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而言,內門的築基期與煉氣期弟子則有所不同。他們猶如初生的幼苗,急需充足的養分與悉心的嗬護。內門洞天之中,靈氣仿若實質化的靈霧,彌漫於每一寸空間,濃鬱得幾乎化不開。且有眾多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師長時刻提點教導,這對於他們現階段的修行而言,無異於久旱逢甘霖,是他們夢寐以求、不可或缺的成長助力。畢竟,他們的壽命尚淺,猶如朝露,經不起肆意的揮霍與虛度,每一分每一秒的修煉時光都珍貴無比。
清靈抵達宗焱真人道場時,卻驚覺此地一片靜謐,唯有那濃鬱的靈氣仿若靈動的溪流,在空氣中緩緩流淌。原來,宗焱真人竟也閉關修煉了。怪不得此前宗真居士成功渡劫,化身金丹之時,都未曾見他現身道賀。
清靈尋到那伶俐乖巧的小道童,和聲細語地說道:“小童子,我今日前來拜會真人,然真人閉關,我不便叨擾。且我即將前往內門承法殿值守,煩請你代為稟報真人,就說清靈對他的大恩大德,銘感五內,永誌難忘。”
話別宗焱真人道場後,清靈再次啟程,前往那承載著諸多迴憶的桃李居。此地乃是往昔新弟子們初入宗門的棲息之所,歲月的痕跡斑駁地印刻在每一寸磚石之上。在那裏,她與清潔重逢。雖說在宗門大比的舞台上,她們曾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競爭對手,然賽場之外,往昔的交情卻如那醇厚的美酒,愈久彌香。二人相視而坐,開啟了一場關於各自境遇的傾心暢談。
清潔身為新弟子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排名第四,這一卓越的名次賦予了她優先挑選庶務值守之地的寶貴特權。
她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外門執法堂。那外門執法堂,不僅油水頗為豐厚,也是地位尊崇,且無需遠離宗門,免去了諸多奔波勞碌與未知的風險。
而清潔昔日的情侶清理師兄,他心懷壯誌,別具慧眼,挑選了山外的一處靈泉別院進行值守。據說那一處靈泉別院之中,靈田千傾,靈妖無數,若能精心耕耘、悉心打理,待到收獲時節,那靈穀必將堆積如山,自己分潤一些油水,收獲定是頗為可觀。
其餘那些熟悉的身影,亦各自做出了不同的抉擇。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如今已到了曲終人散、各奔東西之際。江湖之路,風雨如晦,險象環生,唯有在心底默默祈願,願他們三年值守任務完成之後,皆能曆經風雨,仍安然無恙地歸來。
正當二人談興正濃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隻見那煉氣中期的清泉師兄匆匆趕來。他身姿挺拔,體格魁梧,往昔曾與她們一同並肩作戰,在槐穀與那清策壞家夥有過驚心動魄的拚鬥。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他此番前來,並非是來找清潔敘舊,而是目標明確地直奔清靈而來。
他行至清靈近前,腳步略顯局促,那原本堅毅的麵龐上此刻卻浮現出幾分期待與羞澀之意,帶著一絲怯意與憧憬。
他微微低頭,輕聲說道:“清靈師姐,我聽聞你在此處,便匆匆趕來。我心中有一不情之請,我欲挑選您的錢眼洞靈田值守。雖說此地靈田不大,然對我而言,卻正好如意。因我父母皆在附近耕種,我若能值守於此,便可時常與他們團聚,盡我為人子女的孝道。還望清靈師姐能夠成全。”
清靈與清潔聞聽此言,先是微微一愣,而後相視大笑起來。那笑聲清脆悅耳,仿若銀鈴在風中搖曳。
