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線這件事可以緩一緩。
幾十張兔皮梳下來的絨,看著挺多,用溫水一洗,也就那麽一點點。
倒是那兩張野羊皮梳下來的絨,讓林青笑開了花。
雖然髒了一些,但是絨毛比兔絨長了不少,抓起來扯一下,也明顯韌性比兔絨好。
同樣用溫水洗了,裝在網兜裏拿去衛生間掛起來滴水。
林青腦海裏想了無數個利用這些羊絨的方法。
很快都被現實否決了。
單純用手搓線倒也可以,但是粗細不均勻,而且搓的線必然很粗,恐怕這些絨加起來都鉤不了一件衣服。
但是要怎麽利用起來呢。
她翻遍了摘抄本,都沒有任何啟發。
倒是她之前做過的手工毛氈,給了她一點啟發。
這些絨很細膩的,如果當做填充物,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她的被子是大豆被,其實就是纖維被,她沒有拆開,不曉得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材質有沒有改變。
迴到了臥室,老式的裝修,臥室裏打了一排的櫃子。
掛了幾件她常穿的衣服,夏天的短袖和裙子疊了放在一邊。
還有幾床被子,其他都空空的。
她本是一個物欲極低的人,尤其是之前住在宿舍,一年四季的衣裳加起來也不過十幾件。
每件衣服都是做長遠打算才會買的。
都是基礎款,反正平日去公司是要換工作服的。
拿到鑰匙以後連開荒都沒有請。
全部都是自己打掃的。
房子裏麵有啥沒啥,她心裏清楚的很。
隻是不死心的再過來扒拉扒拉,生怕錯過了什麽自己需要的。
羽絨服是大學時候買的,那時候宿舍裏裏沒有空調,她那件棉服實在太舊了,就跟著舍友一起買了一件打折的羽絨服。
工作服三套替換的,白色的襯衫,也有幾件,在這裏根本就穿不了。
衝鋒衣是男款小號,當時的客戶送的,款式還不錯。
男同事分了大碼,留下幾套小碼,辦公室的幾個女同事分了。
她分到一套半,都是帶內膽的,多的半套是另個女同事隻要了內膽,多的那件衝鋒衣的外套,給她了。
這個皮,被她當做拚皮的外套,裏麵縫滿了灰兔皮,當做出門穿的外衣了。
秋衣秋褲,毛衣,衛衣,都是兩件。
大學宿舍的床和公司宿舍的床都是單人床,畢業的時候,舍友們懶得帶被子。
她把幾人的三件套都拆下來洗了,一起帶去了宿舍裏。
一直洗洗曬曬替換著用。
搬家的時候也帶了迴來。
鞋子隻有一雙登山鞋和兩雙運動鞋,還有兩雙上班穿的皮鞋。
唯一的一雙拖鞋,是她用兔皮和長草做底,鉤出來的。
大豆被都是兩米乘兩米三的,所以她才新買了兩套四件套替換。
斟酌了幾番,從櫃子裏抽出來一條純棉的格子床單。
然後走到了門口,又抽出來一條床單。
扯開,平鋪在臥室的床上。
臥室的床是一米三五的,這樣的單人床單,當做床芯是剛剛好的。
那兩兜子絨,如果幹了以後,用來做一個褥子倒也合適的很。
至於紡線鉤衣裳,倒也不急,反正以後,她還會擁有更多的絨的。
短時間內,目前衣裳她不算缺,這麽冷的天,她也不會外出太久。
如今天氣慢慢的迴溫,再過一段時間,她就能迴到房間裏來睡了。
規劃好了以後,林青看了一眼自鳴鍾。
打開了灶台旁邊的櫥櫃。
左邊的櫃子裏裝的是各種調料,右邊的櫃子裏的鍋碗瓢盆,再往右是一格子瓶瓶罐罐的雜糧。
裏麵有一罐罐的雜糧,原本是用來煮雜糧粥的。
在沒有確定自己能找到更多能馴化的種子之前,這些都是種子的預備役,她還舍不得動。
吃了一時過嘴癮,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種下,就可以收獲更多的糧食。
那個時候再放開吃好了。
尤其是那一小袋糙米種子。
更是寶貴極了。
燉的骨頭湯還多著。
林青打開爐門添了柴火進去。
