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好消息啊!”李善長舉著軍報跑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徐達將軍和常遇春將軍連克淮安壽光等地,據他們所說,當地漢人百姓非常支持,甚至還有現場從軍的,預計今年年底便能拿下山東全境!”


    朱元璋微笑著點了點頭,“這倆人打仗的水平,咱是不懷疑的,要不然也不能派他倆去。他們那邊如火如荼,咱們這邊也不能落後太多。咱就先從這國號開始吧!諸位,有什麽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善長你先說吧!”


    朱元璋先點的李善長當然更多的是對他的一種肯定。李善長頗為得意。


    “上位為吳王,那必然順承其號,國號應為吳,或者延續為宋。”


    在座眾人點了點頭,李善長的說法自然靠譜,朱元璋出身紅巾軍,乃是龍鳳政權,後來又封為吳王,所以國號無論是吳還是宋都說得過去。但是聽了李善長的說法,朱元璋此時卻有點不太滿意,緊緊皺著眉頭。


    “上位,您是不是有其他想法?”李善長身為文官之首,察言觀色自然是一絕。


    朱元璋顯得頗為猶豫,看了看周圍的人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


    “既然在座的都是咱自己人,咱也就直說了吧!咱……不太想繼承龍鳳的封號,畢竟龍鳳政權隻是一個地方政權,不是真正大一統的國家,咱是希望繼承大元朝的基業,而且咱這些年的一切,都是咱自己打下來的,可沒借著龍鳳什麽光啊!”


    朱元璋話一說完,眾人便陷入了沉思,朱元璋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他們一直不過是借著紅巾軍的名,但是確實都是自己拚出來的江山。雖說小明王已死,但是無論用吳還是宋,都是變相承認龍鳳政權的合法性,既然都是要繼承,那幹嘛不繼承大元朝的基業,反而繼承一個龍鳳政權呢?


    這時,一直沉默的劉伯溫緩緩開口。


    “那為何不換個思路,大元朝的由來是易經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下一句便是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以此來看,若是承接大元,那用大明為國號如何?”


    劉伯溫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這時候一個小人倒是湊熱鬧走了進來。


    “研究什麽呢?這麽安靜。”


    李善長看了看朱標,隨即開口。


    “我們在商量國號,不知道世子對國號有何設想?”


    “大明啊!”朱標輕描淡寫地迴道。


    “莫非公子也懂易經?”


    “我可能不懂易經,但是我懂我爹,對吧,爹。”朱標看向朱元璋。


    “這大明確實起到咱心坎裏了,既承接了大元朝廷,寓意又好,日月為明,也就是日月所照之處,皆為國土,好,國號就定為大明了!”朱元璋拍案而定。


    “那接下來就是國都了,咱大家夥有什麽想法?”


    “應天啊!”


    “國都肯定是應天!”


    “除了應天哪裏還能當得了國都?”


    劉伯溫看向朱元璋,“目前我們還沒有消滅大元,論戰略位置來說,還是應天最合適,他日消滅大元,可以再擇良城進行遷都。”


    朱標對此倒是深表讚成,南京這地方,出了名的易攻難守,除了朱元璋氣運加身,其他人還真就守不住,而且地理位置偏南,戰略縱深遠遠不及其他古都。


    “咱說,要不定都鳳陽咋樣?”朱元璋摸了摸下巴,提出了一個震驚四座的主意。


    “萬萬不行啊,鳳陽四周沒有屏障,城市小而沒有堅固的城牆,如若發生戰爭,怕是首當其衝。”李善長道。


    “爹,你是打算人家上午打到城門口,下午就改朝換代麽……”朱標無奈吐槽。


    “嘿嘿,咱不是尋思咱祖祖輩輩都在鳳陽,也算有一絲龍氣嘛,再說了,誰發跡了不想迴家。”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實他骨子裏還是典型的小農思想,想要的可能就是一間房一頭牛二畝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哪怕他成為了皇帝,也不過是牛大點,地廣點,老婆孩子多一點。在他看來,發跡了當然要大張旗鼓迴老家。


    “鳳陽您就別想了,那地方不成,沒人讚成在那建都。”朱標帶著些不容置疑的語氣,身後的眾人也都點了點頭,不管怎麽說,鳳陽確實不能成為國都。


    “咱知道了知道了,那就應天得了。”朱元璋雖然滿口答應,但是定都鳳陽這件事卻好像一顆種子埋進了他的心裏,總有一天會再次生根發芽。


    “既然暫時定都於應天,那便要著手籌建宮殿,城牆,既然是國都那就不能太寒酸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啊!按照目前的庫銀來看可是遠遠不夠”李善長這個鐵算盤又開始扒拉起來。


    “先修著,不夠的錢咱再想辦法,活人還能叫尿憋死嘍?”朱元璋其實此時已經想到了辦法,而這羊毛自然出在羊身上,而且還是江南地區最肥的羊——沈萬三。


    此時周莊,沈萬三正盯著麵前的兩封信發呆。第一封自然是朱元璋的信,老朱在信中語氣誠懇,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老弟不是要支持我麽,咱現在要當皇帝了,城牆宮殿還沒建好,你來幫幫咱吧


    按理說沈萬三不該推辭,畢竟當日正是他向朱元璋誇口,現在到這份上了你怎麽能不掏錢。但是第二封信卻讓他更在意,這封信來自於朱標,信上隻有短短一句話:千萬不能幫他修城牆!


