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把柴棚建立的地點選在了居住洞穴旁不遠處的一個石壁邊。


    利用已有的石壁,可以少建一麵牆壁。


    她之前手上的一批石灰,堵洞穴時已經被用的所剩無幾。


    現在沒有石灰,做不出粘合劑,想要建柴棚,隻能用原始的土坯,再用泥巴粘合。


    其實土坯建的房子也很牢固,寒枝以前老家還有一些人住在土坯房裏。


    不過如果是居民住的房子還得打地基,地基的作用是為了安全性和穩定性,防止房子沉降、變形以及開裂傾斜之類的問題。


    這些都不在她的考慮內。


    柴棚隻是用來臨時儲物,不需要它屹立一二十年不倒,用個三五年,等不行了再扒掉重建就是。


    更何況到了明年,她未必還住在這個洞穴裏。


    已經是秋末,林中景象更顯蕭瑟。


    天氣一天天的冷下來,族人們卻像感覺不到一樣,個個隻穿著薄薄的樹皮衣,在林子裏挑了塊平地,開始挖土。


    要建土坯房,得先曬磚。


    土磚不能完全用普通的土,還要加黏土進去才能更穩固。


    雖然是臨時用的棚子,寒枝也不希望它連一個冬天都撐不過去。


    好在溪邊好一些的黏土雖然都被族人挖走燒陶了,但是混著沙子的普通黏土還有很多。


    本就已經被族人挖的坑坑窪窪的溪流又遭了殃。


    眼看一條溪的兩邊,都快被族人挖寬成一條小河了。


    普通的泥土和黏土混合,裏麵再加上草杆樹枝增加結構強度,然後塞進做好的土磚模具裏。


    族人不知道寒枝要幹什麽,即使是族長也不知道。


    她們對於手動蓋房子這件事,完全沒有任何概念。


    即使隻是一間普通的泥土房。


    但她們也並沒有多問,而是照著寒枝的吩咐,和土,製磚,曬幹,再把土磚一塊塊的壘起來。


    寒枝連續玩了一個星期的泥巴。


    沒辦法,建棚子人手不夠。


    這時候林子裏的很多獵物為了過冬,都會蓄出一身的肥膘,正是打獵的最好時節,狩獵隊是每天都要雷打不動出去打獵的。


    獵迴來吃不完的肉食,都用鹽醃製起來。


    采集隊更是繁忙,滿山轉著找尋最後一批沒撿完的堅果。


    寒枝暫時不再繼續跟著采集隊,附近的山林已經被她逛遍了,再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而且柴棚的建造需要她一直在現場監督,所以她就留在建築隊,每天製土磚不說,還要指導建築隊裏做的各種大小事情。


