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存鄴在朝會上提出趕赴燕京,而後巡視遼東、薊北、朔北、西涼、隴西五路,並巡視草原上的堡寨以及遼東、朔北、隴西、鎮北四軍。
武將們自然是支持,皇上親自到軍營巡視能夠大幅提振軍心,並且還是在大戰方休的時候。
但在朝堂上一向溫和的裴準卻提出了強烈的反對。
李存鄴出巡,需要帶一班文武大臣在身邊,沿途資費消耗甚巨,而北伐剛剛結束,有功將士的賞賜、傷亡將士的撫恤、投降部落的安撫又都需要消耗大量錢款,所以這個時候李存鄴出行是不合適的。
耿離咳嗽了一聲。“陛下,臣有一言。陛下此時巡視北邊五路,應當是想看看北邊諸軍情況。不過左相說的不錯,巡視北邊五路,每到一處州郡城池,官員處於禮儀考量一定會耗費大量錢款招待陛下,對百姓實在不利,臣以為,陛下應當在燕京召見五路主官,而後隻去北邊四軍,不在郡縣停留,這樣能減少錢款損耗。”
李存鄴挑了挑眉毛。“就依右相所言。”
七日以後,李存鄴啟程趕往遼東,耿離帶了一班文武大臣陪同,耿巡帶飛熊衛護衛。
到燕京後,李存鄴先行召見了早已等在燕京的北邊五路主官,聽他們一一匯報了自己治下情況。“此次北伐,你們五路供應錢糧,提供後衛,功勞不小,等朝中有缺了,朕自然會提拔你們。不過,這次北伐不過是掌握了南元戎,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元戎問題,所以北伐還會有,北邊四軍的錢糧兵員還要辛苦你們。”
五路要員紛紛稱是。
“諸卿可還有事?”
“陛……陛下!”朔北路都察使突然站了出來。“臣有事要奏!臣要彈劾涼侯張恭!”
殿內靜了下來,李存鄴也不說話。
“陛下!張恭死罪!他不經樞密院兵部批示,私設鎮北軍,強行從朔北、薊北、西涼三路抽調兵員。隻因天氣原因,糧道不通,張恭就斬殺我朔北路運糧官員。張恭經營堡寨,雖然速度,但是苛責百姓,若有務工的,就要被鞭笞,還有,北伐本是大勝,他張恭奸汙南元戎部落首領女,導致南元戎反複,大軍遭受折損,張恭,死罪!”
朔北路都察使說完話低頭站在中間。
\"你叫什麽名字?\"
“臣錢文潛。”
“涼侯有便宜行事之權,朕許他的,有些事情處理的過分了些,朕會告誡他。你身為都察使,應當注意本路,而不是鎮北軍。罰你一年俸祿,你去荊州做幾年荊州觀察使。”
錢文潛咬了咬牙。“臣!錢文潛!謝聖上恩典!”而後扭頭就走。
李存鄴有些玩味地看著他:“錢觀察,你的官服是都察使的官服。”
錢文潛愣了一會兒,脫掉自己的官袍,雙手遞給旁邊的太監。“你去找遼東節度使領一件觀察使的官袍。”
錢文潛走後,李存鄴叫來了隨駕的都察院禦史。“你們看著點,這是個人才,頗有些像魏逵忠,或為未來都察院的棟梁。”
都察禦史應下。
李存鄴第二日就趕赴遼東軍大營,到遼東軍大營後叫顧敬章隨自己去出獵。
三日後,眾人迴到遼東軍大營,李存鄴親手獵得一頭棕熊,當晚,李存鄴用私庫的銀兩宴請遼東軍,並在宴會上親自給顧敬章割了一條鹿肉。
到朔北軍,張邶還在養傷,李存鄴親自帶著草藥到張邶床前,屏退左右。
第二日,還未痊愈的張邶竟然披掛整齊,點齊八千騎,隨李存鄴一起北入草原到鎮北軍大營。路上,張邶的耳邊一遍遍迴旋著李存鄴那句陰森森地話:“張巡鎮,是朕的好將軍,還是涼侯的好侄子啊?”