眼前這位身材魁梧、平日裏頗有領袖氣質的男子,此刻竟如那乖巧的孩童,改口稱唿清靈這丫頭為師姐。清靈心中暗自思量,就衝著這一聲師姐,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拒絕的。她嘴角上揚,勾勒出一抹溫柔的笑意,目光柔和地望向清泉,輕聲說道:“你這小鬼,倒是孝順。”
此語一出,清泉那原本就略帶紅暈的臉龐瞬間漲得通紅,仿若那熟透的番茄。心中暗自叫苦,這一聲小鬼叫的真順口,怕是少不了被調侃。
最終,清靈帶著清泉前往庶務殿。一路上,清泉心中滿是感激,仿若那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他深知,以自己煉氣中期的修為,在眾多弟子中名次亦不算突出,若憑自身之力,想要選到離宗門如此之近的靈田值守,簡直難如登天。如今全賴清靈的成全,不僅能如願以償地照顧身為凡人的父母,更能在這修仙之途上有一處安穩的棲息之所。清靈於他而言,無疑是那命中注定的貴人,這份恩情,厚重如山,他必將銘記於心,永生難忘。
兩人辦完手續,帶清泉到了錢眼洞,介紹了一下基本情況,清靈就離開了,放任清泉自己勞心勞力布置從宗門庶務堂帶來的法陣。
清靈順路便決定前往開荒之地一探究竟;在這片兩河夾角處的衝擊平原上,清靈沿路看來,眾多凡俗之人在此平整土地、開挖溝渠,各個滿身泥水卻滿心歡喜,忙的熱火朝天。土地已經開墾出千畝有餘,這些身強力壯的武者們確實幹活效率極快。
千萬年來,普通糧食在這仙門之外沒啥大用處,山林有野獸可以捕獲,來往凡俗與仙門的修士順道用儲物法器帶一些糧食,對於武者們來說也算不怕饑餓之苦。在這裏的人最想吃的是靈穀,最想賺的是符錢;而宗焱真人和清靈釀仙酒卻消耗凡俗糧食,惠及底層的一番新事業,為凡俗糧食可以換到符錢打開了方便之門,武者們蜂擁而至。
老劉已經指揮眾人選了地勢較高之地,修建了一處村落作為開荒團隊的駐地,並取名大豐莊,渴望五穀豐登。
其中青石地基、青磚綠瓦白粉牆的三進院子是清靈的別院;也是老劉等管事居住辦公的地方,內部條件簡陋,無太多精致陳列;其他青石茅草頂的是佃戶房舍,排列的零落有致,頗具荒野風格。靈植穀租賃的庭院也就打算放棄了;清靈算是在這片欣欣向榮的廣袤田野有了一處恆產。
清靈正思忖著前往青磚小院,忽然間,一陣慌亂之聲自遠處傳來,同時,地麵亦傳來陣陣震動之感。抬眸望去,隻見一頭如犀牛般大小的黑牛正在前方狂奔不止,老劉則領著一幫身強力壯的漢子在其後緊追不舍。
清靈身形數閃,幾個踏步便已來到黑牛身側,纖手輕揮之間,一團水球霍然浮現,將黑牛包裹得嚴嚴實實。黑牛受此阻礙,頓時滑倒,裹挾著水球在地上翻滾向前,其於水球內奮力掙紮,卻始終難以起身。
老劉等人瞧見清靈,頓時麵露大喜之色,趕忙恭恭敬敬地前來拜見。
清靈秀眉微蹙,輕聲問道:“這是何情況?”
老劉忙抱拳行禮,迴道:“稟小姐,家中田地眾多,翻地之事極為繁瑣。我便前往百獸穀購置了這頭異獸黑牛。此牛原是百獸穀的種牛,現今年老,配種之力漸衰,百獸穀的仙師本欲將其宰殺售賣。我見它身形精壯,想著若能來此幹活,必能派上用場,於是便與百獸穀執事商議買下了它。然而未曾料到,這牛性子極為暴烈,脾氣極大,我等能力有限,這幾日下來,竟未能將其馴服。它整日隻是白吃白喝,如此看來,我怕是做了筆賠本買賣,唉,當真是糊塗啊。”
清靈目光落於那頭桀驁不馴的黑牛身上,但見此異獸果然與眾不同,渾身肌肉賁張,精壯非凡,即便被困於水球之中,亦未曾停止掙紮,牛鼻之中不斷噴吐著水汽,急得哞哞大叫,似是在宣泄滿心的憤怒與不甘。
清靈朱唇輕啟,說道:“你們給它穿上鼻環試試,看能否將其馴服。”
老劉等人聞言,不禁麵麵相覷,猶豫片刻後,小心翼翼地問道:“敢問小姐,鼻環是何物?”
