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奕部昨夜炸營?”封寇平愣了一下。
剛剛迴營的趙寄奴說:“不錯,不過……我和張邶都反應慢了,應當趁機劫營的。讓他們穩住了局麵。”
“看來是真的了。”封寇平自言自語道,而後拿出一封諜報。“五軍司諜報,昨夜趙匡奕叛亂失敗被殺,首級被秘密送進了張掖。”
“侯爺。”張恭說。“末將看,是時候決戰了!”
“張節製說說。”
“趙匡奕叛亂,說明我們的反間計起作用了,不過沒有達到分化他們兵力的效果。現在趙匡奕首級被送進城中,三萬大軍在北麵紮營待命,這崔榮定然是要準備突圍了。”
“張節製準備怎麽應對?”
“末將認為有兩種打法。一種是以靜製動,各部做好準備,但不主動出擊,同時派騎兵迂迴到三萬祁勒軍兩翼,若崔榮突圍,則三萬兵馬必然來接應,隻要他們出營,騎軍就對他們展開進攻,封住他們後路,把崔榮和他的援軍都包圍在張掖城外。至於另一種,則是分兵兩處,一處對進攻張掖,另一處進攻敵援軍營盤,硬吃下他們。”
“嗯,不錯。”封寇平點了點頭。“眾將聽令,著張恭帶本部兵馬駐守張掖城北,一旦崔榮出城,就地阻擊,同時安排對敵援軍的進攻。著趙寄奴帶八千騎兵進至敦煌城南,襲擊敵撤退部隊。你二人務求殺傷敵軍,不必與之死鬥。”
眾將領命後迴營布置。
但誰都沒想到的一種情況出現了。
兩個時辰後,張掖城內派出使者見封寇平,獻上了一個匣子,匣中是趙匡奕的人頭。
“我們大王說,趙匡奕是大漢逆賊,他代為懲處,現在向靖北侯和大漢皇帝陛下獻上趙匡奕的首級。我們大王願意主動退出張掖、敦煌,向大漢稱臣納貢,世代幫陛下鎮守西北。”
封寇平把匣子合上。
“你先迴去吧,我們考慮考慮。”
使者走後,封寇平召來了張恭和趙寄奴。
“崔榮派了使者來,獻上了趙匡奕的腦袋,想要求和,還說會退出張掖、敦煌,向我大漢稱臣納貢,你們怎麽看?”
張恭搖搖頭說。“笑話,崔榮勃勃野心難道侯爺不知道嗎?此番崔榮雖然損失慘重,但他畢竟還保有四萬人馬,若把他放迴去,就是給他喘息的機會。侯爺,崔榮這次能攪動諸國餘孽吸引各路兵馬,並且自己敢孤注一擲攻取西涼路,他迴去了,西北就永無寧日。不如和他在張掖城外決戰,就算是不能拿下他,也得把他手裏的兵馬打殘!”
“可是,張節製。”在一旁坐著的趙寄奴站了起來。“我們在這裏固然能最大程度的殺傷崔榮手下有生力量,但崔榮是為求活,部下的元戎兵也會為了迴到草原奮力一搏,把他打垮,我們這一路大軍也損失不小,也就是說,一整場戰事下來,我們打沒了西涼軍、朔北軍,還打殘了薊北軍、河西軍!陛下還在朔北,等於是我們和元戎的前線,身邊隻有顧敬章和他手下的六萬遼東軍,也煩帖爾前番被穩住了,但他若迴過味來,全力南下,憑著我們一支疲敝之師擋不他。大漢北邊就是靠西涼軍、朔北軍、薊北軍、遼東軍四軍為先鋒,隴西軍、河西軍、河東軍三軍為後衛,拱衛京師不被元戎威脅。北方防線漫長,元戎攻,我們守,太被動了,所以耽誤之急應當是快點結束西涼戰事,然後迴師拱衛陛下,同時從後方調兵充實北方防線。”
“寄奴說的有理。”封寇平拍了一下案子。“不過也不能這樣輕易放了崔榮,在他之前開的條件基礎之上,他得把所部的馬匹全部留下,作為賠償。”
接下來的幾天,兩邊使者開始交換條件,但一連幾天都沒有結果。
“奶奶的,崔榮這老小子是在拖延時間,他定然是告訴了也煩帖爾我們主力大軍都在西涼,他要拖到也煩帖爾南下!然後逼我們退兵。”張恭在帥帳發牢騷。
“他不想談,就打服他。”封寇平走到掛著的地圖前。
“張恭,一個時辰後我會派陳友張信二將去接管你的城北防線,你帶著所部兵馬趁夜攻打敵援軍大營!趙寄奴,你收迴所部人馬,對張恭進行配合。”
張恭把進攻時機選在了第二天淩晨。
張邶帶著騎兵扮作元戎斥候的樣子接近了營寨。
熬夜站哨的哨兵此時正在疲憊之中,見有人來了強打精神。
“什麽人!”
