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一出,那些剛剛領了工錢的徭役民夫和民婦們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紛紛意識到,如今這形勢,趕緊迴家娶個老婆才是正經事。
有民婦聽聞這個消息後,仿若重見天日一般,激動得跪地哭泣,感恩太平公主的大恩大德。惡狠狠的想著迴家後定要另擇良婿。
而那些光棍漢們看到這一幕後,更是眼冒火光,心思活泛的迫不及待想要上前與那些受苦的民婦商議婚事,將她們早日娶迴家中。
太平郡民間的這個年節可是過得十分熱鬧,鬧離婚的和娶親的,爭搶親事打架的和喝喜酒的,真是有活力的新年啊!
打女人的幾乎絕跡,畢竟身上有傷就能告到官府撐腰,誰還敢動手,互相對罵又不是潑婦的對手,本來男多女少,失去這個可沒地後悔去,男人們都學乖了!
“哎呦,我的老叔,您咋親自動手搬東西呢?快快放著我來。” 一個棒小夥滿臉殷勤,屁顛顛地接過老人手中的茅草,轉手遞給正在木梯上整修房頂的後生。兩人目光交匯,卻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一絲不悅,心裏暗自哼道:“哼,不要臉!”
老人還沒來得及說句感謝的話,籬笆外就傳來一聲唿喊:“大爺,我爹瞅見您家柴火不太夠,讓我套牛車給您拉過來些。大爺您可別推辭,這冬天冷,讓咱家妹子能睡暖和點也是好的。我這就給您卸車啦!”
正在整修屋子的兩人聞聲恨恨地看過去,心裏直罵:呸,家裏有牛就了不起啊?才幾步路還拉著牛車來,真不要臉。
此時,在灶台邊燒火的十來歲小丫頭探出頭來,與趕牛車的小夥相視一笑。老漢推辭不過,隻好無奈地幫忙卸柴火。
老漢心中滿是感慨,沒想到去年在荒地裏撿迴的小女娃,當時隻是心裏不落忍才分些食物養活,後來父女倆跟著民兵去攻打貴人莊園,這丫頭拿著石頭砸人腦殼時的那股狠勁,讓老漢都曾擔心她將來嫁不出去。可誰能想到,今年這丫頭竟成了香餑餑。趕明兒得花些錢給閨女扯塊布做新衣裳,再買根紅頭繩,閨女肯定喜歡。看這情形,有這丫頭在家,都能頂上好幾個壯勞力。隻可惜老伴苦了一輩子,沒趕上這好時候。等會兒吃飯,一定要跟灶王爺念叨念叨,讓他保佑老伴早點投胎來太平郡過好日子,也得好好誇誇太平公主的恩情,讓灶王爺把公主的好報給天神聽,保佑公主長命百歲。
築基有成、壽元三百六十年的清靈說:我謝謝你啊,老人家。
老漢與幾個小夥子嘮著家常:“聽說胡三兒家的到底分了,活該!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就在家發瘋,沒事打老婆幹啥?現在想改也晚了。我可聽說那婆娘自己打了自己幾棍子,跑去鄉官所報的官。這人心換人心,把人的心傷了,兩人的緣分也就到頭嘍。”
抱著茅草的小夥子嘿嘿傻笑著說:“老叔,胡家姐姐以後就是我大嫂了,咱可不是暴虐之家,咱家的名聲大夥都知道。”
老漢一聽,頓時覺得這小夥的大哥真有能耐,如今婦人這般搶手,竟能被他家大哥娶到,了不起啊,便隨口恭喜了幾句。
轉頭老漢又想起,去年一起攻打莊園的時候,那家大哥可不是好惹的,挖土的钁頭都掄斷了。不過大家鏟除暴虐無道是對的,狠點也是應該的。唉,這些貴人就是自作自受,公主說得對,除暴安良準沒錯。
“大伯,我聽說丹水河邊給咱徭役民夫用的房舍,如今都成市集了,好多商人運貨來賣呢。我家打算趕牛車去逛逛,大伯您要不要一起去?”
老漢尚未答話,另一個小夥就急忙問道:“是嗎?給咱民夫住的房舍可好了,我當時還參與建房了呢,咋就成市集了?”