清靈微微抬手,扶了扶額頭,心中暗自思忖:我腦海之中似乎總有一些奇特的念頭湧現。
當下也別無他法,清靈隻得親自指揮眾人,將黑牛結結實實地捆綁起來,把牛頭緊緊夾在兩根巨木之間加以固定。隨後,她拿起燒得通紅的銅鉗子,那黑牛見此情形,嚇得拚命掙紮,然而卻動彈不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牛眼之中滿是倔強與不屈,死死地盯著清靈,似是在無聲地抗拒。
清靈心中暗語:老牛啊老牛,莫要怪我。你若不幹活,便難逃被宰殺的命運,可你又太過愚笨,不知選擇一條順遂之路,既如此,便由我來為你抉擇吧。言罷,她猛地將燒紅的銅鉗子徑直捅穿牛鼻孔之間的隔膜,而後迅速拔出。
“哞嗷!” 黑牛發出一聲淒慘的吼叫,豆大的淚珠如斷線之珠般嘩嘩滾落。老劉等人見狀,不禁渾身一陣發寒,他們望著那向來清雅脫俗的清靈仙子,實難相信她竟會做出這般看似虐待老牛之事,心中滿是震驚。
清靈取出烈酒,輕輕灑在牛鼻子上用以消毒,黑牛的淚水愈發洶湧,掙紮的力道也漸漸弱了下去。
清靈再拿出一塊銅錠,玉手輕撚,將銅錠如同揉捏麵團般扭成銅條,彎成半圓之狀,緩緩穿過牛鼻,在銅條兩端製成掛環,又用繩子係住銅環,把繩子的另一端掛於牛角之上。
接著,她在牛鼻子處施展了一個水潤治療法術。見鼻血已然止住,黑牛也不再痛苦,清靈這才示意老劉等人將黑牛的綁繩解開。隨後,她輕輕拉起牛韁繩,黑牛滿心不願,卻又無可奈何,隻要繩子稍一收緊,牛鼻環便會拉扯著牛鼻子,酸痛之感瞬間傳遍全身,淚水止不住地流淌,隻得乖乖地隨著清靈前行,已然被馴服。
老劉等人見這普普通通的牛鼻環竟能將異獸黑牛馴服,無不歡唿雀躍,對清靈的英明之舉讚不絕口。有了此等法子,日後便不愁耕牛短缺,當真是造福蒼生之舉啊。
待將那黑牛之事妥善處理完畢,清靈款步迴到小院。此時,老劉與其他管事匆忙趕來,欲向清靈稟報開荒相關諸事。
清靈靜靜聆聽著他們的匯報,得知開荒進程順利,並未遭遇其他棘手難題。她微微垂首,思索片刻後,輕聲問道:“我見沿路開荒之人數量頗為可觀,如此情形,會不會對宗門各庶務堂口的用人之事產生影響?會不會因此給我們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老劉趕忙抱拳迴應:“小姐無需過慮。前來咱們這兒的,皆是些本事低微的武者。咱們所發放的符錢,較宗門所給尚少,故而不會對宗門的重要事務造成幹擾。如今這些閑散之人紛紛匯聚於此,宗門庶務堂口的執事們對我們反倒大為讚賞。我等此前亦未料到,在這一片群山之中,竟隱匿著如此眾多落魄之人。”
清靈聽到這裏,也放下心來。
待瑣事處理停當,卻見兩個老夥計噗通跪地,一位斷臂,一位跛足,皆是天殘地缺之身。
他們麵容飽經滄桑,眼眸中滿是激動與熱望。老淚縱橫間,向清靈拜求道:“清靈仙子,我二人在太華山外苦苦煎熬二十餘載,如今年過五十,已然無望仙緣,如今一心隻想歸鄉。懇請仙子恩準我們將大豐莊的耕種之法傳迴故裏,好讓鄉親們也能有個豐登之年,混口飽飯吃。”
清靈麵露悲憫之色,趕忙示意老劉攙扶起二人,說道:“快快起身,此乃善舉,我自當應許。況且二位自靈植穀起便追隨於我,雖無法助力你們踏上仙途,但這些耕種之法盡可拿去造福桑梓。” 二人聽聞,連連磕頭謝恩,這些凡俗的耕種之法於仙人而言無足輕重,可他們深知對尋常百姓而言便是仙法,故而倍加珍視。
清靈又關切地問詢:“外界百姓生活究竟怎樣?”
