
現在直接越過伯爵,給李柯一個侯爵的封賞,足見封賞之重。
但是,隻要能穩住李柯,這點封賞也算不了什麽。
更何況,他還想要從李柯手中弄到那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呢!
“那便按閣老說的辦,封寧南侯!”
“讓禮部盡快擬定章程,內閣票擬之後,盡快送入宮中給朕批閱。”
聽到這話,陳演神色一僵,臉色微微發苦。
他這才明白過來,難怪皇帝隻招了他一人入宮,這是想讓他擺平群臣呢!
對李柯如此大的封賞,朝廷群臣定然會有意見。
一來,直接越過伯爵,封李柯為侯,這顯然不符合慣例,想要說服朝臣極為困難;二來,朝中可是有不少大臣對李柯不滿,若是封李柯為侯,那些人定然不會同意,怕是要想盡辦法阻撓這件事。
若要等禮部出個章程,再送到內閣票擬,這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
唯一的辦法,那就是他自己擬個章程,直接在內閣票擬,再送入宮中。
而他本就是以禮部尚書,加東閣大學士銜,入閣辦事的,擬定一個封侯的章程,自然不是難事。
隻是這件事情辦好之後,他這個內閣首輔定然會被群臣針對,到時候他還能不能在這首輔的這個位置上待著,可就難說了。
想了想,他還是應道:“老臣遵旨!”
接下這活,他可能要被趕下台,可不接這活,他現在就要被趕下台!
皇帝登基這些年,換掉的首輔,少說也有兩手之數了。
他自然不會懷疑皇帝的決心。
陳演看著桌上的奏報,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襄陽城被攻下來了!
身為內閣重臣,他很清楚襄陽城的重大意義。
自從幾年前張獻忠攻下襄陽城,大順反賊這才徹底成勢,對於大順反賊而言,襄陽城擁有著重要的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襄陽城就在出川的路線上,是張獻忠出川作戰的重要支點。
如今朝廷得到了襄陽城,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勝利。
隻是......
李柯手下兵馬實在太強大了!
他身為內閣首輔,為官多年,深諳政治的根本。
大明要想安穩,武將定然不能擁有太大的權勢。
而現在這情況,李柯手下兵馬已經超出了朝廷的掌控。
若是李柯真有什麽別的心思,朝廷恐怕也無力阻攔。
想到這,陳演心情逐漸沉重起來,他不得不想一個問題。
若是李柯要造反,朝廷該怎麽辦?
以李柯手下兵馬裝備的那種可怕武器,就算是朝廷如今造出了火槍,可這些火槍又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那種武器,連襄陽城都能轟碎,對付手持火槍的士兵,自然輕而易舉。
思來想去,他頭疼不已。
無解,無解啊!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快步走了進來,“閣老,陛下召見!”
聽到這話,陳演趕忙站了起來,“走!”
如今看過了剛到的奏報,他已經想明白了皇帝為何會突然離開校場。
顯然是收到了消息。
對於皇帝比他們內閣先收到消息,他自然不意外。
自從李柯的事情傳到京城之後,皇帝便對李柯極為的關注,專門派人去盯著李柯也很正常。
皇帝雖然不待見東廠,可也不妨礙皇帝用東廠的人。
片刻之後,陳演到了乾清宮,看著皇帝滿臉頹廢的模樣,他有些意外。
這些年,盡管朝廷局勢越來越糟,可皇帝始終沒有放棄,沒日沒夜處理朝政,想盡辦法扭轉頹勢,從來沒有在朝臣麵前表現出這副模樣。
“閣老來了。”
崇禎抬頭看了一眼,擺了擺手,示意他在一旁坐下。
“襄陽城的消息,閣老應該知道了吧?”
果然如此!
陳演沒有絲毫意外,如他預料的一樣,皇帝果然是在為襄陽城的事情頭疼。
他趕忙應道:“陛下,臣剛收到湖廣的奏報。”
崇禎微微頷首,沉聲說到:“李柯攻下襄陽城,為朝廷立下大功,閣老以為,該如何封賞李柯?”
