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位有識之士心急如焚,竭盡全力唿喊將士們整隊,切勿慌亂,謹防有詐。
揚國兵卒們卻在心中暗自咒罵:“呸,越國那群混蛋逃命的狼狽模樣我等看得一清二楚,哪會有什麽欺詐,分明是當官的想獨吞好處。亂點才好,亂了才能偷偷藏下金子。”
揚國主將身處後軍,一路趕來,早已累得氣喘籲籲。等到好不容易趕到前麵,目睹這般亂象,不禁暗叫不好,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當下不敢遲疑,趕忙派出督戰隊前去維持秩序。
可督戰隊一靠近,兵卒們心中害怕,紛紛尋找自己的馬匹,想先上馬裝裝樣子,以求躲過督戰隊的懲處。
然而馬匹早已跑得不知去向,哪裏還能找得到自己的馬匹。找不到自己的馬,便去搶奪別人的馬匹。一時間,眾人徹底沒了發財的心氣,個個都畏懼督戰隊的嚴懲,喧嘩叫罵之聲響徹雲霄,震耳欲聾。幾匹馬受了驚嚇,開始橫衝直撞,馬蹄聲、叫罵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成一片。
就在此時,轟隆隆的馬蹄聲仿若死神的召喚,吳昊率領越國騎兵如洶湧潮水般,在這一片混亂中殺到了。
揚國主將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隻覺眼前一黑,絕望地癱倒在地,心中哀歎:完了,全完了。
吳昊一馬當先,率領麾下精悍騎兵疾馳而出。靠近時並不衝擊混亂的敵軍,隻聽得弓弦震顫,箭雨如蝗,帶著尖銳的唿嘯,鋪天蓋地地射向敵軍。幾輪箭雨過後,對麵的揚國軍隊早已崩潰,士卒們驚慌失措,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竄,馬匹大量受驚,自相踐踏,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吳昊帶領騎兵在後麵開始掩殺,揚國有馬的跑不快,沒馬的將騎馬的拽下來自己騎上逃命,可瞬間又被別人拉住。混亂的人開始向四周荒野散開遠離吳昊騎兵鋒芒。
揚國將軍及貴族將領見大勢已去,嚇得麵如土色,在親兵的簇擁下,狼狽不堪地爬上戰車,倉皇掉頭逃竄。揚國的普通兵卒們望著自家大旗漸行漸遠,心中的希望瞬間破滅,本就饑寒交迫,體力早已透支,又狂奔了五六裏地後,雙腿仿若灌了鉛,再也挪不動半步,紛紛跪地,磕頭乞降,隻求一條活路。
吳昊望著眼前烏泱泱的降兵,眉頭緊皺,他深知己方兵力有限,難以管控如此眾多的降卒,本欲將其驅散了事。然而,清靈卻有不同的想法。
隻見她蓮步輕移,登上一座高聳的土丘,居高臨下地望著被越軍將士驅趕到一起的一萬五千餘降兵,朱唇輕啟,高聲喊道:“諸位,揚國如今無糧,而且國內田地荒蕪,餓殍遍野,這是眾人皆知之事。即便你們僥幸迴去,來年亦難逃餓死的結果。”
降兵們聞言,頓時安靜下來,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隱隱有啜泣之聲在人群中蔓延開來,仿若深秋的寒鴉,令人心酸。
清靈見狀,話鋒一轉,聲如黃鶯出穀:“我軍糧草充足,吳將軍心懷大義,今日特赦爾等性命,剛剛撿到的金銀細軟,無需上交,盡可自留。” 此言一出,降兵中不少人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仿若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清靈繼續喊道:“揚國氣數已盡,敗亡隻在朝夕。待戰爭結束,爾等就要歸入越國,何不早早投效吳將軍,若能真心歸降,戰場之上奮勇立功,戰後必能得錢財、田地封賞,榮華富貴指日可待。到那時候,隨吳將軍打迴揚國,你們便是新貴,吳將軍出身平民,尚能成就大業,你們何不效仿?”
清靈的話語如同一把火炬,瞬間點燃了降兵們心中的希望之火,人群中議論紛紛,仿若一鍋煮沸的開水。
這些騎兵皆是身經百戰的悍卒,與臨時征召的普通大頭兵截然不同,他們本就膽大妄為,行事不羈,此刻聽聞清靈所言,不少心思活絡之人已然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良禽擇木而棲,對亡命之徒最管用。
清靈目光敏銳,見時機已到,令人將繳獲的幾麵揚國貴族旗幟一一鋪展在地上,高聲喝道:“今日,從這些貴人大旗之上踏過去,便是我越國人,即刻便能享用米飯熱湯!”
