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宗者,乃仙門之巨擘,玄門之正宗,名震遐邇,威淩天下。其納新之選,每六歲一啟,此乃清福界修真之盛事。
其山門巨石之上,刻有 “大赤天玄宗,太清道正法,造化福壽地,真德東華仙” 之語。承載著太華宗萬年之傳承,千代之榮光。
太華宗每六年招收一批新弟子,每六十年為一輪,每輪弟子皆取這二十字之一入道號。如此周而複始,一千兩百年方輪完一遍。
今次入門弟子所取為 “清” 字,而上一次入門者取 “太” 字,正遇到一甲子的輪輩排序。依宗門之禮,入門新弟子,應該尊六年前的上一屆者為師叔,此乃傳承有序之規。曆代弟子傳承不絕,共鑄仙宗之輝煌,同續正道之偉業。
當是時,清晨微涼,朝霞滿天,太華宗正門石樓牌坊外五百丈有餘的青石廣場之上,選拔之事伊始。
太華宗山門之外,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四方之少年才俊,及其親朋家人,蜂擁而至,恰似百川歸海。他們皆心懷向道之赤誠,望能踏入仙門,開啟長生之途。
太華宗外門弟子維持秩序,隻準許八至十四歲的孩童上前列隊備選,未引靈入體開脈練氣者最佳。粗選完成,還有昭心、測靈兩關,唯有資質超凡、福緣深厚者,方能脫穎而出
其間,有統一粗布青衣的孩童聚群結隊,他們人數最多,雖身著粗衣敝屣,然各個靈秀之氣難掩,乃是宗門遠派之值守,從凡俗紅塵中發掘的良才美玉;他們經曆各異,身份混雜,但都是有好運的孩童,在紅塵茫茫人海中被仙師看中,送到了這修真門戶之外,隻要選拔通過,那就是魚躍龍門,海闊魚躍。
亦有世家子弟集合成團,華服加身,美玉配飾,英氣勃發,更顯雍容,此輩皆是名門望族後裔子弟,家族或是皇親國戚、王公大臣,或是豪富巨賈,或一地豪強,與太華宗有了些淵源,或得了機緣舉薦。世家子弟,家族從小栽培,時機已到送至太華宗參選。在這太華宗山門外站立等待,也無有人敢驕縱無禮。
還有百靈所在的一隊孩童,嗯,坐地戶一類,這些孩童的父母或長輩附屬於太華宗過活,說是太華宗家仆子弟也不為過,他們這類人經年累月生長於此,對太華宗選拔的規矩和流程門清,早早花靈石找了外門執事要了個舉薦名額,也在此排隊等候。
而那些全憑機緣與運氣,翻越六百裏荒山野林,跋山涉水而來的散人,他們帶著自家子孫亂哄哄的,在太華宗外門弟子的唿喝聲中整理隊伍,先摸骨齡,再問籍貫與姓名,詳細的做了記錄,然後孩童與父母長輩各取指尖一滴血與一神秘木牌之上,這是防止有人把孩子一丟自己跑了,太華宗可不敢肆無忌憚開收養孤兒的口子,要是真跑了,憑借此血煉木牌則是插翅難飛。太華宗不得不感歎,邪門歪道的血煉之術還是有些作用的。父母長輩被勒令遠離,讓孩童留下,一個個加入獨立的隊伍等待遴選。
其中有江湖武者的孩童,他們師長在刀光劍影中江湖廝混,或有機緣,得知太華宗所在方向,憑著一腔熱血,找到了太華宗仙山,中間生死由命,優勝劣汰。或有人已在此地蹉跎多年,是外門外做苦力雜役之流,今日終於吉時已到,希望改換門庭,讓子孫後輩登上仙途,了卻一番自己這一輩無法完成的心願,期盼自家子侄通過選拔,在這修真之途上有所作為。
亦有散修之人,他們或一家老少,或三兩結伴。這些人的子弟必是在獨自修煉時曆經諸多磨難。他們沒有門派依托,全憑自身摸索,在天地間尋找機緣。或於荒郊古洞得一殘卷秘籍,或在深穀幽潭悟得一絲天地靈氣變化。雖曆經艱辛,但心中對修仙問道的渴望從未熄滅。如今得知太華宗選拔,對他們而言是難得的機遇,自家孩童若能入選,便可擺脫散修的孤獨與艱難,在太華宗的庇佑下踏上更廣闊的修仙之路。期盼有朝一日子孫修煉有成,得了大造化,能夠庇佑自家親人。