二人長聲歎息,他倆是同一郡縣的同鄉,家裏殷實但並不是世家大族,農忙時也要耕種勞累,深知民間疾苦,有幸學的以神武藝,滿懷壯誌的跨過千山萬水來到了太華宗仙山之外,匆匆幾十年黃粱一夢,如今也不知家中情況,如今隻求個落葉歸根。他們訴說著自己記憶的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生老病死皆在苦難中掙紮,而天災人禍頻繁,致使餓死之人不計其數,實乃最大的悲哀。
清靈抵達宗焱真人道場時,卻驚覺此地一片靜謐,唯有那濃鬱的靈氣仿若靈動的溪流,在空氣中緩緩流淌。原來,宗焱真人竟也閉關修煉了。怪不得此前宗真居士成功渡劫,化身金丹之時,都未曾見他現身道賀。
清靈尋到那伶俐乖巧的小道童,和聲細語地說道:“小童子,我今日前來拜會真人,然真人閉關,我不便叨擾。且我即將前往內門承法殿值守,煩請你代為稟報真人,就說清靈對他的大恩大德,銘感五內,永誌難忘。”
話別宗焱真人道場後,清靈再次啟程,前往那承載著諸多迴憶的桃李居。此地乃是往昔新弟子們初入宗門的棲息之所,歲月的痕跡斑駁地印刻在每一寸磚石之上。在那裏,她與清潔重逢。雖說在宗門大比的舞台上,她們曾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競爭對手,然賽場之外,往昔的交情卻如那醇厚的美酒,愈久彌香。二人相視而坐,開啟了一場關於各自境遇的傾心暢談。
清潔身為新弟子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排名第四,這一卓越的名次賦予了她優先挑選庶務值守之地的寶貴特權。
她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外門執法堂。那外門執法堂,不僅油水頗為豐厚,也是地位尊崇,且無需遠離宗門,免去了諸多奔波勞碌與未知的風險。
而清潔昔日的情侶清理師兄,他心懷壯誌,別具慧眼,挑選了山外的一處靈泉別院進行值守。據說那一處靈泉別院之中,靈田千傾,靈妖無數,若能精心耕耘、悉心打理,待到收獲時節,那靈穀必將堆積如山,自己分潤一些油水,收獲定是頗為可觀。
其餘那些熟悉的身影,亦各自做出了不同的抉擇。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如今已到了曲終人散、各奔東西之際。江湖之路,風雨如晦,險象環生,唯有在心底默默祈願,願他們三年值守任務完成之後,皆能曆經風雨,仍安然無恙地歸來。
正當二人談興正濃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隻見那煉氣中期的清泉師兄匆匆趕來。他身姿挺拔,體格魁梧,往昔曾與她們一同並肩作戰,在槐穀與那清策壞家夥有過驚心動魄的拚鬥。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他此番前來,並非是來找清潔敘舊,而是目標明確地直奔清靈而來。
他行至清靈近前,腳步略顯局促,那原本堅毅的麵龐上此刻卻浮現出幾分期待與羞澀之意,帶著一絲怯意與憧憬。
他微微低頭,輕聲說道:“清靈師姐,我聽聞你在此處,便匆匆趕來。我心中有一不情之請,我欲挑選您的錢眼洞靈田值守。雖說此地靈田不大,然對我而言,卻正好如意。因我父母皆在附近耕種,我若能值守於此,便可時常與他們團聚,盡我為人子女的孝道。還望清靈師姐能夠成全。”
清靈與清潔聞聽此言,先是微微一愣,而後相視大笑起來。那笑聲清脆悅耳,仿若銀鈴在風中搖曳。
