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開荒1
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 作者:炮灰沒有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線粒體dna與化石證明人類大約於500萬年前起源於東非。
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的人類,是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曾經在這片星球上有很多親戚。
除去後世還存活的那些之外,還有更多因為各種原因而滅絕的靈長目人科。
寒枝懷疑那支用蜂蜜換鹽的部落,很有可能就是南方古猿的後代。
既然這支人種依然在這片大陸上生活,那麽其他已經滅絕的呢?
比如現代智人的dna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以及她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
又或者最早製造石器的人類祖先能人。
身高僅一米,矮小黝黑的爪哇人。
她很好奇,到底還有多少後世已經滅絕幾萬年的古人類生活在這片大陸上?有生之年,也不知道能不能看見這些還未滅絕的近親。
那兩塊蜂蜜當晚就被堇做成了小甜水,分給族裏上下,一人也就半碗。
兌了太多水的蜂蜜味道已經很淡了,但依然獲得一片好評。
除了寒枝和芮堇三人,其餘族人長這麽大,都是第一次嚐到蜂蜜。大人們還能控製自己,小孩們隻嚐一口,就激動地嗚嗚啊啊叫起來。
栗對周邊部落的介紹還沒說完呢,籽碗裏的蜂蜜水就喝完了。
“這個蜂蜜,不可以種嗎?也太好喝啦。”籽端著空碗,一臉可惜的問道。
“蜂蜜不是從地裏長的,而是蜜蜂的食物。”寒枝解釋。
不過雖然不能種,但附近如果有蜂巢,人工製作蜂箱把它們引進去,就可以通過養殖獲得穩定的蜜源。
蜂蜜好吃,但產量太低,想要獲得糖,還是種植甘蔗之類的植物,再從裏麵提取才更多更穩定。
糖目前不是她們族裏最需要的,她們最需要的是穩定的主食來源。
下個月就該種山藥了,但她們還沒把土地開辟出來,這件事不能再拖。
開荒再累,也得踏出第一步。
寒枝抽了八個人出來做開荒隊。
沒有工具,也沒有牲畜的開荒方式,效率低的令人發指。現代利用微耕機這種工具,七個人兩天才能開出一畝地,如果沒有微耕機...
十個人一周,勉強可以開出一畝荒地,還是建立在沒有深耕的前提下。
女媧氏目前的耕地工具,還隻有石犁。
聽起來很落後,但其實石犁的出現,是農業技術的重要進步,它的使用使得土地的耕作更加高效,為後續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人類最開始使用的農具雛形,是一根挖掘棒,實際上就是一根削尖的棍子,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可言。
而在挖掘棒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真正有效的農具是木犁。
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犁這個工具的地區,是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
這個地域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實在是過於耀眼了,已知他們不光發展了最早的楔形文字,最早用文字記錄思想與文學。
同時建造了複雜的法律和行政係統,且在數學、天文學、灌溉方麵也有發展。
他們技術廣泛到發展農業的同時,還發明了車輪、宇宙學、占星術、宗教、科學、政府、醫學、哲學、倫理學、圖書館、學校、啤酒、時間測量。
也就是現今的一小時劃分為六十分鍾,一分鍾有六十秒的時間計算方式。
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
它距離寒枝從前生活的年代,有四千五百年。
而寒枝現在所處的時代,距離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出現,還有幾千年。
但犁雖然最早是美索不達米亞使用的,可這種工具和很多人類早期的科技成果一樣,是不同的文明,先後獨立發展出來,而不是由一個地方傳向另一個地方。
犁的出現雖然大大降低了種田的難度,但是隻能說犁在其中發揮了一半的作用,畢竟犁又不是後世燒油全自動的機器,它是需要力來拉動的。
那麽最初拉動犁的力,又來自哪裏?有些人大概會說牛。
雖然夏國很早就已經有了關於牛耕的記錄和各種繪畫,而且有時候拉犁的還會換成馬。
但使用牛馬拉犁這件事後世看起來理所當然,細究起來肯定說不通。
曆史的發展是連續性的,中間一定會有一個累積的過程。
人類在大規模的使用畜力發展農業的過程中,最早拉犁的力量一定來自於人。
寒枝奶奶那一輩,有不少佃農別說買牛,連租牛的錢都沒有,隻能讓家裏的壯勞力拉犁。
隻是人拉犁,不光費人,而且能提供的動力非常的有限。
一個成年男性勞動一天,也隻能提供大約0.1馬力的動力。但如果使用牛來拉犁,那麽牛提供的動力,大概是人的五到六倍。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用人拉犁的話,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
一個人在前麵拉,一個人在後麵扶著犁往前推。
意思就是兩個人合在一起,也才提供了0.1馬力的動力。
但換成牛之後,隻需要一頭牛,一個人,就可以提供0.5-0.6的馬力。
原來需要兩個人拉一個的犁,變成兩個人拉兩個犁,效率至少比原先提高了十倍!
畜力就這樣以絕對的優勢,逐漸占領了人類的農田,成為拉犁的主力軍。
但寒枝現在別說用牛拉犁了,連一把鐵製的鐵犁都沒有!
