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年過去。


    之前一場大亂後蘇道夔順勢鏟除了荊湖、江南二路的楚國舊勢力,楚平王隨著楚國宗室遷入了隴西,陳郢候熊通被軟禁在鎮南王府,均田出畝在蘇道夔治下五路基本推行,蘇道夔又按照李存鄴要求整備軍隊,組建了四萬淮南軍和八萬湖廣軍,這十二萬人馬是整個漢廷在南方諸路的主力。


    這日,蘇道夔正在府上聽楊文墨講解裴準這一段時間推行的新政。


    “楊先生,鎮撫司說這張恭在涼朔兩地獨斷專行,自己組建起了四萬大軍,還叫鎮北軍,堡寨防線裏他也劃了不少到自己腰包,這不是和裴相的新政相悖麽?”


    “伯爺,現在也煩帖爾已經吞並了左賢王部,年年南下騷擾,特別是崔榮,聯合幾個西域小國,侵襲西涼路,新政穩當推行,全靠涼朔兩州頂著壓力,新政能為國庫存下來錢,全靠張恭自己貪墨來的錢款補貼將士。張恭固然有大罪,但現在,張恭更有大用。”


    “嗯,先生,我迴荊州時,陛下說要解決吳越梁三國的問題,我們……”


    “荊湖、江南、蜀中、淮南四路糧食豐足,但三國幾乎占據了整個淮南還有東邊三分之一的江南,這些地方的稅賦每年都收不到國庫。而且,三國雖然據一隅之地,但據的也是豐腴之地,這些地方水網縱橫,大軍不得展開,三國若脫離大漢掌控,就如同病入心中,帶來的損失不下於三年前崔榮南侵。陛下賜伯爺組建的新軍軍名為淮南軍,就是為了真正掌握淮南三地。鎮撫司和五軍司諜報也都說了,這三地中以梁國實力為上,軍隊有四萬在冊人馬,吳國、越國各有兩三萬人馬,這三國若連結起來,十萬大軍,實力與我們相當,若逐個擊破,以伯爺帳下雄兵,易如反掌。”


    “那……”


    “伯爺可知在楚國東侵三國之前,三國是何關係?”


    “之前看兵書,吳越多有紛爭,都曾先後攻破過對方都城。”


    “不,吳越兩國矛盾雖有,卻遠無梁國與兩國矛盾深。梁國實力一直在兩國之上,但梁國奉行的國策一直是不絕對支持那一國,伯爺迴憶一下,不管是吳攻越都,還是越破吳都,都離不開梁國的支持,梁國看到一國略占優勢的時候,就會出兵幫助處於劣勢的那一方,並且向處於劣勢的一方敲詐錢款土地,攻破另一方時又在那裏搶掠。吳越有過聯合滅梁的想法,但都被一些局限於吳越矛盾的人耽誤了。”


    “梁國就沒有擴張的想法嗎?”


    “梁國豈能沒有吞並吳越雄踞東南的想法?宋、陳兩國都是被梁國滅掉的。不過是梁國怕南下引得兩國聯合,自己反受其害。”


    “所以……”


    “聯合吳越、拿下梁國,而後以戰後利益再離間擊破吳越!”


    蘇道夔站了起來看著掛在牆上的地圖。


    “伯爺是覺得三國不會受離間?”


    蘇道夔點了點頭。


    “伯爺放心,我們不用拉攏吳越,隻要教唆梁國吞並吳越即可!”


    蘇道夔眼睛一亮。


    ……


    幾日後,楊文墨親自帶著財帛來到梁國。


    楊文墨讓大隊使團以順路視察荊湖、江南二路的名義緩行,自己則帶著幾個隨從先行到了梁國國都慶饒。


    到慶饒後,楊文墨在鎮撫司諜子的幫助下秘密會見了梁國國相梁莊。


    梁國有梁、蕭兩家,蕭家是梁國王室,梁家之前本姓鄧,後因功被賜姓梁。


    楚國滅亡梁國重新立國後,蕭栒被拜為大司馬,而梁莊則因為梁家在複國過程中提供了大量支持被推舉為國相。


    梁莊此人貪財。


    楊文墨等梁莊到後直接打開了兩個大箱子,裏麵裝滿了銀元。


    “國相可知大漢需要什麽?”