    為了避免柴棚建個歪牆出來,寒枝順手做了個簡易版墨鬥。


    黑色的碳粉加植物纖維搓成的線,拉長,彈在地麵做好範圍標記。


    族中現在曬的泥磚,規格是厚度10cm,30cm長,要建一個高兩米,寬五米,長六米,三十平方左右的儲物棚。


    因為少建一麵牆壁,所以最後算一下大概需要一千塊左右土磚。


    建築隊隻有十個人。


    入冬之前要做的準備太多,不建柴棚的時候倒是夠用,現在則明顯有點人手不夠了。


    寒枝跟幾個小夥伴,每天製磚,其餘大人則要挖泥和泥,還要把製好的磚背到太陽底下晾曬。


    晾曬好的磚再一塊塊用黏土接合,砌成牆麵。


    建築隊忙了整整半個多月,寒枝都已經穿上了獸皮。


    柴棚才終於建好了。


    盡管每一塊磚都是自己親自晾曬,每一堵牆都是自己親自砌起來的,族人看著這個眼前這個尚未完成的建築,眼裏依然是不可置信。


    這是一間遠遠超過當今建造技術的房子,比如有鹽部用樹枝獸皮搭建的那種,據說都是和有巢部用鹽換來的技術。


    但是她們族中現在,居然平地裏建起了一座看起來如此牢固的房子。


    這房子肉眼可見的把有鹽部的房子秒成渣了。


    一群族人圍著牆壁轉圈圈,嘴裏不時發出哦哦哦的怪聲,看的寒枝無語。


    在她看來,這更像是一座危房,連續下幾天大雨就可能把牆衝垮。


    好在冬季總是幹旱少雨的,柴棚應該能撐到明年夏季的梅雨時節。


    寒枝也圍著牆壁走了一圈,拍了拍厚實的牆壁。


    感覺還是挺結實的。


    嗯,費了族裏這麽多時間,可不能用不了多久就塌了啊。


    寒枝默默在心裏祈禱。


    牆是建好了,但是還沒封頂。


    屋頂的建造比牆體就簡單多了,直接砍了竹子做架,鋪上茅草就行。


    不過茅草的鋪設不是毫無章法,而是要多層緊密排列,不然很容易漏雨。


    等到儲物棚用稻草鋪好了頂,這座寒枝為了存放柴禾鹹魚的臨時建築,看起來就更有模有樣了。


    族人們熱烈而激動的反應,讓最近已經習慣了她們的這些行為的寒枝都受不了。


    不管走到哪,都會被族人行以熱切的注目禮,同時嘴裏念念有詞:“女神保佑。”


    氣氛過於狂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什麽邪教現場呢。


    寒枝一個見慣現代各種高樓大廈的人,當然不太能理解在她看來做工很粗糙的泥土房,對於原始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她並不是不知道人類發展史,而是有些東西後世實在太常見,每個人都住在房子裏,除了流浪漢。


    對她來說房子常見而普通,住洞穴才是不正常,所以她迫切想搬家。


    但對於原始人來說,這個第一次在她們眼前出現,在她們手下誕生的房子,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意義。


    她們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方法,意味著從此結束了千萬年的穴居生活,可以走出山頂。


    族中的青壯們帶著老人孩子,沿著河流一路遷徙,最終到達平原,在此定居。


    定居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發展農業,手工業、養殖業。


    它們帶來了比山林中更穩定的生活。


    而穩定的生活,也就代表了群居人口的壯大。


    一開始隻是小小的一群人,隨之發展成為城市,城市發展成為國家。


    這本來還需要再發展很多很多年,卻再一次被寒枝迅速的縮短了時間。


    這片土地,注定會在未來,圍繞著寒枝和族人,展開無數的變化。


    *


    隨著季節變換,白天的時間開始越來越短。


    夜晚還在林子裏麵停留是很危險的,因此族人都加緊了白天工作的進度。


    大人小孩都在各司其職,利用這入冬前的最後一點時間,繼續擴充食物儲存。


    剛建造完成的儲物棚,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曬幹的鹹魚被裝在巨大的圓形竹匾內,在竹架子上一層層的隔開摞高。


    晚上睡覺時,再也不用聞著無時無刻飄進鼻端的臭鹹魚味兒了。


    寒枝無比滿意,雖然她連續累了半個月,但明顯感覺自己身體素質又提高了。


    果然繩命在於運動!


