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士元被朱標救下來了,雖然當時那把鬼頭大刀離鄭士元的脖子隻有十公分,鄭士元已經感受到了刀鋒的寒意,但是還是救下來了,死裏逃生的鄭士元在那裏足足跪了五分鍾感謝上蒼,隻有朱標在一旁冷冷地道。
“你不應該謝謝上天,你應該謝謝我,謝謝今天我還能說動我父皇,謝謝我跑得不算慢。還得謝謝這位劊子手大哥給你一口酒,拖延了一陣。”
劊子手此時倒是一臉憨厚。
“咱早就聽說鄭大人是位大清官,這次也是為了老百姓伸張正義得罪了皇上,咱是打心眼裏佩服,所以能救鄭大人一命,咱也高興,雖然閃了腰……”
鄭士元也一臉堆笑,隻有死裏逃生的人才更加珍惜活著的機會,隨即從袖子裏掏出十兩銀子遞給了劊子手。
“這位大哥,留著買兩貼膏藥吧,我這條命也算是太子和你救下來的。”
“這……”劊子手拿著錢,一臉的不知所措。
“收著吧,他一條命可不值十兩銀子,而且這幫當官的都漲了俸祿了,不差錢!”朱標說道。
太子殿下都放話了,劊子手也就不推辭了,將銀兩放入懷中,衝著鄭士元一拱手。
“那便多謝鄭大人賞賜了。”
隨後朱標看向鄭士元,“咱倆也走吧!”
“去哪?”鄭士元一臉迷茫。
“你是不是剛才把魂嚇丟了,這命現在是救下來了,你不得跟皇上謝恩啊,而且朱桓的事兒還沒完呢,你這死了一迴,還敢不敢再跟皇上對著幹了?”
鄭士元哈哈一笑,“有何不敢?死都死過了,這活了還能不敢了?既然我活了,那他朱桓必須死!”
朱標點點頭,“好樣的,我就站在你背後,不用怕,我也會幫你,但是你千萬別再懟他了嗷!要不然我怕下次我沒那麽及時來救你。”
鄭士元點了點頭,“我雖然會堅持我的想法,但是我肯定會說得委婉一些的……”
來到了奉天殿,鄭士元給朱元璋謝恩,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好像心情不錯,也沒有再追究他的責任,撤職罰俸什麽的居然都沒有,至於其中原因,可能隻有朱標知道了。
第二天早朝,還是就朱桓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交流,韓宜可直接跪倒在地。
“啟稟聖上,現在應天城和定遠多地的老百姓還是聚集在鳴冤鼓處,進行示威遊行,這件案子怕是應該了結了,不然很容易激起民變啊!”
隨後,一堆大臣跪倒在地,齊聲高唿。
“求皇上懲治朱桓!”
當然,朝堂上有一種聲音就會有另一種聲音。胡惟庸看著這幫跪倒在地的大臣,忍不住指責。
“你們這是逼皇上麽?你們這幫人成何體統!”
朱元璋沒有搭理胡惟庸,而是看向劉伯溫,自打他迴應天之後,雖然照常上朝,但是再也沒有發言過。
“劉伯溫,這件事你怎麽看?”
劉伯溫也沒料到朱元璋會喊自己,愣了一下之後上前迴話。
“臣認為,皇上自有定論,臣不應該再妄加斷言。不過公理二字,正是都察院存在的基礎,聖人也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劉伯溫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朱元璋當然懂他的想法。沉思了片刻,朱元璋便躺在了龍椅上了。
“行了,這件事容朕想想,今天的早朝就先到這了,退朝吧,朕累了……”
眾大臣陸續離開,隻留下朱元璋一個人呆在奉天殿裏,卻始終想不明白,隻好傳令。
“擺駕坤寧宮!”