李存鄴到鎮北軍大營門口,打著天子旌纛。
鎮北軍不開營門。
“鎮北軍軍規,不論何人,都需通報涼侯方得入營。”
“放肆!陛下親臨,快開營門!”耿巡策馬上前嗬斥。
那小卒低頭:“將軍恕罪。”
等了一會兒,張恭才帶著一眾將領到營門口。“陛下,臣在練兵,遲了些,陛下恕罪。”
“無妨。”
入營後,鎮北軍還在操練,李存鄴登上將台觀望。他扭頭問耿巡:“將軍以為鎮北軍如何?”“陛下,鎮北軍軍容嚴整,是一支勁旅。”李存鄴又問耿離:“右丞,若對西域用兵,鎮北軍可堪用?”“西域……陛下,如今應當休整軍隊,等待二次北伐,為何對西域用兵?”
“前魏時,朕討趙匡奕、石守興二賊,就是因為當時掌握西域,從西域諸國出聯軍,元戎人四麵受敵,難以支援二賊。朕想征西域,控製西域以後再從西域出兵。”
“陛下,西域不可用。前魏時,元戎的手也還沒伸到西域,西域諸國畏我,故可以聯軍攻草原。但如今,元戎以崔榮一支偏師就在西域摧枯拉朽,我軍卻在西域大敗一場,西域估計不會輕易聽用,打下反而是累贅啊。”
“朕就是問問。”
過了一會兒,營中午飯開夥。
李存鄴要求耿巡、張邶二人陪同,和張恭及鎮北軍軍官一起吃飯。理由是文臣在場他和諸將軍吃不盡興。
鎮北軍諸將著甲入帳,站在案後。
李存鄴兩手往下摁了摁。“諸位將軍,卸甲,坐下來用飯吧。”
眾人不動。
“朕說,諸位,卸甲,用飯。”
眾人還是不動。
張恭開口嗬斥:“一群狗殺才!陛下讓你們卸甲用飯沒聽到?”
眾將這才脫下甲胄。
張恭帶著笑臉說:“陛下見諒,臣的軍規,平日裏都要著甲,以適應戰陣勞累。他們聽慣了軍令,所以……”
“無妨,朕不計較。”
酒過三巡,李存鄴放下碗筷。“諸位退下吧,朕想和涼侯單獨說幾句話,耿將軍和張巡鎮留下。”
結果鎮北軍的將領還是坐在位置上,不過一個個坐的直挺挺的。
張恭變了臉色,拍了一下案子:“退下!退下!”
等帳中收拾出來,李存鄴拉住張恭的手。“涼侯勞苦功高啊。”
“陛下……”
“涼侯苦心孤詣經營堡寨,組建了鎮北軍,不過,朝廷還沒有給鎮北軍賜旗。也是涼侯建軍突然,朝廷不及準備。這次朕來,想校閱三軍,給鎮北軍賜旗。”
“謝陛下!”
“不過,涼侯,如今南元戎為我藩屏,北邊不需要這樣一支大軍,朕讓兵部議了,鎮北軍裁軍四萬。”
張恭低著頭。
“四萬人馬,朕不會虧待他們,隴西軍、朔北軍損失頗重,尤其是朔北軍,朕會讓他們補充到朔北軍。鎮北軍維持在三四萬之數,做一支精兵勁旅,當然,你還可以便宜行事,從南元戎宣撫司借兵。”
張恭偷偷看了看李存鄴,李存鄴身後的耿巡、張邶都扶著佩劍,耿巡淡定自若,張邶的手有些顫抖,這個大侄子。
“臣遵旨!”