此語仿若驚雷,瞬間在人群中引起軒然大波。眾人皆知,貴族地位尊崇,其旗幟代表著無上的威嚴與權力,踐踏旗幟,無疑是對貴族權威的公然挑釁,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從古至今死路一條。即便最勇猛無畏的士兵,此刻也不禁麵露猶豫之色,雙腿仿若被釘在地上,不敢向前邁出一步。
清靈見眾人畏縮不前,柳眉微蹙,再次大聲喊道:“莫要再惺惺作態!裝什麽裝,都看看這些旗幟上的腳印,是不是你們踩得,方才逃命之時,你們可曾顧及這些?如今吳將軍慈悲為懷,欲賞你們活命機會,怎麽反而膽小如鼠?瞧瞧那邊,飯熟了,難道你們不想填飽肚皮?就問你,香不香?香不香?香不香?” 清靈的聲音清脆悅耳,在空氣中迴蕩,聲聲追問,勾動著眾人的食欲。
降兵們從上午出發,一路奔波,曆經激戰,早已饑腸轆轆,此刻被清靈這般撩撥,腹中更是咕咕作響,饞蟲大動,紛紛狂咽口水,不少人眼神中露出掙紮之色。
終於,有一個降兵餓到極致,神情恍惚,仿若夢遊一般,腳步虛浮地緩緩走向前。當他的腳踏上旗幟的那一刻,突然從夢中驚醒,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頓時嚇得癱軟在地,臉色煞白,冷汗如雨。貴族積威日久,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讓他恐懼到了極點。
清靈見狀,向封無休使了個眼色。封無休心領神會,立刻屁顛屁顛地跑上前去,滿臉堆笑,將那癱倒在地的降兵攙扶起來,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哎呀呀,這位壯士,莫怕莫怕,定是餓壞了,都沒了力氣。來來來,我這就帶你去打飯,熱粥管夠,還有香噴噴的大米飯!” .
一邊說著,腳下步伐不停,連拉帶拽,半拖半扶地帶著那降兵踏過地麵的旗幟,向著不遠處熱氣騰騰的大鍋走去。
不多時,那邊傳來碗筷碰撞、打飯盛粥的丁零當啷之聲。降兵們聞聞此聲,再也按捺不住,仿若潮水般唿啦啦地向著地麵旗幟湧去。
清靈見此情形,柳眉一豎,嬌喝一聲:“列隊!” 越國將士們齊聲響應,聲如雷霆,高聲嗬斥。
揚國降兵們不敢違抗,趕忙手忙腳亂地排好隊列,魚貫而行,依次踏過旗幟。說來也怪,眾人整齊列隊之後,心中的恐懼似乎減輕了許多,不少人心中暗忖:眾人皆踏,法不責眾,況且吳將軍與小姐如此仁義,想必不會怪罪。
更有甚者,因昔日飽受貴族欺壓,此刻心中積怨爆發,故意重重跺腳,濺起一片塵土,似要將往日的屈辱一並踩在腳下。
經此一番,所有人都清楚,這兩萬降兵已然真心歸降。無論在哪,貴族極愛麵皮,其殘酷手段眾人皆知,他們視人命如草芥,這些降兵踐踏貴族旗幟,再無退路。
吳昊站在一旁,望著土丘上風姿綽約的清靈,暗中感慨這妹妹真是大才啊,還好是個妹妹,要是弟弟,那我的主將位置可就有點懸了。
夜幕籠罩,揚國大軍的中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卻壓抑得令人窒息。三萬騎兵戰敗的噩耗傳來,揚國國王的臉色瞬間陰沉如鐵,難看至極。那些因騎兵遭受重創而損失慘重的貴族們,此刻仿若喪考妣,哭聲與嚎叫聲交織一片。
自古以來,騎兵便是最耗錢財的兵種,他們此刻滿心隻盼著明日能有更多逃散的敗兵歸營,而且最好還能帶著馬匹歸來。
然而,他們的期望注定要落空。清靈派出旺財大黑狗與撣子大公雞,在荒野中繞了一圈,便將四處散落的馬匹驅趕到了一片空曠之地。降兵們吃過飯食之後,又重新得到了馬匹。越軍對他們的看管並非十分嚴苛,可奇怪的是,竟無一人膽敢逃跑。自從他們踏過那些象征著貴族威嚴的旗幟之後,便深知自己已斷了所有退路,貴族老爺們為了麵皮是有殺過無放過,他們餘生隻能追隨吳將軍,一條道走到黑了。
吳昊順利完成大軍擴編,次日,兩萬餘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西方挺進。
沿途之上,士兵們紛紛撿起昨日亂兵們丟棄的盔甲兵器,一番拾掇之後,裝備竟然恢複得整整齊齊,清靈讓降兵將揚國軍服反穿,省的不分敵我。
