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來全不費工夫啊。”郭昶笑了笑,馬上派人帶著田穀村的村民去追。
許協、荀裕幾人沿著田穀兒子指的小路狂奔。
“快,快,要是被人發現那村長死了後麵馬上就有人追上來。”
荀裕正催促時幾支羽箭就射了過來。
“大齊王旗衛在此,前方歹人速速停下!”
荀裕咬了咬牙朝給幾個人使眼色,八個青龍司諜子就朝荀堅點了點頭,而後拔刀衝向追兵。
“快!”荀堅沒有再看那幾個諜子,而是催促剩下的五人繼續走。
郭昶後悔自己太過托大,隻帶了三十個人。八個悍不畏死的“刺客”死死的拖住了他們追擊的步伐。
等最後一個諜子發現自己的同僚都死了以後,他露出了笑,舉刀自刎。
郭昶知道自己沒可能追上那幾個人了。他隻能希望四鎮能派兵堵截。
田穀的兒子看了看四周。他看到了一棵枯樹。“上差,到了。”荀裕四周看了看,看到了影影綽綽的鄴城城樓。“倒是聰明啊,玩燈下黑。走吧。”
田穀的兒子牽著田穀孫子的手往迴走。他心裏百感交集。“慢著!”他扭頭往迴看。“上差有何吩咐。”他隻看到了一陣寒光。
傍晚。
郭昶趕了過來。四鎮的兵沒能堵住對方。他們發現了田穀兒子和孫子的屍首。郭昶吐了一口痰,給邯鄲傳信。
張靖無奈隻能把消息上報給齊王。
消息傳到楚國。屈子憶正在和楚國大將軍葉靖宣下棋。等信使把信念完,屈子憶落下了最後一子。“師出有名了。”
幾日後,齊國傳出消息,魏國質子許協,先生許稷被刺客殺害,刺客逃往魏國。許畢命令使者問責齊國,但沒想到楚、齊、燕三國突然宣布聯軍討伐魏國,原因是魏國有人為了奪權刺殺儲君,破壞禮製,質子許協在邯鄲多年品行優良,齊王要給許協“報仇”。
魏國朝堂一片嘩然。隻有裴世邢了然,許協被李符準救到河東了。
許協在河東節製府上。
李符準安置好了許協和許稷後陷入了深思。楚、齊、燕三國已經從三個方向準備進攻了。河東的壓力會很大。他要不要把許協送到大梁,昭告天下,許協是被河東救走了?但李符準看到了崔家的崛起,現在北地的語文成化也利用許畢染指大梁了。難道他李符準就隻能坐困河東嗎?
李符準想到了一個人。他來到了裴準住處。
“小先生。符準有一事向問。”裴準沒有客氣。“將軍問吧。”
“我若是把世子留在河東,等形式嚴峻了再把世子抬出來可行嗎?”
裴準笑了。“我懂,將軍也是一時迷了心智,這麽簡單的事情都看不出了。世子拿不拿出來,三國都會來討伐我們。從許畢監國的那一刻,三國就準備好了這一天。無非是他們沒想到將軍手下有實力能救出世子。將軍,世子的才能你知道。即便是你現在不把他送迴大梁,等許畢和許秩兩敗俱傷了再送,將軍的意思世子還會不知道嗎?我看不如現在就把世子送迴大梁,早登王位,這樣河東也不用靠著自己麵對三國二十多萬大軍了。”
李符準點了點頭。“小先生早些歇息,我先走了。事情我再考慮考慮。”“隻怕再考慮就要出變故了。”
裴準說的沒錯。
大梁城內,漸漸流傳起了兩種聲音。一個是說許秩殺了許協,一說是許畢殺了許協。
隨著聲音的流傳,大梁內外局勢也緊張了起來。許畢接連下令讓內衛和殿前司加強王宮戒備,赤蛟衛調動頻繁,董綽以兵馬司之權收迴了禁軍對龍驤衛的掌控權。而飛熊衛、虎賁衛則拒絕了董綽的收編。
一日早朝,崔寧宣布無事退朝時,高炳宣突然奏事。“公子,臣請剝奪隴西公許秩宗室之職權,調查其刺殺儲君之罪責!”
