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栒無奈起兵南下。
離開國都之前,蕭栒找到了另外幾個宗室,把自己的腰牌交給了他們。“國中若有意外,你們憑我的腰牌調集兵馬拱衛大王,千萬小心國相。”
到軍中後,蕭栒看著地圖,心裏卻在想別的。
一個將領問蕭栒:“上將軍,請問大軍向何處開進?”
“進軍逢陵。”
“將軍,逢陵是吳國城池,漢軍擺在越國,為何不與漢軍合兵一處?”
“漢軍必然不會出力,隻會觀望,我們若去越國,越軍定會殊死一搏,但如果去打吳國,越國就會因為怕調兵不及時而不支援吳國。吳國戰兵不過兩萬,野戰打不過我們,守城也難以支持,等拿下吳國後,我們還和漢軍隔著越國,可以先鞏固吳地,再舉兵攻越,到時候就算是漢軍翻臉,也不至於被一舉拿下,還可以憑借吳地堅守,爭取時機。”
四萬梁軍直逼逢陵。
吳國國相孫焅得知軍情後大驚失色,親自帶兵來到逢陵。
孫焅和蕭栒在逢陵關外陳兵相對。
“蕭司馬帶兵來此,是為何事?”
蕭栒清了清嗓子,眼神中有些複雜。“楚國餘孽叛亂時,你吳國調兵拖延,耽誤戰機,是為抗命,我梁國奉大漢皇帝之命,前來討伐!”
孫焅愣了一下。“蕭司馬說笑了!楚國餘孽叛亂時,我三國兩路出擊,同時進軍,怎麽偏偏就隻有我吳國抗命了?”
“孫國相!蕭栒來戰,所奉王命!我勸你吳國開城投降謝罪,以免兵戈之亂!”
孫焅還想說些什麽,一支利箭就突然射中了孫焅的馬匹,戰馬受驚,把孫焅掀翻在地上,孫焅親衛趕忙舉盾遮蔽孫焅迴到本陣,而後朝蕭栒射箭迴擊。
蕭栒大驚。“誰?誰射的箭?”
一個梁國弓手被押到蕭栒麵前。“你怎敢私自傷了吳國國相?”
“小子心慌,無意間射了一箭。”
“砍了!”
不等弓手再說話,旁邊的親衛就把弓手的頭顱削了下來。
……
孫焅逃迴逢陵內還喘著粗氣。
“蕭栒要殺我?蕭栒真的要殺我?來人!傳我命令,給我頂著梁軍,所有逢陵守軍輪值,城頭不許缺人,還有,點齊八百人馬,今夜劫營!你!八百裏加急去越國,通知越王,梁人進攻我吳國,吳越唇亡齒寒,讓越王速發兵支援!”
蕭栒一直讓人在逢陵城外喊話,希望繼續和孫焅談判,但孫焅不再露麵,蕭栒歎了一口氣。“完了,傳我將領,三軍休整一天,準備明日攻城,孫焅不會坐以待斃,今夜哨兵嚴加防備,劉參將,你帶三千人馬,在逢陵城外遊曳,一旦發現有人出城,立刻撲殺。”
當夜,劉參將正帶兵準備迴營休整,突然看到遠處隱約有火把的光亮。
劫營的吳軍出城不遠後就熄滅了火把,但沒想到已經被劉參將發現了,兩支人馬一陣廝殺,劉參將活捉了幾人迴營。
迴營後,蕭栒讓幾人迴城給孫焅帶話,進攻吳國是漢廷下令,梁國不敢違背,希望吳國開城投降,避免兩國互相損耗。
孫焅冷笑一聲。“他蕭栒覺得我會相信這個?笑話!傳令各軍嚴加防備,還有,催一催去越國求援的信使。”
蕭栒一直把大軍收在營中拒不出戰。
一些將領得到家族授意來找蕭栒請戰,蕭栒兩手一攤。“梁軍幾乎全都擺在這裏了,若越軍趁我們攻打逢陵的時候直接進攻我梁地城池,大軍如何及時迴援?你們迴去好生安撫士卒,在越國兵馬蹤跡確定之前,我不會出兵。”
……
此時,越王和眾臣也在宮內急得焦頭爛額。
梁軍突然南下進攻吳國,漢軍也擺在了越國西線,越國的處境十分危險。
“報!大王,吳國來使求援!”