“迴營的斥候!探得南人準備進攻,來稟報將軍!”
“口令!”
沒有口令,一支箭射穿了哨兵的咽喉,張邶幾人用繩索拉倒了拒馬,率先衝進大營。
後麵張恭的大軍隨之而來。
喊殺聲驚醒了元戎人,許多人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就拿著刀跑出帳子。
大批元戎士卒往營外跑,又撞上了外圍的趙寄奴。
統兵的將領見勢不妙,下令北撤,結果演變為了潰敗。
等張掖城內崔榮得到消息,這批援兵已經被就地包圍,損失不明。
到了正午,張掖城上懸起白旗,城門打開,崔榮跪在地上出城。“伏祈侯爺放小人一條生路!小人迴到草原,一定不再南下,為大漢西北做藩屏!”
封寇平見崔榮身後兵馬一個個嚴陣以待,知道崔榮準備殊死一搏,於是下令讓張恭接管敦煌,才接受了崔榮的投降。
而後封寇平帶大軍迴轉,撤往朔北。
……
大梁,主持朝局的裴準看著戰報歎了一口氣。“整個西涼被打殘了,西涼軍、朔北軍兩支大軍打沒了,薊北軍、河西軍損失慘重,此戰雖勝,為敗之勝者。”而後把一封奏章發往朔北。
奏章內容是裴準和耿離帶著樞密院和兵部擬定的安定北邊方略。其中包括取消西涼軍,改為西涼營,並入隴西軍,取消薊北軍,改為薊北營,並入朔北軍,張恭領朔北軍節製,放棄西域宣撫司召迴耿巡。授張恭鎮北將軍銜,令張恭經營一條朔北—西涼防線,抵禦元戎南侵。
這標誌著剛剛一統的漢朝在北方全麵收縮,進入戰略防禦階段。
剛剛迴營的趙寄奴說:“不錯,不過……我和張邶都反應慢了,應當趁機劫營的。讓他們穩住了局麵。”
“看來是真的了。”封寇平自言自語道,而後拿出一封諜報。“五軍司諜報,昨夜趙匡奕叛亂失敗被殺,首級被秘密送進了張掖。”
“侯爺。”張恭說。“末將看,是時候決戰了!”
“張節製說說。”
“趙匡奕叛亂,說明我們的反間計起作用了,不過沒有達到分化他們兵力的效果。現在趙匡奕首級被送進城中,三萬大軍在北麵紮營待命,這崔榮定然是要準備突圍了。”
“張節製準備怎麽應對?”
“末將認為有兩種打法。一種是以靜製動,各部做好準備,但不主動出擊,同時派騎兵迂迴到三萬祁勒軍兩翼,若崔榮突圍,則三萬兵馬必然來接應,隻要他們出營,騎軍就對他們展開進攻,封住他們後路,把崔榮和他的援軍都包圍在張掖城外。至於另一種,則是分兵兩處,一處對進攻張掖,另一處進攻敵援軍營盤,硬吃下他們。”
“嗯,不錯。”封寇平點了點頭。“眾將聽令,著張恭帶本部兵馬駐守張掖城北,一旦崔榮出城,就地阻擊,同時安排對敵援軍的進攻。著趙寄奴帶八千騎兵進至敦煌城南,襲擊敵撤退部隊。你二人務求殺傷敵軍,不必與之死鬥。”
眾將領命後迴營布置。
但誰都沒想到的一種情況出現了。
兩個時辰後,張掖城內派出使者見封寇平,獻上了一個匣子,匣中是趙匡奕的人頭。
“我們大王說,趙匡奕是大漢逆賊,他代為懲處,現在向靖北侯和大漢皇帝陛下獻上趙匡奕的首級。我們大王願意主動退出張掖、敦煌,向大漢稱臣納貢,世代幫陛下鎮守西北。”
封寇平把匣子合上。
“你先迴去吧,我們考慮考慮。”
使者走後,封寇平召來了張恭和趙寄奴。
“崔榮派了使者來,獻上了趙匡奕的腦袋,想要求和,還說會退出張掖、敦煌,向我大漢稱臣納貢,你們怎麽看?”