她甚至打過族裏之前製造的那批鐵製品的主意,想把它們迴爐重造成犁得了。
但在吃飽肚子和丟命方麵,最終還是得選擇保命。
平原四周如今還沒有建立起任何防禦工事,萬一遇到突發事件,光舉著木棍,可沒法嚇退敵人。
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的人類,是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曾經在這片星球上有很多親戚。
除去後世還存活的那些之外,還有更多因為各種原因而滅絕的靈長目人科。
寒枝懷疑那支用蜂蜜換鹽的部落,很有可能就是南方古猿的後代。
既然這支人種依然在這片大陸上生活,那麽其他已經滅絕的呢?
比如現代智人的dna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以及她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
又或者最早製造石器的人類祖先能人。
身高僅一米,矮小黝黑的爪哇人。
她很好奇,到底還有多少後世已經滅絕幾萬年的古人類生活在這片大陸上?有生之年,也不知道能不能看見這些還未滅絕的近親。
那兩塊蜂蜜當晚就被堇做成了小甜水,分給族裏上下,一人也就半碗。
兌了太多水的蜂蜜味道已經很淡了,但依然獲得一片好評。
除了寒枝和芮堇三人,其餘族人長這麽大,都是第一次嚐到蜂蜜。大人們還能控製自己,小孩們隻嚐一口,就激動地嗚嗚啊啊叫起來。
栗對周邊部落的介紹還沒說完呢,籽碗裏的蜂蜜水就喝完了。
“這個蜂蜜,不可以種嗎?也太好喝啦。”籽端著空碗,一臉可惜的問道。
“蜂蜜不是從地裏長的,而是蜜蜂的食物。”寒枝解釋。
不過雖然不能種,但附近如果有蜂巢,人工製作蜂箱把它們引進去,就可以通過養殖獲得穩定的蜜源。
蜂蜜好吃,但產量太低,想要獲得糖,還是種植甘蔗之類的植物,再從裏麵提取才更多更穩定。
糖目前不是她們族裏最需要的,她們最需要的是穩定的主食來源。
下個月就該種山藥了,但她們還沒把土地開辟出來,這件事不能再拖。
開荒再累,也得踏出第一步。
寒枝抽了八個人出來做開荒隊。
沒有工具,也沒有牲畜的開荒方式,效率低的令人發指。現代利用微耕機這種工具,七個人兩天才能開出一畝地,如果沒有微耕機...
十個人一周,勉強可以開出一畝荒地,還是建立在沒有深耕的前提下。
女媧氏目前的耕地工具,還隻有石犁。
聽起來很落後,但其實石犁的出現,是農業技術的重要進步,它的使用使得土地的耕作更加高效,為後續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人類最開始使用的農具雛形,是一根挖掘棒,實際上就是一根削尖的棍子,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可言。
而在挖掘棒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真正有效的農具是木犁。
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犁這個工具的地區,是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
這個地域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實在是過於耀眼了,已知他們不光發展了最早的楔形文字,最早用文字記錄思想與文學。
同時建造了複雜的法律和行政係統,且在數學、天文學、灌溉方麵也有發展。
他們技術廣泛到發展農業的同時,還發明了車輪、宇宙學、占星術、宗教、科學、政府、醫學、哲學、倫理學、圖書館、學校、啤酒、時間測量。
也就是現今的一小時劃分為六十分鍾,一分鍾有六十秒的時間計算方式。
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
它距離寒枝從前生活的年代,有四千五百年。
而寒枝現在所處的時代,距離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出現,還有幾千年。
但犁雖然最早是美索不達米亞使用的,可這種工具和很多人類早期的科技成果一樣,是不同的文明,先後獨立發展出來,而不是由一個地方傳向另一個地方。
犁的出現雖然大大降低了種田的難度,但是隻能說犁在其中發揮了一半的作用,畢竟犁又不是後世燒油全自動的機器,它是需要力來拉動的。
那麽最初拉動犁的力,又來自哪裏?有些人大概會說牛。
雖然夏國很早就已經有了關於牛耕的記錄和各種繪畫,而且有時候拉犁的還會換成馬。
但使用牛馬拉犁這件事後世看起來理所當然,細究起來肯定說不通。
曆史的發展是連續性的,中間一定會有一個累積的過程。
人類在大規模的使用畜力發展農業的過程中,最早拉犁的力量一定來自於人。
寒枝奶奶那一輩,有不少佃農別說買牛,連租牛的錢都沒有,隻能讓家裏的壯勞力拉犁。
隻是人拉犁,不光費人,而且能提供的動力非常的有限。
一個成年男性勞動一天,也隻能提供大約0.1馬力的動力。但如果使用牛來拉犁,那麽牛提供的動力,大概是人的五到六倍。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用人拉犁的話,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
一個人在前麵拉,一個人在後麵扶著犁往前推。
意思就是兩個人合在一起,也才提供了0.1馬力的動力。
但換成牛之後,隻需要一頭牛,一個人,就可以提供0.5-0.6的馬力。
原來需要兩個人拉一個的犁,變成兩個人拉兩個犁,效率至少比原先提高了十倍!
畜力就這樣以絕對的優勢,逐漸占領了人類的農田,成為拉犁的主力軍。
但寒枝現在別說用牛拉犁了,連一把鐵製的鐵犁都沒有!
她甚至打過族裏之前製造的那批鐵製品的主意,想把它們迴爐重造成犁得了。
但在吃飽肚子和丟命方麵,最終還是得選擇保命。
平原四周如今還沒有建立起任何防禦工事,萬一遇到突發事件,光舉著木棍,可沒法嚇退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