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些陰沉,草原上卷起了大風。
張邶咽下嘴裏的幹糧,又喝了一口水,身後的士卒正在收拾帳篷。
“傳令,開拔。”張邶站起來對身邊的親衛說。
這大概是作為前軍的朔北軍戰前最後一次休息了。
也煩帖爾的大軍一路卷過南元戎草原,途中南元戎部族紛紛重新歸附,抵抗的力量非常微弱,一來本來都是元戎人,沒必要廝殺,二來馬哈勒部被屠戮一空的消息傳遍了草原,誰也不想成為第二個馬哈勒。
這日,前麵的遊騎迴報,發現大批南人兵馬蹤跡。
其實一路上有不少漢軍的小股騎兵前來襲擾,但都是接觸後馬上脫離往南邊跑,也煩帖爾隻是讓外圍的兵馬嚴加防範,沒有做理會。
“有多少人馬?”也煩帖爾問。
“有四萬餘人,看旗幟是南人朔北軍,主將是張邶。”
也煩帖爾冷笑一聲。“哼,終於坐不住了,傳令,全軍披甲開進。”
前麵,朔北軍的大陣已經展開。
張邶臨時改裝了運糧車,在車邊加裝了盾牌,列在陣前,每輛車後有三隊士兵持大槍,每隊六人,每三隊士兵後麵又有五個弓手,大概三百輛車呈人字擺開。
大陣兩翼各有四千騎遮護。
張邶帶著剩餘的步騎兵在陣後列隊,步兵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去填補車陣的空缺,騎兵則在陣中伺機出動,絞殺陣前敵軍。
也煩帖爾在陣中觀望一陣,而後下令西域聯軍出六千騎試探。
聯軍騎兵還沒有到陣前就遭到了車後弓箭手的射殺,不斷有人落馬,但傷亡還在承受範圍內。
等聯軍騎兵到自己的騎弓射程後,問題暴露了出來,運糧車為漢軍提供了良好的野戰掩體,聯軍很難找到機會射殺漢軍士兵。
六千騎試圖從側翼迂迴,又被側翼的漢軍騎兵迎頭攔住,陣後的漢軍又撒出來一隊騎兵準備咬住聯軍騎兵。
也煩帖爾下令收兵。
“我王,眼前南人不似馬哈勒老賊,紮手啊。”一個畢都說。
“我倒安心了,南人前番費力打下這麽大一片緩衝區,我們說掃就掃過來了,多少有些不對勁,要是南人一直沒動靜,就說明他們在誘我,現在再結合我們的諜報來看,這就是南人的準備了。”也煩帖爾笑道。
“什麽?”
“以一軍在這裏拖住我們,消耗我們,而後主力再壓過來,一舉擊敗我們。不過,我會在他們來之前吃掉這朔北軍,再拿下他們的主力。西邊的西域崽子引住了隴西軍,他的主力兵馬也就十來萬,眼前的三四萬人好說。”
“南人這陣列……”
“好說,這陣列我在崔浩留的書上看過,依憑河水,我們難以迂迴,確有奇效,在大草原上,天神站在我們這一邊,他們隻能被我們吃下。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我部下大軍十萬,兩倍於南人,可以一戰。傳令,讓王庭左衛畢都率部進攻南人左翼騎兵,右衛進攻右翼,把重騎兵的重甲調給步兵,正麵進攻他們的車陣,我要用步戰碾碎南人,剩餘的兵馬隨我都過去,吃下他們後麵的預備隊。”
元戎聯軍兵馬開始調動,張邶遠遠望見,立馬讓人給前方大陣傳令,讓他們拚死頂住進攻。
兩支元戎王庭騎兵衝了出來,迎頭咬住了布置在兩翼的八千騎。
張邶的眼神凝重了起來。
其實張邶接到的命令是誘敵,張邶開始準備用小股騎兵輪番誘敵,但效果不大,當時張邶就意識到也煩帖爾不好相與,於是改變了計劃,下令在草原上擺開大軍與也煩帖爾戰上一場再撤退,以身為餌吸引也煩帖爾上鉤,並盡量消耗也煩帖爾實力,畢竟從上次北伐和崔榮南侵之亂來看,元戎軍進攻手段比較匱乏。
不過這次的王庭兵馬儼然已經有了中原軍隊的影子,輕重騎兵、步兵有所搭配,騎兵步兵的配合也更加緊密了。
兩支騎兵遮護著中間臨時湊成的重步兵方陣頂著箭雨接近了自己部下的大陣。