與此同時,丹陽城的揚國大軍在前一日得到消息後,於今早匆忙出征,企圖堵截吳昊。兩支軍隊正巧吳昊歸途上狹路相逢。
吳昊全然不等對方步卒擺好陣型,便果斷揮軍直入,馬踏聯營。一時間,揚國五萬大軍被衝擊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經曆了這幾場戰役之後,吳昊在戰場上也不再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與陳規舊矩。往往是先射出一輪箭雨,箭上綁著戰書,而後便即刻開戰。至於對麵的將軍究竟有沒有看到那戰書,他可就無暇顧及了,反正自己已經下過戰書,問心無愧。
此役過後,吳昊再次受降納叛,收獲四萬精銳之卒,都是沒馬跑不快的,看到敵方軍隊裏有揚國的降兵為新主子效力,好像不用死,就不需要死戰,收編很順利,這年月找個能吃飽飯的工作不容易啊。
如今,吳將軍麾下已有騎兵兩萬,步卒六萬,且個個兵甲齊全,皆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其勢力範圍更是一舉囊括了丹原、丹陰、丹陽三座城池,威震四方。而且後勤也不必再看越國官員的臉色,為了點糧食低三下四,四處賄賂。
吳昊與清靈順利攻克江郵城已然三日,可越國國王的大軍主力一片寂靜。
此役不僅搗毀了揚國的糧食倉儲,還將來勢洶洶的兩萬揚國騎兵與約五萬步卒盡數殲滅,如今總攻的時機已然成熟,隻待越王一聲令下便可射出致命一箭。
然而,越王卻毫無動靜,他每日與揚國頻繁互通書信,卻無人知曉其中究竟在謀劃何事。吳昊滿懷欣喜地送去報捷文書,本以為會在越王大營中激起千層浪,可誰料一切依舊風平浪靜,未泛起一絲漣漪。
沒有預期的嘉獎封賞,也未曾有人前來討要糧食財貨,好似吳昊這一場驚心動魄、以少勝多的大戰從未發生過。就連一向與吳昊同屬太華宗師徒一脈的師兄,也如人間蒸發了一般,毫無聯絡。
這般詭異的局勢,猶如一團迷霧,將吳昊與清靈緊緊籠罩,讓他們憂心不已,每日隻能在不安中勤練兵馬,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不過,開平將軍吳昊在這一戰後威名大震,一顆將星在亂世中升起。眾多寒門有識之士聽聞他的大名,如飛蛾撲火般紛紛前來投奔,這些文人想的是不光為了養家糊口,順便或許在吳昊麾下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與此同時,許多商賈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得知吳昊在戰爭中繳獲頗豐、發了大財,便開始朝著丹原城的方向大力開展買賣。一時間,丹原城的市井之中竟在這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人來人往、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
一個月之後,揚國大軍如潮水般後撤,一直退到了丹水以北,江郵城瞬間成為了兩國對峙的前線戰場。令人詫異的是,越王並未乘勝追擊,而是任由揚國大軍安然撤退,他與那死對頭揚國國王之間似乎達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越國大軍則順勢前進百裏,在江郵城外紮下營寨。新一輪的貴族約戰,在丹水兩岸再次開始了。
對吳昊的嘉獎姍姍來遲。他被晉升為開平上將軍,可那封邑卻並未增加分毫,隻是被委以統管丹陽一線戰事的重任。清靈則被封為丹陽縣主,封邑囊括丹原、丹陰、丹陽三城。這看似風光無限的封賞背後,卻隱藏著越王的深意,或許在刻意惡心兄妹二人,離間他倆的關係。除此之外,越王朝廷再無其他任何旨意。
揚國兵卒們卻在心中暗自咒罵:“呸,越國那群混蛋逃命的狼狽模樣我等看得一清二楚,哪會有什麽欺詐,分明是當官的想獨吞好處。亂點才好,亂了才能偷偷藏下金子。”
