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
大梁宮內的氣氛隨著一封封諜報戰報的傳入緊張了起來,幾道命令接連發出,李存鄴停掉了朝會,召集了左右丞相、樞密相、六部主官和四司總節製到殿前布置沙盤地圖。
“兵部戶部,南方錢糧供應是否能夠保證。”
“迴陛下。”兵部尚書答道。“兵部已經開始動員淮北地方軍了,現在有淮北軍、蜀軍兩路大軍隨時可以進荊湖路支援,蜀中囤積的軍糧可以順九廬江而下,是主要糧草來源。還有吳越梁三國兵馬可以調度。”
“戶部錢糧僅能支持鎮南王打三個月,三個月若不能平叛,我們就必須要強征糧草了。”
“四司呢?鎮南王可有消息?”
“迴陛下。”內廷司節製說。“四司情報匯總了,鎮南王挾製幾個楚地大族族長和楚平君、陳郢候,且有四萬精銳在手,憑陳郢城而戰,叛軍攻不進去。”
“太常,你們樞密府的計劃呢?”
“樞密府參議認為四萬精兵足以平叛了,不過,陛下,為了保險,臣建議先抽調吳越梁三地兵馬西進協防地方州縣,再讓蜀軍從西麵、淮北軍從北麵向陳郢進攻,逐步掃清地方叛黨,最後在陳郢城下解決……”
顏太常話還沒說完,又是幾封戰報和諜報傳了上來,還有兩個八百裏加急的戰報,送戰報的軍士身後插著三支黑旗,那是敗報。
“邯鄲出現前齊餘黨,打的是袁家旗號,邯鄲現已淪陷。”
“江陵淪陷,叛黨截斷九廬江,蜀中糧草受阻!”
“蜀人叛亂,與巴人相攻伐……”
大臣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存鄴留下了裴準、耿離、顏太常、四司總節製和幾個從河東提拔上來的大臣。
“看看吧,崔榮在祁勒就能掀翻了天……”
耿離說:“陛下,當務之急不在南,而在北,南邊就算拉上南夷一起生事,十幾萬大軍完全夠用,那些叛軍成不了氣候,關鍵就在於北邊,如果北邊沒有扛住崔榮的進攻,大半的錢糧兵力都要被調去,南北唿應,我們就麻煩了。”
“說說你想怎麽做。”
耿離走到沙盤前。“齊地叛軍起事突然,不過不成大氣候,著河東軍平叛,河西軍可作為河東、朔北、薊北三地後援。淮北軍按兵不動,根據南北戰況調動支援,隴西軍直接加強到西涼,耿巡自尋戰機擊崔榮之側翼,顧敬章、盛懷玉出遼東使元戎不能全力支援崔榮。”
顏太常補充說:“元戎兩個打法,要麽南下北地,牽製我們在北方、東北方兵力不能向西支援,要麽直接和崔榮合兵一處。如果是前者,就讓林克景、張恭在朔北薊北按兵不動,如果是後者,就讓林克景支援西涼,張恭堅守朔北、薊北。”
李存鄴看了看沙盤,點了點頭。“你們布置下去。”
“慢著。”裴準突然說。“有一步險棋,走成了,南方可以大定。”
李存鄴看向了裴準。“吳越梁三國,我們當年許諾他們複國,如今他們雖然依附於我們,可畢竟有自己的兵馬、稅收、朝堂,總歸是個隱患,如果說均田出畝在楚地的推行是困難,在吳越梁就是根本推不下去。如果能接這個機會消耗,甚至吸收三國兵馬……”
“裴相是說讓三國兵馬協助楚地平叛?”
“不,北線危急,調三國兵馬北上!”
“他們怕是不會執行吧。”
“把淮北軍陳列在淮水,如果三國兵馬抗命,就馬上南下!”