張恭搖搖頭說。“笑話,崔榮勃勃野心難道侯爺不知道嗎?此番崔榮雖然損失慘重,但他畢竟還保有四萬人馬,若把他放迴去,就是給他喘息的機會。侯爺,崔榮這次能攪動諸國餘孽吸引各路兵馬,並且自己敢孤注一擲攻取西涼路,他迴去了,西北就永無寧日。不如和他在張掖城外決戰,就算是不能拿下他,也得把他手裏的兵馬打殘!”
“可是,張節製。”在一旁坐著的趙寄奴站了起來。“我們在這裏固然能最大程度的殺傷崔榮手下有生力量,但崔榮是為求活,部下的元戎兵也會為了迴到草原奮力一搏,把他打垮,我們這一路大軍也損失不小,也就是說,一整場戰事下來,我們打沒了西涼軍、朔北軍,還打殘了薊北軍、河西軍!陛下還在朔北,等於是我們和元戎的前線,身邊隻有顧敬章和他手下的六萬遼東軍,也煩帖爾前番被穩住了,但他若迴過味來,全力南下,憑著我們一支疲敝之師擋不他。大漢北邊就是靠西涼軍、朔北軍、薊北軍、遼東軍四軍為先鋒,隴西軍、河西軍、河東軍三軍為後衛,拱衛京師不被元戎威脅。北方防線漫長,元戎攻,我們守,太被動了,所以耽誤之急應當是快點結束西涼戰事,然後迴師拱衛陛下,同時從後方調兵充實北方防線。”
“寄奴說的有理。”封寇平拍了一下案子。“不過也不能這樣輕易放了崔榮,在他之前開的條件基礎之上,他得把所部的馬匹全部留下,作為賠償。”
接下來的幾天,兩邊使者開始交換條件,但一連幾天都沒有結果。
“奶奶的,崔榮這老小子是在拖延時間,他定然是告訴了也煩帖爾我們主力大軍都在西涼,他要拖到也煩帖爾南下!然後逼我們退兵。”張恭在帥帳發牢騷。
“他不想談,就打服他。”封寇平走到掛著的地圖前。
“張恭,一個時辰後我會派陳友張信二將去接管你的城北防線,你帶著所部兵馬趁夜攻打敵援軍大營!趙寄奴,你收迴所部人馬,對張恭進行配合。”
張恭把進攻時機選在了第二天淩晨。
張邶帶著騎兵扮作元戎斥候的樣子接近了營寨。
熬夜站哨的哨兵此時正在疲憊之中,見有人來了強打精神。
“什麽人!”
“迴營的斥候!探得南人準備進攻,來稟報將軍!”
“口令!”
沒有口令,一支箭射穿了哨兵的咽喉,張邶幾人用繩索拉倒了拒馬,率先衝進大營。
後麵張恭的大軍隨之而來。
喊殺聲驚醒了元戎人,許多人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就拿著刀跑出帳子。
大批元戎士卒往營外跑,又撞上了外圍的趙寄奴。
統兵的將領見勢不妙,下令北撤,結果演變為了潰敗。
等張掖城內崔榮得到消息,這批援兵已經被就地包圍,損失不明。
到了正午,張掖城上懸起白旗,城門打開,崔榮跪在地上出城。“伏祈侯爺放小人一條生路!小人迴到草原,一定不再南下,為大漢西北做藩屏!”
封寇平見崔榮身後兵馬一個個嚴陣以待,知道崔榮準備殊死一搏,於是下令讓張恭接管敦煌,才接受了崔榮的投降。
而後封寇平帶大軍迴轉,撤往朔北。
……
大梁,主持朝局的裴準看著戰報歎了一口氣。“整個西涼被打殘了,西涼軍、朔北軍兩支大軍打沒了,薊北軍、河西軍損失慘重,此戰雖勝,為敗之勝者。”而後把一封奏章發往朔北。
奏章內容是裴準和耿離帶著樞密院和兵部擬定的安定北邊方略。其中包括取消西涼軍,改為西涼營,並入隴西軍,取消薊北軍,改為薊北營,並入朔北軍,張恭領朔北軍節製,放棄西域宣撫司召迴耿巡。授張恭鎮北將軍銜,令張恭經營一條朔北—西涼防線,抵禦元戎南侵。
這標誌著剛剛一統的漢朝在北方全麵收縮,進入戰略防禦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