朝堂上一片嘩然。許秩把笏板放下。“臣願意接受調查,但臣想問一問,現在,是誰更不想儲君迴來!”
第二日,楚國使臣糜滕覲見許畢,說隻要魏國交還齊國的質子,並交出刺殺許協的兇手,三國聯軍就會撤退。人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毒計,三國是想讓許畢、許秩,或者說是北地、西涼開戰。
但河東也傳來了消息,許協沒有被殺,是被救到了河東,現在正在往大梁趕路。
三國使臣對這個消息都不予采信。葉靖宣甚至親自修書直言這是魏國的緩兵之計。
李符準知道消息後苦笑一聲。當即命令副將吳衝先行帶著八萬兵馬南下準備抵禦楚國。“楚國向來號稱帶甲百萬,估計這次出動的兵力也是空前的。加上葉靖宣塑有智謀。老吳你去了就依靠合肥、南陽互為犄角之勢,堅守不動,寸土必爭。等我們接觸齊、燕之圍後再行打算。”
大梁,漆黑的夜晚,王宮突然點起了無數火把,高炳宣、董綽打著鋤國賊的口號討伐許秩、崔浩。許畢宣布自立為王,奉高炳宣為丞相,董綽為大將軍。
城外的赤蛟衛開始以拱衛王駕的名義挺進大梁城。
龍驤衛也收到了董綽抵禦虎賁、飛熊二衛的命令,但董綽並沒有完全掌握龍驤衛,龍驤衛發生嘩變內訌。虎賁衛、飛熊衛迅速絞殺了虎賁衛內支持許畢的將軍和軍隊,向赤蛟衛發動了進攻。
城內,董綽帶著一千精銳試圖奪下城門把赤蛟衛迎進來,但崔允崔倪二人組織起了兩殿直前司裏忠於自己的兵力,兩支人馬在城內發生了巷戰。高炳宣利用收買的人脈打開了一個偏門把赤蛟衛放進了城,與董綽裏應外合將崔允、崔倪二人包圍。但五軍府節製趙樽、九邊巡督府節製祁元凱則率領兩府所屬兵馬和虎賁、飛熊衛兩衛進入城中支援崔允、崔倪。
赤蛟衛畢竟是邊軍,常年和元戎人作戰,戰力不俗。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赤蛟衛打穿了崔允、崔倪二人手下部隊,與董綽匯合。
董綽清點手下兵力發現僅餘五千多人,馬上退守王城。
趙樽、祁元凱組織兵馬把王城圍得水泄不通。
幾個時辰後,許秩,崔浩帶著人馬來到城下。“許畢!你為奪王位,刺殺儲君,一則無君,二則無兄,罪大惡極!董綽高炳宣,你二人助紂為虐,現在我們拿下王宮是遲早的,但我們不想看到大魏王宮橫遭兵禍,隻要你二人交出許畢,我就免你二人不死!”許秩親自喊話。
接著幾萬大軍一起唿喝。“交出許畢,免其死罪!”
許畢、高炳宣、董綽三人正在宮中。
許畢有些瘋癲,他指著董綽破口大罵。“你不是說赤蛟衛都是百戰精銳嗎?你不是說你有把握在兩個時辰內拿下許秩崔浩嗎?怎麽,怎麽我們被圍在王城了?”