大陣兩邊遮護步兵的騎兵出擊後立馬被敵軍優勢人數的騎兵壓住,而後敵軍以重步兵為先導的陣列接近了自己的大陣外圍。
大陣中的漢軍放平大槍,一起發出一陣唿喝,大槍紮出,槍尖紮破元戎步軍的甲胄,收割掉衝在前麵的元戎步兵的生命。
後麵一些拿著大槍的元戎步兵也從運糧車的縫隙中把槍刺進去,而後一些披著重甲的步兵在友軍的掩護下舉著大斧開始破壞運糧車,甚至有一隊士兵抬著原木去撞兩輛運糧車的結合部。
車後的漢軍三隊不斷輪換刺出自己手中的大槍,也不斷有戰友倒下。
張邶又派出三千騎去解圍。
聯軍也跟著派出優勢兵力阻擊這三千騎。
張邶咬咬牙,而後揮手讓剩下的七千騎出動,直擊元戎軍陣,而後派出八百陷陣重騎去支援正麵戰場。
元戎步兵幾乎已經攻破了車陣,朔北軍重騎也踏了過來,由於沒有充分準備,元戎步兵遭到了一邊倒的屠殺。
但朔北軍撤退的軍鼓聲傳了過來,一些軍士扭頭一看,發現自己主將所在陷入了混戰。
在朔北軍重騎投入正麵的同一時刻,也煩帖爾的大軍對張邶所在發動了進攻。
張邶身邊此時隻有作為預備隊的一萬多步兵和自己的親兵營,於是張邶立馬下令前麵的兵馬收縮迴來保護本陣。
但派出去的幾支兵馬此時被元戎聯軍咬住,於是草原上一場混戰展開。
陷陣重騎和後派出的七千騎最前退了迴來,張邶於是親自帶兵馬衝殺,遮護前麵的步兵後撤。
陷陣重騎又作為矛頭帶著朔北軍投陣而出,此時朔北軍付出了四千餘人的傷亡。
也煩帖爾下令追擊,四萬大軍的撤退不是小事,很容易演變成潰退,這個時候當然要抓住機會擴大戰果。
“遊騎!不要參與追擊,去前麵探探!”也煩帖爾下令,他還是擔心漢軍是在誘敵。
張邶咽下嘴裏的幹糧,又喝了一口水,身後的士卒正在收拾帳篷。
“傳令,開拔。”張邶站起來對身邊的親衛說。
這大概是作為前軍的朔北軍戰前最後一次休息了。
也煩帖爾的大軍一路卷過南元戎草原,途中南元戎部族紛紛重新歸附,抵抗的力量非常微弱,一來本來都是元戎人,沒必要廝殺,二來馬哈勒部被屠戮一空的消息傳遍了草原,誰也不想成為第二個馬哈勒。
這日,前麵的遊騎迴報,發現大批南人兵馬蹤跡。
其實一路上有不少漢軍的小股騎兵前來襲擾,但都是接觸後馬上脫離往南邊跑,也煩帖爾隻是讓外圍的兵馬嚴加防範,沒有做理會。
“有多少人馬?”也煩帖爾問。
“有四萬餘人,看旗幟是南人朔北軍,主將是張邶。”
也煩帖爾冷笑一聲。“哼,終於坐不住了,傳令,全軍披甲開進。”
前麵,朔北軍的大陣已經展開。
張邶臨時改裝了運糧車,在車邊加裝了盾牌,列在陣前,每輛車後有三隊士兵持大槍,每隊六人,每三隊士兵後麵又有五個弓手,大概三百輛車呈人字擺開。
大陣兩翼各有四千騎遮護。
張邶帶著剩餘的步騎兵在陣後列隊,步兵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去填補車陣的空缺,騎兵則在陣中伺機出動,絞殺陣前敵軍。
也煩帖爾在陣中觀望一陣,而後下令西域聯軍出六千騎試探。
聯軍騎兵還沒有到陣前就遭到了車後弓箭手的射殺,不斷有人落馬,但傷亡還在承受範圍內。
等聯軍騎兵到自己的騎弓射程後,問題暴露了出來,運糧車為漢軍提供了良好的野戰掩體,聯軍很難找到機會射殺漢軍士兵。
六千騎試圖從側翼迂迴,又被側翼的漢軍騎兵迎頭攔住,陣後的漢軍又撒出來一隊騎兵準備咬住聯軍騎兵。
也煩帖爾下令收兵。
“我王,眼前南人不似馬哈勒老賊,紮手啊。”一個畢都說。
“我倒安心了,南人前番費力打下這麽大一片緩衝區,我們說掃就掃過來了,多少有些不對勁,要是南人一直沒動靜,就說明他們在誘我,現在再結合我們的諜報來看,這就是南人的準備了。”也煩帖爾笑道。
“什麽?”