“快!快讓使臣進來。”
吳國使臣疾步衝進殿內。“大王,請大王速發兵救吳!梁國司馬上將軍蕭栒帶四萬大軍南下攻我,先已經兵抵逢陵,還望大王速速發兵支援我吳人。”
“梁國為何發兵?”
“蕭栒說,是因為我兩國之前鎮壓楚國餘孽時抗命,所以代表漢廷來討伐我們。”
“一派胡言!我三國分兩路同時發兵,怎麽吳越就是抗命了?”
“梁國勢大,吳越唇亡齒寒,還請大王速速發兵。”
……
逢陵外,大軍還在對峙,梁王催促進攻的命令傳來了一次又一次。
蕭栒憂心忡忡,他還是覺得不能貿然進攻逢陵。“還請大王讓漢軍先行進攻越地,幫我們牽製兵力。”蕭栒對來使說。
突然哨騎來報,逢陵南門打開,孫焅帶著所有逢陵守軍向吳國腹地撤退。
“上將軍!我們進城吧!”幾個將領輪流來找蕭栒。
蕭栒歎了一口氣。“傳令,大軍進城休整三日,不可騷擾百姓,賞錢我蕭栒自會出,派斥候尾隨吳軍。另外,讓大王加派兵馬來接管逢陵,我軍不可分兵駐守。”
孫焅帶著兵馬一路南撤,他已經得到了使臣迴報,越王遣兵馬三萬東進支援。孫焅當即決定主動後退引誘蕭栒深入,再尋機圍殲梁軍。
明眼人都看出這是孫焅的誘敵深入之計,結果梁王和梁莊還是一直催促蕭栒進軍,梁王甚至下令褫奪蕭栒大司馬職務,保留上將軍軍職,責令蕭栒加快行軍步伐。
蕭栒無奈帶著梁軍一路深入,孫焅每每撤退一定會搬空糧倉購買所有百姓的糧食,並告訴百姓可以拿錢找梁軍買糧。梁軍得不到補給,蕭栒又害怕搶掠吳地百姓導致百姓圍攻滋擾梁軍,隻好把軍糧拿出來賣給百姓。
孫焅最後把大軍停在了距離國都不遠的綏茂,並向蕭栒下戰書要求決戰。
蕭栒幾乎是被一些將領逼著答應了孫焅的請求。
兩軍擺開,吳軍有兩萬餘人馬,梁軍有四萬餘人馬。
孫焅收縮兵力,依憑綏茂擺出防守陣勢,分出四隊三五百的騎兵不斷以騎射騷擾梁軍外圍,引誘梁軍主動來攻。
蕭栒則隻調了一萬八千人馬到正麵,紮下一個又一個小型圓陣,連結成一個大陣,外圍是刀盾手,把長矛插在地上防止吳軍衝陣,立馬的弓手對著來騷擾的騎兵還擊。而後調了一支一千餘人的騎兵往吳軍側翼運動,準備抓住機會吃掉一直迴撤的吳軍騎兵,剩餘的兩三萬梁軍則在營中休整,蕭栒不斷向越國所在加派斥候探查。
終於,在吳梁兩軍戰事膠著之時,一支斥候迴報後方發現越軍旗號,有兩三萬人馬。
蕭栒觀察了一下正在交戰的吳梁兩軍,吳軍士氣突然大漲,看來越軍確實來了。
蕭栒當即下令在營中休整的梁軍出營迎擊越軍。“越軍長途跋涉來援,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正可以一舉打垮越軍!”
也確實如蕭栒所說,越軍一路來援,雖然中間有所休整,但人力、馬力都經過了消耗,而營中的梁軍則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兩軍人數幾乎相同,不過梁軍一開始就占據了上風。
蕭栒派出了自己的三百親衛,這三百親衛是蕭栒自己拿錢養的,其中有八十餘騎都是人馬具裝的重騎。
三百親衛一擊而成,越軍敗退。
蕭栒並不追擊,而是調頭去攻吳軍。
吳軍本來聽說援軍到了,士氣大漲,壓著梁軍打,但又遲遲不見援軍來,士氣就有些許低落,等看到來的是梁軍,頓時潰敗。
孫焅慌忙帶著自己的親隨逃跑。
離開國都之前,蕭栒找到了另外幾個宗室,把自己的腰牌交給了他們。“國中若有意外,你們憑我的腰牌調集兵馬拱衛大王,千萬小心國相。”
到軍中後,蕭栒看著地圖,心裏卻在想別的。
一個將領問蕭栒:“上將軍,請問大軍向何處開進?”