舀了半鍋湯,放在爐口圈上加熱。
蒸過的雞腿還是溫熱的,啃了一個雞腿。
喝了一碗湯,湯煮的久了,有點鹹,可惜沒有粉條了。
看來還得多洗一些山藥粉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人啊,總有不想做飯的時候。
平日裏不想做飯,叫個外賣,或者套上外套出去吃。
現在的情況不同啊,一頓不做,就得生生的餓著。
陶罐坐在爐口燒水,林青去了儲藏室,抱了一捆的甘蔗過來。
這些甘蔗當初為了容易運輸,頭尾都砍掉了。
她中間倒是啃了不少,也用來燉甜湯用了不少,但是耐不住量實在是太多了。
她知道糖就是從甘蔗裏提取的。
隻是沒有工具來榨汁,再加上一直很忙。
今天看到了調料罐和雜糧,突然就想熬糖來試試。
沒有榨汁的工具,就用最古老的法子吧。
在石板上擦成碎屑,然後用布包著擠。
說是說的,但是做起來卻難了許多。
山藥非常容易磨成糊糊,可是甘蔗卻很難。
林青又把皮削掉,費了好大的工夫才磨了半根。
麻煩倒不怕麻煩,但是這效率也太低了。
她轉悠了一圈,也實在沒有找到能用的工具。
索性把皮毛的衣裳脫了,換了衝鋒衣裏麵的內膽。
能磨碎的就磨,磨的不太碎的也放在一起。
最後磨了半桶的汁液,用上次包山藥渣的布。
包起來放在水池邊瀝甘蔗水。
從剛開始連成線一樣的甘蔗水,到最後開始好幾秒才能滴一滴。
就把上次的架子取過來。
係帶固定在架子上,布包往一個方向擰,一直重複,直到擰不下來甘蔗水後,才把殘渣倒在翻滾的大陶罐裏煮。
等到陶罐裏冒出了香甜的味道,再挪出來,放另一個陶罐繼續煮新擰出來的甘蔗渣。
這些甘蔗渣沒有經過充分的擠壓,裏麵還有不少的糖分,這樣煮過以後,過濾出來的褐色水,都集中在一個木桶裏。
和過濾好澄清後的甘蔗水,一起熬煮。
陶罐和鐵鍋等不能比。
火候不能太大,太大的話容易破裂。
也不能太小,太小就不知道要熬到什麽時候了。
幾十張兔皮梳下來的絨,看著挺多,用溫水一洗,也就那麽一點點。
倒是那兩張野羊皮梳下來的絨,讓林青笑開了花。
雖然髒了一些,但是絨毛比兔絨長了不少,抓起來扯一下,也明顯韌性比兔絨好。
同樣用溫水洗了,裝在網兜裏拿去衛生間掛起來滴水。
林青腦海裏想了無數個利用這些羊絨的方法。
很快都被現實否決了。
單純用手搓線倒也可以,但是粗細不均勻,而且搓的線必然很粗,恐怕這些絨加起來都鉤不了一件衣服。
但是要怎麽利用起來呢。
她翻遍了摘抄本,都沒有任何啟發。
倒是她之前做過的手工毛氈,給了她一點啟發。
這些絨很細膩的,如果當做填充物,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她的被子是大豆被,其實就是纖維被,她沒有拆開,不曉得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材質有沒有改變。
迴到了臥室,老式的裝修,臥室裏打了一排的櫃子。
掛了幾件她常穿的衣服,夏天的短袖和裙子疊了放在一邊。
還有幾床被子,其他都空空的。
她本是一個物欲極低的人,尤其是之前住在宿舍,一年四季的衣裳加起來也不過十幾件。
每件衣服都是做長遠打算才會買的。
都是基礎款,反正平日去公司是要換工作服的。
拿到鑰匙以後連開荒都沒有請。
全部都是自己打掃的。
房子裏麵有啥沒啥,她心裏清楚的很。
隻是不死心的再過來扒拉扒拉,生怕錯過了什麽自己需要的。
羽絨服是大學時候買的,那時候宿舍裏裏沒有空調,她那件棉服實在太舊了,就跟著舍友一起買了一件打折的羽絨服。
工作服三套替換的,白色的襯衫,也有幾件,在這裏根本就穿不了。
衝鋒衣是男款小號,當時的客戶送的,款式還不錯。
男同事分了大碼,留下幾套小碼,辦公室的幾個女同事分了。