“以一軍在這裏拖住我們,消耗我們,而後主力再壓過來,一舉擊敗我們。不過,我會在他們來之前吃掉這朔北軍,再拿下他們的主力。西邊的西域崽子引住了隴西軍,他的主力兵馬也就十來萬,眼前的三四萬人好說。”
“南人這陣列……”
“好說,這陣列我在崔浩留的書上看過,依憑河水,我們難以迂迴,確有奇效,在大草原上,天神站在我們這一邊,他們隻能被我們吃下。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我部下大軍十萬,兩倍於南人,可以一戰。傳令,讓王庭左衛畢都率部進攻南人左翼騎兵,右衛進攻右翼,把重騎兵的重甲調給步兵,正麵進攻他們的車陣,我要用步戰碾碎南人,剩餘的兵馬隨我都過去,吃下他們後麵的預備隊。”
元戎聯軍兵馬開始調動,張邶遠遠望見,立馬讓人給前方大陣傳令,讓他們拚死頂住進攻。
兩支元戎王庭騎兵衝了出來,迎頭咬住了布置在兩翼的八千騎。
張邶的眼神凝重了起來。
其實張邶接到的命令是誘敵,張邶開始準備用小股騎兵輪番誘敵,但效果不大,當時張邶就意識到也煩帖爾不好相與,於是改變了計劃,下令在草原上擺開大軍與也煩帖爾戰上一場再撤退,以身為餌吸引也煩帖爾上鉤,並盡量消耗也煩帖爾實力,畢竟從上次北伐和崔榮南侵之亂來看,元戎軍進攻手段比較匱乏。
不過這次的王庭兵馬儼然已經有了中原軍隊的影子,輕重騎兵、步兵有所搭配,騎兵步兵的配合也更加緊密了。
兩支騎兵遮護著中間臨時湊成的重步兵方陣頂著箭雨接近了自己部下的大陣。
大陣兩邊遮護步兵的騎兵出擊後立馬被敵軍優勢人數的騎兵壓住,而後敵軍以重步兵為先導的陣列接近了自己的大陣外圍。
大陣中的漢軍放平大槍,一起發出一陣唿喝,大槍紮出,槍尖紮破元戎步軍的甲胄,收割掉衝在前麵的元戎步兵的生命。
後麵一些拿著大槍的元戎步兵也從運糧車的縫隙中把槍刺進去,而後一些披著重甲的步兵在友軍的掩護下舉著大斧開始破壞運糧車,甚至有一隊士兵抬著原木去撞兩輛運糧車的結合部。
車後的漢軍三隊不斷輪換刺出自己手中的大槍,也不斷有戰友倒下。
張邶又派出三千騎去解圍。
聯軍也跟著派出優勢兵力阻擊這三千騎。
張邶咬咬牙,而後揮手讓剩下的七千騎出動,直擊元戎軍陣,而後派出八百陷陣重騎去支援正麵戰場。
元戎步兵幾乎已經攻破了車陣,朔北軍重騎也踏了過來,由於沒有充分準備,元戎步兵遭到了一邊倒的屠殺。
但朔北軍撤退的軍鼓聲傳了過來,一些軍士扭頭一看,發現自己主將所在陷入了混戰。
在朔北軍重騎投入正麵的同一時刻,也煩帖爾的大軍對張邶所在發動了進攻。
張邶身邊此時隻有作為預備隊的一萬多步兵和自己的親兵營,於是張邶立馬下令前麵的兵馬收縮迴來保護本陣。
但派出去的幾支兵馬此時被元戎聯軍咬住,於是草原上一場混戰展開。
陷陣重騎和後派出的七千騎最前退了迴來,張邶於是親自帶兵馬衝殺,遮護前麵的步兵後撤。
陷陣重騎又作為矛頭帶著朔北軍投陣而出,此時朔北軍付出了四千餘人的傷亡。
也煩帖爾下令追擊,四萬大軍的撤退不是小事,很容易演變成潰退,這個時候當然要抓住機會擴大戰果。
“遊騎!不要參與追擊,去前麵探探!”也煩帖爾下令,他還是擔心漢軍是在誘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