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巫山
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 作者:炮灰沒有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一十一章巫山
這一次,神像持續裂開造成的恐慌比上一次更大。
部落巫醫們被重新召集而來,但商討半天,依然想不出什麽解決的辦法。
有一位巫醫低頭想了很久,才終於想起那支被遺忘了許久的部落,有鹽部。
“那個,那個叫什麽?就是遷到島上去的那個部落,說不定他們知道怎麽迴事?”他看著城邦巫醫的方向,問道。
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那支部落是如今哪一支的分支了。
想不起來就算了,當初把那些人趕去島上,好聽的說法是留在那裏看看有沒有什麽不該出現的人出現,而不好聽的真相就是當初部落裏人太多了,養不起,所以把他們趕走了。
這並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不值得留在甲骨上被記錄下來。
此時文字尚且沒有發明出來,隻是有一些抽象的符號被創造出來記載一些重要的事情。
但即使是這種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辨認的。
目前為止,這種辨認符號的能力,隻掌握在巫山的巫手裏。
巫,不是巫醫。
巫醫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
但是巫,隻能由女人來擔任。
母係氏族已經開始衰落,但不代表她們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巫山的存在,就是她們還沒有完全滅絕的證明之一。
事實上,幾百年前分支的部落之所以被派去那座島,就是當時的女首領想出來的。
這位女首領,就是在巫山中長大,之後下山成為山下部落的首領。
她算是少有的願意從巫山中出來,和山下大河流域部落交流的人。
在這之前,部落人口太多的話,首領通常會利用戰爭的辦法來解決人口過剩產生的糧食危機。
一是可以用戰爭廝殺的方式從其他部落劫掠糧食供養自己部落的成員,二是就算沒有搶到糧食,每次戰爭也會死很多人,糧食危機也就變相的解決了。
每一次戰爭背後的真相基本都是這樣。
首領和巫醫大概是知道這件事的,不過這並沒有關係。
他們的子女妻兒不會上戰場,死的是其他人的孩子。
首領倒是會參加戰爭,不過首領死了以後,兒子就會接任首領的位置,甚至因為有一個因為戰爭死亡的父親,兒子會更加受到族人的愛戴。
不同於男性首領們把人口當做耗材一樣來使用的思考方式,現存已經越來越少的女性首領們更擅長在絕境之中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這大概是因為她們依然信仰舊神的緣故。
舊神雖然已經被大河兩岸的部落所棄,但她的傳說是不會滅絕的。
眾所周知,開辟和創造,是這位舊神最擅長的事情。
但辦法是想出來的,思考終歸是需要時間。
饑餓一旦到來,人類就開始變得爭分奪秒。
遵循舊例,把多餘的人口投入絞肉機一樣的戰場這件事,根本不需要思考。
隻需要首領兩手一揮,這個決策就可以立即執行。
因為和後世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同,此時戰爭又不需要調動糧草。隻需要把部落裏的勇士聚集起來,每人就地撿拾個木棍,就可以直接出發上戰場。
一路上餓了就挖點草根或者其他什麽根莖充饑,渴了就在紮營地附近捧把河水。
不過這種用戰爭消耗人口的情況也隻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很快,就開始有人意識到,人,也是一種資源。
某個時期開始,也不知道是從哪個部落裏傳出來的,取奴隸的現象開始出現。
戰爭中,勝利方通常會將戰敗方男人的耳朵割下來,被割去耳朵的男人們被稱為“取”,女人則是奴,而搶奪來的牲畜則是“隸”。
一場戰爭下來,往往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取奴隸數量。
隸在抓迴家後,一部分會被留下來繼續飼養。
照顧牲畜是需要很多人手的,部落的人還要種田打漁,哪有那麽多人抽調出來,所以還有一部分作為戰利品當場宰殺給部落勇士們享用。
而取奴一開始的處置方式也是直接宰殺,本來部落糧食就不夠吃,怎麽可能分給這些取奴呢?