    沈萬三頭都快要撓禿了。


    “這我到底要聽誰的啊?”


    不過他並沒有陷入糾結太久,因為朱標的第二封信很快便到了。


    “為今之計,沈叔叔隻能變賣家產,以一半家產充公,另一半改投他人名下才有一線生機。萬不可有呂不韋之念,進行投機。須知我爹可不是秦異人。城牆築好之時,也就是沈叔叔抄家流放之時。隻有示弱,謙卑至極,方可有一線生機。”


    沈萬三思索良久,他當然不願意相信朱元璋會對他動殺心,可是這朱標連來兩封信,他卻不得不重視起來。這一夜,沈萬三注定無眠。


    十天之後,沈萬三到應天朝拜朱元璋,順帶著還有幾十輛滿載的馬車,朱元璋親自出來迎接。


    “老三,你這是?”朱元璋看著沈萬三所帶車隊。


    “我乃一介商賈小民,怎敢替吳王殿下築牆。不過這些年也積累了不少家財,自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將大部分家產變賣,隻留下幾間鋪子賺些日常開銷,總共有白銀一千多萬兩。您就用這一千多萬兩白銀築城建宮殿吧!”沈萬三滿是謙卑,倒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


    “老三,那你以後?”


    沈萬三笑笑,“還是想呆在周莊,頤養天年,如果有空了,就去南洋看看有沒有稀罕玩意兒。”


    “咱知道了,那咱也不勉強你,等咱到周莊還是會去看你。”朱元璋歎了口氣。


    “吳王殿下,那我走了。”沈萬三一行禮。


    “去吧……”


    就在沈萬三轉身的瞬間,朱元璋的眼中流露出十分複雜的情緒,沈萬三卻背對著他,說了一句。


    “重八哥,這是我最後一次有能力幫你了,以後,有機會就來看看我……”


    朱元璋沒說話,就這麽看著他走遠。


    “其實,您想殺雞取卵吧,尤其是這麽隻會下金蛋的雞,抄了他的家,國庫就充盈了。”朱標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到了朱元璋的身邊。


    “咱恨商人啊,要不是商人為富不仁,哄抬物價,老百姓的日子哪會這麽難過。咱本以為這沈萬三會提些大膽的要求,或者做一些不自量力之事,那咱就有理由殺了他。可是誰知道他竟散盡家財……”


    “他也許,不隻是為了保命,也許還有一絲情義吧。也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薄情寡義之人,更何況你們曾經共患難過,孩兒覺得,還是放他一馬吧。”


    朱元璋笑了。


    “他連那話都說了,咱又怎麽能再趕盡殺絕啊,隻是從此以後,可能再也沒人會叫咱重八哥了……”


    高處不勝寒,自古皇帝也隻能稱孤道寡。


    有了沈萬三帶來的一千多萬兩銀子,應天城的建設更是如火如荼,城牆氣派堅固,而皇宮也有了雛形。朱元璋帶著一群文臣整日商討研究著建國細節,朱標自然不願參與,他便整日教導幾個弟弟讀書,偶爾和常青兒四處遊玩。


    “青兒啊,你對你爹印象怎麽樣?”


    “你怎麽這麽問啊,我爹就是我爹,什麽印象怎麽樣?”常青兒歪著頭看著朱標,和朱標同齡的她已經開始發育,雖然稍顯稚嫩,但是已經頗有幾分姿色,不再是幾年前的那個小粘人精了。


    “嗯……就是你喜不喜歡你爹?”


    “我爹他啊,就是個大老粗,每次打完仗都弄得一身傷,每次抱我們那胡茬都紮人。還能吃,睡覺還打唿嚕,粗魯死了。不過,我當然還是喜歡我爹了,每次他出征,我都會和娘去廟裏給他祈福,許願他能平安歸來。”


    “那你爹一定能長命百歲,平安歸來。”朱標笑著看她。


    上一輩子常遇春北伐途中病逝,留下一家老小,這一世,隻要有他在,那常青兒必然不會再失去父親。他這個未來老丈人,就由他守護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最強皇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見驕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見驕陽並收藏大明最強皇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