她分到一套半,都是帶內膽的,多的半套是另個女同事隻要了內膽,多的那件衝鋒衣的外套,給她了。
這個皮,被她當做拚皮的外套,裏麵縫滿了灰兔皮,當做出門穿的外衣了。
秋衣秋褲,毛衣,衛衣,都是兩件。
大學宿舍的床和公司宿舍的床都是單人床,畢業的時候,舍友們懶得帶被子。
她把幾人的三件套都拆下來洗了,一起帶去了宿舍裏。
一直洗洗曬曬替換著用。
搬家的時候也帶了迴來。
鞋子隻有一雙登山鞋和兩雙運動鞋,還有兩雙上班穿的皮鞋。
唯一的一雙拖鞋,是她用兔皮和長草做底,鉤出來的。
大豆被都是兩米乘兩米三的,所以她才新買了兩套四件套替換。
斟酌了幾番,從櫃子裏抽出來一條純棉的格子床單。
然後走到了門口,又抽出來一條床單。
扯開,平鋪在臥室的床上。
臥室的床是一米三五的,這樣的單人床單,當做床芯是剛剛好的。
那兩兜子絨,如果幹了以後,用來做一個褥子倒也合適的很。
至於紡線鉤衣裳,倒也不急,反正以後,她還會擁有更多的絨的。
短時間內,目前衣裳她不算缺,這麽冷的天,她也不會外出太久。
如今天氣慢慢的迴溫,再過一段時間,她就能迴到房間裏來睡了。
規劃好了以後,林青看了一眼自鳴鍾。
打開了灶台旁邊的櫥櫃。
左邊的櫃子裏裝的是各種調料,右邊的櫃子裏的鍋碗瓢盆,再往右是一格子瓶瓶罐罐的雜糧。
裏麵有一罐罐的雜糧,原本是用來煮雜糧粥的。
在沒有確定自己能找到更多能馴化的種子之前,這些都是種子的預備役,她還舍不得動。
吃了一時過嘴癮,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種下,就可以收獲更多的糧食。
那個時候再放開吃好了。
尤其是那一小袋糙米種子。
更是寶貴極了。
燉的骨頭湯還多著。
林青打開爐門添了柴火進去。
舀了半鍋湯,放在爐口圈上加熱。
蒸過的雞腿還是溫熱的,啃了一個雞腿。
喝了一碗湯,湯煮的久了,有點鹹,可惜沒有粉條了。
看來還得多洗一些山藥粉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人啊,總有不想做飯的時候。
平日裏不想做飯,叫個外賣,或者套上外套出去吃。
現在的情況不同啊,一頓不做,就得生生的餓著。
陶罐坐在爐口燒水,林青去了儲藏室,抱了一捆的甘蔗過來。
這些甘蔗當初為了容易運輸,頭尾都砍掉了。
她中間倒是啃了不少,也用來燉甜湯用了不少,但是耐不住量實在是太多了。
她知道糖就是從甘蔗裏提取的。
隻是沒有工具來榨汁,再加上一直很忙。
今天看到了調料罐和雜糧,突然就想熬糖來試試。
沒有榨汁的工具,就用最古老的法子吧。
在石板上擦成碎屑,然後用布包著擠。
說是說的,但是做起來卻難了許多。
山藥非常容易磨成糊糊,可是甘蔗卻很難。
林青又把皮削掉,費了好大的工夫才磨了半根。
麻煩倒不怕麻煩,但是這效率也太低了。
她轉悠了一圈,也實在沒有找到能用的工具。
索性把皮毛的衣裳脫了,換了衝鋒衣裏麵的內膽。
能磨碎的就磨,磨的不太碎的也放在一起。
最後磨了半桶的汁液,用上次包山藥渣的布。
包起來放在水池邊瀝甘蔗水。
從剛開始連成線一樣的甘蔗水,到最後開始好幾秒才能滴一滴。
就把上次的架子取過來。
係帶固定在架子上,布包往一個方向擰,一直重複,直到擰不下來甘蔗水後,才把殘渣倒在翻滾的大陶罐裏煮。
等到陶罐裏冒出了香甜的味道,再挪出來,放另一個陶罐繼續煮新擰出來的甘蔗渣。
這些甘蔗渣沒有經過充分的擠壓,裏麵還有不少的糖分,這樣煮過以後,過濾出來的褐色水,都集中在一個木桶裏。
和過濾好澄清後的甘蔗水,一起熬煮。
陶罐和鐵鍋等不能比。
火候不能太大,太大的話容易破裂。
也不能太小,太小就不知道要熬到什麽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