但某一天,部落領主們突然發現用很少的糧食,就可以讓取奴們為族中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不需要為取奴們搭建房子,讓他們住在牲畜圈裏,每天丟一點豆子下去,就可以讓他們為族裏種田、養豬、釀酒、燒陶或者幹其他一切的雜活。
這是一件長遠來看,非常劃算的事情。
取隻需要賣力的幹活,而很多奴則需要做更多事情,如果不幸生的貌美,則大概率會陷入更加悲慘的境地。
不光活著的時候很悲慘,死後也是不得安寧的。
很多部落現在都有活人殉葬的傳統,而這個殉葬的人通常是首領的妻子或者他偏愛的奴。
奴在殉葬的時候,也要保持兩手抱住膝蓋,側躺在墓主人身旁的卑微姿勢。
這表示她不光生前需要服侍首領,就是死後,也還是首領的家奴。
很多奴並不會逃跑,因為每個部落領主都會豢養奴隸,不管逃到哪裏,都是一樣的。
但也有極少數的一些人,會趁著防備鬆懈的時候逃走。
奴隸之間也流傳著舊神的故事,所以她們逃跑的時候,往往是朝著那座島的方向去的。
至於她們為什麽會知道路線,這件事至今是一個謎。
不過領主和巫醫們並不擔心。
因為那座島,早就已經與世隔絕了。
千年前的大河流域,和那座島之間,有一條十分窄的道路可以供人通行。
但時移世易,滄海桑田,那條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經被水淹沒,變成了一片汪洋。
也就是說那些奴隸即使往那個方向逃去,也到達不了她們心中的理想鄉。
不過奇怪的是那些逃跑的人,最終都消失了。
首領和巫醫們傾向於她們逃跑的路上被野獸殺死後吃掉,而不是通過了茫茫無際的河水,到達舊神的土地。
道路被水淹沒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事,因為已經不再有人關注舊神的故土。
但現在,這就成了一件麻煩事。
因為這同時代表,他們無法和那座島上的人取得聯係。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這一次,神像持續裂開造成的恐慌比上一次更大。
部落巫醫們被重新召集而來,但商討半天,依然想不出什麽解決的辦法。
有一位巫醫低頭想了很久,才終於想起那支被遺忘了許久的部落,有鹽部。
“那個,那個叫什麽?就是遷到島上去的那個部落,說不定他們知道怎麽迴事?”他看著城邦巫醫的方向,問道。
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那支部落是如今哪一支的分支了。
想不起來就算了,當初把那些人趕去島上,好聽的說法是留在那裏看看有沒有什麽不該出現的人出現,而不好聽的真相就是當初部落裏人太多了,養不起,所以把他們趕走了。
這並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不值得留在甲骨上被記錄下來。
此時文字尚且沒有發明出來,隻是有一些抽象的符號被創造出來記載一些重要的事情。
但即使是這種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辨認的。
目前為止,這種辨認符號的能力,隻掌握在巫山的巫手裏。
巫,不是巫醫。
巫醫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
但是巫,隻能由女人來擔任。
母係氏族已經開始衰落,但不代表她們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巫山的存在,就是她們還沒有完全滅絕的證明之一。
事實上,幾百年前分支的部落之所以被派去那座島,就是當時的女首領想出來的。
這位女首領,就是在巫山中長大,之後下山成為山下部落的首領。
她算是少有的願意從巫山中出來,和山下大河流域部落交流的人。
在這之前,部落人口太多的話,首領通常會利用戰爭的辦法來解決人口過剩產生的糧食危機。
一是可以用戰爭廝殺的方式從其他部落劫掠糧食供養自己部落的成員,二是就算沒有搶到糧食,每次戰爭也會死很多人,糧食危機也就變相的解決了。
每一次戰爭背後的真相基本都是這樣。