董綽嗤笑一聲。高炳宣則對許畢怒目而視。“誰知道你是如此沉不住氣,成不了大事的家夥!你要動手為何不先和我們兩個商議?你突然帶著親衛動手,我二人一點準備都沒有!董綽連虎賁衛都沒有完全控製住。我們集結兵力的時候難道他們就不能有所準備?赤蛟衛再能打他能抗住其他三衛的進攻?若不是我賺開一個城門把赤蛟衛放進來,赤蛟衛就要覆滅在大梁城下!現在,我們堅守王城,王城城牆比大梁城都要堅固。代侯知道了會直接南下支援我們的。”
大梁之變震驚天下。
楚國,襄陽大營。屈子憶拿著糜滕傳來的密報。“我當時隻以為魏人會因為許秩和許協打起來,沒想到會這樣。現在魏國西涼、北地、大梁整個都要亂成一鍋粥了。李符準隻能孤軍抵抗我們了。”
葉靖宣點了點頭。“現在發兵,大兵壓境,不愁拿不下河東。”
屈子憶搖了搖頭。“等,現在還不是時候。李符準曾經用區區四萬河西軍就能擊退齊國、燕國大軍,拿下河東,雖然我們後來差點打下合肥,但那也是因為李符準在河東損耗兵力精力,無力再戰。現在李符準坐擁河東沃土,養兵屯甲十萬餘,抗住我們三國也不是不可能。等許畢、許秩爭出高低,就會有兵力馬上馳援河東,到時候勝敗猶未可知。不如先讓許畢許秩分出高下。到時候餘下的那個人就會發現河東也是一個威脅。到時候河東才是真的孤軍啊。”
葉靖宣笑了。“好,有先生這樣的才俊我大楚何愁不能北上稱霸。”
屈子憶又拿出了另外一封信。“河東說許協被救走了,可能是真的。現在許協還沒有被送到大梁,說明李符準也有野心。不過是我們現在進逼河東,大梁又局勢混亂,李符準還不能貿然行動。等吧,等大梁局勢明朗了河東也會分出精力去參與大梁的爭鬥,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了。將軍,等大梁局勢明朗,許秩和許畢兩人中的一個交出另外一人的人頭,我們就先行撤退。”
葉靖宣點了點地圖。“子憶還是年輕啊。到時候,讓襄陽守軍和一部分人往南撤,我們帶精銳留在襄陽。他們南撤後再走小路趕到樊城。”
許協、荀裕幾人沿著田穀兒子指的小路狂奔。
“快,快,要是被人發現那村長死了後麵馬上就有人追上來。”
荀裕正催促時幾支羽箭就射了過來。
“大齊王旗衛在此,前方歹人速速停下!”
荀裕咬了咬牙朝給幾個人使眼色,八個青龍司諜子就朝荀堅點了點頭,而後拔刀衝向追兵。
“快!”荀堅沒有再看那幾個諜子,而是催促剩下的五人繼續走。
郭昶後悔自己太過托大,隻帶了三十個人。八個悍不畏死的“刺客”死死的拖住了他們追擊的步伐。
等最後一個諜子發現自己的同僚都死了以後,他露出了笑,舉刀自刎。
郭昶知道自己沒可能追上那幾個人了。他隻能希望四鎮能派兵堵截。
田穀的兒子看了看四周。他看到了一棵枯樹。“上差,到了。”荀裕四周看了看,看到了影影綽綽的鄴城城樓。“倒是聰明啊,玩燈下黑。走吧。”
田穀的兒子牽著田穀孫子的手往迴走。他心裏百感交集。“慢著!”他扭頭往迴看。“上差有何吩咐。”他隻看到了一陣寒光。
傍晚。
郭昶趕了過來。四鎮的兵沒能堵住對方。他們發現了田穀兒子和孫子的屍首。郭昶吐了一口痰,給邯鄲傳信。
張靖無奈隻能把消息上報給齊王。
消息傳到楚國。屈子憶正在和楚國大將軍葉靖宣下棋。等信使把信念完,屈子憶落下了最後一子。“師出有名了。”
幾日後,齊國傳出消息,魏國質子許協,先生許稷被刺客殺害,刺客逃往魏國。許畢命令使者問責齊國,但沒想到楚、齊、燕三國突然宣布聯軍討伐魏國,原因是魏國有人為了奪權刺殺儲君,破壞禮製,質子許協在邯鄲多年品行優良,齊王要給許協“報仇”。
魏國朝堂一片嘩然。隻有裴世邢了然,許協被李符準救到河東了。
許協在河東節製府上。
李符準安置好了許協和許稷後陷入了深思。楚、齊、燕三國已經從三個方向準備進攻了。河東的壓力會很大。他要不要把許協送到大梁,昭告天下,許協是被河東救走了?但李符準看到了崔家的崛起,現在北地的語文成化也利用許畢染指大梁了。難道他李符準就隻能坐困河東嗎?