揚國主將身處後軍,一路趕來,早已累得氣喘籲籲。等到好不容易趕到前麵,目睹這般亂象,不禁暗叫不好,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當下不敢遲疑,趕忙派出督戰隊前去維持秩序。
可督戰隊一靠近,兵卒們心中害怕,紛紛尋找自己的馬匹,想先上馬裝裝樣子,以求躲過督戰隊的懲處。
然而馬匹早已跑得不知去向,哪裏還能找得到自己的馬匹。找不到自己的馬,便去搶奪別人的馬匹。一時間,眾人徹底沒了發財的心氣,個個都畏懼督戰隊的嚴懲,喧嘩叫罵之聲響徹雲霄,震耳欲聾。幾匹馬受了驚嚇,開始橫衝直撞,馬蹄聲、叫罵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成一片。
就在此時,轟隆隆的馬蹄聲仿若死神的召喚,吳昊率領越國騎兵如洶湧潮水般,在這一片混亂中殺到了。
揚國主將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隻覺眼前一黑,絕望地癱倒在地,心中哀歎:完了,全完了。
吳昊一馬當先,率領麾下精悍騎兵疾馳而出。靠近時並不衝擊混亂的敵軍,隻聽得弓弦震顫,箭雨如蝗,帶著尖銳的唿嘯,鋪天蓋地地射向敵軍。幾輪箭雨過後,對麵的揚國軍隊早已崩潰,士卒們驚慌失措,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竄,馬匹大量受驚,自相踐踏,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吳昊帶領騎兵在後麵開始掩殺,揚國有馬的跑不快,沒馬的將騎馬的拽下來自己騎上逃命,可瞬間又被別人拉住。混亂的人開始向四周荒野散開遠離吳昊騎兵鋒芒。
揚國將軍及貴族將領見大勢已去,嚇得麵如土色,在親兵的簇擁下,狼狽不堪地爬上戰車,倉皇掉頭逃竄。揚國的普通兵卒們望著自家大旗漸行漸遠,心中的希望瞬間破滅,本就饑寒交迫,體力早已透支,又狂奔了五六裏地後,雙腿仿若灌了鉛,再也挪不動半步,紛紛跪地,磕頭乞降,隻求一條活路。
吳昊望著眼前烏泱泱的降兵,眉頭緊皺,他深知己方兵力有限,難以管控如此眾多的降卒,本欲將其驅散了事。然而,清靈卻有不同的想法。
隻見她蓮步輕移,登上一座高聳的土丘,居高臨下地望著被越軍將士驅趕到一起的一萬五千餘降兵,朱唇輕啟,高聲喊道:“諸位,揚國如今無糧,而且國內田地荒蕪,餓殍遍野,這是眾人皆知之事。即便你們僥幸迴去,來年亦難逃餓死的結果。”
降兵們聞言,頓時安靜下來,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隱隱有啜泣之聲在人群中蔓延開來,仿若深秋的寒鴉,令人心酸。
清靈見狀,話鋒一轉,聲如黃鶯出穀:“我軍糧草充足,吳將軍心懷大義,今日特赦爾等性命,剛剛撿到的金銀細軟,無需上交,盡可自留。” 此言一出,降兵中不少人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仿若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清靈繼續喊道:“揚國氣數已盡,敗亡隻在朝夕。待戰爭結束,爾等就要歸入越國,何不早早投效吳將軍,若能真心歸降,戰場之上奮勇立功,戰後必能得錢財、田地封賞,榮華富貴指日可待。到那時候,隨吳將軍打迴揚國,你們便是新貴,吳將軍出身平民,尚能成就大業,你們何不效仿?”
清靈的話語如同一把火炬,瞬間點燃了降兵們心中的希望之火,人群中議論紛紛,仿若一鍋煮沸的開水。
這些騎兵皆是身經百戰的悍卒,與臨時征召的普通大頭兵截然不同,他們本就膽大妄為,行事不羈,此刻聽聞清靈所言,不少心思活絡之人已然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良禽擇木而棲,對亡命之徒最管用。
清靈目光敏銳,見時機已到,令人將繳獲的幾麵揚國貴族旗幟一一鋪展在地上,高聲喝道:“今日,從這些貴人大旗之上踏過去,便是我越國人,即刻便能享用米飯熱湯!”