牛車小夥解釋道:“是公主下令,把沿河上千處民夫營地對外出租攤位,給商人提供個遮風擋雨的落腳地,還設了稅所和兵役所。以後大家都能去最近的營地趕集做買賣,好像是逢五開市,也就是每五天有一次集市。”
老漢接話道:“這可是好事,我正想買布,還尋思啥時候貨郎能路過呢。”
原來,清靈的計劃環環相扣。早在一個月前,清靈就將民夫工錢的事傳揚出去,引得精明商人兩眼放光,都想在年節前大賺一筆。消息經江郵城的客商口口相傳,眾人皆知。於是商人們籌備貨源,待丹水重新開閘放水,便乘船而上前來做買賣。
更妙的是,沿河有眾多現成營地房舍可供使用,租金實惠,若一次性付 30 年租金,還能買下攤位地皮,這讓無數商人絞盡腦汁盤算得失。
他們很快發現,十裏八鄉的民夫們購買力驚人,鐵鏟、鋤頭、布匹、鹽糖、鍋碗瓢盆等貨物銷售速度超乎想象。丹水行程還未過半,貨物便已供不應求,商人匆忙返程補貨,為了發財連年都顧不上過了。
丹水之上由此興起了碼頭卸貨工這一行當。等商人們再次返迴,卻發現攤位已被搶光,開市時間也改成每天天亮就開市,至夜方休。因為有些鄉民也察覺到商機,背著自家多餘的糧食、編的籮筐、竹席、織的布匹、捕到的魚蝦等雜貨前來售賣。
甚至還出現了專門提供熱水澡、理發、按摩服務的大澡堂,進去一次著實是種享受。
客商若想沿河販賣卻不租攤位,門都沒有,那些兵役可不是好惹的。他們隻能繼續往丹水上遊前行,那裏還有眾多鄉民等著花錢。
當初太平郡官員聽聞太平公主要雇傭三十萬民夫時,心疼府庫積攢,吳王當初可是說的三年免稅的,這可是老家底。官員們看著官倉錢財被搬走大半,引得古板讀書人私下抱怨公主大手大腳,是個敗家娘們,古人誠不欺我,越漂亮的女人越會亂花錢!
然而不到一個月,他們驚喜地發現,花出去的錢竟以驚人速度迴流,實在不可思議。
清靈隻想說,可別小瞧鄉民們的財力,去年大家一起去 “搶劫”,誰家床底下沒藏點私貨?如今都忙著娶媳婦,又趕上過年,此時不花更待何時?
隻要錢財流通起來,自會有更多商人運來百貨,將子民們的工具、吃喝、衣物全部更新換代。大家看到好日子有盼頭,明年自會更努力幹活,也會花更多錢購置物品。
商稅自會如流水般湧入官府倉庫,到時候開辦磚瓦廠、陶瓷廠、紡織廠之類的,若能在西邊山裏找到鐵礦就更好了,既能賣給鄉民,也能賣給客商,清靈喊出的口號是明年產值翻番!
清靈是對灶王爺在百姓家裏是什麽狀態一點也不關心,百姓家裏的雞毛蒜皮她沒怎麽管就已經搞得人家鬧離婚了,確實不適合再發話說啥,上麵發一句話,下麵就是地震,當政的最好對百姓生活閉嘴,不聾不瞎不當家翁。
這樣鬧騰一場離婚潮,百姓家裏就安定了,也算是灶王爺的功勞吧,算吧,嗬嗬!
但這幾個月對於外邊關注清靈動作的勢力來說真是氣急敗壞,他們又不會就近去觀察百姓變化情況,百姓們自然是誰家吃了虧誰家哭嚎,得了好處的百姓誰會沒事幹嚎。哭的大聲的自然被有心人聽到傳出去,太平公主搞得封底內百姓妻離子散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人心裏氣急,得了上界封神這麽大的機緣好處,竟然胡搞瞎搞,真是女子當國,天下大亂啊,這機緣要是自己得到,肯定比太平公主做的好,蒼天不公啊,彼可取而代之,氣煞我也!
還有個情況就是牛兒們在農戶家裏過得好,現在還沒有幾個死的,灶王神像沒有入駐的死牛,啥消息沒有送上來,青牛老祖和清靈隻好幹吃飯不幹活,你就說氣不氣吧!
就算是牛兒死了,真靈進了灶王神像,這懵懂之牛沒個十幾年能學會說人話嗎,能指望它們幹什麽,聽他們哞哞亂叫嗎,看他們盯著百姓家出鍋的青菜流口水嗎,大家現在還是安心幹吃紅利吧!清靈的神職等著有事忙可有的等了!