李符準想到了一個人。他來到了裴準住處。
“小先生。符準有一事向問。”裴準沒有客氣。“將軍問吧。”
“我若是把世子留在河東,等形式嚴峻了再把世子抬出來可行嗎?”
裴準笑了。“我懂,將軍也是一時迷了心智,這麽簡單的事情都看不出了。世子拿不拿出來,三國都會來討伐我們。從許畢監國的那一刻,三國就準備好了這一天。無非是他們沒想到將軍手下有實力能救出世子。將軍,世子的才能你知道。即便是你現在不把他送迴大梁,等許畢和許秩兩敗俱傷了再送,將軍的意思世子還會不知道嗎?我看不如現在就把世子送迴大梁,早登王位,這樣河東也不用靠著自己麵對三國二十多萬大軍了。”
李符準點了點頭。“小先生早些歇息,我先走了。事情我再考慮考慮。”“隻怕再考慮就要出變故了。”
裴準說的沒錯。
大梁城內,漸漸流傳起了兩種聲音。一個是說許秩殺了許協,一說是許畢殺了許協。
隨著聲音的流傳,大梁內外局勢也緊張了起來。許畢接連下令讓內衛和殿前司加強王宮戒備,赤蛟衛調動頻繁,董綽以兵馬司之權收迴了禁軍對龍驤衛的掌控權。而飛熊衛、虎賁衛則拒絕了董綽的收編。
一日早朝,崔寧宣布無事退朝時,高炳宣突然奏事。“公子,臣請剝奪隴西公許秩宗室之職權,調查其刺殺儲君之罪責!”
朝堂上一片嘩然。許秩把笏板放下。“臣願意接受調查,但臣想問一問,現在,是誰更不想儲君迴來!”
第二日,楚國使臣糜滕覲見許畢,說隻要魏國交還齊國的質子,並交出刺殺許協的兇手,三國聯軍就會撤退。人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毒計,三國是想讓許畢、許秩,或者說是北地、西涼開戰。
但河東也傳來了消息,許協沒有被殺,是被救到了河東,現在正在往大梁趕路。
三國使臣對這個消息都不予采信。葉靖宣甚至親自修書直言這是魏國的緩兵之計。
李符準知道消息後苦笑一聲。當即命令副將吳衝先行帶著八萬兵馬南下準備抵禦楚國。“楚國向來號稱帶甲百萬,估計這次出動的兵力也是空前的。加上葉靖宣塑有智謀。老吳你去了就依靠合肥、南陽互為犄角之勢,堅守不動,寸土必爭。等我們接觸齊、燕之圍後再行打算。”
大梁,漆黑的夜晚,王宮突然點起了無數火把,高炳宣、董綽打著鋤國賊的口號討伐許秩、崔浩。許畢宣布自立為王,奉高炳宣為丞相,董綽為大將軍。
城外的赤蛟衛開始以拱衛王駕的名義挺進大梁城。
龍驤衛也收到了董綽抵禦虎賁、飛熊二衛的命令,但董綽並沒有完全掌握龍驤衛,龍驤衛發生嘩變內訌。虎賁衛、飛熊衛迅速絞殺了虎賁衛內支持許畢的將軍和軍隊,向赤蛟衛發動了進攻。
城內,董綽帶著一千精銳試圖奪下城門把赤蛟衛迎進來,但崔允崔倪二人組織起了兩殿直前司裏忠於自己的兵力,兩支人馬在城內發生了巷戰。高炳宣利用收買的人脈打開了一個偏門把赤蛟衛放進了城,與董綽裏應外合將崔允、崔倪二人包圍。但五軍府節製趙樽、九邊巡督府節製祁元凱則率領兩府所屬兵馬和虎賁、飛熊衛兩衛進入城中支援崔允、崔倪。