眼前這位身材魁梧、平日裏頗有領袖氣質的男子,此刻竟如那乖巧的孩童,改口稱唿清靈這丫頭為師姐。清靈心中暗自思量,就衝著這一聲師姐,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拒絕的。她嘴角上揚,勾勒出一抹溫柔的笑意,目光柔和地望向清泉,輕聲說道:“你這小鬼,倒是孝順。”
此語一出,清泉那原本就略帶紅暈的臉龐瞬間漲得通紅,仿若那熟透的番茄。心中暗自叫苦,這一聲小鬼叫的真順口,怕是少不了被調侃。
最終,清靈帶著清泉前往庶務殿。一路上,清泉心中滿是感激,仿若那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他深知,以自己煉氣中期的修為,在眾多弟子中名次亦不算突出,若憑自身之力,想要選到離宗門如此之近的靈田值守,簡直難如登天。如今全賴清靈的成全,不僅能如願以償地照顧身為凡人的父母,更能在這修仙之途上有一處安穩的棲息之所。清靈於他而言,無疑是那命中注定的貴人,這份恩情,厚重如山,他必將銘記於心,永生難忘。
兩人辦完手續,帶清泉到了錢眼洞,介紹了一下基本情況,清靈就離開了,放任清泉自己勞心勞力布置從宗門庶務堂帶來的法陣。
清靈順路便決定前往開荒之地一探究竟;在這片兩河夾角處的衝擊平原上,清靈沿路看來,眾多凡俗之人在此平整土地、開挖溝渠,各個滿身泥水卻滿心歡喜,忙的熱火朝天。土地已經開墾出千畝有餘,這些身強力壯的武者們確實幹活效率極快。
千萬年來,普通糧食在這仙門之外沒啥大用處,山林有野獸可以捕獲,來往凡俗與仙門的修士順道用儲物法器帶一些糧食,對於武者們來說也算不怕饑餓之苦。在這裏的人最想吃的是靈穀,最想賺的是符錢;而宗焱真人和清靈釀仙酒卻消耗凡俗糧食,惠及底層的一番新事業,為凡俗糧食可以換到符錢打開了方便之門,武者們蜂擁而至。
老劉已經指揮眾人選了地勢較高之地,修建了一處村落作為開荒團隊的駐地,並取名大豐莊,渴望五穀豐登。
其中青石地基、青磚綠瓦白粉牆的三進院子是清靈的別院;也是老劉等管事居住辦公的地方,內部條件簡陋,無太多精致陳列;其他青石茅草頂的是佃戶房舍,排列的零落有致,頗具荒野風格。靈植穀租賃的庭院也就打算放棄了;清靈算是在這片欣欣向榮的廣袤田野有了一處恆產。
清靈正思忖著前往青磚小院,忽然間,一陣慌亂之聲自遠處傳來,同時,地麵亦傳來陣陣震動之感。抬眸望去,隻見一頭如犀牛般大小的黑牛正在前方狂奔不止,老劉則領著一幫身強力壯的漢子在其後緊追不舍。
清靈身形數閃,幾個踏步便已來到黑牛身側,纖手輕揮之間,一團水球霍然浮現,將黑牛包裹得嚴嚴實實。黑牛受此阻礙,頓時滑倒,裹挾著水球在地上翻滾向前,其於水球內奮力掙紮,卻始終難以起身。
老劉等人瞧見清靈,頓時麵露大喜之色,趕忙恭恭敬敬地前來拜見。
清靈秀眉微蹙,輕聲問道:“這是何情況?”
老劉忙抱拳行禮,迴道:“稟小姐,家中田地眾多,翻地之事極為繁瑣。我便前往百獸穀購置了這頭異獸黑牛。此牛原是百獸穀的種牛,現今年老,配種之力漸衰,百獸穀的仙師本欲將其宰殺售賣。我見它身形精壯,想著若能來此幹活,必能派上用場,於是便與百獸穀執事商議買下了它。然而未曾料到,這牛性子極為暴烈,脾氣極大,我等能力有限,這幾日下來,竟未能將其馴服。它整日隻是白吃白喝,如此看來,我怕是做了筆賠本買賣,唉,當真是糊塗啊。”
清靈目光落於那頭桀驁不馴的黑牛身上,但見此異獸果然與眾不同,渾身肌肉賁張,精壯非凡,即便被困於水球之中,亦未曾停止掙紮,牛鼻之中不斷噴吐著水汽,急得哞哞大叫,似是在宣泄滿心的憤怒與不甘。
清靈朱唇輕啟,說道:“你們給它穿上鼻環試試,看能否將其馴服。”
老劉等人聞言,不禁麵麵相覷,猶豫片刻後,小心翼翼地問道:“敢問小姐,鼻環是何物?”