清靈正在修煉灶神印璽內所記載的神道術法。
她能感覺得到印璽之內匯聚而來的香火願力和一種玄之又玄的氣,香火願力是紛雜混沌的,有白色光芒。而另一種氣看不到摸不著,但清靈能感覺到到,這大概就是人道功德。
紛雜混沌的香火願力需要清靈用陰神祭練,磨滅其中的七情六欲與貪嗔癡雜念,很是繁瑣,清靈祭練的很慢,但香火不斷湧來。清靈看著這些香火流口水,隻得使用珍貴的功德來祭煉,這有點暴殄天物了。
有功德相助,清靈練就了神光法相,由於沒有正式封敕正神官位,法相沒有依托,無法顯化出神像降神之術,隻能先凝練成護體光罩,施展開來可以以白練神光護體。
還有一門神道鬥法之術,人間煙火氣凝練而成的火道術法,人間煙火之氣能侵蝕敵人神魂,但清靈有神光護體,對清靈沒有傷害。
清靈沒有施展打鬥過也不知道對敵多厲害。
清靈現在是徹底不能吸收靈氣修真了,因為太華宗派人盯著她學習修煉神道的經驗,她沒了自由,讓清靈有些後悔選擇神道,不過想想青牛老祖的大腿,她還是耐心的在府邸內待著等待上天旨意。
吳國如今疆域呈南北長條狀,南北延綿一千五百裏,東西最寬處約六百裏。東邊北側,太華仙山外群山連綿;東側南段,蜈蚣山與瘴氣大澤橫亙。北麵是魯國,眼下揚國餘孽正籌備獻上降表,欲舍棄王位,求做吳國封君 —— 揚國公,替吳國鎮守北大門,如同往昔楚國時一般。南麵為大江與大澤,西南方向矗立著十萬大山,有蠻族生活其中,與蛇蟲與妖獸為伍。正西是秦嶺餘脈,西北翻過山區,便是鄭國,再遠處還有魏國、燕國、趙國等十餘個國家,那裏沃野千裏,人口密集,國家林立,堪稱人族腹心之地。吳都城與江郵城之間的區域,大致處於吳國中部。
清靈正在江郵城的府邸悠然享受年節時光,聽聽戲、哼哼曲,興致來了,還親自敲鼓、吹笛,彈奏古箏與琵琶,一眾侍女和內侍瞧得目瞪口呆,跟隨公主一年有餘,才驚覺自家主子才藝如此出眾,紛紛感慨還是在府裏侍奉公主的日子舒坦。
這時,下人來報,有丹上遊水源之地山中的仙人求見,自稱丹爐山門人,號寶丹道長,已在門外遞上拜帖。清靈滿心詫異,這不過是個試驗築基丹的小宗門,往日與自己素無交集,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她隨即命人引領寶丹道長去客廳等候,又喚來八位老築基,這八位,清靈為圖稱唿方便,給他們取了新名號,喚作良辰美景、風花雪月,盼著大家在神道長生之路上過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風道人率先開口:“殿下,我曾與他們打過交道,這夥人癡迷煉丹,近乎癲狂。隻要有靈藥,哪怕魔教之人求上門,讓他們幫忙煉丹,他們也照樣開爐不誤。旁人若想討要丹方,他們從不藏私,隻要拿靈藥換取即可,可外頭散修或小門派照著方子煉丹,成功率遠不及他們,到最後還是得求他們援手。這還不算離譜,他們熱衷於研製新丹方,時常拿自家弟子試藥,更有甚者,自己親身嚐試,為此死傷無數,卻毫無懼意,還振振有詞,稱唯有自己吃了,才能知曉真實藥效,便於調整配方。這些人把外物看得比自家性命還重,實在不可取。”
清靈聽得咋舌,心下暗忖:這莫不是一幫瘋狂科學家?又問道:“我曾聽聞,他們在鑽研一種能助陰神有缺之人築基的丹方,據說為此試驗了千百年,詳情你們知曉嗎?”