隨著時間,隊列漸漸齊整,適齡孩童已經篩選完畢,嘈雜之聲漸漸沉寂。百靈粗略一觀,列隊孩童足有三千有餘。
石樓牌坊前方,百餘名身著褐黃色道袍的外門弟子,圍出一方偌大的空地。
更多的人在青石廣場之外,靜靜候立,殷切的看著排隊的孩童,是陪伴而來的家人或長輩;老劉牽著旺財,擠在人群之前的好位置,關切的望著百靈,百靈自信滿滿,迴以安心的示意。
時至辰時中,天已大亮,青天白日,仙雲渺渺,一聲鍾鳴,如洪鍾大呂般在仙門迴蕩,那悠長且雄渾的聲響打破了原本的寂靜。
太華宗石樓牌坊上乍放萬道毫光,其芒璀璨,耀人眼目,令人難以直視。待光芒漸散,眾人驚見,牌坊前方空地之上,赫然出現一座四方玉台。此台高三丈,長寬各達百丈,瑩白似雪,宛如仙造。山門外候著的眾人見狀,不禁齊聲驚唿。
彼時,二十多名太華宗弟子駕鶴飛身而降,皆著青色玄紋道袍,其中有五名弟子身穿月白道袍。那月白道袍領頭弟子一聲高喊:“肅靜!”眾人遂噤若寒蟬,恭然而立。
見眾人安靜,月白道袍弟子滿意地一揮袖,諸多物件飛至玉台,轉瞬布置妥當。玉台後方,一座鎏金雕紋的高大法壇矗立而起。他朝著太華宗方向作一恭敬道揖,口中高唿:“恭迎真人。”
緊接著,又一聲鍾鳴迴蕩。隻見一位身著赤霞繡錦道袍、頭戴飛霞冠、長須飄飄麵若不老之仙顏的道人,手持浮塵,腳踏祥雲而來。另有一位身著同樣道袍、體態稍胖、麵白短須的道人,則背手禦劍而至。二者瀟灑地落在法壇之上安然就坐,竟是兩位金丹真人現身。
台下眾人趕忙俯首禮拜,齊聲高唿:“真人萬安。”
那月白道袍的築基弟子上前稟道:“稟告李師叔、黃師叔,甲子年宗門新弟子遴選諸事完備,一切順遂,請師叔示下。”
金丹真人也不多言,隻道:“既已妥當,便開始吧。”
於是,百餘名外門弟子領命而動。褐衣道袍的外門弟子在前引導,那些早已排好隊伍的世家子弟和被外派弟子舉薦的寒門子弟,十八人一排,井然有序地登上高台。
高台正南已設下十八個玉階,以供孩童登上玉台,東西兩側亦各有玉階,東方供過關者走下,西方供未過關者離開。
玉台棋盤之上有幻境叢生,每輪上去三百餘名孩童。一刻鍾後仍處於沉迷的不予選入,少於一刻鍾自己醒悟的,視作過關。百靈聽說,這棋盤幻境有觀棋爛柯之能,外麵一刻鍾,神魂幻境之內可不知過了多久。
首關乃昭心關,登上玉台的孩童在指引下,依次盤坐在棋盤方格內。一則法寶靈威衝刷孩童身軀,謹防修煉魔道的奸細混入;二則以“觀棋柯爛”之煉心幻境,檢驗孩童心誌與神魂強度,同時查看是否有被邪法奪舍、心懷叵測之徒鳩占鵲巢。
百靈看到一排排孩童走上台去,不一會法寶上黑白二色劃線而起,然後彩霧升騰,看不直切。玉台太高了,阻擋了眾人視線,也不知道哪些孩子成功哪些又錯失機緣。
百靈輪到的第六輪上台的隊伍。百靈提振心氣,腳步堅定的走上了玉台。
百靈做到自己的方格內,四處觀望,看到待玉台棋盤孩童坐滿後,黃真人掐動法訣,玉台之上立即繽紛幻彩,棋盤那縱橫交錯的線格好似把每個孩童格開,進入了不同幻境。
百靈恍恍惚惚間,隻見到眼前出現許多東西,漂亮的衣服,溫暖的小家,大堆的靈石滿滿一箱,強大的功法秘籍,大塊的翡翠金珠寶貝,散發著誘人香氣的美食,旺財大黑狗那憨態可掬的模樣,養母吳媽媽慈祥又略帶疲憊的麵容,壞人黑衣男子那令人膽寒的眼神,劉執事那冷漠無情的離開背影,還有她親手釀造的猴兒酒那醉人的芬芳,等等她所知道的,平日見過的、聽說過的,好似都在眼前過了一遍。
然後刹那間,隻聽得一聲親切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的孩兒,娘親在這兒,快過來啊。