    “吞並吳越梁。”


    “國相此言差矣,吳越梁三國甲兵十餘萬,吞並三國,耗費軍資無數,這三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微薄國力又要被消耗一空,但大漢樂意找一個人,統管三地,使三地並為一地。”


    “楊先生是說?”


    “梁國難道不想吞並吳越做大東南嗎?”


    梁莊冷笑一聲。


    楊文墨拍了拍兩個大箱子。


    “國相隻要在朝上提出進攻吳越一統東南,荊州伯就願意保舉國相做吳國公,梁國複國,梁家出資甚巨,梁國百年,梁家功勞無數,不能就因為蕭家是王室,就永遠壓著梁家一頭啊。”


    說著,楊文墨抓幾根金條,拍在梁莊手上。


    “梁國進攻吳越,若不成功,你們不就能趁機吞並梁國了麽?”


    “欸,國相,隻要梁國南下,我荊州伯保證,湖廣軍會陳兵越國之西,威懾吳越兩國,使吳越兩國不能專心對付梁國,你們梁國還怕拿不下吳越之地?等拿下了吳越之地,國相大人拉攏大漢幫助大梁一統三地,可是大功一件,梁王定要賜你爵位財帛無數,而且此事對大漢大有好處,大漢也會賞賜國相,豈不美哉?”


    梁莊搓了搓手中金條,笑了。


    幾日後,使團到達梁國國都,梁王、梁莊、蕭栒出城迎接。


    提前出城和使團匯合的楊文墨從馬車裏走出來,來到梁王麵前。


    “外臣楊文墨,拜見大王。”


    “楊大人平身。”


    “欸,楊大人快快平身,快快平身。”梁王上前扶起楊文墨。“來,楊大人一路辛苦,寡人已在宮中設宴,為楊大人接風洗塵。”楊文墨隨梁王一起走向王駕,到梁莊和蕭栒身邊時,楊文墨對二人點了點頭,梁莊忙拱手俯身迴禮,而蕭栒則隻是點了一下頭。


    宴會上,梁王與楊文墨談笑風生。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梁王看向楊文墨,開口道,“不知楊大人此次前來,所為何事?”楊文墨微微一笑,站起身來,對著梁王拱手一禮,“大王,我家伯爺欲與梁國聯手,共圖大業。”


    “楊大人說笑了。”梁王搖頭道。“如今天下一統於漢,四海賓服,民生安定,哪有大業可圖?”


    楊文墨站起身走到宮殿正中央,整了整衣冠,正色曰:“荊州伯欲與大王聯手,吞並吳越,一統東南!”


    宴會頓時鴉雀無聲。


    梁王還沒有說話,蕭栒站了起來。“楊大人,吳越梁三國一心,梁國決不會吞並吳越,也沒有一統東南的想法,請楊大人慎言。”


    “楚國餘孽叛亂時,還是鎮南王的荊州伯請吳越梁三國出兵協助鎮壓,隻有大王給了我們幫助,吳越兩國故意延緩出兵。滅楚之時,我大漢與爾三國有約,三國乃大漢之臣屬,君王調集臣屬兵馬,臣屬故意拖延,是為抗命,當討伐之以為懲戒,今荊州伯就準備討伐吳越這兩國逆臣,請梁國出兵協助,荊州伯承諾,戰後吳越並於梁國,大漢東南之地,交給大王治理!”楊文墨也不看蕭栒,隻管對梁王說。


    “一派胡言!我等三國固然是大漢臣屬,但我三國國君王位承於祖宗,鎮南王是大漢皇帝封的王,豈能調動我三國兵馬?”蕭栒沉聲道。


    “大司馬不得無禮!鎮南王既然是大漢皇帝所封,他調兵之權也是大漢皇帝給的,代表的就是大漢皇帝!他吳越兩國不識抬舉拒不出兵,今日抗命,明日就謀逆叛亂!楊大人,此等逆臣,我大梁一定會出兵相助!”梁莊也站了起來。


    梁王見殿內氣氛緊張,自己腦袋也被吵得嗡嗡響,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尷尬地說:“今日宴席,是為楊大人接風洗塵,不談國事,不談國事,楊大人一路辛苦,不如早早去休息,諸位,這宴席,就到此為止吧。”


    蕭栒和梁莊相互瞪了一眼,坐迴自己的位置,宴席不歡而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河東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通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通落並收藏河東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