賜旗、裁軍後,李存鄴繼續往隴西軍去,李存鄴讓薛琮點了八千騎和他到了西邊的邊陲。
在邊陲,李存鄴用馬鞭指著西域對耿巡薛琮說。“二位將軍,西域早晚要成為我朝藩屏,就靠二位將軍了。”
武將們自然是支持,皇上親自到軍營巡視能夠大幅提振軍心,並且還是在大戰方休的時候。
但在朝堂上一向溫和的裴準卻提出了強烈的反對。
李存鄴出巡,需要帶一班文武大臣在身邊,沿途資費消耗甚巨,而北伐剛剛結束,有功將士的賞賜、傷亡將士的撫恤、投降部落的安撫又都需要消耗大量錢款,所以這個時候李存鄴出行是不合適的。
耿離咳嗽了一聲。“陛下,臣有一言。陛下此時巡視北邊五路,應當是想看看北邊諸軍情況。不過左相說的不錯,巡視北邊五路,每到一處州郡城池,官員處於禮儀考量一定會耗費大量錢款招待陛下,對百姓實在不利,臣以為,陛下應當在燕京召見五路主官,而後隻去北邊四軍,不在郡縣停留,這樣能減少錢款損耗。”
李存鄴挑了挑眉毛。“就依右相所言。”
七日以後,李存鄴啟程趕往遼東,耿離帶了一班文武大臣陪同,耿巡帶飛熊衛護衛。
到燕京後,李存鄴先行召見了早已等在燕京的北邊五路主官,聽他們一一匯報了自己治下情況。“此次北伐,你們五路供應錢糧,提供後衛,功勞不小,等朝中有缺了,朕自然會提拔你們。不過,這次北伐不過是掌握了南元戎,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元戎問題,所以北伐還會有,北邊四軍的錢糧兵員還要辛苦你們。”
五路要員紛紛稱是。
“諸卿可還有事?”
“陛……陛下!”朔北路都察使突然站了出來。“臣有事要奏!臣要彈劾涼侯張恭!”
殿內靜了下來,李存鄴也不說話。
“陛下!張恭死罪!他不經樞密院兵部批示,私設鎮北軍,強行從朔北、薊北、西涼三路抽調兵員。隻因天氣原因,糧道不通,張恭就斬殺我朔北路運糧官員。張恭經營堡寨,雖然速度,但是苛責百姓,若有務工的,就要被鞭笞,還有,北伐本是大勝,他張恭奸汙南元戎部落首領女,導致南元戎反複,大軍遭受折損,張恭,死罪!”
朔北路都察使說完話低頭站在中間。
\"你叫什麽名字?\"
“臣錢文潛。”
“涼侯有便宜行事之權,朕許他的,有些事情處理的過分了些,朕會告誡他。你身為都察使,應當注意本路,而不是鎮北軍。罰你一年俸祿,你去荊州做幾年荊州觀察使。”
錢文潛咬了咬牙。“臣!錢文潛!謝聖上恩典!”而後扭頭就走。
李存鄴有些玩味地看著他:“錢觀察,你的官服是都察使的官服。”
錢文潛愣了一會兒,脫掉自己的官袍,雙手遞給旁邊的太監。“你去找遼東節度使領一件觀察使的官袍。”
錢文潛走後,李存鄴叫來了隨駕的都察院禦史。“你們看著點,這是個人才,頗有些像魏逵忠,或為未來都察院的棟梁。”
都察禦史應下。
李存鄴第二日就趕赴遼東軍大營,到遼東軍大營後叫顧敬章隨自己去出獵。
三日後,眾人迴到遼東軍大營,李存鄴親手獵得一頭棕熊,當晚,李存鄴用私庫的銀兩宴請遼東軍,並在宴會上親自給顧敬章割了一條鹿肉。
到朔北軍,張邶還在養傷,李存鄴親自帶著草藥到張邶床前,屏退左右。
第二日,還未痊愈的張邶竟然披掛整齊,點齊八千騎,隨李存鄴一起北入草原到鎮北軍大營。路上,張邶的耳邊一遍遍迴旋著李存鄴那句陰森森地話:“張巡鎮,是朕的好將軍,還是涼侯的好侄子啊?”