一個溫婉的美婦人正站在不遠處,向她輕輕招手。那婦人的笑容仿佛蘊含著世間所有的寵溺和溫柔,百靈心瞬間被這溫柔給融化了。
“娘親,娘親! ”百靈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大叫著向婦人奔去。
這是她親生母親嗎,對她好溫柔好親切,抱著她好舒服,百靈想抱著親娘一輩子,再也不分開。
娘親對她可好了,給他梳頭發、紮辮子、戴花朵,陪她嬉笑蕩秋千,給她買好吃的,她餓了做飯給她吃,她修煉身體冰寒的痛苦時刻有人給她溫暖的懷抱,她沒錢了母親給她好多好多靈石,給她買丹藥,給她治病。
她再也不用一個人在小家裏,小身板拖著大斧頭劈柴,挑水,大夏天在爐灶前燒火做飯,養活自己。再也不用跟街麵上成年人耍心眼,壞人都有娘親輕鬆打發掉了。再也不用怕夜裏有可怕的鬼循著陰靈之體的吸引來恐嚇她。她再也不用去河底汙泥裏埋了自己,躲避黑衣人的獵殺。她還牽著她的旺財,陪娘親一起吃好多好多靈肉、靈果、靈酒,她們一起玩耍。她和娘親說了好多好多,她的孤獨、她的窮苦,她的病痛,她的小心翼翼與委屈求全。
她與娘親一起咒罵那些不公,一起唾棄那些壞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遛狗逛街,她現在可以放心大膽的閑逛每個店鋪,她想買什麽就會拿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娘親,然後她就如願了;她會拿著符錢向路邊的落魄之人施舍,她會在街上炫耀她的好吃的、好玩的、好心情。
幸福中她問娘親這麽多年你去哪了,百靈晚上好孤獨、好害怕。娘親說是她不好,沒有照顧百靈,讓她小小年紀就經曆了人世間的冷暖與險惡,她不會像養母吳媽媽那樣,把百靈丟下不管的,她是她的親娘,吳媽媽隻真心疼愛自己的親兒子,百靈是娘親最珍貴的寶貝兒,吳媽媽太狠心了,她是個壞婦人,百靈再也不要做她的養女了好不好。。。。
可是自這次交談後,百靈歡笑時總會不時的低眉,她清楚地記得被吳媽媽拋下時的那種害怕和孤獨,像條路邊的小狗,說不準那一天就被捉了吃肉,可她又想念她。
再一次,娘親抱著百靈唱搖籃曲,她對百靈最好了,她說那個壞吳媽媽,從來不給百靈唱兒歌,她隻會一天天的出門做工賺符錢,供養親兒子修煉。
百靈紅了眼睛,小聲說,吳媽媽是好人,雖然她丟下了我孤苦無依,但吳媽媽賺符錢每天很辛苦,讓我不缺吃穿,教給我她會的最厲害的本領;有碎嘴的人笑話我是個災星沒爹沒娘的孩子,吳媽媽會跟他們吵架,會安慰我,會哄我開心,會保護我;她會把那些上門的惡鬼趕的遠遠的,會不睡覺的守著我。百靈雖然常常抱怨她,但百靈不覺得吳媽媽不好。
百靈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越來越堅定的說道:我現在也過的很好,我能自己養活自己,我能賺到靈石付租金,我能把我的小家留住,我能跳下懸崖後還活著,我能把旺財養的胖胖的,我能自己找辦法壓製體寒之症,現在我要拜入太華宗,學大道得正法,我能改變我的陰靈之體,我能活的好久好久,我會好好活下去。百靈嘶啞的哭喊著,撕心裂肺的痛。
娘親笑了,笑的很欣慰,她說:百靈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是最聰明的孩子,你能活的很好很好,娘親愛你、疼你、舍不得你。
百靈眼前失去了焦距,娘親變的模糊。如同水中月、鏡中花。
就像百靈想到的那樣,一切都沒了,沒了!她好想再看一眼,娘!