“進軍逢陵。”
“將軍,逢陵是吳國城池,漢軍擺在越國,為何不與漢軍合兵一處?”
“漢軍必然不會出力,隻會觀望,我們若去越國,越軍定會殊死一搏,但如果去打吳國,越國就會因為怕調兵不及時而不支援吳國。吳國戰兵不過兩萬,野戰打不過我們,守城也難以支持,等拿下吳國後,我們還和漢軍隔著越國,可以先鞏固吳地,再舉兵攻越,到時候就算是漢軍翻臉,也不至於被一舉拿下,還可以憑借吳地堅守,爭取時機。”
四萬梁軍直逼逢陵。
吳國國相孫焅得知軍情後大驚失色,親自帶兵來到逢陵。
孫焅和蕭栒在逢陵關外陳兵相對。
“蕭司馬帶兵來此,是為何事?”
蕭栒清了清嗓子,眼神中有些複雜。“楚國餘孽叛亂時,你吳國調兵拖延,耽誤戰機,是為抗命,我梁國奉大漢皇帝之命,前來討伐!”
孫焅愣了一下。“蕭司馬說笑了!楚國餘孽叛亂時,我三國兩路出擊,同時進軍,怎麽偏偏就隻有我吳國抗命了?”
“孫國相!蕭栒來戰,所奉王命!我勸你吳國開城投降謝罪,以免兵戈之亂!”
孫焅還想說些什麽,一支利箭就突然射中了孫焅的馬匹,戰馬受驚,把孫焅掀翻在地上,孫焅親衛趕忙舉盾遮蔽孫焅迴到本陣,而後朝蕭栒射箭迴擊。
蕭栒大驚。“誰?誰射的箭?”
一個梁國弓手被押到蕭栒麵前。“你怎敢私自傷了吳國國相?”
“小子心慌,無意間射了一箭。”
“砍了!”
不等弓手再說話,旁邊的親衛就把弓手的頭顱削了下來。
……
孫焅逃迴逢陵內還喘著粗氣。
“蕭栒要殺我?蕭栒真的要殺我?來人!傳我命令,給我頂著梁軍,所有逢陵守軍輪值,城頭不許缺人,還有,點齊八百人馬,今夜劫營!你!八百裏加急去越國,通知越王,梁人進攻我吳國,吳越唇亡齒寒,讓越王速發兵支援!”
蕭栒一直讓人在逢陵城外喊話,希望繼續和孫焅談判,但孫焅不再露麵,蕭栒歎了一口氣。“完了,傳我將領,三軍休整一天,準備明日攻城,孫焅不會坐以待斃,今夜哨兵嚴加防備,劉參將,你帶三千人馬,在逢陵城外遊曳,一旦發現有人出城,立刻撲殺。”
當夜,劉參將正帶兵準備迴營休整,突然看到遠處隱約有火把的光亮。
劫營的吳軍出城不遠後就熄滅了火把,但沒想到已經被劉參將發現了,兩支人馬一陣廝殺,劉參將活捉了幾人迴營。
迴營後,蕭栒讓幾人迴城給孫焅帶話,進攻吳國是漢廷下令,梁國不敢違背,希望吳國開城投降,避免兩國互相損耗。
孫焅冷笑一聲。“他蕭栒覺得我會相信這個?笑話!傳令各軍嚴加防備,還有,催一催去越國求援的信使。”
蕭栒一直把大軍收在營中拒不出戰。
一些將領得到家族授意來找蕭栒請戰,蕭栒兩手一攤。“梁軍幾乎全都擺在這裏了,若越軍趁我們攻打逢陵的時候直接進攻我梁地城池,大軍如何及時迴援?你們迴去好生安撫士卒,在越國兵馬蹤跡確定之前,我不會出兵。”
……
此時,越王和眾臣也在宮內急得焦頭爛額。
梁軍突然南下進攻吳國,漢軍也擺在了越國西線,越國的處境十分危險。
“報!大王,吳國來使求援!”