李存鄴到鎮北軍大營門口,打著天子旌纛。
鎮北軍不開營門。
“鎮北軍軍規,不論何人,都需通報涼侯方得入營。”
“放肆!陛下親臨,快開營門!”耿巡策馬上前嗬斥。
那小卒低頭:“將軍恕罪。”
等了一會兒,張恭才帶著一眾將領到營門口。“陛下,臣在練兵,遲了些,陛下恕罪。”
“無妨。”
入營後,鎮北軍還在操練,李存鄴登上將台觀望。他扭頭問耿巡:“將軍以為鎮北軍如何?”“陛下,鎮北軍軍容嚴整,是一支勁旅。”李存鄴又問耿離:“右丞,若對西域用兵,鎮北軍可堪用?”“西域……陛下,如今應當休整軍隊,等待二次北伐,為何對西域用兵?”
“前魏時,朕討趙匡奕、石守興二賊,就是因為當時掌握西域,從西域諸國出聯軍,元戎人四麵受敵,難以支援二賊。朕想征西域,控製西域以後再從西域出兵。”
“陛下,西域不可用。前魏時,元戎的手也還沒伸到西域,西域諸國畏我,故可以聯軍攻草原。但如今,元戎以崔榮一支偏師就在西域摧枯拉朽,我軍卻在西域大敗一場,西域估計不會輕易聽用,打下反而是累贅啊。”
“朕就是問問。”
過了一會兒,營中午飯開夥。
李存鄴要求耿巡、張邶二人陪同,和張恭及鎮北軍軍官一起吃飯。理由是文臣在場他和諸將軍吃不盡興。
鎮北軍諸將著甲入帳,站在案後。
李存鄴兩手往下摁了摁。“諸位將軍,卸甲,坐下來用飯吧。”
眾人不動。
“朕說,諸位,卸甲,用飯。”
眾人還是不動。
張恭開口嗬斥:“一群狗殺才!陛下讓你們卸甲用飯沒聽到?”
眾將這才脫下甲胄。
張恭帶著笑臉說:“陛下見諒,臣的軍規,平日裏都要著甲,以適應戰陣勞累。他們聽慣了軍令,所以……”
“無妨,朕不計較。”
酒過三巡,李存鄴放下碗筷。“諸位退下吧,朕想和涼侯單獨說幾句話,耿將軍和張巡鎮留下。”
結果鎮北軍的將領還是坐在位置上,不過一個個坐的直挺挺的。
張恭變了臉色,拍了一下案子:“退下!退下!”
等帳中收拾出來,李存鄴拉住張恭的手。“涼侯勞苦功高啊。”
“陛下……”
“涼侯苦心孤詣經營堡寨,組建了鎮北軍,不過,朝廷還沒有給鎮北軍賜旗。也是涼侯建軍突然,朝廷不及準備。這次朕來,想校閱三軍,給鎮北軍賜旗。”
“謝陛下!”
“不過,涼侯,如今南元戎為我藩屏,北邊不需要這樣一支大軍,朕讓兵部議了,鎮北軍裁軍四萬。”
張恭低著頭。
“四萬人馬,朕不會虧待他們,隴西軍、朔北軍損失頗重,尤其是朔北軍,朕會讓他們補充到朔北軍。鎮北軍維持在三四萬之數,做一支精兵勁旅,當然,你還可以便宜行事,從南元戎宣撫司借兵。”
張恭偷偷看了看李存鄴,李存鄴身後的耿巡、張邶都扶著佩劍,耿巡淡定自若,張邶的手有些顫抖,這個大侄子。
“臣遵旨!”
賜旗、裁軍後,李存鄴繼續往隴西軍去,李存鄴讓薛琮點了八千騎和他到了西邊的邊陲。
在邊陲,李存鄴用馬鞭指著西域對耿巡薛琮說。“二位將軍,西域早晚要成為我朝藩屏,就靠二位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