遇到問題怎麽辦?當然是和他妹子商量著來。不過他也沒有想到朱標此時正在坤寧宮給馬秀英請安,如此一來倒也方便了,畢竟他本來就要喊朱標一起來商量,一家三口總能研究出來個結果,至於他家老二老三麽,還是算了,越幫越忙。
“咱就想不明白了,為什麽一定非要逼著咱殺了朱桓啊,咱已經給他處罰了,難道還不夠麽?”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這道理您懂啊,同樣是犯了法,人家別的官員貪汙十兩銀子就要殺頭,那朱桓可是幾十萬兩。更不用說什麽殺人放火,強搶民女這些罪惡滔天的事兒了,如果放在一般小民百姓身上,您都能把人家滿門抄斬,連耗子窩都得澆開水。結果這事兒落在您自己侄兒頭上,就變成了射他幾箭,然後貶為庶民,永不錄用,這事兒擱誰身上誰也過不去,連我都看不過去。”
朱標無奈一攤手,道理他已經跟朱元璋說了千萬遍,但是無奈他就是聽不進去。
“那朱桓不是咱侄子麽,而且他家對咱確實有恩啊,咱也確實隻想留他一命,別的什麽都好說。”
“還是那句話,您是您,他是他。功是功,過是過。就算您給他家封個王,那他犯了事兒,該殺還是得殺,不然您就是沒辦法跟大千千萬萬的子民交代,隻會讓抗議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引發群眾大遊行,我猜您也不想看到這樣吧,總不能因為朱桓一個人,把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明積累的民心都葬送了吧。”
朱元璋被朱標說得心亂,隨後看向馬秀英。
“妹子,這件事你怎麽看?”
馬秀英看著他這副樣子居然笑了出來。
“我怎麽看?我不就是一個婦道人家,咱當皇上可有令在先,後宮不得幹政,我不敢說。”
朱元璋哭笑不得。
“哎呀,妹子啊,你可別拿我尋開心了,咱這急得都要火冒三丈了,你就給我拿個主意,再說了,咱當初不是說,我主外,但是有事還是一起商量嘛。”
馬秀英笑著說,“你啊,就是被親戚遮了眼,但是標兒說的就對,就算是有恩也不能胡作非為啊,你不殺那朱桓,你看看現在都鬧成什麽樣子了。”
朱元璋也是為難,“那你說殺了他,他爹那邊怎麽辦?他可就這一個兒子啊,你前些日子也不是沒看到他爹來鬧,怎麽辦啊?”
“沒辦法,當皇帝就得是孤家寡人,為了國家六親不認。親戚和百姓,你隻能向著百姓。不然你之前想的什麽整頓吏治,嚴抓貪腐就是一紙空談。”
馬秀英也點了點頭,“這事的影響太大了,現在全天下都在看著你朱皇帝怎麽辦呢,可不能讓人家看笑話啊。至於朱六九麽,可以封他個爵位,讓他迴鳳陽老家養老,重八啊,沒辦法該狠下心就得狠下心了。”
“再說了,這大號養廢了可以養個小號,再生一個不就行了,這次可得好好教導了,不能重蹈覆轍。”朱標倒是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他都快七十了,還能生麽……”
“您那什麽龍精虎猛的大補藥送他幾副,好好補補,也沒其他的辦法了……”
朱元璋沒理會朱標的調笑,而是走出宮去,望著天堅定了信念。
“殺!為了大明江山,殺了!”
……
第二天午時,朱桓的行刑在應天城的鬧市準時開始,半個應天城的人都趕過去了,還有聽聞消息的人急忙從定遠趕了過來,就是為了見證這大快人心的一刻,畢竟殺的不是一般人,可是皇上的侄子啊!