清靈微微抬手,扶了扶額頭,心中暗自思忖:我腦海之中似乎總有一些奇特的念頭湧現。
當下也別無他法,清靈隻得親自指揮眾人,將黑牛結結實實地捆綁起來,把牛頭緊緊夾在兩根巨木之間加以固定。隨後,她拿起燒得通紅的銅鉗子,那黑牛見此情形,嚇得拚命掙紮,然而卻動彈不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牛眼之中滿是倔強與不屈,死死地盯著清靈,似是在無聲地抗拒。
清靈心中暗語:老牛啊老牛,莫要怪我。你若不幹活,便難逃被宰殺的命運,可你又太過愚笨,不知選擇一條順遂之路,既如此,便由我來為你抉擇吧。言罷,她猛地將燒紅的銅鉗子徑直捅穿牛鼻孔之間的隔膜,而後迅速拔出。
“哞嗷!” 黑牛發出一聲淒慘的吼叫,豆大的淚珠如斷線之珠般嘩嘩滾落。老劉等人見狀,不禁渾身一陣發寒,他們望著那向來清雅脫俗的清靈仙子,實難相信她竟會做出這般看似虐待老牛之事,心中滿是震驚。
清靈取出烈酒,輕輕灑在牛鼻子上用以消毒,黑牛的淚水愈發洶湧,掙紮的力道也漸漸弱了下去。
清靈再拿出一塊銅錠,玉手輕撚,將銅錠如同揉捏麵團般扭成銅條,彎成半圓之狀,緩緩穿過牛鼻,在銅條兩端製成掛環,又用繩子係住銅環,把繩子的另一端掛於牛角之上。
接著,她在牛鼻子處施展了一個水潤治療法術。見鼻血已然止住,黑牛也不再痛苦,清靈這才示意老劉等人將黑牛的綁繩解開。隨後,她輕輕拉起牛韁繩,黑牛滿心不願,卻又無可奈何,隻要繩子稍一收緊,牛鼻環便會拉扯著牛鼻子,酸痛之感瞬間傳遍全身,淚水止不住地流淌,隻得乖乖地隨著清靈前行,已然被馴服。
老劉等人見這普普通通的牛鼻環竟能將異獸黑牛馴服,無不歡唿雀躍,對清靈的英明之舉讚不絕口。有了此等法子,日後便不愁耕牛短缺,當真是造福蒼生之舉啊。
待將那黑牛之事妥善處理完畢,清靈款步迴到小院。此時,老劉與其他管事匆忙趕來,欲向清靈稟報開荒相關諸事。
清靈靜靜聆聽著他們的匯報,得知開荒進程順利,並未遭遇其他棘手難題。她微微垂首,思索片刻後,輕聲問道:“我見沿路開荒之人數量頗為可觀,如此情形,會不會對宗門各庶務堂口的用人之事產生影響?會不會因此給我們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老劉趕忙抱拳迴應:“小姐無需過慮。前來咱們這兒的,皆是些本事低微的武者。咱們所發放的符錢,較宗門所給尚少,故而不會對宗門的重要事務造成幹擾。如今這些閑散之人紛紛匯聚於此,宗門庶務堂口的執事們對我們反倒大為讚賞。我等此前亦未料到,在這一片群山之中,竟隱匿著如此眾多落魄之人。”
清靈聽到這裏,也放下心來。
待瑣事處理停當,卻見兩個老夥計噗通跪地,一位斷臂,一位跛足,皆是天殘地缺之身。
他們麵容飽經滄桑,眼眸中滿是激動與熱望。老淚縱橫間,向清靈拜求道:“清靈仙子,我二人在太華山外苦苦煎熬二十餘載,如今年過五十,已然無望仙緣,如今一心隻想歸鄉。懇請仙子恩準我們將大豐莊的耕種之法傳迴故裏,好讓鄉親們也能有個豐登之年,混口飽飯吃。”
清靈麵露悲憫之色,趕忙示意老劉攙扶起二人,說道:“快快起身,此乃善舉,我自當應許。況且二位自靈植穀起便追隨於我,雖無法助力你們踏上仙途,但這些耕種之法盡可拿去造福桑梓。” 二人聽聞,連連磕頭謝恩,這些凡俗的耕種之法於仙人而言無足輕重,可他們深知對尋常百姓而言便是仙法,故而倍加珍視。
清靈又關切地問詢:“外界百姓生活究竟怎樣?”
二人長聲歎息,他倆是同一郡縣的同鄉,家裏殷實但並不是世家大族,農忙時也要耕種勞累,深知民間疾苦,有幸學的以神武藝,滿懷壯誌的跨過千山萬水來到了太華宗仙山之外,匆匆幾十年黃粱一夢,如今也不知家中情況,如今隻求個落葉歸根。他們訴說著自己記憶的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生老病死皆在苦難中掙紮,而天災人禍頻繁,致使餓死之人不計其數,實乃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