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朱棣,朱元璋就陷入到了思考之中,他這些兒子,要是論起打仗,朱棡和朱棣肯定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這是不算朱標的前提下,朱標這小子打仗的鬼點子太多了,不過還是以治國為主吧。朱棡身上的血性朱元璋倒是挺欣賞,但是這臭小子確實脾氣差了點,也不太能忍。萬一要是犯錯,那可就是大錯了。
至於朱棣麽,作為最像朱元璋的兒子,他能屈能伸,張弛有度。這一點從後世他造反前夕也能看出一二。能在朱允炆派來的人眼皮子底下造兵器。更不惜自己跑進豬圈裏裝瘋賣傻,確實也算能屈能伸了。而且他還經過徐達的親手調教,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完美人選。畢竟,朱棣可還是朱元璋自己的皇子。忠誠度方麵還是要勝過其他武將的。
但是沒想到,朱元璋還沒說什麽呢,徐達卻搖了搖頭。
“燕王朱棣,我確實覺得不是最佳人選。”
湯和聽到他的話有些迷茫,常遇春更是直接開口。
“老徐,人家都是幫自己女婿說話,怎麽到你這裏反而踩起自己女婿來了?咱女婿也就是還要治國,要不然我都想保他上戰場了,這小子打仗的鬼點子可不是一般的多,也真是文武雙全,多少年都難遇的奇才。”
朱元璋看向徐達,他知道徐達一向老成持重,不會無緣無故說出這種話。
“沒事,老徐,你說說你的顧慮。”
徐達慢慢地點了點頭。
“最重要的,還是年輕啊!就像咱之前說的,這打仗可是要靠經驗的。燕王雖然在北平也打過不少小型戰役。可是那畢竟不是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敵人決戰,怎麽能相比?他還是有些年輕,我雖然將我的經驗傳授給她,但是畢竟不是他親自經曆過的,還是差了些。咱大明現在和蒙古人的仗可還沒打完呢,萬一真有一個不慎,局麵反轉,被動的就是咱們大明了,所以這選人統兵之事,可得慎之又慎啊!”
常遇春直接不耐煩了。
“那你說怎麽辦?現在又沒什麽合適的人,湯和要迴鄉,你還要養傷。李文忠、鄧愈都沒了。沐英守著雲南,身體也不算好。現在馮勝、傅友德倒是能撐一陣子,可是他們也老了啊,十年之後,咱大明豈不是無將可用了,到時候怎麽辦?咱們幾個老家夥從棺材裏爬出來?”
常遇春一番話確實是話糙理不糙,雖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對於文武人才的培養,確實還是每個王朝的根本。文官方麵,有了朱標改良的科舉考試,人才也算是絡繹不絕。隻有武將,需要靠生與死來洗禮,方能成為一代名將,而且還要考慮忠誠度的問題。畢竟萬一人家手下兵多了,自己也能打了,下屬直接給他把龍袍披上怎麽辦?這種事情,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啊!所以朱元璋對武將的態度,真可謂是異常小心,既用著,也防著。
“其實我們都忘了,還有一個人也挺合適!”
湯和突然說道,朱元璋急忙詢問。
“誰?”
“您的大侄子,咱當初的洪都大都督,朱文正啊!”
朱元璋眼前一亮,這小子確實可以。當初洪都一戰,直接打服了所有人。而且無論是年紀還是出身,都相當符合標準。卻沒想到徐達笑著搖了搖頭。
“朱文正隻能當個後備人選。畢竟他當年在洪都打的是守城戰,雖然打得漂亮,但是守城戰和戈壁攻防的差別還是太大,而且他也這麽多年都沒有再上戰場了。”
常遇春看向朱元璋。
“大哥,那您後來怎麽沒讓這小子挑大梁啊?跟我們去曆練曆練也好啊!”
朱元璋直接氣笑了。
“那混小子,咱一給他派活他就推辭。就說洪都一戰打完,他這輩子都不想上戰場了。這當了個藩王,直接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每日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流連花叢。咱聽說他娶了十幾房小妾,兒女都數不過來了……”
湯和也聽樂了,直接說道。
“那也算為你們老朱家發揚光大,開枝散葉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嘛,可以理解。可能他本身的誌向就不是躍馬疆場,當初洪都之戰不也是被趕鴨子上架。還是太子力排眾議,保他出征,才能創造出這樣一個奇跡。而且洪都之戰,太子的功勞也絕對不比任何人小啊!”