其山門巨石之上,刻有 “大赤天玄宗,太清道正法,造化福壽地,真德東華仙” 之語。承載著太華宗萬年之傳承,千代之榮光。
太華宗每六年招收一批新弟子,每六十年為一輪,每輪弟子皆取這二十字之一入道號。如此周而複始,一千兩百年方輪完一遍。
今次入門弟子所取為 “清” 字,而上一次入門者取 “太” 字,正遇到一甲子的輪輩排序。依宗門之禮,入門新弟子,應該尊六年前的上一屆者為師叔,此乃傳承有序之規。曆代弟子傳承不絕,共鑄仙宗之輝煌,同續正道之偉業。
當是時,清晨微涼,朝霞滿天,太華宗正門石樓牌坊外五百丈有餘的青石廣場之上,選拔之事伊始。
太華宗山門之外,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四方之少年才俊,及其親朋家人,蜂擁而至,恰似百川歸海。他們皆心懷向道之赤誠,望能踏入仙門,開啟長生之途。
太華宗外門弟子維持秩序,隻準許八至十四歲的孩童上前列隊備選,未引靈入體開脈練氣者最佳。粗選完成,還有昭心、測靈兩關,唯有資質超凡、福緣深厚者,方能脫穎而出
其間,有統一粗布青衣的孩童聚群結隊,他們人數最多,雖身著粗衣敝屣,然各個靈秀之氣難掩,乃是宗門遠派之值守,從凡俗紅塵中發掘的良才美玉;他們經曆各異,身份混雜,但都是有好運的孩童,在紅塵茫茫人海中被仙師看中,送到了這修真門戶之外,隻要選拔通過,那就是魚躍龍門,海闊魚躍。
亦有世家子弟集合成團,華服加身,美玉配飾,英氣勃發,更顯雍容,此輩皆是名門望族後裔子弟,家族或是皇親國戚、王公大臣,或是豪富巨賈,或一地豪強,與太華宗有了些淵源,或得了機緣舉薦。世家子弟,家族從小栽培,時機已到送至太華宗參選。在這太華宗山門外站立等待,也無有人敢驕縱無禮。
還有百靈所在的一隊孩童,嗯,坐地戶一類,這些孩童的父母或長輩附屬於太華宗過活,說是太華宗家仆子弟也不為過,他們這類人經年累月生長於此,對太華宗選拔的規矩和流程門清,早早花靈石找了外門執事要了個舉薦名額,也在此排隊等候。
而那些全憑機緣與運氣,翻越六百裏荒山野林,跋山涉水而來的散人,他們帶著自家子孫亂哄哄的,在太華宗外門弟子的唿喝聲中整理隊伍,先摸骨齡,再問籍貫與姓名,詳細的做了記錄,然後孩童與父母長輩各取指尖一滴血與一神秘木牌之上,這是防止有人把孩子一丟自己跑了,太華宗可不敢肆無忌憚開收養孤兒的口子,要是真跑了,憑借此血煉木牌則是插翅難飛。太華宗不得不感歎,邪門歪道的血煉之術還是有些作用的。父母長輩被勒令遠離,讓孩童留下,一個個加入獨立的隊伍等待遴選。
其中有江湖武者的孩童,他們師長在刀光劍影中江湖廝混,或有機緣,得知太華宗所在方向,憑著一腔熱血,找到了太華宗仙山,中間生死由命,優勝劣汰。或有人已在此地蹉跎多年,是外門外做苦力雜役之流,今日終於吉時已到,希望改換門庭,讓子孫後輩登上仙途,了卻一番自己這一輩無法完成的心願,期盼自家子侄通過選拔,在這修真之途上有所作為。
亦有散修之人,他們或一家老少,或三兩結伴。這些人的子弟必是在獨自修煉時曆經諸多磨難。他們沒有門派依托,全憑自身摸索,在天地間尋找機緣。或於荒郊古洞得一殘卷秘籍,或在深穀幽潭悟得一絲天地靈氣變化。雖曆經艱辛,但心中對修仙問道的渴望從未熄滅。如今得知太華宗選拔,對他們而言是難得的機遇,自家孩童若能入選,便可擺脫散修的孤獨與艱難,在太華宗的庇佑下踏上更廣闊的修仙之路。期盼有朝一日子孫修煉有成,得了大造化,能夠庇佑自家親人。
隨著時間,隊列漸漸齊整,適齡孩童已經篩選完畢,嘈雜之聲漸漸沉寂。百靈粗略一觀,列隊孩童足有三千有餘。