首領和巫醫大概是知道這件事的,不過這並沒有關係。
他們的子女妻兒不會上戰場,死的是其他人的孩子。
首領倒是會參加戰爭,不過首領死了以後,兒子就會接任首領的位置,甚至因為有一個因為戰爭死亡的父親,兒子會更加受到族人的愛戴。
不同於男性首領們把人口當做耗材一樣來使用的思考方式,現存已經越來越少的女性首領們更擅長在絕境之中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這大概是因為她們依然信仰舊神的緣故。
舊神雖然已經被大河兩岸的部落所棄,但她的傳說是不會滅絕的。
眾所周知,開辟和創造,是這位舊神最擅長的事情。
但辦法是想出來的,思考終歸是需要時間。
饑餓一旦到來,人類就開始變得爭分奪秒。
遵循舊例,把多餘的人口投入絞肉機一樣的戰場這件事,根本不需要思考。
隻需要首領兩手一揮,這個決策就可以立即執行。
因為和後世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同,此時戰爭又不需要調動糧草。隻需要把部落裏的勇士聚集起來,每人就地撿拾個木棍,就可以直接出發上戰場。
一路上餓了就挖點草根或者其他什麽根莖充饑,渴了就在紮營地附近捧把河水。
不過這種用戰爭消耗人口的情況也隻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很快,就開始有人意識到,人,也是一種資源。
某個時期開始,也不知道是從哪個部落裏傳出來的,取奴隸的現象開始出現。
戰爭中,勝利方通常會將戰敗方男人的耳朵割下來,被割去耳朵的男人們被稱為“取”,女人則是奴,而搶奪來的牲畜則是“隸”。
一場戰爭下來,往往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取奴隸數量。
隸在抓迴家後,一部分會被留下來繼續飼養。
照顧牲畜是需要很多人手的,部落的人還要種田打漁,哪有那麽多人抽調出來,所以還有一部分作為戰利品當場宰殺給部落勇士們享用。
而取奴一開始的處置方式也是直接宰殺,本來部落糧食就不夠吃,怎麽可能分給這些取奴呢?
但某一天,部落領主們突然發現用很少的糧食,就可以讓取奴們為族中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不需要為取奴們搭建房子,讓他們住在牲畜圈裏,每天丟一點豆子下去,就可以讓他們為族裏種田、養豬、釀酒、燒陶或者幹其他一切的雜活。
這是一件長遠來看,非常劃算的事情。
取隻需要賣力的幹活,而很多奴則需要做更多事情,如果不幸生的貌美,則大概率會陷入更加悲慘的境地。
不光活著的時候很悲慘,死後也是不得安寧的。
很多部落現在都有活人殉葬的傳統,而這個殉葬的人通常是首領的妻子或者他偏愛的奴。
奴在殉葬的時候,也要保持兩手抱住膝蓋,側躺在墓主人身旁的卑微姿勢。
這表示她不光生前需要服侍首領,就是死後,也還是首領的家奴。
很多奴並不會逃跑,因為每個部落領主都會豢養奴隸,不管逃到哪裏,都是一樣的。
但也有極少數的一些人,會趁著防備鬆懈的時候逃走。
奴隸之間也流傳著舊神的故事,所以她們逃跑的時候,往往是朝著那座島的方向去的。
至於她們為什麽會知道路線,這件事至今是一個謎。
不過領主和巫醫們並不擔心。
因為那座島,早就已經與世隔絕了。
千年前的大河流域,和那座島之間,有一條十分窄的道路可以供人通行。
但時移世易,滄海桑田,那條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經被水淹沒,變成了一片汪洋。
也就是說那些奴隸即使往那個方向逃去,也到達不了她們心中的理想鄉。
不過奇怪的是那些逃跑的人,最終都消失了。
首領和巫醫們傾向於她們逃跑的路上被野獸殺死後吃掉,而不是通過了茫茫無際的河水,到達舊神的土地。
道路被水淹沒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事,因為已經不再有人關注舊神的故土。
但現在,這就成了一件麻煩事。
因為這同時代表,他們無法和那座島上的人取得聯係。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