眾人也是點了點頭,當初朱文正血戰洪都確實值得欽佩,但是朱標的布置也是不可或缺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文正絕對是元末明初一顆耀眼的新星。隻是這心態上,有些不符合大將的身份,畢竟他,還是安於享樂多一點。
隨後朱元璋看向徐達,二人相視一笑,自然領悟了對方的意圖。
這倒是把湯和和看愣了,這倆人就對視一眼就笑了,肯定有算計!
“大哥!你和老徐笑啥呢?不對勁,這事兒太不對勁!你們倆是不是合計什麽事了?還瞞著我和老湯!”常遇春一拍桌子。
朱元璋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咱先賣個關子,先喝了這杯,咱再說!”
常遇春和湯和半信半疑地幹了杯中酒,然後盯著朱元璋。
“這酒可是喝了,你還不趕快說,真要急死誰啊!”
朱元璋卻仍不著急,而是喊來手下,拿來了筆和紙,隨後給哥幾個一人一份。
“大哥?你這是……”常遇春不解問道。
朱元璋嘿嘿一笑,“咱也來個投票,把你們覺得可以挑起大梁的將領名字寫上。要年輕的,要你們心目中的那個人,到時候咱都翻開看看。”
常遇春和湯和雖然疑惑,但是還是照著朱元璋所說去做了,至於徐達和朱元璋,他們兩個早就有點憋不住笑了。於是四人便將寫好的紙推了出來。
朱元璋:“咱說一二三,大家一起翻過來,一!二!三!”
隨著朱元璋一聲令下,四人一起翻過來,然後定睛一看。
湯和麵前的紙條寫了朱文正,而徐達麵前的紙條則寫了藍玉。朱元璋的想法跟徐達不謀而合,寫的也是藍玉。目光來到常遇春處,他的紙條上,赫然也寫著,藍玉!
這次傻眼的變成了湯和,他當然知道朱元璋和徐達會是一樣的答案,但是他沒想到,常遇春居然也和他們串通好了。於是他指著常遇春的鼻子笑罵道。
”好你個老常!你居然早就知道了,居然和他們一起來誆我!還裝得一副啥也不知道的樣子!”
常遇春滿臉無辜。
”你這麽說咱那咱真的是冤枉死了,咱本來想寫咱自己,咱大哥說了讓寫年輕的嘛!咱就沒機會了啊!”
至於朱棣麽,作為最像朱元璋的兒子,他能屈能伸,張弛有度。這一點從後世他造反前夕也能看出一二。能在朱允炆派來的人眼皮子底下造兵器。更不惜自己跑進豬圈裏裝瘋賣傻,確實也算能屈能伸了。而且他還經過徐達的親手調教,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完美人選。畢竟,朱棣可還是朱元璋自己的皇子。忠誠度方麵還是要勝過其他武將的。
但是沒想到,朱元璋還沒說什麽呢,徐達卻搖了搖頭。
“燕王朱棣,我確實覺得不是最佳人選。”
湯和聽到他的話有些迷茫,常遇春更是直接開口。
“老徐,人家都是幫自己女婿說話,怎麽到你這裏反而踩起自己女婿來了?咱女婿也就是還要治國,要不然我都想保他上戰場了,這小子打仗的鬼點子可不是一般的多,也真是文武雙全,多少年都難遇的奇才。”
朱元璋看向徐達,他知道徐達一向老成持重,不會無緣無故說出這種話。
“沒事,老徐,你說說你的顧慮。”
徐達慢慢地點了點頭。
“最重要的,還是年輕啊!就像咱之前說的,這打仗可是要靠經驗的。燕王雖然在北平也打過不少小型戰役。可是那畢竟不是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敵人決戰,怎麽能相比?他還是有些年輕,我雖然將我的經驗傳授給她,但是畢竟不是他親自經曆過的,還是差了些。咱大明現在和蒙古人的仗可還沒打完呢,萬一真有一個不慎,局麵反轉,被動的就是咱們大明了,所以這選人統兵之事,可得慎之又慎啊!”
常遇春直接不耐煩了。
“那你說怎麽辦?現在又沒什麽合適的人,湯和要迴鄉,你還要養傷。李文忠、鄧愈都沒了。沐英守著雲南,身體也不算好。現在馮勝、傅友德倒是能撐一陣子,可是他們也老了啊,十年之後,咱大明豈不是無將可用了,到時候怎麽辦?咱們幾個老家夥從棺材裏爬出來?”