石樓牌坊前方,百餘名身著褐黃色道袍的外門弟子,圍出一方偌大的空地。
更多的人在青石廣場之外,靜靜候立,殷切的看著排隊的孩童,是陪伴而來的家人或長輩;老劉牽著旺財,擠在人群之前的好位置,關切的望著百靈,百靈自信滿滿,迴以安心的示意。
時至辰時中,天已大亮,青天白日,仙雲渺渺,一聲鍾鳴,如洪鍾大呂般在仙門迴蕩,那悠長且雄渾的聲響打破了原本的寂靜。
太華宗石樓牌坊上乍放萬道毫光,其芒璀璨,耀人眼目,令人難以直視。待光芒漸散,眾人驚見,牌坊前方空地之上,赫然出現一座四方玉台。此台高三丈,長寬各達百丈,瑩白似雪,宛如仙造。山門外候著的眾人見狀,不禁齊聲驚唿。
彼時,二十多名太華宗弟子駕鶴飛身而降,皆著青色玄紋道袍,其中有五名弟子身穿月白道袍。那月白道袍領頭弟子一聲高喊:“肅靜!”眾人遂噤若寒蟬,恭然而立。
見眾人安靜,月白道袍弟子滿意地一揮袖,諸多物件飛至玉台,轉瞬布置妥當。玉台後方,一座鎏金雕紋的高大法壇矗立而起。他朝著太華宗方向作一恭敬道揖,口中高唿:“恭迎真人。”
緊接著,又一聲鍾鳴迴蕩。隻見一位身著赤霞繡錦道袍、頭戴飛霞冠、長須飄飄麵若不老之仙顏的道人,手持浮塵,腳踏祥雲而來。另有一位身著同樣道袍、體態稍胖、麵白短須的道人,則背手禦劍而至。二者瀟灑地落在法壇之上安然就坐,竟是兩位金丹真人現身。
台下眾人趕忙俯首禮拜,齊聲高唿:“真人萬安。”
那月白道袍的築基弟子上前稟道:“稟告李師叔、黃師叔,甲子年宗門新弟子遴選諸事完備,一切順遂,請師叔示下。”
金丹真人也不多言,隻道:“既已妥當,便開始吧。”
於是,百餘名外門弟子領命而動。褐衣道袍的外門弟子在前引導,那些早已排好隊伍的世家子弟和被外派弟子舉薦的寒門子弟,十八人一排,井然有序地登上高台。
高台正南已設下十八個玉階,以供孩童登上玉台,東西兩側亦各有玉階,東方供過關者走下,西方供未過關者離開。
玉台棋盤之上有幻境叢生,每輪上去三百餘名孩童。一刻鍾後仍處於沉迷的不予選入,少於一刻鍾自己醒悟的,視作過關。百靈聽說,這棋盤幻境有觀棋爛柯之能,外麵一刻鍾,神魂幻境之內可不知過了多久。
首關乃昭心關,登上玉台的孩童在指引下,依次盤坐在棋盤方格內。一則法寶靈威衝刷孩童身軀,謹防修煉魔道的奸細混入;二則以“觀棋柯爛”之煉心幻境,檢驗孩童心誌與神魂強度,同時查看是否有被邪法奪舍、心懷叵測之徒鳩占鵲巢。
百靈看到一排排孩童走上台去,不一會法寶上黑白二色劃線而起,然後彩霧升騰,看不直切。玉台太高了,阻擋了眾人視線,也不知道哪些孩子成功哪些又錯失機緣。
百靈輪到的第六輪上台的隊伍。百靈提振心氣,腳步堅定的走上了玉台。
百靈做到自己的方格內,四處觀望,看到待玉台棋盤孩童坐滿後,黃真人掐動法訣,玉台之上立即繽紛幻彩,棋盤那縱橫交錯的線格好似把每個孩童格開,進入了不同幻境。
百靈恍恍惚惚間,隻見到眼前出現許多東西,漂亮的衣服,溫暖的小家,大堆的靈石滿滿一箱,強大的功法秘籍,大塊的翡翠金珠寶貝,散發著誘人香氣的美食,旺財大黑狗那憨態可掬的模樣,養母吳媽媽慈祥又略帶疲憊的麵容,壞人黑衣男子那令人膽寒的眼神,劉執事那冷漠無情的離開背影,還有她親手釀造的猴兒酒那醉人的芬芳,等等她所知道的,平日見過的、聽說過的,好似都在眼前過了一遍。
然後刹那間,隻聽得一聲親切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的孩兒,娘親在這兒,快過來啊。
一個溫婉的美婦人正站在不遠處,向她輕輕招手。那婦人的笑容仿佛蘊含著世間所有的寵溺和溫柔,百靈心瞬間被這溫柔給融化了。