赤蛟衛畢竟是邊軍,常年和元戎人作戰,戰力不俗。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赤蛟衛打穿了崔允、崔倪二人手下部隊,與董綽匯合。
董綽清點手下兵力發現僅餘五千多人,馬上退守王城。
趙樽、祁元凱組織兵馬把王城圍得水泄不通。
幾個時辰後,許秩,崔浩帶著人馬來到城下。“許畢!你為奪王位,刺殺儲君,一則無君,二則無兄,罪大惡極!董綽高炳宣,你二人助紂為虐,現在我們拿下王宮是遲早的,但我們不想看到大魏王宮橫遭兵禍,隻要你二人交出許畢,我就免你二人不死!”許秩親自喊話。
接著幾萬大軍一起唿喝。“交出許畢,免其死罪!”
許畢、高炳宣、董綽三人正在宮中。
許畢有些瘋癲,他指著董綽破口大罵。“你不是說赤蛟衛都是百戰精銳嗎?你不是說你有把握在兩個時辰內拿下許秩崔浩嗎?怎麽,怎麽我們被圍在王城了?”
董綽嗤笑一聲。高炳宣則對許畢怒目而視。“誰知道你是如此沉不住氣,成不了大事的家夥!你要動手為何不先和我們兩個商議?你突然帶著親衛動手,我二人一點準備都沒有!董綽連虎賁衛都沒有完全控製住。我們集結兵力的時候難道他們就不能有所準備?赤蛟衛再能打他能抗住其他三衛的進攻?若不是我賺開一個城門把赤蛟衛放進來,赤蛟衛就要覆滅在大梁城下!現在,我們堅守王城,王城城牆比大梁城都要堅固。代侯知道了會直接南下支援我們的。”
大梁之變震驚天下。
楚國,襄陽大營。屈子憶拿著糜滕傳來的密報。“我當時隻以為魏人會因為許秩和許協打起來,沒想到會這樣。現在魏國西涼、北地、大梁整個都要亂成一鍋粥了。李符準隻能孤軍抵抗我們了。”
葉靖宣點了點頭。“現在發兵,大兵壓境,不愁拿不下河東。”
屈子憶搖了搖頭。“等,現在還不是時候。李符準曾經用區區四萬河西軍就能擊退齊國、燕國大軍,拿下河東,雖然我們後來差點打下合肥,但那也是因為李符準在河東損耗兵力精力,無力再戰。現在李符準坐擁河東沃土,養兵屯甲十萬餘,抗住我們三國也不是不可能。等許畢、許秩爭出高低,就會有兵力馬上馳援河東,到時候勝敗猶未可知。不如先讓許畢許秩分出高下。到時候餘下的那個人就會發現河東也是一個威脅。到時候河東才是真的孤軍啊。”
葉靖宣笑了。“好,有先生這樣的才俊我大楚何愁不能北上稱霸。”
屈子憶又拿出了另外一封信。“河東說許協被救走了,可能是真的。現在許協還沒有被送到大梁,說明李符準也有野心。不過是我們現在進逼河東,大梁又局勢混亂,李符準還不能貿然行動。等吧,等大梁局勢明朗了河東也會分出精力去參與大梁的爭鬥,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了。將軍,等大梁局勢明朗,許秩和許畢兩人中的一個交出另外一人的人頭,我們就先行撤退。”
葉靖宣點了點地圖。“子憶還是年輕啊。到時候,讓襄陽守軍和一部分人往南撤,我們帶精銳留在襄陽。他們南撤後再走小路趕到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