“快!快讓使臣進來。”
吳國使臣疾步衝進殿內。“大王,請大王速發兵救吳!梁國司馬上將軍蕭栒帶四萬大軍南下攻我,先已經兵抵逢陵,還望大王速速發兵支援我吳人。”
“梁國為何發兵?”
“蕭栒說,是因為我兩國之前鎮壓楚國餘孽時抗命,所以代表漢廷來討伐我們。”
“一派胡言!我三國分兩路同時發兵,怎麽吳越就是抗命了?”
“梁國勢大,吳越唇亡齒寒,還請大王速速發兵。”
……
逢陵外,大軍還在對峙,梁王催促進攻的命令傳來了一次又一次。
蕭栒憂心忡忡,他還是覺得不能貿然進攻逢陵。“還請大王讓漢軍先行進攻越地,幫我們牽製兵力。”蕭栒對來使說。
突然哨騎來報,逢陵南門打開,孫焅帶著所有逢陵守軍向吳國腹地撤退。
“上將軍!我們進城吧!”幾個將領輪流來找蕭栒。
蕭栒歎了一口氣。“傳令,大軍進城休整三日,不可騷擾百姓,賞錢我蕭栒自會出,派斥候尾隨吳軍。另外,讓大王加派兵馬來接管逢陵,我軍不可分兵駐守。”
孫焅帶著兵馬一路南撤,他已經得到了使臣迴報,越王遣兵馬三萬東進支援。孫焅當即決定主動後退引誘蕭栒深入,再尋機圍殲梁軍。
明眼人都看出這是孫焅的誘敵深入之計,結果梁王和梁莊還是一直催促蕭栒進軍,梁王甚至下令褫奪蕭栒大司馬職務,保留上將軍軍職,責令蕭栒加快行軍步伐。
蕭栒無奈帶著梁軍一路深入,孫焅每每撤退一定會搬空糧倉購買所有百姓的糧食,並告訴百姓可以拿錢找梁軍買糧。梁軍得不到補給,蕭栒又害怕搶掠吳地百姓導致百姓圍攻滋擾梁軍,隻好把軍糧拿出來賣給百姓。
孫焅最後把大軍停在了距離國都不遠的綏茂,並向蕭栒下戰書要求決戰。
蕭栒幾乎是被一些將領逼著答應了孫焅的請求。
兩軍擺開,吳軍有兩萬餘人馬,梁軍有四萬餘人馬。
孫焅收縮兵力,依憑綏茂擺出防守陣勢,分出四隊三五百的騎兵不斷以騎射騷擾梁軍外圍,引誘梁軍主動來攻。
蕭栒則隻調了一萬八千人馬到正麵,紮下一個又一個小型圓陣,連結成一個大陣,外圍是刀盾手,把長矛插在地上防止吳軍衝陣,立馬的弓手對著來騷擾的騎兵還擊。而後調了一支一千餘人的騎兵往吳軍側翼運動,準備抓住機會吃掉一直迴撤的吳軍騎兵,剩餘的兩三萬梁軍則在營中休整,蕭栒不斷向越國所在加派斥候探查。
終於,在吳梁兩軍戰事膠著之時,一支斥候迴報後方發現越軍旗號,有兩三萬人馬。
蕭栒觀察了一下正在交戰的吳梁兩軍,吳軍士氣突然大漲,看來越軍確實來了。
蕭栒當即下令在營中休整的梁軍出營迎擊越軍。“越軍長途跋涉來援,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正可以一舉打垮越軍!”
也確實如蕭栒所說,越軍一路來援,雖然中間有所休整,但人力、馬力都經過了消耗,而營中的梁軍則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兩軍人數幾乎相同,不過梁軍一開始就占據了上風。
蕭栒派出了自己的三百親衛,這三百親衛是蕭栒自己拿錢養的,其中有八十餘騎都是人馬具裝的重騎。
三百親衛一擊而成,越軍敗退。
蕭栒並不追擊,而是調頭去攻吳軍。
吳軍本來聽說援軍到了,士氣大漲,壓著梁軍打,但又遲遲不見援軍來,士氣就有些許低落,等看到來的是梁軍,頓時潰敗。
孫焅慌忙帶著自己的親隨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