這一次朱桓再也沒有好運,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朱桓的人頭滾落在了地上。台下的朱六九一聲哀嚎,就這樣暈了過去。為了不戳這位遠房堂哥心窩子,朱元璋將朱桓的屍首收斂好,送給朱六九迴鳳陽老家埋葬,而朱六九也得朱元璋的旨意,就在鳳陽老家終老一生。
此後一連幾個月,朱元璋揮淚斬朱桓的事情,一直都是應天人民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有說書先生將此事編成段子,講了九九八十一個章節,隻不過得躲著點官兵。不過最起碼因為朱元璋大義滅親的壯舉,他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還是比較高大的。
朱標也沒有閑著,趁此機會他也整理了刑部積壓的冤案,審理了不少,畢竟以大明國土之廣大,冤假錯案絕對不是個例,他也算秉公審理,盡量為被冤枉的人尋個公道,甚至還收到了老百姓送的匾額,一個寫著青天大老爺的匾額讓他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這匾掛在哪合適了。
還沒等他成功晉級大明律政先鋒,他就先收到朱元璋新的指示——擔任科舉主考官。
這件事確實讓朱標小小的激動了一下,參加過二十一世紀的高考,再參加一次大明朝的科舉好像也不錯,然後他就偷偷拿了一份試題迴東宮做了起來。結果第二天常青兒就看到了一宿沒睡已經封魔的朱標。
“老朱這出的什麽鬼題?八股文?還有揣測聖人朱熹在此時的心境。這科舉能招什麽人?隻怕能招一堆書呆子吧,身為大明的公務人員,當然是要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了,這題不行!不行!”
隨後朱標依靠自己身為主考官的便利,成功在試題中加入了某些新鮮的元素,按照他的話來講,這叫素質專項訓練,是一次大膽創新的嚐試。
時年科考如期舉行,眾多學子信心滿滿,反倒覺得今年的試題比往年都簡單,直到他們看到了最後一道試題。
“甲縣乃是位於西北,極度貧苦的縣城,縣城的土地多為旱地,收成不好,這裏要麽常年幹旱,要麽大水泛濫,縣中的道路多為山路和土路,雖然身為交通樞紐,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維護,此縣的百姓生活困頓,雖然有種植果樹,開采大理石等產業,但是人民一直在饑餓線上掙紮,於是當地百姓多外出務工,久而久之,導致當地人口下降,皆為老人婦孺。請你從縣官的角度,談談該如何治理此地。”
熟讀數十年聖賢書的諸位才子都傻了眼,這是啥題?咱從來沒見過。
朱標在一旁暗自笑道。
“酸秀才們,接受二十一世紀考公真題的洗禮吧!”
“你不應該謝謝上天,你應該謝謝我,謝謝今天我還能說動我父皇,謝謝我跑得不算慢。還得謝謝這位劊子手大哥給你一口酒,拖延了一陣。”
劊子手此時倒是一臉憨厚。
“咱早就聽說鄭大人是位大清官,這次也是為了老百姓伸張正義得罪了皇上,咱是打心眼裏佩服,所以能救鄭大人一命,咱也高興,雖然閃了腰……”
鄭士元也一臉堆笑,隻有死裏逃生的人才更加珍惜活著的機會,隨即從袖子裏掏出十兩銀子遞給了劊子手。
“這位大哥,留著買兩貼膏藥吧,我這條命也算是太子和你救下來的。”
“這……”劊子手拿著錢,一臉的不知所措。
“收著吧,他一條命可不值十兩銀子,而且這幫當官的都漲了俸祿了,不差錢!”朱標說道。
太子殿下都放話了,劊子手也就不推辭了,將銀兩放入懷中,衝著鄭士元一拱手。
“那便多謝鄭大人賞賜了。”
隨後朱標看向鄭士元,“咱倆也走吧!”
“去哪?”鄭士元一臉迷茫。
“你是不是剛才把魂嚇丟了,這命現在是救下來了,你不得跟皇上謝恩啊,而且朱桓的事兒還沒完呢,你這死了一迴,還敢不敢再跟皇上對著幹了?”
鄭士元哈哈一笑,“有何不敢?死都死過了,這活了還能不敢了?既然我活了,那他朱桓必須死!”