此語仿若驚雷,瞬間在人群中引起軒然大波。眾人皆知,貴族地位尊崇,其旗幟代表著無上的威嚴與權力,踐踏旗幟,無疑是對貴族權威的公然挑釁,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從古至今死路一條。即便最勇猛無畏的士兵,此刻也不禁麵露猶豫之色,雙腿仿若被釘在地上,不敢向前邁出一步。
清靈見眾人畏縮不前,柳眉微蹙,再次大聲喊道:“莫要再惺惺作態!裝什麽裝,都看看這些旗幟上的腳印,是不是你們踩得,方才逃命之時,你們可曾顧及這些?如今吳將軍慈悲為懷,欲賞你們活命機會,怎麽反而膽小如鼠?瞧瞧那邊,飯熟了,難道你們不想填飽肚皮?就問你,香不香?香不香?香不香?” 清靈的聲音清脆悅耳,在空氣中迴蕩,聲聲追問,勾動著眾人的食欲。
降兵們從上午出發,一路奔波,曆經激戰,早已饑腸轆轆,此刻被清靈這般撩撥,腹中更是咕咕作響,饞蟲大動,紛紛狂咽口水,不少人眼神中露出掙紮之色。
終於,有一個降兵餓到極致,神情恍惚,仿若夢遊一般,腳步虛浮地緩緩走向前。當他的腳踏上旗幟的那一刻,突然從夢中驚醒,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頓時嚇得癱軟在地,臉色煞白,冷汗如雨。貴族積威日久,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讓他恐懼到了極點。
清靈見狀,向封無休使了個眼色。封無休心領神會,立刻屁顛屁顛地跑上前去,滿臉堆笑,將那癱倒在地的降兵攙扶起來,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哎呀呀,這位壯士,莫怕莫怕,定是餓壞了,都沒了力氣。來來來,我這就帶你去打飯,熱粥管夠,還有香噴噴的大米飯!” .
一邊說著,腳下步伐不停,連拉帶拽,半拖半扶地帶著那降兵踏過地麵的旗幟,向著不遠處熱氣騰騰的大鍋走去。
不多時,那邊傳來碗筷碰撞、打飯盛粥的丁零當啷之聲。降兵們聞聞此聲,再也按捺不住,仿若潮水般唿啦啦地向著地麵旗幟湧去。
清靈見此情形,柳眉一豎,嬌喝一聲:“列隊!” 越國將士們齊聲響應,聲如雷霆,高聲嗬斥。
揚國降兵們不敢違抗,趕忙手忙腳亂地排好隊列,魚貫而行,依次踏過旗幟。說來也怪,眾人整齊列隊之後,心中的恐懼似乎減輕了許多,不少人心中暗忖:眾人皆踏,法不責眾,況且吳將軍與小姐如此仁義,想必不會怪罪。
更有甚者,因昔日飽受貴族欺壓,此刻心中積怨爆發,故意重重跺腳,濺起一片塵土,似要將往日的屈辱一並踩在腳下。
經此一番,所有人都清楚,這兩萬降兵已然真心歸降。無論在哪,貴族極愛麵皮,其殘酷手段眾人皆知,他們視人命如草芥,這些降兵踐踏貴族旗幟,再無退路。
吳昊站在一旁,望著土丘上風姿綽約的清靈,暗中感慨這妹妹真是大才啊,還好是個妹妹,要是弟弟,那我的主將位置可就有點懸了。
夜幕籠罩,揚國大軍的中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卻壓抑得令人窒息。三萬騎兵戰敗的噩耗傳來,揚國國王的臉色瞬間陰沉如鐵,難看至極。那些因騎兵遭受重創而損失慘重的貴族們,此刻仿若喪考妣,哭聲與嚎叫聲交織一片。
自古以來,騎兵便是最耗錢財的兵種,他們此刻滿心隻盼著明日能有更多逃散的敗兵歸營,而且最好還能帶著馬匹歸來。
然而,他們的期望注定要落空。清靈派出旺財大黑狗與撣子大公雞,在荒野中繞了一圈,便將四處散落的馬匹驅趕到了一片空曠之地。降兵們吃過飯食之後,又重新得到了馬匹。越軍對他們的看管並非十分嚴苛,可奇怪的是,竟無一人膽敢逃跑。自從他們踏過那些象征著貴族威嚴的旗幟之後,便深知自己已斷了所有退路,貴族老爺們為了麵皮是有殺過無放過,他們餘生隻能追隨吳將軍,一條道走到黑了。
吳昊順利完成大軍擴編,次日,兩萬餘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西方挺進。