    撿迴來沒有處理過的橡子也堆在這間屋裏。


    橡子因為吃起來太麻煩,所以族裏每天都會抽出一批人專門處理。


    最近因為太忙,沒人有空剝皮,從前處理好攢下來的那些橡子粉已經所剩無幾。


    好在冬天沒什麽事,族人齊上陣做粗加工也完全來得及。


    除了橡子和鹹魚,就是各種幹蘑菇,這都是開始建儲物棚時才撿迴來的。


    本來洞穴裏麵再繼續塞幹蘑菇,族人就要沒地方睡覺了。


    好在棚子及時完成,一部分被轉移到棚子裏,洞穴的空間才變得鬆散了一些。


    儲物棚一半用來存儲食物,另一半用來放幹柴。


    關於族長之前說的,缺柴就去林子裏麵砍,寒枝覺得也有道理。


    隻是幹柴還是要儲存,預備下雪或者下雨的天氣用。


    如果是晴天的話,就直接去林子裏麵撿柴迴來。


    隻要做好保暖就行。


    *


    堇自從學會了各種利用薑和花椒去腥的辦法後,族裏的大鍋飯,終於變得能入口了。


    當然是以寒枝的標準。


    族人可不挑,有什麽吃什麽,吃什麽都好吃。


    之前捕魚的那張大魚網已經破爛不堪無法再使用,但是族人又織了幾個小漁網,每天去湖裏撈幾條魚迴來。


    有了薑片花椒去腥後,寒枝終於不再嫌棄吃魚。


    更妙的是她在林子裏居然發現了野蔥。


    雖然現在的野蔥已經有點老了,甚至開始結果,但是不耽誤寒枝把它們揪迴來,切碎撒進魚湯裏。


    夏天時地上的綠色植被太多,寒枝沒怎麽細看。


    等到秋末植物都枯萎後,她才發現那些向陽的旱地裏居然到處都是野蔥。


    以薑片、花椒去腥後,在煮成乳白色的魚湯上,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


    “嗚嗚好喝,太好喝了。”寒枝喝的臉上直冒汗也沒停,連幹兩碗。


    藍不說話,秉持他埋頭猛吃的習慣,隻是不住狂點的頭,顯示他現在十分讚同小夥伴的說法。


    赤和箐小口的喝著湯,跟她們兩個對比,寒枝的吃相更像個原始人。


    理解一下,寒枝已經太久沒有吃過無限接近於現代食物味道的飯食了。


    籽依然緊挨著寒枝,坐在篝火邊跟她說話。


    “枝,你肯定是從大巫那裏知道的這些事情。”她肯定的說。


    族裏新出現的這些東西,一個比一個好!


    但寒枝卻一臉茫然的抬頭,似乎沒聽懂她的問題。


    “什麽大巫?”她迴問道。


    “你居然不知道。”籽和箐都很驚訝。


    寒枝看看她們一個個似乎都知道的樣子,哦除了藍以外,他還在埋頭猛吃。


    還好,如果連藍都知道而她還不知道的話,也太傷自尊心了。


    “這是每個部落裏麵都會流傳的傳說。”赤看了寒枝一眼,似乎對她不知道這件事也並不感到奇怪。


    她比在場的幾個孩子年紀要大幾歲,懂的事情也多,早就看出寒枝知道的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部落那些普通的巫醫了。


    甚至很多東西,細想一下,似乎都不是這個世界裏該出現的。


    哪個巫醫能教枝這些?


    隻能是無所不能的大巫傳承吧。


    普通的巫醫,是通過上一代巫醫的教導,來傳承知識,這種最常見。


    還有一種,便是生而知之。


    根據赤的記憶,生而知之的巫醫,隻在傳說裏才出現。


    她們部落各種技藝很落後,但奇怪的是總會有一些故事流傳下來。


    比如生而知之的大巫,就是其中最為族人所熟知的故事。


    故事中說,大巫要在很久很久之後才會出現。


    這個故事不知道在族中傳了多久,因此也沒有人知道,這所謂的很久很久,到底是多久。


    大巫不是從普通的巫醫裏誕生,而是像個普通人一樣,忽然在某一天,就覺醒了傳承。


    這種傳承並不需要上一代的教導。


    而是更像動物的血脈本能一樣,是一種天生具備的、不需要通過學習或經驗就能展現出的行為模式。


    普通的巫醫可以交通鬼神,兼及醫藥。


    但大巫,可以開辟新的世界。


    什麽是新的世界,族人不知道,她們隻是知道大巫的故事結尾,就是這句話。


    寒枝聽赤說完這個大巫的故事,有點雲裏霧裏。


    聽起來有點像個神話,怎麽那麽不真實呢?


    一點都不科學!


    不過想到似乎她的穿越,也不是一件很科學的事,寒枝也就釋懷了。


    而且仔細想一下 ,這個故事簡直就是給她量身定做的嘛。


    什麽生而知之,某一天突然覺醒,完美貼合了她穿越過來後的情況。


    但自己肯定不是什麽大巫。


    她們故事裏的大巫,估計會在以後的某一天出現吧。


    現在就讓她借著這個故事,繼續在這個世界披皮偽裝一陣子吧。


    *


    某一天的早上起床後,寒枝嘴裏唿出的熱氣,在空氣裏凝結成一片白霧。


    她這才發現短暫的秋天徹底結束,現在是初冬了。


    外麵的枯草上,已經開始結了一層薄薄的白色晶體。


    下霜了。


    穿在身上的獸皮衣縫製的手藝很粗糙,冷風不時順著縫隙,往身體裏麵鑽。


    腳上的草鞋,露在外麵的腳趾,已經被初冬的冷意凍得開始發紅。


    寒枝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才初冬,就已經這麽冷了,進入三九天,怕是更不得了。


    得想辦法做幾雙保暖的鞋子。


    雖然到了冬天族裏就要進入貓冬的狀態,但不代表一整個冬天都不走出洞穴。


    砍柴,取水這些日常活動,都要在外麵進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灰沒有迴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灰沒有迴憶並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最新章節