依舊是風道人迴應:“殿下,這丹方我也有所耳聞,他們憑此哄騙了不少人試藥,若不是自家試吃也死了不少人,怕是早被滅門了。這種投機取巧的丹藥,難成大器,他們宗門最強者不過一位金丹真人,眼界有限,就愛琢磨這些小道。”
有民婦聽聞這個消息後,仿若重見天日一般,激動得跪地哭泣,感恩太平公主的大恩大德。惡狠狠的想著迴家後定要另擇良婿。
而那些光棍漢們看到這一幕後,更是眼冒火光,心思活泛的迫不及待想要上前與那些受苦的民婦商議婚事,將她們早日娶迴家中。
太平郡民間的這個年節可是過得十分熱鬧,鬧離婚的和娶親的,爭搶親事打架的和喝喜酒的,真是有活力的新年啊!
打女人的幾乎絕跡,畢竟身上有傷就能告到官府撐腰,誰還敢動手,互相對罵又不是潑婦的對手,本來男多女少,失去這個可沒地後悔去,男人們都學乖了!
“哎呦,我的老叔,您咋親自動手搬東西呢?快快放著我來。” 一個棒小夥滿臉殷勤,屁顛顛地接過老人手中的茅草,轉手遞給正在木梯上整修房頂的後生。兩人目光交匯,卻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一絲不悅,心裏暗自哼道:“哼,不要臉!”
老人還沒來得及說句感謝的話,籬笆外就傳來一聲唿喊:“大爺,我爹瞅見您家柴火不太夠,讓我套牛車給您拉過來些。大爺您可別推辭,這冬天冷,讓咱家妹子能睡暖和點也是好的。我這就給您卸車啦!”
正在整修屋子的兩人聞聲恨恨地看過去,心裏直罵:呸,家裏有牛就了不起啊?才幾步路還拉著牛車來,真不要臉。
此時,在灶台邊燒火的十來歲小丫頭探出頭來,與趕牛車的小夥相視一笑。老漢推辭不過,隻好無奈地幫忙卸柴火。
老漢心中滿是感慨,沒想到去年在荒地裏撿迴的小女娃,當時隻是心裏不落忍才分些食物養活,後來父女倆跟著民兵去攻打貴人莊園,這丫頭拿著石頭砸人腦殼時的那股狠勁,讓老漢都曾擔心她將來嫁不出去。可誰能想到,今年這丫頭竟成了香餑餑。趕明兒得花些錢給閨女扯塊布做新衣裳,再買根紅頭繩,閨女肯定喜歡。看這情形,有這丫頭在家,都能頂上好幾個壯勞力。隻可惜老伴苦了一輩子,沒趕上這好時候。等會兒吃飯,一定要跟灶王爺念叨念叨,讓他保佑老伴早點投胎來太平郡過好日子,也得好好誇誇太平公主的恩情,讓灶王爺把公主的好報給天神聽,保佑公主長命百歲。
築基有成、壽元三百六十年的清靈說:我謝謝你啊,老人家。
老漢與幾個小夥子嘮著家常:“聽說胡三兒家的到底分了,活該!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就在家發瘋,沒事打老婆幹啥?現在想改也晚了。我可聽說那婆娘自己打了自己幾棍子,跑去鄉官所報的官。這人心換人心,把人的心傷了,兩人的緣分也就到頭嘍。”
抱著茅草的小夥子嘿嘿傻笑著說:“老叔,胡家姐姐以後就是我大嫂了,咱可不是暴虐之家,咱家的名聲大夥都知道。”
老漢一聽,頓時覺得這小夥的大哥真有能耐,如今婦人這般搶手,竟能被他家大哥娶到,了不起啊,便隨口恭喜了幾句。
轉頭老漢又想起,去年一起攻打莊園的時候,那家大哥可不是好惹的,挖土的钁頭都掄斷了。不過大家鏟除暴虐無道是對的,狠點也是應該的。唉,這些貴人就是自作自受,公主說得對,除暴安良準沒錯。
“大伯,我聽說丹水河邊給咱徭役民夫用的房舍,如今都成市集了,好多商人運貨來賣呢。我家打算趕牛車去逛逛,大伯您要不要一起去?”
老漢尚未答話,另一個小夥就急忙問道:“是嗎?給咱民夫住的房舍可好了,我當時還參與建房了呢,咋就成市集了?”