常遇春一番話確實是話糙理不糙,雖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對於文武人才的培養,確實還是每個王朝的根本。文官方麵,有了朱標改良的科舉考試,人才也算是絡繹不絕。隻有武將,需要靠生與死來洗禮,方能成為一代名將,而且還要考慮忠誠度的問題。畢竟萬一人家手下兵多了,自己也能打了,下屬直接給他把龍袍披上怎麽辦?這種事情,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啊!所以朱元璋對武將的態度,真可謂是異常小心,既用著,也防著。
“其實我們都忘了,還有一個人也挺合適!”
湯和突然說道,朱元璋急忙詢問。
“誰?”
“您的大侄子,咱當初的洪都大都督,朱文正啊!”
朱元璋眼前一亮,這小子確實可以。當初洪都一戰,直接打服了所有人。而且無論是年紀還是出身,都相當符合標準。卻沒想到徐達笑著搖了搖頭。
“朱文正隻能當個後備人選。畢竟他當年在洪都打的是守城戰,雖然打得漂亮,但是守城戰和戈壁攻防的差別還是太大,而且他也這麽多年都沒有再上戰場了。”
常遇春看向朱元璋。
“大哥,那您後來怎麽沒讓這小子挑大梁啊?跟我們去曆練曆練也好啊!”
朱元璋直接氣笑了。
“那混小子,咱一給他派活他就推辭。就說洪都一戰打完,他這輩子都不想上戰場了。這當了個藩王,直接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每日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流連花叢。咱聽說他娶了十幾房小妾,兒女都數不過來了……”
湯和也聽樂了,直接說道。
“那也算為你們老朱家發揚光大,開枝散葉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嘛,可以理解。可能他本身的誌向就不是躍馬疆場,當初洪都之戰不也是被趕鴨子上架。還是太子力排眾議,保他出征,才能創造出這樣一個奇跡。而且洪都之戰,太子的功勞也絕對不比任何人小啊!”
眾人也是點了點頭,當初朱文正血戰洪都確實值得欽佩,但是朱標的布置也是不可或缺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文正絕對是元末明初一顆耀眼的新星。隻是這心態上,有些不符合大將的身份,畢竟他,還是安於享樂多一點。
隨後朱元璋看向徐達,二人相視一笑,自然領悟了對方的意圖。
這倒是把湯和和看愣了,這倆人就對視一眼就笑了,肯定有算計!
“大哥!你和老徐笑啥呢?不對勁,這事兒太不對勁!你們倆是不是合計什麽事了?還瞞著我和老湯!”常遇春一拍桌子。
朱元璋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咱先賣個關子,先喝了這杯,咱再說!”
常遇春和湯和半信半疑地幹了杯中酒,然後盯著朱元璋。
“這酒可是喝了,你還不趕快說,真要急死誰啊!”
朱元璋卻仍不著急,而是喊來手下,拿來了筆和紙,隨後給哥幾個一人一份。
“大哥?你這是……”常遇春不解問道。
朱元璋嘿嘿一笑,“咱也來個投票,把你們覺得可以挑起大梁的將領名字寫上。要年輕的,要你們心目中的那個人,到時候咱都翻開看看。”
常遇春和湯和雖然疑惑,但是還是照著朱元璋所說去做了,至於徐達和朱元璋,他們兩個早就有點憋不住笑了。於是四人便將寫好的紙推了出來。
朱元璋:“咱說一二三,大家一起翻過來,一!二!三!”
隨著朱元璋一聲令下,四人一起翻過來,然後定睛一看。
湯和麵前的紙條寫了朱文正,而徐達麵前的紙條則寫了藍玉。朱元璋的想法跟徐達不謀而合,寫的也是藍玉。目光來到常遇春處,他的紙條上,赫然也寫著,藍玉!
這次傻眼的變成了湯和,他當然知道朱元璋和徐達會是一樣的答案,但是他沒想到,常遇春居然也和他們串通好了。於是他指著常遇春的鼻子笑罵道。
”好你個老常!你居然早就知道了,居然和他們一起來誆我!還裝得一副啥也不知道的樣子!”
常遇春滿臉無辜。
”你這麽說咱那咱真的是冤枉死了,咱本來想寫咱自己,咱大哥說了讓寫年輕的嘛!咱就沒機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