嗯?
封賞?
陳演臉上滿是錯愕,現在不應該討論要怎麽遏製李柯?
再這樣放任李柯繼續壯大,李柯以後還能聽朝廷詔令?
以皇帝的機敏,難道會不清楚這些事情?
他一時間有些不太明白皇帝的意圖。
“閣老心中有疑惑?”
見陳演半天沒有迴應,崇禎瞥了他一眼,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
“臣......”看了看皇帝的臉色,陳演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將心中疑惑說了出來,“陛下,此番李柯攻下襄陽城,實在令人震驚,其手下兵馬之盛,超出朝廷的預料,若再加以封賞,怕是會助長其威勢,於朝廷不利啊!”
崇禎看著陳演,略微有些欣慰,雖然陳演的能力在群臣之中不算突出,能當上首輔,更多的是知道迎合上意,但這忠心還是要比其他人多一分。
他神色平靜的應道:“閣老是擔心......李柯要反?”
“陛下恕罪!”
陳演慌忙跪倒在了地上。
“起來吧!”崇禎擺了擺手,“閣老的擔心,朕明白。”
“手握重兵,又功高震主。”
“嗬嗬——”
“朕心中何嚐不擔心啊!”
崇禎滿臉的苦澀。
就算明知李柯可能造反,他又能如何。
李柯如今的實力,已經不是朝廷能輕易處置的了。
他看著陳演,神色一凝,沉聲說到:“正是如此,朝廷更不能輕慢了李柯。”
“此番李柯攻下襄陽城,當給重賞!”
“閣老以為,該如何封賞更加合適?”
陳演暗自思索起來,現在李柯手下兵強馬壯,要封賞自然不能給太多實質性的好處,最好是給些看似不錯的虛職。
想到這,他應道:“陛下,老臣以為可封侯爵,以示陛下的恩賞。”
崇禎微微頷首,這封賞倒是足夠高。
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大明太祖初定五等,後來又革去了其中的‘子’和‘男’,剩下了公侯伯三級爵位。
雖然隻有三級,但大明的封爵並不比前朝,大明封爵十分嚴格,除了開國之初封了許多的爵位之外,隨後的近百年也隻有少數人封了爵位。
現在直接越過伯爵,給李柯一個侯爵的封賞,足見封賞之重。
但是,隻要能穩住李柯,這點封賞也算不了什麽。
更何況,他還想要從李柯手中弄到那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呢!
“那便按閣老說的辦,封寧南侯!”
“讓禮部盡快擬定章程,內閣票擬之後,盡快送入宮中給朕批閱。”
聽到這話,陳演神色一僵,臉色微微發苦。
他這才明白過來,難怪皇帝隻招了他一人入宮,這是想讓他擺平群臣呢!
對李柯如此大的封賞,朝廷群臣定然會有意見。
一來,直接越過伯爵,封李柯為侯,這顯然不符合慣例,想要說服朝臣極為困難;二來,朝中可是有不少大臣對李柯不滿,若是封李柯為侯,那些人定然不會同意,怕是要想盡辦法阻撓這件事。
若要等禮部出個章程,再送到內閣票擬,這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
唯一的辦法,那就是他自己擬個章程,直接在內閣票擬,再送入宮中。
而他本就是以禮部尚書,加東閣大學士銜,入閣辦事的,擬定一個封侯的章程,自然不是難事。
隻是這件事情辦好之後,他這個內閣首輔定然會被群臣針對,到時候他還能不能在這首輔的這個位置上待著,可就難說了。
想了想,他還是應道:“老臣遵旨!”
接下這活,他可能要被趕下台,可不接這活,他現在就要被趕下台!
皇帝登基這些年,換掉的首輔,少說也有兩手之數了。
他自然不會懷疑皇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