牛車小夥解釋道:“是公主下令,把沿河上千處民夫營地對外出租攤位,給商人提供個遮風擋雨的落腳地,還設了稅所和兵役所。以後大家都能去最近的營地趕集做買賣,好像是逢五開市,也就是每五天有一次集市。”
老漢接話道:“這可是好事,我正想買布,還尋思啥時候貨郎能路過呢。”
原來,清靈的計劃環環相扣。早在一個月前,清靈就將民夫工錢的事傳揚出去,引得精明商人兩眼放光,都想在年節前大賺一筆。消息經江郵城的客商口口相傳,眾人皆知。於是商人們籌備貨源,待丹水重新開閘放水,便乘船而上前來做買賣。
更妙的是,沿河有眾多現成營地房舍可供使用,租金實惠,若一次性付 30 年租金,還能買下攤位地皮,這讓無數商人絞盡腦汁盤算得失。
他們很快發現,十裏八鄉的民夫們購買力驚人,鐵鏟、鋤頭、布匹、鹽糖、鍋碗瓢盆等貨物銷售速度超乎想象。丹水行程還未過半,貨物便已供不應求,商人匆忙返程補貨,為了發財連年都顧不上過了。
丹水之上由此興起了碼頭卸貨工這一行當。等商人們再次返迴,卻發現攤位已被搶光,開市時間也改成每天天亮就開市,至夜方休。因為有些鄉民也察覺到商機,背著自家多餘的糧食、編的籮筐、竹席、織的布匹、捕到的魚蝦等雜貨前來售賣。
甚至還出現了專門提供熱水澡、理發、按摩服務的大澡堂,進去一次著實是種享受。
客商若想沿河販賣卻不租攤位,門都沒有,那些兵役可不是好惹的。他們隻能繼續往丹水上遊前行,那裏還有眾多鄉民等著花錢。
當初太平郡官員聽聞太平公主要雇傭三十萬民夫時,心疼府庫積攢,吳王當初可是說的三年免稅的,這可是老家底。官員們看著官倉錢財被搬走大半,引得古板讀書人私下抱怨公主大手大腳,是個敗家娘們,古人誠不欺我,越漂亮的女人越會亂花錢!
然而不到一個月,他們驚喜地發現,花出去的錢竟以驚人速度迴流,實在不可思議。
清靈隻想說,可別小瞧鄉民們的財力,去年大家一起去 “搶劫”,誰家床底下沒藏點私貨?如今都忙著娶媳婦,又趕上過年,此時不花更待何時?
隻要錢財流通起來,自會有更多商人運來百貨,將子民們的工具、吃喝、衣物全部更新換代。大家看到好日子有盼頭,明年自會更努力幹活,也會花更多錢購置物品。
商稅自會如流水般湧入官府倉庫,到時候開辦磚瓦廠、陶瓷廠、紡織廠之類的,若能在西邊山裏找到鐵礦就更好了,既能賣給鄉民,也能賣給客商,清靈喊出的口號是明年產值翻番!
清靈是對灶王爺在百姓家裏是什麽狀態一點也不關心,百姓家裏的雞毛蒜皮她沒怎麽管就已經搞得人家鬧離婚了,確實不適合再發話說啥,上麵發一句話,下麵就是地震,當政的最好對百姓生活閉嘴,不聾不瞎不當家翁。
這樣鬧騰一場離婚潮,百姓家裏就安定了,也算是灶王爺的功勞吧,算吧,嗬嗬!
但這幾個月對於外邊關注清靈動作的勢力來說真是氣急敗壞,他們又不會就近去觀察百姓變化情況,百姓們自然是誰家吃了虧誰家哭嚎,得了好處的百姓誰會沒事幹嚎。哭的大聲的自然被有心人聽到傳出去,太平公主搞得封底內百姓妻離子散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人心裏氣急,得了上界封神這麽大的機緣好處,竟然胡搞瞎搞,真是女子當國,天下大亂啊,這機緣要是自己得到,肯定比太平公主做的好,蒼天不公啊,彼可取而代之,氣煞我也!
還有個情況就是牛兒們在農戶家裏過得好,現在還沒有幾個死的,灶王神像沒有入駐的死牛,啥消息沒有送上來,青牛老祖和清靈隻好幹吃飯不幹活,你就說氣不氣吧!
就算是牛兒死了,真靈進了灶王神像,這懵懂之牛沒個十幾年能學會說人話嗎,能指望它們幹什麽,聽他們哞哞亂叫嗎,看他們盯著百姓家出鍋的青菜流口水嗎,大家現在還是安心幹吃紅利吧!清靈的神職等著有事忙可有的等了!