朱標點點頭,“好樣的,我就站在你背後,不用怕,我也會幫你,但是你千萬別再懟他了嗷!要不然我怕下次我沒那麽及時來救你。”
鄭士元點了點頭,“我雖然會堅持我的想法,但是我肯定會說得委婉一些的……”
來到了奉天殿,鄭士元給朱元璋謝恩,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好像心情不錯,也沒有再追究他的責任,撤職罰俸什麽的居然都沒有,至於其中原因,可能隻有朱標知道了。
第二天早朝,還是就朱桓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交流,韓宜可直接跪倒在地。
“啟稟聖上,現在應天城和定遠多地的老百姓還是聚集在鳴冤鼓處,進行示威遊行,這件案子怕是應該了結了,不然很容易激起民變啊!”
隨後,一堆大臣跪倒在地,齊聲高唿。
“求皇上懲治朱桓!”
當然,朝堂上有一種聲音就會有另一種聲音。胡惟庸看著這幫跪倒在地的大臣,忍不住指責。
“你們這是逼皇上麽?你們這幫人成何體統!”
朱元璋沒有搭理胡惟庸,而是看向劉伯溫,自打他迴應天之後,雖然照常上朝,但是再也沒有發言過。
“劉伯溫,這件事你怎麽看?”
劉伯溫也沒料到朱元璋會喊自己,愣了一下之後上前迴話。
“臣認為,皇上自有定論,臣不應該再妄加斷言。不過公理二字,正是都察院存在的基礎,聖人也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劉伯溫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朱元璋當然懂他的想法。沉思了片刻,朱元璋便躺在了龍椅上了。
“行了,這件事容朕想想,今天的早朝就先到這了,退朝吧,朕累了……”
眾大臣陸續離開,隻留下朱元璋一個人呆在奉天殿裏,卻始終想不明白,隻好傳令。
“擺駕坤寧宮!”
遇到問題怎麽辦?當然是和他妹子商量著來。不過他也沒有想到朱標此時正在坤寧宮給馬秀英請安,如此一來倒也方便了,畢竟他本來就要喊朱標一起來商量,一家三口總能研究出來個結果,至於他家老二老三麽,還是算了,越幫越忙。
“咱就想不明白了,為什麽一定非要逼著咱殺了朱桓啊,咱已經給他處罰了,難道還不夠麽?”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這道理您懂啊,同樣是犯了法,人家別的官員貪汙十兩銀子就要殺頭,那朱桓可是幾十萬兩。更不用說什麽殺人放火,強搶民女這些罪惡滔天的事兒了,如果放在一般小民百姓身上,您都能把人家滿門抄斬,連耗子窩都得澆開水。結果這事兒落在您自己侄兒頭上,就變成了射他幾箭,然後貶為庶民,永不錄用,這事兒擱誰身上誰也過不去,連我都看不過去。”
朱標無奈一攤手,道理他已經跟朱元璋說了千萬遍,但是無奈他就是聽不進去。
“那朱桓不是咱侄子麽,而且他家對咱確實有恩啊,咱也確實隻想留他一命,別的什麽都好說。”
“還是那句話,您是您,他是他。功是功,過是過。就算您給他家封個王,那他犯了事兒,該殺還是得殺,不然您就是沒辦法跟大千千萬萬的子民交代,隻會讓抗議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引發群眾大遊行,我猜您也不想看到這樣吧,總不能因為朱桓一個人,把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明積累的民心都葬送了吧。”
朱元璋被朱標說得心亂,隨後看向馬秀英。
“妹子,這件事你怎麽看?”
馬秀英看著他這副樣子居然笑了出來。
“我怎麽看?我不就是一個婦道人家,咱當皇上可有令在先,後宮不得幹政,我不敢說。”
朱元璋哭笑不得。
“哎呀,妹子啊,你可別拿我尋開心了,咱這急得都要火冒三丈了,你就給我拿個主意,再說了,咱當初不是說,我主外,但是有事還是一起商量嘛。”
馬秀英笑著說,“你啊,就是被親戚遮了眼,但是標兒說的就對,就算是有恩也不能胡作非為啊,你不殺那朱桓,你看看現在都鬧成什麽樣子了。”
朱元璋也是為難,“那你說殺了他,他爹那邊怎麽辦?他可就這一個兒子啊,你前些日子也不是沒看到他爹來鬧,怎麽辦啊?”