“娘親,娘親! ”百靈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大叫著向婦人奔去。
這是她親生母親嗎,對她好溫柔好親切,抱著她好舒服,百靈想抱著親娘一輩子,再也不分開。
娘親對她可好了,給他梳頭發、紮辮子、戴花朵,陪她嬉笑蕩秋千,給她買好吃的,她餓了做飯給她吃,她修煉身體冰寒的痛苦時刻有人給她溫暖的懷抱,她沒錢了母親給她好多好多靈石,給她買丹藥,給她治病。
她再也不用一個人在小家裏,小身板拖著大斧頭劈柴,挑水,大夏天在爐灶前燒火做飯,養活自己。再也不用跟街麵上成年人耍心眼,壞人都有娘親輕鬆打發掉了。再也不用怕夜裏有可怕的鬼循著陰靈之體的吸引來恐嚇她。她再也不用去河底汙泥裏埋了自己,躲避黑衣人的獵殺。她還牽著她的旺財,陪娘親一起吃好多好多靈肉、靈果、靈酒,她們一起玩耍。她和娘親說了好多好多,她的孤獨、她的窮苦,她的病痛,她的小心翼翼與委屈求全。
她與娘親一起咒罵那些不公,一起唾棄那些壞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遛狗逛街,她現在可以放心大膽的閑逛每個店鋪,她想買什麽就會拿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娘親,然後她就如願了;她會拿著符錢向路邊的落魄之人施舍,她會在街上炫耀她的好吃的、好玩的、好心情。
幸福中她問娘親這麽多年你去哪了,百靈晚上好孤獨、好害怕。娘親說是她不好,沒有照顧百靈,讓她小小年紀就經曆了人世間的冷暖與險惡,她不會像養母吳媽媽那樣,把百靈丟下不管的,她是她的親娘,吳媽媽隻真心疼愛自己的親兒子,百靈是娘親最珍貴的寶貝兒,吳媽媽太狠心了,她是個壞婦人,百靈再也不要做她的養女了好不好。。。。
可是自這次交談後,百靈歡笑時總會不時的低眉,她清楚地記得被吳媽媽拋下時的那種害怕和孤獨,像條路邊的小狗,說不準那一天就被捉了吃肉,可她又想念她。
再一次,娘親抱著百靈唱搖籃曲,她對百靈最好了,她說那個壞吳媽媽,從來不給百靈唱兒歌,她隻會一天天的出門做工賺符錢,供養親兒子修煉。
百靈紅了眼睛,小聲說,吳媽媽是好人,雖然她丟下了我孤苦無依,但吳媽媽賺符錢每天很辛苦,讓我不缺吃穿,教給我她會的最厲害的本領;有碎嘴的人笑話我是個災星沒爹沒娘的孩子,吳媽媽會跟他們吵架,會安慰我,會哄我開心,會保護我;她會把那些上門的惡鬼趕的遠遠的,會不睡覺的守著我。百靈雖然常常抱怨她,但百靈不覺得吳媽媽不好。
百靈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越來越堅定的說道:我現在也過的很好,我能自己養活自己,我能賺到靈石付租金,我能把我的小家留住,我能跳下懸崖後還活著,我能把旺財養的胖胖的,我能自己找辦法壓製體寒之症,現在我要拜入太華宗,學大道得正法,我能改變我的陰靈之體,我能活的好久好久,我會好好活下去。百靈嘶啞的哭喊著,撕心裂肺的痛。
娘親笑了,笑的很欣慰,她說:百靈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是最聰明的孩子,你能活的很好很好,娘親愛你、疼你、舍不得你。
百靈眼前失去了焦距,娘親變的模糊。如同水中月、鏡中花。
就像百靈想到的那樣,一切都沒了,沒了!她好想再看一眼,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