清靈正在修煉灶神印璽內所記載的神道術法。
她能感覺得到印璽之內匯聚而來的香火願力和一種玄之又玄的氣,香火願力是紛雜混沌的,有白色光芒。而另一種氣看不到摸不著,但清靈能感覺到到,這大概就是人道功德。
紛雜混沌的香火願力需要清靈用陰神祭練,磨滅其中的七情六欲與貪嗔癡雜念,很是繁瑣,清靈祭練的很慢,但香火不斷湧來。清靈看著這些香火流口水,隻得使用珍貴的功德來祭煉,這有點暴殄天物了。
有功德相助,清靈練就了神光法相,由於沒有正式封敕正神官位,法相沒有依托,無法顯化出神像降神之術,隻能先凝練成護體光罩,施展開來可以以白練神光護體。
還有一門神道鬥法之術,人間煙火氣凝練而成的火道術法,人間煙火之氣能侵蝕敵人神魂,但清靈有神光護體,對清靈沒有傷害。
清靈沒有施展打鬥過也不知道對敵多厲害。
清靈現在是徹底不能吸收靈氣修真了,因為太華宗派人盯著她學習修煉神道的經驗,她沒了自由,讓清靈有些後悔選擇神道,不過想想青牛老祖的大腿,她還是耐心的在府邸內待著等待上天旨意。
吳國如今疆域呈南北長條狀,南北延綿一千五百裏,東西最寬處約六百裏。東邊北側,太華仙山外群山連綿;東側南段,蜈蚣山與瘴氣大澤橫亙。北麵是魯國,眼下揚國餘孽正籌備獻上降表,欲舍棄王位,求做吳國封君 —— 揚國公,替吳國鎮守北大門,如同往昔楚國時一般。南麵為大江與大澤,西南方向矗立著十萬大山,有蠻族生活其中,與蛇蟲與妖獸為伍。正西是秦嶺餘脈,西北翻過山區,便是鄭國,再遠處還有魏國、燕國、趙國等十餘個國家,那裏沃野千裏,人口密集,國家林立,堪稱人族腹心之地。吳都城與江郵城之間的區域,大致處於吳國中部。
清靈正在江郵城的府邸悠然享受年節時光,聽聽戲、哼哼曲,興致來了,還親自敲鼓、吹笛,彈奏古箏與琵琶,一眾侍女和內侍瞧得目瞪口呆,跟隨公主一年有餘,才驚覺自家主子才藝如此出眾,紛紛感慨還是在府裏侍奉公主的日子舒坦。
這時,下人來報,有丹上遊水源之地山中的仙人求見,自稱丹爐山門人,號寶丹道長,已在門外遞上拜帖。清靈滿心詫異,這不過是個試驗築基丹的小宗門,往日與自己素無交集,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她隨即命人引領寶丹道長去客廳等候,又喚來八位老築基,這八位,清靈為圖稱唿方便,給他們取了新名號,喚作良辰美景、風花雪月,盼著大家在神道長生之路上過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風道人率先開口:“殿下,我曾與他們打過交道,這夥人癡迷煉丹,近乎癲狂。隻要有靈藥,哪怕魔教之人求上門,讓他們幫忙煉丹,他們也照樣開爐不誤。旁人若想討要丹方,他們從不藏私,隻要拿靈藥換取即可,可外頭散修或小門派照著方子煉丹,成功率遠不及他們,到最後還是得求他們援手。這還不算離譜,他們熱衷於研製新丹方,時常拿自家弟子試藥,更有甚者,自己親身嚐試,為此死傷無數,卻毫無懼意,還振振有詞,稱唯有自己吃了,才能知曉真實藥效,便於調整配方。這些人把外物看得比自家性命還重,實在不可取。”
清靈聽得咋舌,心下暗忖:這莫不是一幫瘋狂科學家?又問道:“我曾聽聞,他們在鑽研一種能助陰神有缺之人築基的丹方,據說為此試驗了千百年,詳情你們知曉嗎?”
依舊是風道人迴應:“殿下,這丹方我也有所耳聞,他們憑此哄騙了不少人試藥,若不是自家試吃也死了不少人,怕是早被滅門了。這種投機取巧的丹藥,難成大器,他們宗門最強者不過一位金丹真人,眼界有限,就愛琢磨這些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