“南北兩線作戰就很吃力了,難道還要再開辟一處戰場?”顏太常有些急了。
“不,不,太常,陛下,三國是為陛下之臣,陛下調兵,三國必須得從,就算是現在不南下,以後我們也有直接對三國發難的理由,總之,我們要把三國兵馬調出去,能調多少是多少,調出去的兵馬就不放迴去了,再讓鎮南王把叛軍趕到三國境內,讓叛軍和三國軍消耗去吧。”
“可北方……”顏太常還有些猶豫。
“哎呀,我的顏大樞密!這和之前的戰策有區別嗎?啊?不過是多調了三國的兵馬,別忘了,我們陛下還是漢王的時候,三國就說了,兵馬依附於漢王指揮。”
李存鄴清了清嗓子。“就按太常說的辦吧,本來北線就緊張,調來些兵馬總沒錯。”
又一封諜報送到了殿內。
“崔榮南下,直撲龜茲。”
諜報異常簡短。
幾人圍著沙盤。
“龜茲?之前我去敲打了一番,倒是不會直接依附於崔榮,不過……”耿離皺緊了眉頭。“不過如果崔榮兵鋒太盛,怕是龜茲就要望風而降了。到時候,到時候西域能頂住,耿巡哪裏也危險了啊。”
顏太常指著西涼。“西涼、西域宣撫司互為犄角之勢,既然崔榮沒有直接選擇碰西涼,而是去打西域,那就讓崔玄矩帶西涼軍出兵,主動去尋戰機,擊退崔榮。”
第二封北麵的戰報傳來。“元戎整兵十三萬南下薊北。”
李存鄴看了一眼,點了點頭。“好,既然如此,就主動地打,不但讓崔玄矩主動出擊,顧敬章、林克景、盛懷玉三部,都主動去進攻元戎,讓張恭守住就是了。告訴封寇平,朕許他放開手腳讓將領們去幹。崔榮和一些前朝遺黨想要南北唿應,我們就在南北兩線破局!南有蘇道夔 、北有封寇平,朕身邊有裴準、耿離、顏太常,朕有你們五人,還怕誰?”
……
龜茲城外,趙匡奕作為先鋒兵抵龜茲,他看著這座陌生的城池,眼中有些不屑,雖然他作為代王亡了國,但他畢竟在魏國時駐守代地邊境,直麵元戎兵鋒,西域的小國,他還是不怕的。
他沒有急於攻城,等崔榮的大軍到了,龜茲一定會投降。
龜茲城內人心惶惶,耿巡調來協防的三百漢軍統領堅決抵抗,但龜茲王和宰相卻很是猶豫。
耿巡此時正帶著聯軍來支援。這是統領給龜茲王的承諾。
但龜茲王怕在耿巡來之前城就破了,到時候崔榮完全可以搶掠一番再撤退,自己沒準還要被報複。
於是他一麵安撫統領,一麵派人和趙匡奕談判,拖延時間。
隻要不開戰,等耿巡一到,崔榮自然退兵。
此時的崔榮坐在馬上,已經隱隱能夠看見趙匡奕的營寨,無數攻城器具運輸過去,一個元戎兵和他說了些什麽,崔榮咧嘴笑了。“好,該讓李存鄴吃點苦頭了。”
大梁宮內的氣氛隨著一封封諜報戰報的傳入緊張了起來,幾道命令接連發出,李存鄴停掉了朝會,召集了左右丞相、樞密相、六部主官和四司總節製到殿前布置沙盤地圖。
“兵部戶部,南方錢糧供應是否能夠保證。”
“迴陛下。”兵部尚書答道。“兵部已經開始動員淮北地方軍了,現在有淮北軍、蜀軍兩路大軍隨時可以進荊湖路支援,蜀中囤積的軍糧可以順九廬江而下,是主要糧草來源。還有吳越梁三國兵馬可以調度。”
“戶部錢糧僅能支持鎮南王打三個月,三個月若不能平叛,我們就必須要強征糧草了。”
“四司呢?鎮南王可有消息?”
“迴陛下。”內廷司節製說。“四司情報匯總了,鎮南王挾製幾個楚地大族族長和楚平君、陳郢候,且有四萬精銳在手,憑陳郢城而戰,叛軍攻不進去。”
“太常,你們樞密府的計劃呢?”
“樞密府參議認為四萬精兵足以平叛了,不過,陛下,為了保險,臣建議先抽調吳越梁三地兵馬西進協防地方州縣,再讓蜀軍從西麵、淮北軍從北麵向陳郢進攻,逐步掃清地方叛黨,最後在陳郢城下解決……”
顏太常話還沒說完,又是幾封戰報和諜報傳了上來,還有兩個八百裏加急的戰報,送戰報的軍士身後插著三支黑旗,那是敗報。
“邯鄲出現前齊餘黨,打的是袁家旗號,邯鄲現已淪陷。”
“江陵淪陷,叛黨截斷九廬江,蜀中糧草受阻!”