沿途之上,士兵們紛紛撿起昨日亂兵們丟棄的盔甲兵器,一番拾掇之後,裝備竟然恢複得整整齊齊,清靈讓降兵將揚國軍服反穿,省的不分敵我。
與此同時,丹陽城的揚國大軍在前一日得到消息後,於今早匆忙出征,企圖堵截吳昊。兩支軍隊正巧吳昊歸途上狹路相逢。
吳昊全然不等對方步卒擺好陣型,便果斷揮軍直入,馬踏聯營。一時間,揚國五萬大軍被衝擊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經曆了這幾場戰役之後,吳昊在戰場上也不再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與陳規舊矩。往往是先射出一輪箭雨,箭上綁著戰書,而後便即刻開戰。至於對麵的將軍究竟有沒有看到那戰書,他可就無暇顧及了,反正自己已經下過戰書,問心無愧。
此役過後,吳昊再次受降納叛,收獲四萬精銳之卒,都是沒馬跑不快的,看到敵方軍隊裏有揚國的降兵為新主子效力,好像不用死,就不需要死戰,收編很順利,這年月找個能吃飽飯的工作不容易啊。
如今,吳將軍麾下已有騎兵兩萬,步卒六萬,且個個兵甲齊全,皆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其勢力範圍更是一舉囊括了丹原、丹陰、丹陽三座城池,威震四方。而且後勤也不必再看越國官員的臉色,為了點糧食低三下四,四處賄賂。
吳昊與清靈順利攻克江郵城已然三日,可越國國王的大軍主力一片寂靜。
此役不僅搗毀了揚國的糧食倉儲,還將來勢洶洶的兩萬揚國騎兵與約五萬步卒盡數殲滅,如今總攻的時機已然成熟,隻待越王一聲令下便可射出致命一箭。
然而,越王卻毫無動靜,他每日與揚國頻繁互通書信,卻無人知曉其中究竟在謀劃何事。吳昊滿懷欣喜地送去報捷文書,本以為會在越王大營中激起千層浪,可誰料一切依舊風平浪靜,未泛起一絲漣漪。
沒有預期的嘉獎封賞,也未曾有人前來討要糧食財貨,好似吳昊這一場驚心動魄、以少勝多的大戰從未發生過。就連一向與吳昊同屬太華宗師徒一脈的師兄,也如人間蒸發了一般,毫無聯絡。
這般詭異的局勢,猶如一團迷霧,將吳昊與清靈緊緊籠罩,讓他們憂心不已,每日隻能在不安中勤練兵馬,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不過,開平將軍吳昊在這一戰後威名大震,一顆將星在亂世中升起。眾多寒門有識之士聽聞他的大名,如飛蛾撲火般紛紛前來投奔,這些文人想的是不光為了養家糊口,順便或許在吳昊麾下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與此同時,許多商賈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得知吳昊在戰爭中繳獲頗豐、發了大財,便開始朝著丹原城的方向大力開展買賣。一時間,丹原城的市井之中竟在這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人來人往、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
一個月之後,揚國大軍如潮水般後撤,一直退到了丹水以北,江郵城瞬間成為了兩國對峙的前線戰場。令人詫異的是,越王並未乘勝追擊,而是任由揚國大軍安然撤退,他與那死對頭揚國國王之間似乎達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越國大軍則順勢前進百裏,在江郵城外紮下營寨。新一輪的貴族約戰,在丹水兩岸再次開始了。
對吳昊的嘉獎姍姍來遲。他被晉升為開平上將軍,可那封邑卻並未增加分毫,隻是被委以統管丹陽一線戰事的重任。清靈則被封為丹陽縣主,封邑囊括丹原、丹陰、丹陽三城。這看似風光無限的封賞背後,卻隱藏著越王的深意,或許在刻意惡心兄妹二人,離間他倆的關係。除此之外,越王朝廷再無其他任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