“沒辦法,當皇帝就得是孤家寡人,為了國家六親不認。親戚和百姓,你隻能向著百姓。不然你之前想的什麽整頓吏治,嚴抓貪腐就是一紙空談。”
馬秀英也點了點頭,“這事的影響太大了,現在全天下都在看著你朱皇帝怎麽辦呢,可不能讓人家看笑話啊。至於朱六九麽,可以封他個爵位,讓他迴鳳陽老家養老,重八啊,沒辦法該狠下心就得狠下心了。”
“再說了,這大號養廢了可以養個小號,再生一個不就行了,這次可得好好教導了,不能重蹈覆轍。”朱標倒是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他都快七十了,還能生麽……”
“您那什麽龍精虎猛的大補藥送他幾副,好好補補,也沒其他的辦法了……”
朱元璋沒理會朱標的調笑,而是走出宮去,望著天堅定了信念。
“殺!為了大明江山,殺了!”
……
第二天午時,朱桓的行刑在應天城的鬧市準時開始,半個應天城的人都趕過去了,還有聽聞消息的人急忙從定遠趕了過來,就是為了見證這大快人心的一刻,畢竟殺的不是一般人,可是皇上的侄子啊!
這一次朱桓再也沒有好運,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朱桓的人頭滾落在了地上。台下的朱六九一聲哀嚎,就這樣暈了過去。為了不戳這位遠房堂哥心窩子,朱元璋將朱桓的屍首收斂好,送給朱六九迴鳳陽老家埋葬,而朱六九也得朱元璋的旨意,就在鳳陽老家終老一生。
此後一連幾個月,朱元璋揮淚斬朱桓的事情,一直都是應天人民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有說書先生將此事編成段子,講了九九八十一個章節,隻不過得躲著點官兵。不過最起碼因為朱元璋大義滅親的壯舉,他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還是比較高大的。
朱標也沒有閑著,趁此機會他也整理了刑部積壓的冤案,審理了不少,畢竟以大明國土之廣大,冤假錯案絕對不是個例,他也算秉公審理,盡量為被冤枉的人尋個公道,甚至還收到了老百姓送的匾額,一個寫著青天大老爺的匾額讓他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這匾掛在哪合適了。
還沒等他成功晉級大明律政先鋒,他就先收到朱元璋新的指示——擔任科舉主考官。
這件事確實讓朱標小小的激動了一下,參加過二十一世紀的高考,再參加一次大明朝的科舉好像也不錯,然後他就偷偷拿了一份試題迴東宮做了起來。結果第二天常青兒就看到了一宿沒睡已經封魔的朱標。
“老朱這出的什麽鬼題?八股文?還有揣測聖人朱熹在此時的心境。這科舉能招什麽人?隻怕能招一堆書呆子吧,身為大明的公務人員,當然是要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了,這題不行!不行!”
隨後朱標依靠自己身為主考官的便利,成功在試題中加入了某些新鮮的元素,按照他的話來講,這叫素質專項訓練,是一次大膽創新的嚐試。
時年科考如期舉行,眾多學子信心滿滿,反倒覺得今年的試題比往年都簡單,直到他們看到了最後一道試題。
“甲縣乃是位於西北,極度貧苦的縣城,縣城的土地多為旱地,收成不好,這裏要麽常年幹旱,要麽大水泛濫,縣中的道路多為山路和土路,雖然身為交通樞紐,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維護,此縣的百姓生活困頓,雖然有種植果樹,開采大理石等產業,但是人民一直在饑餓線上掙紮,於是當地百姓多外出務工,久而久之,導致當地人口下降,皆為老人婦孺。請你從縣官的角度,談談該如何治理此地。”
熟讀數十年聖賢書的諸位才子都傻了眼,這是啥題?咱從來沒見過。
朱標在一旁暗自笑道。
“酸秀才們,接受二十一世紀考公真題的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