“蜀人叛亂,與巴人相攻伐……”
大臣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存鄴留下了裴準、耿離、顏太常、四司總節製和幾個從河東提拔上來的大臣。
“看看吧,崔榮在祁勒就能掀翻了天……”
耿離說:“陛下,當務之急不在南,而在北,南邊就算拉上南夷一起生事,十幾萬大軍完全夠用,那些叛軍成不了氣候,關鍵就在於北邊,如果北邊沒有扛住崔榮的進攻,大半的錢糧兵力都要被調去,南北唿應,我們就麻煩了。”
“說說你想怎麽做。”
耿離走到沙盤前。“齊地叛軍起事突然,不過不成大氣候,著河東軍平叛,河西軍可作為河東、朔北、薊北三地後援。淮北軍按兵不動,根據南北戰況調動支援,隴西軍直接加強到西涼,耿巡自尋戰機擊崔榮之側翼,顧敬章、盛懷玉出遼東使元戎不能全力支援崔榮。”
顏太常補充說:“元戎兩個打法,要麽南下北地,牽製我們在北方、東北方兵力不能向西支援,要麽直接和崔榮合兵一處。如果是前者,就讓林克景、張恭在朔北薊北按兵不動,如果是後者,就讓林克景支援西涼,張恭堅守朔北、薊北。”
李存鄴看了看沙盤,點了點頭。“你們布置下去。”
“慢著。”裴準突然說。“有一步險棋,走成了,南方可以大定。”
李存鄴看向了裴準。“吳越梁三國,我們當年許諾他們複國,如今他們雖然依附於我們,可畢竟有自己的兵馬、稅收、朝堂,總歸是個隱患,如果說均田出畝在楚地的推行是困難,在吳越梁就是根本推不下去。如果能接這個機會消耗,甚至吸收三國兵馬……”
“裴相是說讓三國兵馬協助楚地平叛?”
“不,北線危急,調三國兵馬北上!”
“他們怕是不會執行吧。”
“把淮北軍陳列在淮水,如果三國兵馬抗命,就馬上南下!”
“南北兩線作戰就很吃力了,難道還要再開辟一處戰場?”顏太常有些急了。
“不,不,太常,陛下,三國是為陛下之臣,陛下調兵,三國必須得從,就算是現在不南下,以後我們也有直接對三國發難的理由,總之,我們要把三國兵馬調出去,能調多少是多少,調出去的兵馬就不放迴去了,再讓鎮南王把叛軍趕到三國境內,讓叛軍和三國軍消耗去吧。”
“可北方……”顏太常還有些猶豫。
“哎呀,我的顏大樞密!這和之前的戰策有區別嗎?啊?不過是多調了三國的兵馬,別忘了,我們陛下還是漢王的時候,三國就說了,兵馬依附於漢王指揮。”
李存鄴清了清嗓子。“就按太常說的辦吧,本來北線就緊張,調來些兵馬總沒錯。”
又一封諜報送到了殿內。
“崔榮南下,直撲龜茲。”
諜報異常簡短。
幾人圍著沙盤。
“龜茲?之前我去敲打了一番,倒是不會直接依附於崔榮,不過……”耿離皺緊了眉頭。“不過如果崔榮兵鋒太盛,怕是龜茲就要望風而降了。到時候,到時候西域能頂住,耿巡哪裏也危險了啊。”
顏太常指著西涼。“西涼、西域宣撫司互為犄角之勢,既然崔榮沒有直接選擇碰西涼,而是去打西域,那就讓崔玄矩帶西涼軍出兵,主動去尋戰機,擊退崔榮。”
第二封北麵的戰報傳來。“元戎整兵十三萬南下薊北。”
李存鄴看了一眼,點了點頭。“好,既然如此,就主動地打,不但讓崔玄矩主動出擊,顧敬章、林克景、盛懷玉三部,都主動去進攻元戎,讓張恭守住就是了。告訴封寇平,朕許他放開手腳讓將領們去幹。崔榮和一些前朝遺黨想要南北唿應,我們就在南北兩線破局!南有蘇道夔 、北有封寇平,朕身邊有裴準、耿離、顏太常,朕有你們五人,還怕誰?”
……
龜茲城外,趙匡奕作為先鋒兵抵龜茲,他看著這座陌生的城池,眼中有些不屑,雖然他作為代王亡了國,但他畢竟在魏國時駐守代地邊境,直麵元戎兵鋒,西域的小國,他還是不怕的。
他沒有急於攻城,等崔榮的大軍到了,龜茲一定會投降。
龜茲城內人心惶惶,耿巡調來協防的三百漢軍統領堅決抵抗,但龜茲王和宰相卻很是猶豫。
耿巡此時正帶著聯軍來支援。這是統領給龜茲王的承諾。
但龜茲王怕在耿巡來之前城就破了,到時候崔榮完全可以搶掠一番再撤退,自己沒準還要被報複。
於是他一麵安撫統領,一麵派人和趙匡奕談判,拖延時間。
隻要不開戰,等耿巡一到,崔榮自然退兵。
此時的崔榮坐在馬上,已經隱隱能夠看見趙匡奕的營寨,無數攻城器具運輸過去,一個元戎兵和他說了些什麽,崔榮咧嘴笑了。“好,該讓李存鄴吃點苦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